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学习”解读(之四)

生活即语文

世界即课程

 杭州师范大学  王崧舟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  崔丽霞

以下,我们以毛燕老师的“书法教室墙面补白手册”为例,进一步体会和把握“跨学科学习”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路径。

(一)任务名称:书法教室墙面补白手册

(二)任务简述

1.任务出处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以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及其故事、参观书法展览、书法学习和好处等作为话题,要求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有条理地表达,分点说明。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呈现了“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和“书法欣赏”等内容,意在让学生了解汉字历史与文化,学习欣赏书法作品。但是教材内容有限,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需要学生到生活和实践中去,通过不同途径去了解书法。

2.任务背景

我校作为一所新建学校,需要对各个功能教室进行布置,其中包括书法教室。本活动旨在通过让学生为书法教室的墙面补白,布置具有书法特色的教室文化这一真实任务情境,结合语文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了解书法及其发展历史,加深对书法的理解,感受书法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书法教室文字资料的整理,习得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在设计和布置书法教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运用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科关联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课《汉字与印刷》一课学生了解了汉字的起源;五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趣味文字》,学生通过了解汉字的笔画、笔顺和含义,学习了美化汉字;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这一单元,更是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汉字的特点、发展历史和汉字书法艺术。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每周一节的书法课程,比较系统地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上述不同学科将“书法”这一主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有机关联,为本次跨学科学习活动提供了可行性。

(三)任务目标

1.通过阅读课内外相关材料,了解有关书法历史和现状的知识。由了解到热爱,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能围绕“为书法教室的墙面补白”这一任务,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筛选和整理,完成一份书法教室布置的工作手册。

3.能根据问题进行自我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在团队合作中运用语文、信息技术、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任务安排

(五)任务实施(略)

(六)成果形式及应用

1.团队成果:和团队成员一起完成“书法教室的墙面补白手册”,要求如下:手册主题要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手册内容要包含墙面的栏目名称,每个栏目的图文资料及上墙美化设计,并写清每个栏目的设计意图;手册形式可以用纸质的文本,也可以选用电子版的演示文稿,或者视频介绍。

2.个人成果:完成一个栏目的设计文稿,并撰写设计说明。

3.成果应用:公开展示各个小组的“书法教室的墙面补白手册”,并在学校举行的项目投标会上进行口头宣讲,评选出最佳手册,作为书法教室装修设计的一部分。

上述案例作为教师自主开发的语文跨学科学习课程,定位准确,目标明晰,内容上整合了多学科知识,策略上融通了跨学科方式,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跨学科学习优秀方案。

(一)多学科交叉,彰显跨学科学习的整合性

整合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书法教室墙面补白手册”这一跨学科学习,不仅关联与整合了口语交际《聊聊书法》、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语文园地《书法作品赏析》等语文学科固有的课程内容,还沟通与融合了信息技术《汉字与印刷》、美术《趣味文字》、道德与法治《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等跨学科的课程内容,甚至也联结与拓展了从一年级就开始实施的书法校本课程。就学习内容而言,充分体现了大跨度的整合性。同时,就最终确定的成果导向而言,“书法教室墙面补白手册”这一跨学科学习,需要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调度与支撑,才能顺利达成预期成果。就学习方式而言,同样反映了多学科交叉的整合性。这样来自教材又注重整合的主题与目标,让跨学科学习既有跨学科性,又不脱离语文性,体现了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特征。

(二)大任务驱动,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真实性

正如设计者在“任务背景”中所分析的那样:“我校作为一所新建学校,需要对各个功能教室进行布置,其中包括书法教室。”因此,让学生为书法教室的墙面补白,布置具有书法特色的教室文化这一任务,既不是空穴来风的虚构,也不是远取诸物的模拟,而是完全基于真实生活的真实设置。而这样的大任务设计,又与语文教材中书法部分的内容相结合,使传统的书法文化与当下学习生活自然对接。整个设计从任务启动到成果应用,将语文学习领域延伸到学校、家庭、社会,在阅览室、图书馆、书店阅读,利用信息技术与更为广阔的世界相连。学生在项目投标会上的说明宣讲,使学习成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业,而成了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方案书。这样一个涉及复杂因素的任务情境,使跨学科的搜集、整理、创意、交流成为学生真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全过程探究,提升跨学科学习的高阶性

本案例确立了三大学习目标。其中,目标一主要涉及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文化自信;目标二不仅涉及语言运用素养,也指向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目标三不仅涉及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也关联其它课程核心素养,是多学科综合素养在跨学科学习中的有效落实。为达成上述目标,教师从一开始就用挑战性的任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行动力。完成任务的过程又分解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探究学习子目标,并且有相应的方法给予支持,如:资料收集、阅读整理、小组合作、投标宣讲等。任务的完成从搜集、浏览、整理等相对低阶的学习,逐步走向系统分析、创意设计、问题解决、判断决策等高阶思维活动,知、行、思合一,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探究过程,产生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获得心智的多方面成长。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学习
124|王崧舟2022新课标 “跨学科学习”解读
曹培杰:未来学校变革的典型案例与国际经验
探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之下的情境创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学习”解读(之三)
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