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幼小衔接”您准备好了吗?

“幼小衔接”您准备好了吗?

如果说,孩子离开家庭走向托儿所、幼儿园是第一次“社会性断奶”的话,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则走向更加独立、更加丰富、更加多变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天地,这是“第二次社会性断奶”,这一次更重要、更困难。虽然幼儿园到小学在时间上依次延伸,但本质上有区别,幼儿将面临活动形式、生活环境、师生关系、教育方法等等变化。再过几个月,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就要进入小学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了。随着学前班的取消,随着孩子入学年龄越来越小,随着中国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幼小衔接也越来越被幼儿园及我们广大的幼儿家长所重视。小学教育是一项基础工程,它的基础性特点决定它的重要性。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十三个国家都对“幼小衔接”这个课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它的影响甚至大于孩子入中学和考大学。

 

请各位来看一组调查:

瑞士:4——8岁,大班,玩、学融合,实施启蒙;

法国:2——11岁,分三段,无低幼的明显划分;

荷兰:4——7岁,完成幼儿阶段的学习;

中国:3——6岁半,完成幼儿阶段的学习。

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咱们中国的孩子学前准备时间是最短的,咱们中国的孩子是最辛苦的。因此,咱们中国的孩子更需要老师们、家长们的引导和帮助。

 

再看一组入学后学生状态对比:

适应良好的: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强;听课习惯好,注意力比较集中,发言积极;作业工整、漂亮;情绪稳定,努力执行老师发出的各个指示,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这类孩子接受老师反馈回来的正面信息就会比较多。比如:作业本上小星星多;老师经常给大拇指,看到他们就点头、微笑;同学经常投来羡慕、佩服的目光,都喜欢找他们玩,喜欢和他们做朋友。他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喜欢学校,越来越喜欢老师,越来越喜欢学习,开始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期。

适应一般的: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能按老师的指令行事,能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情绪比较稳定。但是,他们一般都比较淡漠,比较被动,表现不够积极,把学习当成迫不得已的任务。

不适应的:1、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少数孩子会通过哭闹的方式调节这种不稳定情绪,也有少数孩子试图通过哭闹以达到不上学的目的,甚至有孩子会找老师的毛病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2、依赖性太强,离开了幼儿园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离开了家长全方位的关注,出现入学焦虑倾向,少数孩子甚至会胡搅蛮缠,要求家长陪读。

3、缺少耐心,坐不住。有的表现为: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摸摸那;有的表现为:不停的东张西望;有的表现为:寻找各种借口离座;还有的孩子甚至无视课堂纪律擅自下座位,到处跑动。

4、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听不清老师的话,或者听一半,漏一半,或者断章取义,有些孩子还经常弄不清老师布置的作业。

5、缺乏自信,害怕学习。原因多数是智力发展比较弱,学习能力不足,或者是知识积累不够,跟其他小朋友比起来,感到没面子,很自卑。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家长带来很多烦恼,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阻碍。很多家长会把责任推到孩子的身上,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努力、不聪明、不愿吃苦、对学习不感兴趣等等。这些认识肯定是错误的,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验都已经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是不要求进步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能够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教育和引导。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原因主要是由小学与幼儿园存在的客观差异以及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

 

所以,我今天要和各位分析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

小学与幼儿园存在的客观差异:

1、生活节奏的差异。

幼儿园在作息时间上相对地宽松和灵活,起床晚了、吃饭慢了迟到时间再长也没关系;夏天人容易困倦,中午可以睡到两点;课间活动时间很长,可以尽情玩耍,一次乐个够。进入小学以后,学校要求就很严格了。在校时间长了,早晨上学时间提早了,不能睡懒觉,不能拖拖拉拉,不能随便迟到;中午午睡时间取消了;学习活动安排更紧凑了,每一个具体的时间都有具体的事情,比如:下课10分钟要收拾好上节课所用物品,按课表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要上厕所,要喝水,然后才能玩。上课要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要听、要想、要说、要读、要写、还要背,每一个环节都要去参与,否则,就会落后。如果家长没有提前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训练,部分孩子意志比较薄弱,就会产生不适应现象。

2、学习环境的差异。

首先,小学的教室不象幼儿园那样色彩缤纷,充满童趣、充满温馨的气息了,不那么吸引孩子的眼球和心灵了,取而代之的是严肃的黑板、宽大威严的讲台、一排排格式化的排列整齐的课桌椅,使孩子多了一些紧张感。

其次,陌生的校园、陌生的教室、陌生的老师,还有陌生的同学,在给孩子带来新奇感的同时,也给一部分孩子造成情绪上的焦虑和不安,特别是那些对家长的依赖性比较强、交往能力比较差、性格内向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

3、学习内容的差异。

幼儿教育又被定义为启蒙教育,这个时期是以智能的开发为主的,注重身体、生理、心理及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因为没有硬性的要求和考核,老师比较宽容,孩子即使表现得弱一点、落后点也没关系。这个时期,无论教材还是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极强的,很容易学,孩子也爱学。到了小学,大量的文字、数字和符号代替了图片,学习内容难度加大,不断的还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还有区里、市里的调研考试。有考试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压力。由于遗传、早期教育以及孩子发展的差异性等因素,有一些孩子虽然没有生理上和智力上的缺陷,但是他辨别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的能力很差,或者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很差,或者视觉、动觉的协调能力很差。这些都会导致听课、做作业等方面的困难,这些困难使孩子在新的群体中不被认可,在新的环境中产生受挫心理,从而导致对学校学习生活的不适应。

4、学习方式的差异。

首先,学校的教学活动不再以游戏为主,而是以学习为主。强调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听、说、读、写、计算、应用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刻苦精神。

其次,进入小学以后,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强调班级体的统一,特别是在规范、要求和教学进度上更是强调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孩子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一定的作业。有的孩子可能会有点惰性,有的孩子可能动作慢一点,有的孩子可能基础差一些,有的孩子可能自控能力比较弱。如果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态度过于严厉,孩子就会感到孤立无助、害怕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

5、师生关系的差异。

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的,孩子除了学习外,吃喝拉撒大事小事都可以依赖老师。而小学老师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对孩子的关注大大减少,课间孩子自己分配时间,自己参加活动、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问题。孩子会明显感觉到小学的老师没有幼儿园的好,没那么亲,没那么喜欢他了。孩子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陌生感、紧张感,甚至焦虑感。

6、儿童心理的差异。

心理的差异一方面是由以上的一系列差异导致的,另一方面说到底就是压力的变化造成的。我们曾多次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进行过访谈,发现很多孩子对小学的学习既期盼又害怕。他们期盼的是进入小学以后可以认识更多的小朋友,了解更多新鲜的事物,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害怕的是学校和老师的要求会不会很严格?新同学好不好相处?学习任务重不重?还有没有时间玩等等。如果家长引导不当,孩子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我曾见过一位母亲在带孩子报名的时候,对孩子说:“上小学不同于上幼儿园了,每个学期都要考试。你可要好好收收心了,要好好学习,争取每一门功课都考100分。”孩子

听了,非常惊讶,接着便大声嚷嚷着:“我不上学了,我不上学了。”原先对学校的憧憬一扫而光。这位家长在孩子还没出发时就给孩子背上了精神包袱,使孩子产生了恐慌情绪。

 

今天,我要和各位分析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针对以上几个比较突出的差异,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哪些引导。

一、做好心理疏导,不要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保护好孩子的兴趣和信心。我们要尽量从正面入手给孩子讲讲学校吸引人的地方、学习的乐趣,帮助孩子提前建立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的熟悉感。您可以经常带孩子到校园附近转一转,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看小学校的大门、教室、操场、操场上的玩具,欣赏欣赏宣传栏里小学生的绘画、书法作品等等,让孩子对学校产生向往之情。您可以找一个同在这所学校读书的孩子,让您的孩子和他成为好朋友,解除孩子的不安情绪。您还可以在带孩子报名、报道的时候多和老师交流,给孩子一个感觉,原来妈妈和老师很熟悉。这样,孩子就会产生一定的安全感。当然,除了这些还不够,现在的孩子都很娇惯,都以自我为中心,您还必须教孩子学会宽容和谦让,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果他能够成为一个深受别人欢迎的人,他就能够很快融入新的集体。

二、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训练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或包办代替,不仅影响孩子独立性、责任感的形成,还会使孩子事事依赖,缺乏自信。家长应该相信自然的力量,相信孩子的能力,要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去体验。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热情和面对未来的勇气。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俄罗斯一位非常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请它的债务。”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些专门研究“成功教育”课题的专家也作出这样的一个总结: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对于这个总结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行文字诠释了“习惯”一词的定义,所谓习惯,就是一种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好的习惯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因此,在习惯这个问题上,家长一定要具有预见性,等孩子形成坏习惯以后再处理或补救就很难了。第二行、第三行文字则是诠释了习惯对于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造就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许多实例也证明,现在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根本原因不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将来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

 

衔接阶段急需培养哪几个好习惯呢?

1、良好的作息习惯。

措施:制定家庭作息制度,提前一、两个月进行训练。

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读整时整分,比如四点、五点半、七点二十……然后和孩子一起规划好时间,早晨何时起床,用多少时间穿衣、洗漱、吃早饭,何时出门,晚上何时上床睡觉……

训练必须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分成两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可以从相对宽松到严格要求,也可以一项一项进行,不要让孩子感受到有压力,要将各种强化手段灵活运用起来,让孩子感受到进步的乐趣。

2、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

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再教会孩子在绘画、看故事书和学习结束的时候将物品收拾好,从哪儿拿的,还放到哪儿去;开学后还要让孩子养成每天上学前根据当天课表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

3、良好的吃饭习惯。

特别是对于准备在学校吃午饭的孩子,家长更要有意识地去训练。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吃完,不挑食。以前,我们就经常发现有新生不会吃饭,地上、桌上撒得到处都是,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而且一顿饭要磨蹭很长时间。这些都是不符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的,有的孩子因此受到老师的批评,对孩子的心理和成长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4、良好的听讲习惯。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游戏活动是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游戏活动被正规的学科教学所代替,并且一节课要持续四十分钟。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静心听讲的好习惯,可以在家里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要求孩子认真听,眼睛看着说话的人,不做小动作,不离开座位。开始时可以持续20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延长。

5 认真、细心、有序的习惯。

孩子入学后,要同时学习几门功课,要独立完成各科作业,这需要认真严谨、有条不紊的态度和习惯。家长要提前训练孩子按照一定的次序、选择合理的方法做事,克服粗心、马虎、顾此失彼的坏毛病。在孩子的每一次行动之前,要设法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帮助他一步一步向目标努力。比如: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要让孩子边听边想,敢于提问。如果发现孩子边玩边做,要立刻停下,及时给予指正,使孩子懂得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四、培养听说读写基本功。

孩子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的入学状态,而孩子初入学时的状态又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大量的研究表明,孩子在是在家长和老师的不断认可中、不断鼓励中获得动力的,可以想象,一个会观察、会思考、反应灵敏、发言积极、说话有条有理、作业认真漂亮的孩子他必然会从老师的点头中、微笑中、表扬中获得大量的正面信息,如:我学得好,我很棒,老师喜欢我,同学们也很喜欢我。这些正面信息会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他会很喜欢老师,很喜欢学校,而这些积极的情感对于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对孩子的成长无疑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一个写字歪歪扭扭、说话没有条理、不会听讲、不善于观察、不会思考的孩子又会得到怎样的评价,会有怎样的成长历程。所以,请各位家长重视这个关键时期,为孩子打好良好的基础。

1、专心听话的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主要从课堂上获得知识,老师主要以语言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孩子能不能专心听讲是。学习效率的关键。比如:能跟着老师的节奏,听懂老师的问题和要求;学会一边听讲,一边思考;能专心听同学的发言,并能判断对错等等。

倾听是一种最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生动的故事和琅琅上口的儿歌有极大兴趣,经常让孩子听广播和录音,能帮助孩子在表达时积累丰富的素材,并锻炼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语言尽量规范、准确;对孩子安排任务时,可以从含有一个条件向含有多个条件过渡,比如:“请你送三本书给隔壁的小宝”、”请你送三本图画书给隔壁的小宝”、”请你明天早上送三本图画书给隔壁的小宝”,就包含了从一个条件向多个条件的变化。家长切忌罗嗦和重复,要相信孩子的记忆力,罗嗦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很不利,孩子很难抓住要点,很难直接辨别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不要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不认真听。

2、正确并清楚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家长可鼓励孩子经常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学习对一个事物或事件的多种表达方法。

3、有意注意的能力。

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不理想多数不是因为智力低下,而是因为注意力涣散,学习习惯差导致。 首次中国青少年注意力状况调查结果也显示,近一半的南京孩子上课分神,小学低年级孩子此问题尤其严重。下面对该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导致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有来自生理方面的;有来自心理状态方面的;有来自饮食方面的;还有来自睡眠方面的。外因有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有家庭不和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还有社会环境、物理刺激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我们要能够找出原因,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处理。

训练孩子的注意力的一般方法一:可以让孩子明确活动或学习的目的。当孩子瞄准目标以后,他内在的动力系统便开始启动,而内在的动力是调动孩子有意注意和持续注意的关键,能够激发起孩子无限的潜能。这就是在一些竞赛活动,孩子注意力水平为什么比平时高的原因。

比如:有一个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传统游戏叫“偷象棋”。把棋子哗啦一下倒在棋盘上堆成一个堆,然后用食指轻轻地将棋子一颗一颗地拿走,发出声音就算失败了。这种游戏很容易集中精神,因为孩子都有征服和获胜的欲望,他可以通过达到不让棋子发出声音这个目标而得到成功后的快乐。

孩子一般都不愿意关注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但是发展的需要要求他们必须去学习他们不喜欢的课程。家长和老师必须使孩子充分地认识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低年级的孩子以自己做的事情能否让别人高兴、能否获得别人的认同作为评价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父母可以告诉他,学好某一门课,父母、老师、亲戚、朋友都会更喜欢他。对于高年级的孩子,父母可以对他说,只要学好这门课,才能升上理想的中学,将来才能成为他理想中的人物。可以经常给他讲述他所崇拜的人小时侯为了成就事业而刻苦学习的故事,会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注意力训练方法二:视力引导法,一般用于阅读、计算水平的低级阶段,以及容易出错的繁琐的计算中。我们经常发现,会计在阅读报表,累计大串数字时,会一边用笔尖顺着数字滑动,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以便集中注意力。会计手中的笔就是视力引导工具。使用视力引导工具能够大大改善注意力集中的水平,并且能够促使眼睛进行平稳的、有节奏的运动,可以帮助阅读者纠正看书过程中反复、回跳和视线游离等注意力分散状况。不仅使阅读速度得到提高,而且还增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很多低年级老师特别是一年级老师会让学生用手指着书去读书。

注意力训练方法三:积极思考。活动中注意的稳定和集中情况与思维的活跃程度成正相关。思维越活跃,注意就越集中、越稳定。许多科学家在工作中忘我地思考,注意力的稳定和集中都是超水平的。

注意力训练方法四:培养稳定的兴趣。兴趣和注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除了培养直接兴趣外,还要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指向的是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当间接兴趣得到发展以后,孩子的求知欲便会旺盛起来,对学习也有了高度的自觉性,从而促进注意力的形成和发展。

注意力训练方法五:培养坚强的意志。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意志力的具体表现。我们要求孩子遵守课堂纪律,遵守作息制度,做事情善始善终,主动抵制外界干扰,即使遇到强烈的诱惑,也要将思维集中在正在进行的任务中,都有利于注意力的培养(珠心算的训练)。

注意力训练方法六:给孩子规定任务和期限。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这次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应该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如果孩子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就应该让他休息,或者让他做些别的事,千万不要再重新给孩子布置作业。因为那样,孩子就会觉得父母说话不算话,就不会再信任父母,以后再给他任务,他就不听了,甚至会故意拖延时间,或者心不在焉地学习。到那时,再想让他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就很难了。

除了以上介绍的一般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在练习中,在活动中,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在练习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比较简单而又适用的。比如:听力测试、视觉注意练习,还有一些观察活动、实验活动、猜谜活动、比赛背绕口令等等。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听命令,快速反应做动作;比如:鹦鹉学舌游戏。这些游戏不仅能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还能训练孩子的语言感受能力,增加孩子的知识积累。

4、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逻辑推理能力。

入学前的孩子正处于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种点花草,养点小动物,带孩子看看大千世界;帮孩子订购低幼读物;每天读个故事,多提问,让孩子多思考,教孩子复述,让孩子续编故事;带孩子做些小试验,进行一些小制作等。只要家长肯动脑筋,每天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孩子的能力一定能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

五、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就是通过体验和训练让感知一定的单位时间可以做多少事情,初步了解时间的概念,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从而防微杜渐,克服拖拖拉拉的坏毛病。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有的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做作业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有的孩子干什么都漫不经心,总是丢三落四;有的孩子总是不听老师指令,老师要求看黑板,他在翻书,老师叫提笔写字,他却看着黑板发呆;还有些孩子入学后仍然保留学前孩子的特点,对学习抱着游戏的态度,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甚至无视课堂纪律开小差、打闹,在书本上乱涂乱画,这些都说明孩子还没有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没有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

最后对家长的几点提醒:孩子入小学前家长注意事项:

 一.在进入小学前,常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这样说:“现在开始要吃苦头了”,您认为这些话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小学生活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他们对小学的了解都是通过成人的介绍和他们的一些参观活动,而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会引起孩子对小学的恐惧,觉得读书是一件可怕受罪的事,一旦读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更不能适应小学生活。

二.在小学报名前,孩子应做些什么准备?

家长讨论与老师的建议:1、要树立孩子自信,激发孩子升小学的强烈愿望,要防止用入小学后的守规矩、做作业恐吓孩子。

2、准备一些老师可能会提出的常识性问题,但不要反复强化,以免孩子厌烦。

3、让孩子具有良好的仪态仪表,学会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回答,而不要躲躲闪闪,拒绝回答。

三.在孩子进入小学前,我们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从物质上、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

在物质准备上,千万不要不惜一切代价购置高档学习用品,这不仅会引起孩子不健康的优越感和炫耀心理,还会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要训练孩子使用和保管这些学习用品;在生活能力上,不要以自己的爱好而影响孩子的休息(晚上看电视、睡懒觉等),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保证充足的营养,特别是刚开学,幼儿容易疲劳,家长要合理安排好幼儿的睡眠;在学习上,注意适当适度,不要勉强、强迫孩子学这学那,家长应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终,该让孩子做的事情让其独立完成,切忌包办,增长孩子的惰性,在孩子一帆风顺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预防孩子骄傲情绪的滋长,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首先家长不要泄气,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经常使用挖苦、训斥的方法,学会“忍”;在行为习惯上,要培养孩子倾听,善于提出问题,学会与人沟通,请求别人帮助,懂得竞争等。

四.许多家长与我们反映,孩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学习不集中的原因可能有三:幼儿自控能力差;学习环境太吵、太乱;学习方法不当。可以采取的方法大致有: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和坚持性;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不要在孩子学习时打扰他们,给他们送东西吃,逗他玩等;要求孩子学习时聚精会神,发现有边学习边看电视的现象应予制止(更不能认为孩子聪明能够一心二用)。

小鸟就要从这里起飞,梦想就要从这里启航!让我们家园配合、共同携手,认真做好孩子人生起步的护航职责,让顺达双语幼儿园的孩子们真正赢在人生起跑线上。最后,祝我们的孩子健康活泼、积极向上、茁壮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给大班家长的一封信
为上小学做准备
幼小衔接,我们暑假做准备-转--baixuepiao的博客
幼小衔接 | 家长老师一定要做好的9大准备!
“幼儿园不让教,小学又要有基础”,家长:我自己教,要老师干啥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幼升小恐惧症?这些关键点你要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