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惠利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及校本教材开发规划
校本课程是校本机制在课程上的重要表现,新课改顺应了国际上课程改革的趋势,为学校留有了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权利,校本课程便成了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和丰富,我校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需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基于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兴趣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开发课程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而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建设及校本教材的开发,从一切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出发逐步建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充满活力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学校环境分析
李惠利中学是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卢湾区东南部的一所百年老校,创建于1889年为基督教安息浸礼会创办的教会学校——“惠中中学”,悠久的办学历史,中西文化的交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2002年李惠利中学作为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研究基地,率先投入二期课改实验行列,全校师生扎扎实实走进课改,顺利完成课改实验的验证,建设和探索任务。学校连续两届被评为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师生互动发展,以校为本,自主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基本形成了“和谐发展,艺术见长”的教育特色,近年来特别是卢湾区提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后,我校把新课改工作与建设现代学校的目标相结合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生长点,随着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对我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针对全区生源的不断减少,校内学生(艺术特长生和对口生)基础不同,兴趣相异,禀赋各有高低,家庭教育期望也是不尽相同等校情,为此我校在新一轮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学校管理提出创新构想,在历史传承中不断注入“人本、校本”,引入“竞争、服务、质量、效率”等市场经济原则,实施科学高效、民主有序的校本管理,努力放大艺术特色功能,提升全员人文素养构建和谐校园,做优做强学校品牌,全心全意打造现代特色学校,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全心全意为教师搭建发展的舞台,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完成百年老校的现代化。
二、校本课程目标
“以人为本,走近校本,三点平衡(学科、学生、社会),科学适切,丰富
内涵,强化管理,有效拓展”,努力务实基础型校本课程,着力拓展型校本课程,发展探究型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新思路。“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习成长,把校本课程的开发权交给全校师生,一切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总原则,从“发展自我”鲜明个性出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第一要素制定课程目标,宜小不宜大,要切合学生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符合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培养学生具备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新精神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艺术修养,科学涵养,知识学养,自主发展,自强励志,面向未来,面向国际的新一代合格的初中学生”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我们把课程目标细化为四个方面。
1、对知识探求的态度
六年级: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广泛的好奇心,能够进行观察、
思考和质疑。
七年级:能在教师指导下单独或与同学合作,以专注的态度开展拓展探究活动。
八年级:能自主对学过的知识或身边的事物进行思考,初步形成拓展探究性学习的态度。
九年级:有较强较广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关注社会与他人,关注自身发展的态度,对知识有积极的探求态度。
2、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年级:学会通过书报杂志、广播电视、参观调查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的
能力,初步具有和同学讨论交流信息的能力,学会纪录自己学习活动过程的方法。
七年级:学会通过互联网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初步具有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在小组中与他人交流自己所获取的信息,能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并作书面的阐述。
八、九年级:具有较强的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能通过书面或口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有价值的信息,完成专题研究内容。
3、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七年级:多角度地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着力于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八、九年级:进一步形成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和推理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思维品质,进行逆向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
4、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六、七年级:在拓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及合作,增强自信心,形成虚心好学、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好品质。
八、九年级:形成坚毅、耐挫的品质;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以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择业、升学打好基础。
三、校本课程组织
1、教学大纲
编写校本课程教学大纲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它可以确保不同教师有效连贯,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大纲采取多种形式,如:简单扼要的课程说明,详尽的课程说明,一学期的大纲,多学年的大纲等。
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实验要求、参考书籍等。
2、校本教材
编制校本教材是一项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成败的科研工作,不论是改编、自编,都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应本着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注重教材的连贯性,顺序化走向系列化、多元化、多层化、在类型上从单学科(纵向)向跨学科(横向),多学科(交叉)发展,同时不断完善校本教材结构,使之包含前言、目录、章节、概要、提示、小结、插图练习、思考题、参考书、单元复习、总复习在内在符合教科书结构的基本框架。便于学生的理解、把握、记忆和应用。
3、校本课程内容
我校校本课程内容标准:有效性、重要性、趣味性、可学性、现实性和实
用性
我校校本课程内容范围:事实、原理、概念、技能、态度、价值观等
我校校本课程内容原则:三特原则,即:切合学生特点,发挥教师特长,
体现学校特色
4、校本课程的类型
(1)纵向——单学科  纵深式校本课程
立足本学科体系,在较少或不打乱原有课程及教材顺序的基础上,就一些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2)横向——跨学科  横广式校本课程
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打破学科界线,不受传统学科制约,把视野从学校发展到社会、从书本发展到生活,大大拓展学生活动空间。
(3)交叉——多学科  深广式校本课程
将上述两类有机结合,有侧重点,拓展学生活动的立体空间
07~09年已开设了科学类、社会类、技能类、综合类、体艺类、专题类共328节校本课程(见附表2),呈现形式多为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和学科课程。
四、校本课程实施
1、实施原则
自主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学习、练习为主。
自愿原则——允许学生选择校本课程,选择教师,并能多次重新选择。
灵活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不一刀切,以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特长而定。
开放原则——目标多元、内容广泛、方法可变、评价透明。
2、实施要求
(1)加强课程规划,系列化校本课程,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不同高度
(2)强化过程管理,对不同类型课程可采用不同管理方法
(3)设计评价标准,针对课程、学生、教师进行评价
3、组织安排
双向选择——学生自主按兴趣、需要相近似或特长互补原则,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教师作为指导者可以选择学生按照原班级或走班制开展教学活动,允许教师自主安排时间,探索新上课形式。
4、实施程序
(1)组织学习、动员师生、制定规划
(2)以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学生需求
(3)根据学生需求,教师特长,全面确立校本课程内容大致结构,编写校本教材
(4)发征询表,学生选择课程
(5)根据学生征询反馈,调整课程
(6)任课教师申报课程,教导处审核备案
(7)最后确立校本课程内容,任课要求,授课名单
(8)分阶段实施,反馈小结,记入记录册
(9)质量评价
(10)设置校本课程网络平台,实现“我的课程我做主”
5、教学方法
(1)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讲座、讨论、视听等
(2)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教学系统设计、程序教学、操练等
(3)以培养品质为主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模拟等
(4)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社会活动、小组调查、学习法律等
(5)以满足个人需求和兴趣为主的教学方法——独立研究、微型课程、头脑风暴等
依据办学条件,学生需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方法功能,自主选择。
五、校本课程评价
将教学评价与课程目标相结合,按不同课程分目标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其基本学力提高与否外,还基于其态度。良好心理品质和综合能力,鼓励冒尖,也允许暂时落后,决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将基础、拓展、探究型校本课程放在一起,综合评价。
2、主体性——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评互评结果。
3、开放性——注重评价的透明度,尽量创新机会,供学生展现自己的成果。
4、激励性——鼓励冒尖,奖励进步,允许落后,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注重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纵向评价,不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特别重视发展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1)    课程本身评价
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符合本校、本年级、本班学生的需求,学生是否参与评价,是否选择了最恰当的课程组织形式与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模式,应注重及时纠偏,并把评价结论作为下一轮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评价应贯穿于开发过程的始终等。
(2)    学生评价
内容:是否达到校本课程预期目标,是否有了变化,与预期目标还有多大差
距,不同层次学生评价标准是否不同,是否体现学生个性,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否参与了评价(自评、互评),是否注重诊断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评价标准是否预先让学生知道,是否注重质的评价,是否注重对学习态度,学时总量、参与状况的评价,是否进行成果展示等。
(3)    教师评价
内容:选择学生的人数开设课程的数量,授课实际效果,是否令学生感兴趣,
是否制定了足以达到课程目标,便于学生参与的多样教学方法,是否以学法为主,教学方法是否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是否把自我评价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教学是否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否能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否接受学生家长的评价等。
校本课程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可由学生、家长、社区、学校多方组成。
六、校本课程的保障
1、完善组织机制,明确管理职责
为了充分保证校本课程的落实与推进,学校建立了有效的课程组织机构,明确人员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有序推进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组织机制:
目次
名称
成员
任   务
1
课程
领导
小组
赵燕凌
蒋玉华
钟  斌
根据校情,具体决策,规划学生课程建设总体方向;从理念上引领、指导课程教学与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改进方向;确定每学期课程教学工作重点;指导课程教学部门开展工作。
2
课程
研发
小组
李  琳
张  燕
丰  琰
施  昕
黄蓉英
彭静烨
围绕办学特色,全面落实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发,主要包括:1、规划学校课程框架结构、课时配比和课程开发方案;2、制定学校课程开发方案;3、制定学校课程评价方案;4、制定学校校本研修方案。
3
课程
与教
学部
施  昕
李  琳
对学校制定各类课程方案提出建议;具体安排、部署学校课程教学工作;落实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常规工作;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建设;对教研组长进行考核,提供教师质量考核数据。
4
教育
科研
张  燕
对课程策划和管理提出建议;配合课程教学部完成课程制度疏理;配合课程教学部做好专题教研组织工作;指导教研组、教师选准教科研课题,并予以阶段性的专业辅导;认真组织、修改,编辑教师教学反思和专题科研论文。
5
年级
年级
组长
随时关注本年级课程教学质量,及时与年级组成员进行沟通,及时向学校领导反馈年级组课程教学情况。
6
教研
教研
组长
清晰本学科组现状,能组织组员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确定每学期本组教研专题,认真组织好各次教研活动和校本研修活动;认真关注、积极引导组员专业发展。
7
教师
明确自身在课程中职责,本着为学生负责,为学校负责,为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学校课程建设献计献策;做好、做精课程常规工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不断完善教学行为,提升专业素养。
2、整合校本课程资源,彰显办学特色
把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发展方向,引进校本课程建设中去,把校内外课程资源投入校本课程建设中去,把艺教特色融入校本课程建设中去。
3、开展校本研训,提高教师课程能力
开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学习”,通过分层学习,理念引领,使教师明确校本课程开发职责。通过科研引领,课题研究,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通过聚焦课堂实践研讨,促使校本课程的实施,使教师发展与校本课程紧密联系,共同成长。
4、保证校本课程建设所用的场地、器材、经费、时间。
5、及时交流、表彰先进,总结经验,建立档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年规划】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学校课程建设和特色发展
郑州十六中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16一位阳光女校长的幸福追求——对话张萍校长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增效减负”十年纪实
长春市164中学教学工作计划
“双减”两月,小学段课堂提质增效,这所学校找到6个破局点 | 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