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游者,人的另一个角色
    人具有两种属性,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正是后者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在不同的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家庭中,朋友中,工作中和社会中,而旅游者离开常住地,陌生的环境中赋予他新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他所接触的那些人都体现他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的角色,他要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作为一个“闯入者”,他是想要融入这个新环境还是看完风景就走人,体现他旅游动机的不同,我更欣赏前者,所以到达一个目的地,我会想要学几句当地的方言,“假装”在这个地方生活过,而不是新来者,住家庭旅馆,吃小摊铺的食物,避开那些专门对旅游者开的设施。 

    旅游者和游客的区别在于旅游者是一个人从居住地出发到目的地,并在目的地从事旅游活动,而游客的针对性更强,主要是指在一些收费的景区等场所,在消费上区别于当地人。

    国家旅游局在进行旅游统计时,将游客定义为“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是常住地到其他国家、地区,其连续的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地区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显然这个定义是为了收集数据的方便,而且很模糊,探亲访友怎样统计,怎样衡量其主要目的?而且在这个统计中,是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在异地上学的大学生寒暑假的往返是不属于旅游的,但是长期居住在这个城市,连续的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所以称不上常住民,但是会在学习闲暇时到这个城市及周边的景区游玩,是具有经济效益的,这也是旅游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发展必然遇到的瓶颈之一。有时我也会想,定义真的重要吗?既然存在必然是合理的,对于一些交叉复杂的事物,我们研究的重点是他所衍生出来的东西。但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就像你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什么,你又怎样更好的生活。定义也许不能全面的概括所研究的内容,但是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边界,研究的视角,不能因为他的模糊性就因噎废食,所有的发展不都是在不断的修正中螺旋上升吗?

     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关于旅游者的分类是由科恩提出的,根据新奇感和熟悉感将游客分为有组织的大众旅游者、个体大众旅游者、探索者和漂泊者。有组织的大众旅游者主要是团队游客,不喜欢冒险,购买事先准备好的包价旅游产品,跟随导游的陪同,不与当地的文化和居民接触,我认为目前中国大多数的游客属于大众游客,“上车睡觉,下车进景区,吃住在酒店”,在著名的景点前拍张照片,还会发出感慨“完成任务”;更有一些旅游者花费高额到国外,却因文化差异、语言不通,整天窝在酒店打牌,回去带一堆站在在标志性建筑前的照片和随处可见的“特产”。个体大众旅游者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余地,但是旅游活动仍有旅游产业组织,难以真正的体验目的地,也许是家人或朋友一起出游,但是根据大众旅游路线,以拍照、交流内部情感为主。这两类又被统称为“制度化的旅游”,就是与旅游产业中的各个部门进行程序化的交易。探索者,独立安排行程,试图摆脱常规,但仍要求有舒适的食宿和可靠的交通,一旦环境变坏就会退回“环境泡”,像一些自驾游;漂泊者,弃绝与旅游产业的一切联系,没有固定的路线,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将自己融入当地文化。我是比较推崇这种旅游方式的,旅游的意义不是简单地照张照,更重要的是于当地文化的交流。比如,在漓江古镇一些家庭旅馆会招一些志愿工作者,免费提供食宿,就像当地居民呢一样生活,早上迎着朝阳吃当地特色的早餐,和当地的居民交流,分享他们的文化。

     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所有的旅游产业部门目标都是通过提供旅游体验获得经济效益,但我更希望有一天旅游者能够真正的从旅游中收获当地文化,主动交流,不要把自己局限在酒店和景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我国旅游景区淡季营销的现状
什么是旅游各种定义
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及形成机理
景区未来的十个发展趋势
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基于不同旅游作用的案例分析
遗产旅游值得关注的十大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