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脊柱基础(李哲教你学解剖.连载)


   

人类的脊柱虽然得到了显著的进化,但依然是由椎体一个个堆砌而成,可喜的是椎体之间可以自由活动,虽然相邻椎体之间的活动度很小,但组合起来之后就有较大的活动性。


一个类似埃菲尔铁塔的结构不仅能能够有效的支撑躯干,而且还能有效保护人类低级而又极其重要的中枢,即脊髓。脊髓是一个中介组织,上端连结人类最高级中枢-大脑,而连结在脊髓两侧的神经则是传递躯体信息的重要媒介。这样脊髓就把躯体和大脑紧密的连结在一起。所以脊髓损伤之后人类的躯体无法感知和运动,并不是大脑有问题,而是躯体接收到的感知信号无法传递给大脑,而大脑也无法将信号传递给躯体。


脊柱位于躯体的后侧中央,相当于船的桅杆。地基就是骨盆,上端还要顶着一颗头颅。在骨盆和头颅之间,有一个区域我们绝对不能视而不见,那就是肩部。虽然单从骨学角度考量,肩胛骨和脊柱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当肌肉、韧带、关节囊等一系列组织结构和脊柱、肩胛骨连结在一起之时,我们就将他们视为一个活动的主体。如果用简化描述,即脊柱与肩胛带之间的平衡。


因为肩部是动物躯干和上肢的交接点,是为保证上肢自如运动,同时又要保证力量。所以这种平衡属于韧性和力量之间的平衡。这就与脊柱刚性和可塑性之间的力学平衡相适应。


我们去考量脊柱的力学平衡,还要去想一想单腿站立时的状态。当单腿站立时,躯体的重量就是由一侧下肢来支撑,此时骨盆就会像对侧倾斜,说到这里,请你试想一下:如果一幢楼房的地基开始倾斜,地基之上的楼体是不是也要倾斜?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此当单腿站立时,骨盆出现倾斜之时,脊柱的椎体也会因为地基的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


假如我用左腿单独站立,此时我的骨盆是向右倾斜,腰椎向右侧凸起,颈椎也出现向右侧凸起。此时的我并不是平衡状态。此时中枢的作用突显,在脊髓和小脑的引导下,位于背部的大量肌肉会被启动,调整张力恢复平衡,我们可以将这种平衡称为新的平衡。其实这种自主的调整,就是人体特有的功能,称为“预想功能”,也就是在你没有进行深度思考或者根本没有思考的时候,中枢就已经帮你搞定了一切。


现在我们可以明白:

当你单腿站立时,由于骨盆的倾斜,造成了脊柱的腰部和颈部的侧凸,这对于任何的个体都是不好的先兆。但是脊柱借助于周边肌肉强大的力量调控,完成了自身的可塑性改变,即有侧凸的状态转变为伸直的状态。因此脊柱的整体形态中,不但能维持刚性,同时借助肌肉力量可以进行适应性的改变。


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什么是生理性弯曲?是指从胚胎开始到出生后的成长,脊柱出现4个弯曲,这是正常的弯曲,从上至下依次为颈曲、胸曲、腰曲、骶曲。如果弯曲过大或消失,都属于异常的情况,患者也会因为这些弯曲的异常而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在正统的解剖学中,介绍完4个生理弯曲就已经完成任务,其实人体的力学绝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如果仔细观察和测量每个弯曲最凸出的那个点,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也让我们能够解释很多问题。


每个弯曲的最凸点,我们可以目测解决。但是每个点所对应的参照物必须要限定好。即颈曲最凸点对应整个颈部空间,胸曲最凸点对应整个胸腔空间,腰曲最凸点对应整个腹腔空间,骶曲的最凸点对应整个盆腔空间。(网络关于脊柱生理弯曲的很多,可自行查找)


如果你明白了上面这一段内容,接下来的讲述你就会容易明白:


颈曲的最凸点位于颈部空间中央,因为颈椎之上为头部,为了尽可能的适应这种平衡,颈部的重力线尽可能的接近头部的重力线。正如瑜伽中正位的概念,就是满足人体重力线,这样才会让脊柱的整体保持在正位上。


胸曲的最凸点位于胸腔空间的后1/4,因为胸腔内有2个肺和1个心脏。而心脏位于纵隔,所谓纵隔就是夹持在两肺之间的区域,这个区域包括一些大的管道,如气管、食管和出入心的大血管,以及心脏,因此为了保证心脏舒张和收缩的空间,胸曲这个最凸点位于躯干的后侧。


腰曲的最凸点,位于整个腹腔的中间,按照人体力学腰椎是整个躯干部承重最大的部位。如果最凸点不位于腹腔中央的位置,就会使腰椎过度前屈或变直的可能(也就是生理曲度消失)。


骶曲的最凸点,位于整个盆腔后1/4,由于骶骨的活动性很差(因为骶髂关节属于微动关节),为了让其上部的腰椎所承受的力量得到有效分散,这种错位式的生理曲度是最理想的选择。其实这种错位式的生理曲度作用,可以一并去解释脊柱其余的生理弯曲作用。


无论我们以错位式的观点来看,还是以最凸点位于空间位置理解。其主要的核心力学就是脊柱必须满足在正确的位置上,才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耗。


关于尾骨,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这个骨头本身就是一个退化的器官。对于人类的意义已经不大。


观察脊柱的核心,往往都是以生理弯曲为延展。生理弯曲,必须从侧面才能更容易辨别,而从前面和后面,脊柱丛总体上就是一条直线,并不能明显觉察有生理弯曲存在。


其实很多人都有轻度脊柱侧凸,是因很多人都用右手劳动,如一个惯用右手的人,他的脊柱胸段就可能出现向右侧凸,而为了整体平衡,这个人的脊柱腰段就会出现轻度向左侧凸。但这种侧凸属于正常范围。

如何观察一个人的脊柱,在医学上有一个“解剖学姿势”的概念和瑜伽的山式很相近。初步判断就是双眼连线、两嘴角连线、两侧肩缝连线、腰骶部菱形区的水平对角连线。如果这些连线是平行线,说明脊柱处于良好状态。如果腰骶部菱形区对称也能说明脊柱呈现良好状态,但凡是没有绝对,要从更多角度去考量。如果靠墙站立,正常的人枕部(后脑勺)、背部、臀部都能很好的与墙面相切。


从脊柱进化角度考虑,人类是从四足行走变成双足行走,这种移动方式的改变,对于脊柱腰段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也是人类患有腰部问题比较多的原因,统计表面90%的人都或多或少的体验过腰部问题带来的不适)。从四足行走到双足行走,骨盆也是从极度前倾到后倾的过程。但所谓直立状态下的“后倾”只是相对曾经的极度前倾而言。其实直立之后的骨盆还是呈前倾位。


为什么要表述这种脊柱腰段和骨盆的进化关系?因为理解这些,就能说明腰椎前凸的程度是根据骨盆的倾斜度而发生变化。如果腰椎过度前凸,骨盆就会前倾加重,反之腰椎生理曲度变直,骨盆就会后倾加重。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导致腰部不适。因为脊柱腰段和骨盆的倾斜度在承受力上不能互相抵消。

在人类的发育阶段,出生后的几天腰椎是向后凸的,而出生后5个月腰椎开始有变直的趋势,在1岁是腰椎变直,3岁时腰椎前凸形成,8岁开始明显,10岁开始和成人相似。


经查阅文献得知,生理弯曲可增强脊柱对轴向压力的抵抗作用("轴向,就是相对于径向径向垂直于轴向。轴的两端各有一个力向中间挤压轴,这时,即称为轴向压力)。如果脊柱是直的,那么抵抗力是1;如果脊柱存在1个弯曲,抵抗力是2;如果脊柱存在2个弯曲,抵抗力是5;如果脊柱存在3个弯曲,抵抗力是10


以上得知,脊柱每增加一个弯曲,抵抗力是以倍数增长,即当颈曲、胸曲、腰曲都存在后,脊柱对于外界的抵抗力是笔直状态下的10倍。


在脊柱中,要充分理解“柱”的含义,一般将脊柱细化为2个柱,即前柱、后柱。

1)前柱:是指每个椎骨的椎体,椎体位于椎骨的前方,是整个脊柱负重的部位。

2)后柱:是指椎体后方的椎弓板,主要支持关节突关节。

前柱在负重支撑的情况下往往呈静态性,而后柱由于支持关节突关节,呈动态性。前柱和后柱之间的桥梁是椎弓根。也就是说,在前柱和后柱之间一个重要的支点就是关节突关节。即脊柱的运动中关节突关节起到重要作用。但关节突关节,只是整个脊柱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脊柱要得到更加自如活动,同时又要保证其在生理活动范围,又要合理的缓冲,还包括椎间盘、椎间孔以及固定脊柱的两条短韧带,即黄韧带和棘间韧带。

上述这些重要的结构,他们运行状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脊柱的运动效能。


在人体中,无论是骨与骨之间,还是内脏都必须很好的固定,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而固定的结构,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韧带。有时候,我把韧带称为人体的绳子,通过在局部不同方式捆绑,以达到固定周围结构的目的。在脊柱的连结中,韧带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能够防止脊柱过度的运动。韧带本身没有什么弹性,但具有较强的韧性,所含的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


脊柱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和1块尾骨共26块骨叠加而成。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需要统一固定,而相邻的椎骨之间也需要固定。这就像一个建筑,楼层和楼层之间需要加固,而整个楼体也需要加固。


在《关于脊柱(四)》中介绍了脊柱前柱和后柱的概念,前柱即为所有椎体叠加,固定前柱的韧带有2条长韧带:

前柱前方(每一块椎体前方)从颅底至骶骨被前纵韧带固定;防止脊柱过度后弯。

前柱后方(每一块椎体后方)从乳突到骶管被后纵韧带固定。防止脊柱过度前屈。

注:骶管是骶骨中间的一个空心结构,容纳神经。)


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就像2个夹板,把脊柱的所有的椎体,即前柱很好的固定住。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剖关系,也是最容易被初学者遗忘的,就是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会与每一个椎间盘相连。

固定后柱的韧带多是短小韧带和1条长韧带:

黄韧带:厚而强大,固定相邻椎弓板之间的韧带。作用:防止脊柱过度前屈。有些人年纪大了或其它原因,黄韧带过度增厚,会对脊髓神经造成压迫,这种情况在腰椎下段较常见。

棘间韧带:固定相邻棘突之间的韧带。作用:防止脊柱过度前屈。

横突间韧带:固定相邻同侧横突之间的韧带。作用:防止脊柱过度前屈和侧屈。

棘上韧带:是后柱中唯一的1条长韧带,连接在每一个棘突的末端,同时也与棘间韧带紧密相连。这条韧带在脊柱颈段极其明显,但在脊柱腰段却略显薄弱。作用:防止脊柱过度前屈。慢性棘上韧带损伤多由于长期反复的损伤或急性期治疗不当所致,每当重体力劳动或弯腰过久时,即感腰部酸痛不适,甚至不能胜任较重的体力劳动


了解上述这些脊柱的韧带,你会发现一些规律。即前柱都是由长韧带固定,可以很好的稳定前柱和后柱之间的小关节,毕竟每一块椎骨的椎体都是椎骨的主体结构。而后柱除棘上韧带之外,都是由短韧带固定。因为后柱都是一些骨性凸起,短小、数量多。


这些韧组合在一起,我们将其称为脊柱韧带复合体。无论是连结的方式还是结实的程度都堪称完美,要想让这人韧带撕裂,除非遭受暴力冲击,如车祸或高空坠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脊柱(五)
脊柱专题
人体脊柱有哪些结构,脊柱的功能是什么?
脊柱解剖图
骨骼系统 | 脊柱部分
这有一份超全的脊柱功能解剖,请您珍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