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走温岭”民间故事

“走走温岭”民间故事

龙山园丁编写  温岭市旅游局播出

前  言

《走走温岭民间故事》是溫岭无线广播电台播出的民间故事,共37篇,是本人应温岭市旅游局之约编写的。按温岭市广播局要求:每篇要求先写某地景色,接下写其地的民间故事。内容要求文符其景,且其故事确曾在当地民间流传过。每篇约讲2分钟。由于受播时限制,字数要求在550——600字左右。每篇字数标于题旁,以便播音员播出时调整语速,掌握播出用时。另外,每篇篇头,篇篇相同。因此,故事第一篇写出,以下各篇均略去。

文章于2017年12月由温岭市无线广播电台播出。

1.石船溪龙潭故事(上)

篇头:

    朋友!您想了解温岭么?您想听听温岭本土的故事么?阿彩带您“走走温岭”,一起聆听温岭美的的故事。现在是温岭1036“走走温岭”故事时间,本节目由温岭市旅游局特约播出。

582字

景点介绍

    远近闻名的温岭长屿硐天,大家都会知道,被誉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国家矿山公园,世界最大的人工开凿硐群。同时成为温岭标志性景区。“净则一尘不染,明来万法皆空。”描述的就是长屿硐天其中的一个景点:净明硐。净明硐早凡是一处尼姑庵,始建于康熙初年。

跟进故事

    关于净明硐还有一个传说。在净明洞西边拱桥端的石船溪里,有一个比脸盆略小的光滑石洞,传说那是一条小青龙的栖身之所。那石洞深不见底,可通东海。有一个樵夫,将写着自己名字的扁担插入洞内后,竞不知去向,后来却在温西江厦海湾被发现。在拱桥下端的溪坑里有片面积较大的岩坡,传说是小青龙经常出没游憩的地方,上面还留有明显的龙爪印,人称龙潭坑。

    溪边有一个尼姑庵,住着三个尼姑,其中一个是年轻徒弟。小尼姑经常在龙洞旁洗晒衣被。谁知当她露天张挂衣被晾晒时,天空就会拉来一块乌云,下起雨来,有时还要打雷。小尼姑心想,俗话说:“雷雨隔堆灰。”她就把衣被晒到另外地方。可她把衣被晒到哪里,雨也下到哪里。小尼姑只好把衣被收起,坐在山石阶上发愣:现在不是黄梅天,为啥天气这样阴晴无定。想到这里,抬头看看天上,依旧是红猛日头,没有一点雨意,便高高兴兴地将衣被继续晾晒出去。谁知道这一下却招来了倾盆大雨,不仅衣被尽湿,而且小尼姑一身也淋得像个落汤鸡。知后事如何?请在明天同一时间收听走走温岭故事栏目。

2.石船溪龙潭故事(下)

593字

景点介绍

    阳光,海景,山岳……温岭的美,总是让人流连忘返。尤其是以石文化为特色的长屿硐天,自然与人文浑然天成。石船船溪,硐天石窟,长屿硐天景区尽显雄奇险秀,游客摩肩接踵。净明庵则是景区内的小家碧玉,她还流传着一个惊骇的传说。《嘉靖太平县志》记载:“碗潭,在长屿山,潭口大仅如碗,其底空洞莫测”。碗潭便是昨天故事里的戏尼姑的小青龙龙潭。故事已拉开序幕……

跟进故事

    上回说到小尼姑反复尝到淋雨苦头,带着淋湿的衣被回到了尼姑庵里,可她的师父不知原委,反而埋怨她年少无知,总是拣阴雨天洗晒衣被,弄得夜无被盖,日无衣换。小尼姑满肚委屈,无处申诉,暗地里流泪,夜不成眠。左思右想,忽然想起是否龙洞里的那条小青龙在作怪,越想越是,越想越气。第二天天一亮,小尼姑提了一桶粪便倾倒在龙洞中,出出心头之气。

  可那条小青龙在洞中,满身被粪便污染,恶臭难闻,便呼风唤雨,来冲洗龙身龙洞。不料风雨一来,连小青龙自己也无法控制,顿时山洪暴发,溪坑里白浪滔天,溪边的尼姑庵也岌岌可危。看到水快漫及台阶,小尼姑慌忙扶着两个老尼姑避至高处,结茅为庵,权作栖身之所。据说这里就是净明洞尼姑庵的前身。

  小青龙经此刺激,也不敢再回龙洞定居,怕小尼姑会再度报复。龙王得知此事,认为是小青龙无赖起衅,不准它回到东海,罚它在龙洞附近及时行雨,普赐甘霖,藉以赎罪。小青龙知错改过,不再胡闹,隐居在石船溪源头,逢旱降雨。从此小青龙和尼姑相安无事,和睦如初。

3.寺前桥的故事

526字

景点介绍:

在新河镇金清港上,桥北披云山上,原有净应寺,桥在寺前,故俗称“寺前桥”。大桥始建于明嘉靖元年。嘉庆初重建,改平桥为卷洞桥,称“金清大桥”,远望若长虹卧波,气势十分雄浑。新河曾流行“新河所,所四门,门门走马;寺前桥,桥五洞,洞洞行船。”之语,对金清大桥昔年的繁华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建桥至今已有180多年,雕饰宛然,坚固如初。

跟进故事

明朝时,新河金清大港要造桥。可是江宽流急,造几次倒几次,桥墩就是摆不稳。一日,工匠们商量来商量去,天不早了,肚也饿了,于是大家在河底吃起麻糍来。这时,不知从哪个方向走来一个鼻头涕烂潺的老倌,烂之双脚,衣裳破碎碎。他拄着拐杖向大家讨麻糍。大家正因桥造不起,肚里十八个不好过,谁高兴理他!可是他偏偏不肯走。这时带班的老司看到了,说:“给他几双吧,肚饿真难啊。” 那老倌接过麻糍,连连道谢,却又不吃,只把三双麻糍在手里抛抛,笑笑。大家也懒得理他,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清早,造桥工匠来到河边,一看,天大的奇事:六个桥墩稳稳当当立在河底。大家都不知是谁造的。只见住在岸边的一老人讲:在昨夜有一讨饭人把三双麻糍掰成六奁,铺在河底。也不知道怎么变成了桥墩的。正在大家议论纷纷时,只听见云头一阵笑声,大家抬头看去,正是那讨麻糍老倌。大家连忙跪下拜谢。

4.王光曦传艺

611字

景点介绍:

清代后期,肖家桥、前王里一带濒海,原是海涂围成,土地贫瘠,屋朗人疏,常有盗贼劫掠。乡民常拜师学武以求自保,乡里素有尚武之风。

跟进故事

清末,新河前王里有个武功高强的武师王光曦,膝下两子:长子照帮,长得结实;次子照助,生得嫩僝。时光易逝,光曦不觉年满花甲,想将武艺传授一人。传谁好呢?终想出一个办法。他将两个儿子叫到前面,说:“我想将武艺传授你们中的一人。传给谁呢?”老本指指身边的一张凳子和一把草刀说:“我躺在这凳子上,你们拿这把草刀,从二十步外奔来,用刀砍我,要是能砍伤我的,我便传给他武艺。”他对小儿子说:“照助,你先来砍吧。”于是老本将刀递给照助,自己就躺在凳子上。

照助退出二十步外,手提草刀,向前走到凳边,举起草刀,眼看父亲躺在凳上,还一动不动,“我怎么能砍下去呢?”他停了一会,把刀丢在地上,然后上前对父亲说:“爹……我……不敢砍,还是……还是不学武艺吧。”

老本听了,还是躺在板凳上,说:“那就轮到照帮了。照帮,你来砍吧!”

照帮马上拾起草刀,退到二十步外,举草刀奔来,离凳不到三尺,“呼”的一声挥刀砍下,只听“咔”的一声,刀却砍在凳板上,深深嵌入,拔不出来。而老本自身却早已滚到凳子下面躲过了,毫发无伤。老本轻轻一翻滚弹跳,站了起来,长长地叹了口气,对两个儿子说:“照帮,你的力气忒大,胆也忒大,不用再学什么武艺了;老二照助僝弱得很,却是要学点武艺防身。”

从此,照助就跟父亲学习武艺,终成武德高尚、武艺精湛的一代拳师。

5.船撞船的故事

602字

景点介绍:

    金清港是温岭的母亲河,港宽水清,白帆点点,桨声欸乃,两岸山光碧翠,纤陌纵横,风景如画,自古是黄太两县富庶之地。

跟进故事

    一日,谢铎乘一只小船,在金清港逆流而上。船老大一边摇船一边吟起诗来,谢铎听了说:“想不到你老大也会吟诗!”老大回答说:“谢祭酒,小时候还是我的同窗呢!我只是穷些。”谢铎听了,只得安慰他说:“做官也好,撑船也好,依我看还是你撑船的逍遥自在。”船老大听了,哈哈大笑地说:“三日前,一算命仙说我今日交运发财,真是笑话,财在哪里发?”

    他俩正讲得高兴,忽见上游头有两只船“彭啦”一声相撞。驶向上游的是民船,被撞坏后在下沉;驶向下游的船是官船,好象没事一样只顾自己驶来。谢铎见状,指指那只官船对老大说:“老大,你有胆量去撞它,你就会发财。”船老大心里想:撞一撞就撞一撞,怕了不成!反正那官撞沉船不救人,也不是好官。他用劲摇桨,对那只官船狠命地一撞。这一下县太爷火冒三丈,叫衙役抓过老大,“啪嗒啪嗒”打了三十大板。谢铎坐在自己的船上,却把一张名片递过去。县太爷一见,吓得连忙跪在船头,不住地哀求:“谢大人恕罪!谢大人恕罪!”谢铎见状,厉声地教训他说:“你身为父母官,却不爱惜百姓!刚才你撞沉了民船竟然逃逸,还不快回头救人!”县官一听,只得回船救人。沉船处置完毕,县官只怕前程难保,到谢铎船上谢罪。谢锋说:“人救上来了,还好。不过这只船人伤船坏,你要理会!”县官取出三百两银子交给老大,叫老大回家养伤度日。

6.半碗米条的故事

617字

景点介绍:

    大溪潘道之建了潘郎桥,潘郎因桥而得名。潘郎茅山南麓,旷野一片,阡陌纵横,水道成网,呈水乡风貌,成了人们欣赏田园风光的好去处。

跟进故事

    一天,大溪桃溪谢铎,往潘郎乡下闲游,肚子走饿了。这时,见一位嫂子,手挈一篮子。谢祭酒笑着问:“大嫂,请问你到哪里去?”那嫂子见是一先生公手按腹部,听他说话乏力,就说:“先生公,你大概肚里饿了吧?这么办……”那嫂子就拣出半碗米条,双手递给谢祭酒。谢祭酒吃完,然后说:“大嫂,你真好心!”大嫂说:“那有人缸灶砌脚肚子上的。肚饿是最难过的,我们时常会碰到。”谢祭酒身边摸出一个信壳,递给那大嫂说:“大嫂,信封上面有我的名字和住址。如果以后遇难事,我一定会帮你忙的。”

    事隔三年,潘郎地方发生灾荒,这位嫂子丈夫跟人去卖私盐,想赚点铜钱糊口,结果被抲住坐牢。大嫂走投无路,回忆起三年前那位先生公的话,照着信封地址,找到了谢府。

谢铎一见大嫂,马上想起半碗米条的滋味。大嫂双泪交流,将家落难诉说。谢祭酒听后,说:“我自有办法。”

    随后,谢祭酒派家人上街买了千把斤的花菜,铺在地上。请县太爷来叙叙。太爷见满地是花菜,心觉奇怪。

    两人叙谈感叹灾荒连年民不聊生。片刻,县太爷提出心中所疑:“祭酒家里满是花菜,怎么不腌了呢?”谢祭酒说:“就是等盐腌制,不想小婿去买担盐,不知跑哪里去了,菜只好摊着。”县太爷一听,暗暗一惊,就急回县府。

    县太爷到牢房点视,而卖私盐扣来只有一人,说:“听说你买私盐是初次,也是家用,姑且不论。”就放他出来。

7.牛桥伏击战

421字

景点介绍

    新河城南有披云山,上有烽火台,留下抗倭的古迹;山下南有金清大港,曾是围缴倭寇的水道;北有龙山,山前有河从西向东穿城而过,河上斗门桥边立石碑,上刻 “戚继光歼倭处” 六字

跟进故事

    明代嘉靖三十八年,盘琚栅浦的倭贼乘夜色进犯新河,乘船停靠金清港。戚继光算定,倭若败必逃金清闸,就派兵凿沉两只船塞住闸门堵倭退路。

明将谭纶驻扎在新河,自古兵不厌诈,他偃旗息鼓,设计让新河一姓沈的老人写“降书”投寄倭首。降书内容是:由新河百姓集资向倭寇馈赠千缗mín钱(计百万铜钿),求倭寇不要攻打新河所城,以免骚扰城内百姓。沈老还与倭寇约定,次日在新河之西牛桥交钱。倭寇信以为真,美滋滋地等待取钱。

    次日凌晨戚继光就率军出所城西门,埋伏在牛桥。倭贼一至,潭纶悉领锐兵出南门,包抄倭寇的退路。倭贼仓促逃至牛桥,依托船舶拒战,明朝官兵用类似大炮的巨铳,击沉倭寇的两艘船舶。倭寇残兵见无法从海上突围,就狼狈渡水南窜,从陆路败退,宿于长屿铁场。戚继光、谭纶率兵乘胜追击在岩下椒湾岭大败倭寇。

8.肚脐饼的来历

595字

景点介绍:

    披云山,临金清港。山形如趺坐,又名跘踝山。主峰海拔60米,状扑锅,俗称镬肚脐山。每云冒则雨,因又名披云。古时山顶筑烽堠望远报警。北麓建戚公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跟进故事

    明朝时候,倭寇侵扰异常猖狂,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闹得东南沿海一带家家鸡犬不宁。朝廷命令戚继光带领戚家军驻守台州府,进剿新河一带的倭寇。在追击倭寇的长途行军作战中,士兵们常常吃不上饭,严重影响身体,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这可把主帅戚将军急坏了。开始他想让士兵炒面或炒米充饥,但这些炒好的食物太干燥容易噎口,嚥不下去,仍然解决不了问题。一次戚将军在大街上行走,经过一家糕饼店时看到一个糕饼师傅从鏊盘上铲下一个个米饼,这米饼香气四溢,他就叫护兵去买一个来品尝,果然香喷喷甜丝丝,柔软可口,比炒米炒面好吃得多。他想如果军队在行军作战时能用这种饼子做干粮多好啊!但这种饼表面滑溜溜的,怎么拿呢?后来他一想,如果在饼子中心钻个孔再用绳子串在一起缠在腰上,当士兵行军作战肚子饿了时,随时可以把饼子掰下来吃,又不影响行军作战,该多好。于是戚将军就让街上所有糕饼店,把所做的米饼在中间用手指挖一个孔,烤熟后卖给军队,然后发给每个士兵,果然大受士兵们的欢迎。由于米饼的中心有这么一个小孔,很象人的肚脐,从此,人们把这种米饼叫做肚脐饼。这种饼是戚继光改制的,人们又称它为光饼。现在人们吃着肚脐饼的时候,就会想到戚继光将军英勇抗倭,保国卫民的光辉业绩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倭英雄戚继光 | 超人、蝙蝠侠靠边站,台州人心目中最伟大的超级英雄永远是他!
闲话温岭“牛”地名
寺前桥往事·台州日报
企业家在中学操场举办豪华葬礼续:校长辞职(图)
闪小说初探
故事:古代奇案故事,妇人不仁,害丈夫死于非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