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宋瑞宏:再谈“课改”≠“教改”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建国到现在经历了八次变化,每次课程改革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特色,可以说“课改”这个词家喻户晓,大家都很熟悉。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20年了,这些不同层面的实施主体,又能对课程改革的内涵了解多少?在实施过程中又有多少走形而不自知?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将“课改”与“教改”没有搞清楚。

最近,由于省级示范验收即将开始,笔者走了几个比较大的学校,看了一些档案材料,让我感到很诧异,几乎所有的学校把课程改革等同于课堂教学改革,多数学校对课程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涉及到课程改革的相关资料胡乱装填,有教师考核的、升国旗的、学生成绩的、教案本的等等,之所以会这样,就是没有弄清课改和教改的区别,把课程改革简单的等同于教学改革。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汉中市教研室德育科科长宋瑞宏

首先,“课改”不等于“教改”。所谓“课改”就是指课程改革,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涉及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方式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是国家行为。我们先后经历了八次,前七次由于沿用前苏联的体制,基本上是教材和教法领域的改革,也就是基本上没有涉及课程。第八次课程改革涉及了课程改革,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原因,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对课程的认识十分淡薄,有的至今还没有“课程”的观念,致使到现在仍有很多误区。2018年1月颁布的2017年版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标准(有专家把这次课程改革称为第九次)与第八次课程改革不同,是核心素养建构下的课程设置,新的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的教育定位,优化了课程结构,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这和单纯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不一样的,认识上需要厘清,那就是“教学改革不等于就是课程改革”,我们原来所提到的“教改”,并不是现在的“课改”。所谓“教改”,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方面的改进、教学环节方面的调整等,基本上立足于知识、能力立意的授受方面,而没有触及到课程理念的变化,主要指课堂教学,是学校和教师微观层面。在实践中,不理解课程,单凭对“教改”的热情和理解,就“操刀携盾”而“东杀西砍”的现象并不少见,如一说课改,立即各种教学模式争先空后的出台,什么高效课堂?什么生命课堂?什么少教多学?等等,这些推手并不乏课改实施的行政部门、记者及学校领导们。推进课程改革,如果从上到下不强化课程意识,特别是行政领导层和业务指导层,本身没有对课程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别看国家重新修订了课程标准,也是举步维艰的。无论从宏观管理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务必要以课程的视点和基点去关注课程改革,而不能单纯以传统“教改”的狭窄思路应对课程改革。也就是,推进课改,没有热情是不行的,但光有热情是不够的。

其次,不能用“教改”的思路应对“课改”。到了“课程”改革阶段,如果再以原来的“教改”思路去应对目前的“课改”,那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个阶段已经首先定位了理念,并从课程的角度和高度予以确定改革的思路,也就是明确了每一门课程的基本功能、实施目标、实施阶段、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等等,这次课程改革在第八次课程改革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对普通高中又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为国家课程,选修课程为校本课程,础教育只是落实国家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课程、教材为国家事权,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都有严格额的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学校编写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作为示范化高中连起码的课程改革都没有弄清楚,怎么示范?怎么引领?好有一比:让那些只知道堆砌砖瓦和水泥,又不懂施工图纸的人去盖高楼,盖来盖去肯定会出现诸多问题,到头来也肯定是一筹莫展。这种情形在课改中较为多见,可这些人偏偏不承认自己“不识图纸”,还往往以“我干教育这么多年”而自居。当下,很多教育人士会说出和运用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包括一些有建树的教师会引用,甚至罗列和套用一些《纲要》和《课标》的原文来支撑和诠释自己或别人的做法,以证明其方向性和正确性,而对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却不甚了了,有的也可谓一无所知,确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甚至开设一些所谓的校本课程,编写一些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定的所谓的“校本教材”,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课堂,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令人堪忧,因为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对课程的不理解,有的校本教材编写者本身思想有问题,更别谈价值引领。有的只是运用个别理念文字所做的“深层次游戏”,看似有高度、有内涵,实则行动过后仍让人对课程一头雾水。

第三,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这是基本要求。时至今日,我们还在强调学校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其实这是一个基本要求。从国家本次对高中教育的定位上来说,学校落实国家课程,首先就是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课时,学校是由课程来支撑的,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才意味着是一所“有效学校”,也才能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不能把课改简单的归为课堂教学改革,如果课程开不齐,课时开不足,那课堂教学改革是为了什么?对学校、对校长、对教师,如果丧失了课程管理的要求,也就丧失了对学校管理的最低要求和本质要求。当下,大多数学校在开齐课程上基本能做到,但在开足课时上还是存在问题。如体育课的开设,规定每周三节课,一般学校都开两节,高中的理科班思政课只开设一节,理由是学生要高考,音乐、美术境况还不如体育课,这何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何谈五育并举?这说明上级行政部门和指导机构,对学校的课程管理十分薄弱,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较为微弱,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实践力相当虚弱,学校的办学思路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套路中不能自拔,教育行政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理由是因为要高考,这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

总之,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指导者和领导者不理解课程,把“课改”等同于“教改”,弄不清二者的区别,或者对“课改”与“教改”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都不能实施好课程改革。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观念上改变,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放在学校工作的核心位置,要对课改有个清晰的认识,否则,就是出去到南方考查一百回也无济于事。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不断学习,认真领会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强化课程意识,让实施者真正理解课程,课改才会有更宽的思路和更有价值的行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
高绩效校长的十大特质
教研员岗位职责
业务类教学管理档案集
农村小学校本培训模式研究研究方案
龙泉教育局副局长周文群畅谈龙泉驿区中学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