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反思
    作者简介:呼青凤(1987-),女,汉族,山西吕梁人,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硕士。
摘 要:校本课程作为新课改中的新生事物,是应知识经济对多样化人才、个性化人才和卓越人才的要求提出的。其基本作用是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化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重庆市某学校应新课改要求,为体现办学特色,利用地域特色进行了师生自上而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为促进其校本课程进一步更好的开发提供建议。
  关键词:校本课程;个案研究;反思
  1999年6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由此开始了构建我国“三级课程体系”的改革。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本课程及其作用
  校本课程,故名思义就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围绕学校为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校课程品质而进行的一系列课程开发活动的总和,包括课程研发,教材编写,校本课程的实施课程评价以及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而进行的改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承担着弥补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不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1]
  首先,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其次,实施校本课程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重要措施。最后,校本课程是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环节。[2]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特色而自主确定的课程,因而,在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二、重庆市某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重庆市某小学是一所坐落于重庆市郊的乡村小学,川剧是该地区著名的文化遗产。为了传承川剧文化并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校进行了川剧进课堂的校本课程开发。构建了反映川剧文化的校本教材体系,将“川剧”引入了课堂,形成了具有该校特色的“艺术课”。邀请川剧协会的艺术家一起把唐诗宋词、经典歌谣、精彩故事等编进了川剧的唱词,把川剧特有的脸谱、服装、道具等编进了教材,形成川剧特色的校本教材――《学川剧》。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把教材编成了初级本、中级本和高级本。由于缺乏教师,该校便邀请当地川剧联合会的一名老艺术家担任川剧课的教学任务。据笔者了解,这位已经退休的老艺术家从未接受过新教育理念的相关培训,却又担任着全校所有川剧课的教学任务。沉重的教学任务使得老艺术家只能以最传统的班级授课式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对其已经是比较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让课堂生动有趣等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几次课堂观察和对学生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大部分的学生喜欢川剧课是因为,这门课不用考试没有压力。在这门课上,他们可以不用动脑,没有课堂任务所以可以偷偷在下面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只要你跟着老师动动嘴唱一唱就行,出不出声也不重要,因为人很多集体唱的声音很大,少一个人的声音不少,多一个人的声音不多。也有一部分学生直接说我不喜欢这个课,因为没意思,自己不会,没什么用。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是真的喜欢这门课的,因为可以作为学校的特色节目参加各种节目演出。
  该校从博爱的教育理念出发,进行川剧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旨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文化遗产的个性化才能。该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得到了区相关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及川剧界的极大关注,有利于促进地方的文化建设。然而该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反思。校本课程该为谁服务?怎样的校本课程才算是成功的?
  校本课程的初衷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服务的,丰富课程类型和学生学习资源而不是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而服务的。校本课程的选择应该是由学生的需要决定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社会需要服务的。文化传承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但不是必须的责任。当学校不管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将校本课程定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时,这就成为一种责任的强加行为,对于不喜欢、不适合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行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需要衡量学校的可利用资源,当学校的可开发利用资源不足以保障校本课程的质量时,学校就应该考虑该课程是否应该或者可以进行下去。
  三、对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反思
  首先,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淡薄与专业发展程度低下,制约了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其次,以学校和教师为本的开发思想,忽视学生的需求,是校本课程失去其应有的价值;第三,将校本课程开发做成国家课程的翻版,曲解了国家下放课程开发权的初衷;最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比较封闭,出现了“闭门造车”的现象,没有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
  四、针对该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1、将川剧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特色的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
  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学校引导学生承担这一责任的方式很多,而不只是通过课程这一方式。该校在川剧文化的潜移默化渗透方面做得非常充分,但是当刻意的通过校本课程的方式要求学生承担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时,这种强制性的行为可能造成学生对该文化的反感。此外,如果将该课程作为选修课,不仅可以体现该校的特色文化,还可以满足部分学生对川剧文化的学习兴趣需要。
  2、提升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教师要转变角色意识,从教材的使用者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可开发利用资源,开设各种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达到真正丰富学生学校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的目标。学校应该帮助每个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3]为教师的学习发展提供物资资源、经费保障和精神支持。
  3、改进办学设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影响该校校本课程开实施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校资源的不足。由于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各地区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该校应该调查分析学校的内部资源、社区资源和教师资源,为开发的校本课程做总体规划。当地政府部门和主管教育的领导应该大力协助每所学校,尽力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必要的设施,解决一些学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和设施落后的问题,充分满足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4、完善评价体系,改进评价方法
  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发生的作用。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参与者、教学过程的直接感受者,也应是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之一。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的方法:既要有行为观察,又要有成长记录;既要有表层的作业,又要有深层的学习日记,使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以便更清晰、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发展事实。(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4):13
  [2] 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6):114
  [3] 常维国.校本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J].学术论坛,2007,(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农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教育微思考: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
学科间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 研究报告
校本课朗诵课程纲要教案
XX学校开展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