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迹名胜】乾陵遗址概况
userphoto

2023.01.31 吉林

关注

乾陵历史沿革

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628~683年)病逝。武则天以李元轨为山陵使,开始营建乾陵寝宫。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五月,睿宗护送高宗灵柩回长安。八月,葬高宗于乾陵。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女皇帝武则天崩逝。次年(706年)正月,中宗李显护送则天灵驾还西京,五月,与其夫李治合葬于乾陵。

神龙二年(706年),中宗李显迁葬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润、章怀太子李贤等陪葬乾陵。

唐睿宗李旦至唐玄宗李隆基时,令合葬章怀太子妃清河房氏,赐赠邠王李守礼等陪葬乾陵。

安史之乱后,乾陵地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

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遣右谏议大夫平章事崔损充修八陵使,及所司计料,献、昭、乾、定、泰五陵各造屋378间”。此为第一次修缮乾陵。

唐文宗李昂开成二年(837年)“乾陵寝宫火”。

唐哀帝末年(907年)“盗焚乾陵下宫”。

唐王朝在乾陵建有乾陵署,署丞为正五品,负责管理陵园事务。

五代时,耀州节度使温韬盗发所辖境内唐陵,“唯乾陵风雨不可发”。

后唐末帝应顺元年(934年),末帝李从珂(修奉列圣陵寝诏》曰:“列圣陵寝多在关西,中兴以来,未暇修奉,……乾州奉陵诸县,其陵园有所缺漏,本处量工差人修奉……”此为有史书记载的第二次修缮乾陵。

金太宗天会十二年(1134年),镌刻在乾陵无字碑阳面正中的《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铭文记载:“至唐乾陵,殿庑颓然,一无所睹。爰命有司,鸠工修饰。今复谒陵下,绘像一新,回廊四起,不胜欣怿”。此为有史料记载的第三次修缮乾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乾陵隶属乾县政府民政科管理。

1956年8月,陕西省政府公布乾陵为“陕西省第一批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

1961年元月22日,经乾县政府批准,乾陵的专职保护机构——乾陵文物管理所成立,隶属乾县文化馆。同年,国务院公布乾陵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遗存构成

乾陵依山为陵,其居之梁山,乾陵寝宫位于梁山主峰中。梁山南二峰稍低,且东西对峙,形成陵之天然门阙。整个陵园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分内城、宫城和外城。内城占地230万平方米;外城“周八十里”,现仅存陵园内城司马道两侧及四门之外留有大型精美石刻124件,陪葬墓17座。目前已发掘了5座陪葬墓,出土以唐三彩为主的珍贵文物4000余件,壁画1200多平方米,石雕线刻画150平方米。

乾陵遗存本体

01 主陵区

1

陵园格局

乾陵依山为陵,借助梁山的自然山势,将山体作为陵冢,在梁山主峰山腰开凿修建地下玄宫。陵园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有内外二重城垣,二城垣间距约220米。内城城垣总长5918米,总面积约229.3万平方米。四墙正对梁山主峰处各辟一门,四门外各有阙楼遗址一对,左右分列。陵园内外城城垣走向与内城城垣大体平行,在梁山主峰以南的东西对峙二峰之上修建了东西乳阙,乳阙以南2300余米处为东西两鹊台。陵园内有献殿、偏房、回廊、碑亭、阙楼、下宫等建设。根据考古研究成果,在陵园内发现了多处建筑夯土遗迹,对于了解唐代帝陵的陵园制度提供了第一手的实物资料。

乾陵全景 李瑞辉 / 摄

2

建筑遗迹

陵园内城遗址 乾陵陵园城垣分内外二重,内外二城垣间距约220米。内城基本呈方形,东、南、西、北四墙各长1582米、1438米、1452米、1452米。四墙正对梁山主峰处各辟一门,门址宽约27米。四门外各有阙址一对,左右分列。陵园内城四角还有角阙。

陵园外城遗址 乾陵陵园外城城垣走向与内城城垣大体平行,两者间距220米,四墙长度尚缺乏考古资料。从对东墙北段局部发掘的情况看,城垣借助于环绕梁山内高外低的走势,运用下部堑切上部夯筑的方法建城。

内城南门门阙 位于内城南门外东西两侧,东阙遗址残高11米,西阙遗址残高12米。两者相距42米。

玄宫遗址 玄宫遗址位于梁山主峰东南坡上,距南门门址约314米,为乾陵玄宫的墓道口位置,乾陵玄宫深入山腹之中。

上仙观 位于今梁山主峰峰顶,东西长27.5米,南北宽16.5米。

王宾殿遗址 位于内城南门外东、西两侧,南临东、西阙楼遗址,北与东、西偏庑相接,为同一建筑群体。东侧王宾殿基址东西长19.7米,南北宽12.8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西侧王宾殿基址东西长20.65米,南北宽12.5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

碑亭遗址 无字碑碑亭遗址为一面阔15.8米,进深15.55米的九间方形碑亭遗址。述圣记碑碑亭建筑基址呈方形,南北18.80米,东西18.85米。

乳台 位于内城南门以南650米,城关街道办陵前村。乾陵乳台为在梁山主峰以南的东西对峙二峰之上修建的东西阙,东、西峰海拔分别为944米和930米,二峰呈东北~西南走向,间距380米。梁山主峰距东、西峰分别为1290米和1550米。东乳台遗址高14.4米,西乳台残存高约9.7米。

鹊台 位于城关街道办张家堡村,北距乾陵内城南门3000米。鹊台有东西二阙,二阙址东西间距100米,东阙高10米,底部东西34米、南北25米,顶部东西11米、南北9米;西阙高14米,底部东西25米、南北33米,顶部东西4米、南北2米。

3

乾陵石刻

四门石狮 乾陵以下诸唐陵均于陵园四门外各置石狮一对,左右分列,石狮一般通高280厘米、宽116厘米。

乾陵石刻 《石狮》

神道石刻 由南向北有石华表、翼马和鸵鸟各一对,石马和牵马人五对,翁仲十对,石碑两通,王宾像六十一尊,石刻分东西列,对称布置。石华表、翼马、鸵鸟、石马和翁仲东西列间距均为25米。

乾陵石刻群 李瑞辉 / 摄

华表 可分上中下三部分,通高747~767厘米。下部,由础石和石座组成。中部为柱身,柱底有榫,榫插入覆莲环座中的卯内;柱身为八棱面,每棱面最宽为49厘米,上部,由宝珠、八棱面盘和仰莲盆组成。

乾陵石刻 《华表》

翼马 位于石华表北30米。西列翼马通长350厘米,东列翼马较小。翼马四足和尾与石座相连,石座为两层,下为础石。翼马石座四周线刻花纹。

乾陵石刻 《翼马》

鸵鸟 位于翼马北23.6米。鸵鸟高180厘米、宽140厘米。鸵鸟作侍立状昂挺颈,身高、腿长、颈直,浮雕于石屏之上,石屏与底座相连,石座下为础石。

乾陵石刻 《鸵鸟》

仗马和牵马石人 最南边者位于鸵鸟北18.5米,每对石马和牵马人南北间距18.2米左右。东列南数第一至第三和西列南数第一至第四石马的旁边各有一牵马人。牵马人均身穿圆领窄袖袍,脚着靴,系带,双手拱握。石马和牵马人的石座、础石四周均线雕花纹。

乾陵石刻 《仗马与牵马石人》

翁仲 最南边者位于最北端的石马和牵马人以北17.7米,每对翁仲间距18.5米。东西列翁仲形制相同。翁仲身高一般为386厘米,最高者465厘米,最低者310厘米。翁仲均头戴束发冠,身空宽袖长袍,袖胡过膝,腰系带,脚着靴,双手拄剑。

乾陵石刻 《翁仲》

石碑 位于最北端的翁仲以北17.4米,东侧为“无字碑”、西侧为“述圣纪碑”,二者东间距61.6米,碑北21.6米为内城南门外阙址。“无字碑”通高746厘米,宽120厘米;碑座长337厘米,宽261厘米。碑额浮雕八条螭首相交;碑身正、背面均无字,故名“无字碑”。宋、金以后,此碑始有游人题字,现有题刻十三条。碑侧(东西两面)线刻升龙纹,碑座四周线刻祥兽纹,如狮、马纹等。“述圣纪碑”通高691厘米,碑身截面为方形,边长186厘米。碑身五段,连同庑顶和碑座共七段,又称“七节碑”。碑头为庑殿式顶盖,庑顶下西南角和东南角各有一浮雕蹲距力士。碑文为武则天撰书,唐中宗书,碑身正面刻文,原来字画上“填以金屑”,其余三面为素面。碑座四面线雕祥兽纹,如獬豸纹,其神异色彩颇浓。

乾陵石刻 《无字碑》

乾陵石刻 《述圣纪碑》(局部) 刘小纲 / 摄

王宾像 位于内城南门门阙北18米,东西分列。群像建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现存东列29人、西列32人,与宋代《长安志图》的记载一致。东西两侧的王宾像,各分为南北4行、东西8列。东侧群像范围,东西15.44米、南北7.47米;西列群像范围,东西15.15米、南北7.35米。石像足连石座,石座均方形,边长90厘米。

乾陵石刻 《王宾像》 李瑞辉 / 摄

内城北门外石马和牵马人 内城北门外阙址北90米现存石马一对,东西间距29.9米;东侧石马北15.5米,又有石马和牵马人石座各一。从残存的石马和牵马人来看,形制、大小与神道石马与牵马人相同。近年在乾陵陵园内城北门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新出土了石狮残块、残石马、残石虎、石虎基座、小型石刻基座等6件珍贵文物,其中石虎的发现为重新考虑唐代帝陵北门石刻组合提供了新的资料。

4

下宫遗址

位于乳台西南,山下神道的西边,北距梁山2500米,今陵前村南,邀驾宫村东北,西临漠河,北近陵寝。下宫依地形高低,建筑在由南向北分布的黄土台地上,遗址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四面有围墙。围墙夯筑而成,外围墙范围总体平面近四方形,南墙长379.7米,北墙长380 米,东墙长383米,西墙长382米;内围墙总体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95米,东西宽284米,总面积84036平方米。

02 陪葬墓区

乾陵陪葬墓区在乾陵东南侧呈扇形分布,其范围北至乾县城关街办东金村殷家,东北至唐僖宗靖陵,东至阳洪镇乳台村东南800米处,南至城关街办大青仁(龙)村,西至城关街办张家堡村东旅游路,整个范围东西5600米,南北3800米,占地2.13平方千米(31920亩)。陪葬墓区是乾陵陵区的组成部分,除了现存的封土之外,可能还有未探测到和未发现的陪葬墓。

唐永泰公主墓墓室

陪葬墓区内已发现太子、公主及亲王、重臣等陪葬墓17座,分别依墓主人生前的地位高低,由近及远排列。关于乾陵陪葬墓数目,文献记载不同,《唐会要》卷二十一载有16座,《长安志》载有6座,《文献通考》载有17座。据《唐会要》载乾陵陪葬墓墓主名氏包括:“章怀太子贤、懿德太子重润、泽王上金、许王素节、邠王守礼、义阳公主、新都公主、永泰公主、安兴公主、特进王及善、中书令薛元超、特进刘审礼、礼部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右仆射刘仁轨、左卫将军李谨行、左武卫将军高侃。”

唐懿德太子墓

乾陵陪葬墓地面现存封土者16座,1995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位于乾陵正东,隔沟相望的唐僖宗李儇靖陵,于墓室石棺座上发现了陪葬乾陵的左仆射豆卢钦望和杨再思两通墓碑。截至目前为止,文献所载的乾陵17座陪葬者中,已有6位墓主人得到证实。

乾陵已知墓主陪葬墓表

乾陵 天下第一陵

乾陵开始出现的融中外艺术风格的翼马、鸵鸟、蹲狮等,取代了原有的朱雀、石虎等,运用了线雕、半浮雕和浮雕等生动传神的技法,很有可能深受波斯前四世纪苏萨遗址中翼兽形象影响,不仅是汉魏南北朝以来中国传统石刻艺术与外来雕刻艺术的结合,而且开辟了以后帝王陵墓前也大量置刻翼兽的做法,烘托了陵区建筑的艺术主题。

乾陵雄姿 李瑞辉 / 摄

乾陵陪葬墓绘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精美的作品

章怀太子墓第一次发现了七世纪反映唐代外交活动的“客使图”,由波斯传入的打马球活动的“马球图”等;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驯豹图”等,不仅显示了唐墓壁画艺术的卓越成就和时代风格,展现了唐代画师们精湛的艺术造诣,体现了大唐王朝对外开放,面向世界的张力。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出土的总计约200平方米的石椁线刻画,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作品,其人物肖像和信仰装饰均为皇家高手匠师写实所作。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

乾陵选址与建制是唐代帝陵的典范

在众多唐陵中,以乾陵和昭陵的地形选择最佳,以后的诸代帝陵,都无法与这两座陵墓相比。陵墓选择在乾陵县城北侧的梁山之上,以山为陵,气势宏大,被称为唐代帝王陵墓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帝陵之一。梁山主峰突兀于渭北平原之上,加之陵前双乳峰遥相呼应,山姿独特,气势恢宏。乾陵主峰大体近似圆锥形,以主峰为中心,环绕两重城垣,在梁山外围形成了类似于两重台阶式的结构,加之四周沟壑,形成“三重为昆仑丘”的高等级墓葬形式。

社会价值

乾陵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乾陵展现给人们一个立体的盛唐世界,它将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通过丧葬文化体现了出来。这是唐王朝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资源。乾陵文化遗产艺术博大精深,承载了盛唐时期灿烂文化,文明程度源远流长,凝聚了民族的聪明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民族文化灵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梁高利 / 摄

乾陵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观光地

乾陵位于关中北山山脉的南侧,周边环绕法门寺、周陵遗址区、昭陵等文物古迹和自然风景区,构成了关中西部旅游观光网络。乾陵作为盛唐时期保存完好的重要陵墓,不仅成为周边地区重要的旅游观光集中点,同时乾陵也是国内相同旅游产品的佼佼者。作为陕西著名的4A级旅游景区,乾陵每年都要接待大量来自国内各地的游客。

乾陵的保护与开发,可以进一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建设

乾县被陕西省政府审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名胜古迹景点多彩多姿,乾陵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地方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全县还有隋恭帝杨侑庄陵、唐僖宗靖陵和秦汉梁山宫等古遗址88处。旅游事业作为乾县目前经济发展的支柱,乾陵更是旅游事业的支柱。乾县已着手恢复乾陵地面建筑,加快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乾陵作为陕西西线旅游景点的一颗明珠,正在大放异彩。同时必然将进一步推动乾县的经济发展与建设。

编后:

乾陵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陪葬墓等级最高的唐代帝陵。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3年1月5日,国家一级演员刘晓庆女士一行到陕西乾陵景区,助力“五个创建”,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西礼泉郭子仪墓地探访纪实
蒲城唐五陵—景陵(组图)
富平帝王陵石刻
何正璜考古游记17——女帝御寝
走进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
陕西乾陵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