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治维新:15岁的明治天皇何以打败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

1867年1月,15岁的睦仁亲王继位,成为日本第122代天皇,即日后的明治天皇。

15岁的明治天皇是如何摆脱有260多年历史的德川幕府控制,领导明治维新将日本带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

这里面除了一大批维新志士和倒幕派的操作外,腐朽德川幕府走向衰微的“自杀性”行为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德川庆喜艰难继位

相对于明治天皇继位的顺利,德川庆喜成为德川幕府将军则充满了波折。

德川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

德川幕府开创者德川家康为了巩固政权,跟之前的幕府做法一样,把全日本各地大名按照与德川家的亲疏关系分为三级。最亲密的大名是与德川家有血缘关系的“亲藩大名”。其中以德川家康的九子德川义直(封地在尾张),十子德川赖宣(封地在纪伊),和十一子德川赖房(封地在水户)最亲,称为“御三家”,此后生出“御三卿”。如果将军无子,便会从“御三家”或“御三卿”中挑选一合适对象,过继给将军作养子来继承将军职位。

德川庆喜就是出生在水户家,后来过继给了一桥家(德川家的另一支系,与御三家一样有资格成为德川将军家后继者),名叫一桥庆喜。

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国门,风雨飘摇之际,德川幕府第13代将军德川家定继位。德川家定面对的从未经历过的变局,1854年,美国人再次以武力逼迫日本开国,最终德川家定与美国订立条约,无奈开国。

随后列强纷纷而来,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德川家定自幼体弱多病,是一个短命的人,1858年去世,而且他绝嗣了,没有继承人。

在德川家定尚在的时候,德川幕府就讨论过继嗣问题。幕府中分为两派,一派是企图抑制幕阁专政的改革派,他们主张拥立有着英明之誉的一桥庆喜(即德川庆喜),这一派也称为为一桥派。另一派是欲维持幕阁专政的保守派,他们主张拥立与将军血统最近的纪州藩德川家茂,这一派称为纪州派。

1858年德川家茂十三岁,德川庆喜二十二岁。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候,大家都希望一个具有人望的英明将军出现,庆喜就任将军是符合这一期望的。然而保守派重视血缘关系,最终德川庆喜没有竞争过德川家茂。

德川家茂成为第14代将军,但幕府中一桥派与纪州派矛盾激化,以至于出现暗杀事件,幕府的统治日渐腐朽。

一桥派属于幕府中的改革派,面对列强的入侵,倡导攘夷。随着幕府的腐朽,人们逐渐将把视线集中到了一桥庆喜身上,认为只有他才能驱除夷敌,挽大厦于将倾,把他视为救世主。

京都的天皇朝廷也持这种观点,1862年7月,孝明天皇派人到江户幕府,传达了天皇的“睿虑”——任命一桥庆喜为将军后见职(将军辅佐)主持幕府事务。

在幕府统治时期,朝廷置缘幕府人事是前所未闻的,属于“本末倒置”,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幕府的摇摇欲坠。

主持幕府事务之后,庆喜进行改革刷新幕政,尤其是学习欧洲军制,改革学制培养西学人才等,隐隐有开国的势头。

穿着法士军装的德川庆喜

但是京都之中攘夷呼声十分激烈,是开国还是攘夷成为当时日本面对西方入侵的命运抉择。

最终统治力大不如前的幕府敌不过朝廷的施压,庆喜辞职不成,只能硬着头皮宣布攘夷。

日本炮轰美国商船和法、荷军舰,此后又与英国人发生冲突,攘夷战争开始,但日本同时对英法等国开开战无异于作死。

1866年,21岁的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去逝,遗命三岁的龟之助为继承人。

日本内优外患,三岁的幕府将军显然难以承担重任,于是幕阁提出拥立一桥庆喜继位。但庆喜之前在开国与攘夷之争中看透了各方势力不过是争夺权力的嘴脸,尤其是各方将矛头指向幕府,国内倒幕派崛起,倒幕运动风起云涌。

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庆喜不愿意继承将军之位,在幕府大臣的苦苦劝谏之下且满足了庆喜提出的改革要求后,他才愿意继位。

1866年12月,一桥庆喜易名为德川庆喜,正式就任幕府第十五代将军。


二、局势恶化,欧化改革不了了之

继任将军之后,德川庆喜为摆脱困境,在法国公使的指导下对幕府进行一系列改革,开始学习欧式制度。

庆喜的改革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赏,当时维新派领袖木户孝允赞叹道,“德川庆喜的胆略实在不容小看,简直是德川家康再世。”

即便是后人也称赞说“庆喜所实施的体制改革,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极为新颖且彻底的。”

对德川庆喜改革最害怕的无疑是倒幕派,他们无法乐见幕府出现新气象,倒幕运动愈发激烈。

这是时局出现重大转变。1867年1月,在德川庆喜继任将军不久,不支持倒幕的孝明天皇突然暴毙,时年36岁。

15岁的睦仁亲王继位,是为明治天皇。

孝明天皇的突然暴死,使得形势对倒幕派十分有利。

幕府统治时期,实行幕朝二元体制,德川幕府将军坐镇江户,天皇居于京都。虽然在京都也有幕府派来的人马,但这幕朝二元体制,使得幕府在“挟天子”上出现了严重的漏洞。

明治天皇继位后即被京都宫廷中的倒幕派人物岩仓具视等人控制,完全不受幕府的掌控。他们四下活动,联系外地倒幕的强藩,倒幕派内外连结,实力大振。

岩仓具视

倒幕派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推翻幕府。

一时间倒幕派与幕府关系一触即发。

这时候有人提出与倒幕相互对立的主张——“大政奉还”。

大政奉还,就是主张幕府将军把现有的统治权名义上奉还天皇,而在天皇之下设立一个由将军担任议长的“大名会议”来掌握实权。以“大名会议”为上院,另从各藩选拔有识之士组成下院,用类似欧美的议会形式来运行国政。

德川庆喜思来想去,觉得此举可以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使幕府从危亡中脱身,以退为进,同时自己仍掌握大权,不失为一道良策。

在德川庆喜考虑幕府命运的时候,倒幕派已经积极行动,约定出兵武装倒幕,岩仓具视更以天皇的名义向下达了“珍戮贼臣庆喜”的讨幕密诏。

1686年10月14日,身在京都的德川庆喜先发制人,于讨幕密诏下达同一天上奏朝廷,请求将政权“奉还”给天皇。

大政奉还

倒幕派得知这一消息后,顿时捶胸顿足。德川庆喜的“大政奉还”使他们失去了举兵的借口。

大政奉还意味着,延续了两百六十四年的德川政权从此正式终结。但是因为没有替代性政治框架,所以德川庆喜仍然掌握着很大权力。


三、选择和平,退出历史舞台

这时的形势一片混乱,各种臆测纷飞,诸大名多采取观望的态度。

但是倒幕派的决心依旧坚决,倒幕派军队纷纷向京都集合,倒幕派发动宫廷政变,以明治天皇名义命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辞职并将领地和辖区内臣民返还朝廷,以此彻底废除幕府的影响力。

此时,在京都幕府的势力已经处于劣势,12月13日德川庆喜离开京都,退往大阪。京都完全被倒幕派控制。

离开京都时,德川庆喜做了外交准备,让列强仍然承认幕府为唯一的合法政权,与他关系一向友好的法国甚至表示提供援助。

控制京都后,倒幕武装组建成新政府军,他们不断派人挑衅,散布谣言,试图逼迫幕府率先挑起战端,寻找对其开战的借口。

1868年1月,德川庆喜下达讨伐令,幕府军队从大阪向京都进发。

倒幕派欣喜若狂,对幕府开战是他们期盼已久的。

有天皇在手,倒幕派成为正义性的一方。很快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新政府军击败了一万五千名幕府军队。

德川庆喜听闻败训,逃回江户。此后他拒绝了幕府中主战派决一死战的要求,采取绝对恭顺的方针,不久江户以和平的方式被明治政府占领。

德川庆喜前往江户

在当时的东方封建制度下,从来没有一个掌握实权的人主动放弃权力,他们要么老死于权位上,要么被夺去了权力。从日本的历史来看,德川庆喜远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他仍有很大的势力,但是他选择了放弃。

明治政府实行宽大政策,保全了德川庆喜的性命。

至此,持续了264年的德川幕府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是支持幕府的势力一直斗争到1869年6月。

1868年7月,睦仁将江户改名为东京,定为首都,9月8日改年号为明治,明治维新彻底拉开大幕。

晚年的德川庆喜

德川庆喜当初很多欧化的改革措施被继承了下来。

对于日本来说,德川庆喜没有选择抵抗到底是一件幸运的事,使得明治政府很快控制日本全国而避免了一场难以预料的内战。

在事关日本国运的选择上,德川庆喜的主动忍让与放弃,推动了日本的国家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神武天皇到明治天皇】日本江户时代(十六):德川庆喜2
日本激荡年代的武士哀歌
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何会走向成功?
日本的崛起之路——明治维新(上)
西南四藩成日本现代化策源地,俩原因,痛恨幕府,被西方揍趴下过
日本近代史:倒幕运动中,德川幕府是如何首鼠两端中灭亡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