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参养志
曾子名参,字子舆,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与父亲曾点都是孔子的虎秀学生。曾子非常孝敬他的父母,尤其是他顺承亲意、养父母之志的孝行,成为后世普遍赞美和效仿的典范。
    在日常生活中,每到吃饭的时候:曾子一定都会细心观察和体会父母的饮食口味与习惯,并将父母最喜欢吃的食物牢牢记在心里昏因此拿一日三餐,曾子总能准备出父母最爱吃而又很丰盛的菜肴。
    父亲曾点深受圣贤教诲的熏陶,平常乐善好施,经常接济贫困的邻里乡亲。对于父亲的这个习惯,曾子也同样铭记在心,所以,每次父母用过坂后,他都会毕恭毕敬地向父亲请示,这一次余下的饭菜该送给谁。
    在曾子的心中,时刻想到的都是父母的需要,父母所喜爱的一切事物,他也都会放在自己的心里,以便随时可以满足父母的心愿。父亲平时很喜吃羊枣,曾子就会在外出时尽量给父亲多带回一些。待父亲过世之后,子睹物思情,看到羊枣,他就想到父亲在世的情景拿心中不兔勾起无限伤痛。所以从那以后,他就再也不忍吃羊枣了。
    有一次,曾子到山里头去砍柴,只有母亲在家。不巧家里突然来了客人,母亲一时不知所措,惟恐因待客不周而失礼,情急之下,她就用力咬了自己的指头,希望曾子心中能有所感应,赶快回家。果然,母子连心,子正在山中砍柴,忽然感觉一阵心痛,他马上就想到了母亲,于是,就赶紧背着木柴赶回家中。
    还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蒸梨给年迈的婆婆吃。当时梨蒸得还不熟,她就端给婆婆吃。曾子看了非常生气,也很懊恼,就把妻子休出家门。从此,曾子没有再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儿子曾元从小就教得非常好,使他后来也成为了贤达之人。
   曾元长大成人之后,因为思念自己的母亲,向父亲请求是否可以把母接回来住,但是曾子并未答应。他告诉儿子说:“人一生最重要的无过于他的德行,而德行的根本在于孝道。一个女子嫁到丈夫家,最重要的是要使这个家能够承上启下,也就是能孝敬公婆、教导子女、辅佐丈夫。”
    由此可见,曾子极其重视孝道。他认为妻子连蒸梨这种小事都处理不好,又怎能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怎能尽到一个儿媳、母亲和妻子的本分?如此身教会有损于家风,导致家门不修,也会影响到后世子孙。所以与妻子分离也实在是不得已之举。曾元听到父亲这番意义深远的话语,也理智地认同了父亲的看法。
    又有一次,曾子路过一个叫“胜母”的地方,他很避讳这个名字,所以就不肯踏入这个地方。孔子知道曾子是一个孝子,所以将“孝道”的学问传述给他。在《孝经》当中,孔子与曾子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孝道表露开解无遗。他嘱托曾子一定要把孝道发扬光大。由此可见,曾子的为人和孝心孝行非同一般常人。曾子不但对于奉养父母的身体非常重视,即使在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也非常谨慎,惟恐有辱父母养育之恩,担心因为自己表现不好而使父母蒙羞。
    同时,他更非常留意如何教导自己的学生,时刻以自己的修身来做学生们良好的行为典范。所以,他的学生“子思”继承了他“养志”的精神,不仅使自己成为了贤人,他的学生“孟子”后来则成为“亚圣”
    曾子一生秉承孔子的教诲,依教奉行,专心致力于孝道拿也用自己一皇的行持来告诉我们,如何颇承亲意,如何将孝道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不但做到了“入则孝,出则弟办,还做到铲·云额信”,并且把夫子所教拘这些德行流传于后世,培育他的学生。而由他所传述的《孝经》,也流传千古,直至今日。期间不知造福和成就了多少的家族与朝代。
    纵观天下父母之心,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风,希望他们能有所成就。然而,成就“功名利禄”并不算真有成就,而成就“道德学问”才算真有成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先圣:“宗圣”曾子
孝子与《孝经》
中华经典 | 《孟子》第六讲:怎么才能做到孝顺
曾子孝事父母
《曾子的故事》文稿:宗圣公讳参事迹
113、曾参养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