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案例】孩子卷入校园欺凌怎么办?(上)


如何避免孩子成为校园欺凌的涉事者,需要全社会认真对待,更需要每位家长去积极反思家庭教育,防范于未然。在此,启涵心理(FDSP)就此话题分三个系列进行深度剖析。


1.孩子卷入校园欺凌怎么办?(上)  欺凌行为的现状、表现及影响因素

2.孩子卷入校园欺凌怎么办?(中)  分析卷入欺凌事件涉事双方的特质

3.孩子卷入校园欺凌怎么办?(下)  面临欺凌行为,为家庭教育的支招


今天分享的是——孩子卷入校园欺凌怎么办?(上)

 

一、欺凌行为的现状调查

 

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全国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调查显示,32.5%的人偶尔被欺负,6.1%的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


从欺凌性质看,低年级以直接欺凌事件为主,到高年级则呈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等多种方式并有。


由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较弱,攻击性比较强,又有强烈的同伴交往需要,特别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初中以上学生的欺凌行为有明显的团体化特点。  

 

二、欺凌行为有哪些表现

 

所谓欺凌行为,是指有意造成他人身体或心理伤害的行为,且被伤害者会力图避免这种行为。


具体表现为三种类型,包括言语方面的威胁、戏弄、辱骂、奚落、嘲弄和起外号等;也包括身体方面的打、踢、推搡、抓、咬,以及勒索、抢夺物品等;还包括社会方面的散布谣言,破坏声誉等。


欺凌可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是指欺凌者直接实施于受欺凌者,间接欺凌是通过某种中介来达到欺凌目的,如背后说人坏话,制造谣言,社会排斥等。欺凌可以是显而易见的,也可以是隐蔽的。

 

三、影响欺凌产生的因素

 

近年来,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性、发生频率和隐蔽性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哪些因素导致欺凌行为产生呢?启涵心理结合FDSP儿童发展模型,具体分析如下:

 

1.生理因素


欺凌攻击行为有其生理遗传因素。根据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资料显示,男性的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的平均水平一般都高于女性,可能是男孩体内的睾丸激素水平所导致的。


此外,欺凌攻击行为对很多个体来说都是一种相当稳定的特质。在美国进行的追踪研究表明,儿童在3-10岁间表现出的抑郁、暴躁和攻击行为,能够很好地预测其以后是否容易出现攻击和其他反社会行为。

 

2.环境因素


尽管生物因素可能会起作用,还有一部分儿童是由于家庭环境滋生和纵容了他们的攻击习惯。因为相比遗传因素,攻击行为更多是依赖于孩子在社会学习中所习得的性别行为与性别差异。涉及校园欺凌的青少年,其家庭环境可能存在教养方式偏差、家长情绪控制能力差、家庭不和谐等因素。

 

3.年龄因素


欺凌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学前期儿童有一定水平的身体攻击很正常,且在3-5岁之间会逐渐下降,取代以嘲笑、说坏话、诽谤、起外号以及其他形式的言语攻击。


到了童年中期到青春期,大多数儿童打架以及其他外显的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持续下降。这并非意味着青少年行为有所好转,而是升级为欺凌侮辱他人的青少年犯罪、其他类型的严重暴力以及反社会事件等形式。

 

4.性别因素


男孩和女孩表达敌意的方式完全不同。美国学者克里克和格罗皮特认为,男孩和女孩都有很高的敌意和攻击性,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男孩倾向于采取打斗、欺负或其他的外显行为作出反应。女孩则采取隐秘的关系攻击,譬如拒绝接纳、排斥对方,或者散布谣言等破坏对方友谊以及同伴地位的行为。

 

5.文化因素


个体的攻击和反社会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或亚文化对攻击行为的宽容程度,或者阻碍这种行为的失败程度。在国内,“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由于传统观念作祟,大量个案被“内部消化处理”,对欺凌事件的惩罚力度不够,顶多“说教”一番,使得“校园欺凌”得不到有效重视与管理,也为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埋下隐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守护孩子,向校园霸凌说“不” !
面对校园霸凌,我们能做什么? | 围观
今日分享|孩子,你可以更勇敢
杜绝校园霸凌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可以怎么做?
面对校园霸凌,家长、老师该如何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