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经典与青年品德修养(三)

(九)安贫乐道,克制私欲

俗话说:钱由五家共有:不肖子孙;医院;盗贼;法院;灾难

1、从心理上认识到贪欲的危害

★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 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行为损坏别人的利益)。《道德经·德经第十二章》

【译文】老子说:缤纷的色彩看久了,就会让人两眼昏花,歌乐欢动,喧哗不已,听久了就会使人耳聋失聪。山珍海味吃多了反而使人胃口病伤而厌恶饮食。驱马奔驰,围捕田猎,时间久了会让人心智狂乱而纵情放荡。贪求宝物而不知满足,时间久了就会使人行为乖戾而举动失常。

★ 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道德经·德经第四十六章》

【译文】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金缨《格言联璧》

    2、保持无私心静

★ 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人享贞。  《忠经?天地神明章》

【译文】天(自然界)公正无私,春夏秋冬四时在不断变化;地公正无私,各种各样生物不断生长;人公正无私,人人能享受到安宁幸福。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赠曾志)

★ 不累不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zhì] 违逆)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庄子杂篇·天下》

【译文】不为世俗所牵累,不用外物来矫饰,不苛求于人,不违逆众情,希望天下安宁以保全人民的性命。

3、安贫乐道

★ 子曰∶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第六》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gōng]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不去要,不理采)。

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 一升。 《增广贤文》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庄子杂篇·让王》

【译文】古时得道的人,穷困也快乐,通达也快乐。所欢乐的不是穷困和通达,只要是身处道德,那么困穷通达就好像寒暑风雨的循序变化了。

4、践行道义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富裕与贵显,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一个君子不会接受的。贫穷和下贱,是人人所厌恶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抛弃它,一个君子也不会干的。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dǔ]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朱子大全?白鹿洞书院提示》

【译文】修身的要点包括:说话要忠诚、信实,行为要实际、恭敬,惩戒忿恨,消除贪欲,向好处去做,把过错改掉。

 

(十)身正稳重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行为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你。

 ★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主宰) ---《老子》

 

(十一)和谐相处

身心和谐 -- 家庭和谐 身心和谐。社会不和谐是因为人性(善)扭曲了。

三才者,天地人。《三字经》(重点讲解:和谐,相互联系)

★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本义是闭合,收拢,在次为和顺),和乐且湛(深)。《诗?小雅?棠棣》

【译文】妻子儿女感情深厚,好比是鼓瑟和弹琴。一家兄弟团结和睦,融洽无间快乐无比。

和谐社会就像一个桃子,其成熟需要培养,其核心是道德。

我主要和大家分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与自然保持和谐、保持身心和谐、与他人保持和谐。重点是与他人保持和谐,也就是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要保持一个集体、一个社会的和谐,首先是人自身的和谐。一个和谐的人,就会自觉地遵循自然,就会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就会和谐融入一个集体,就会成为社会和谐的组成分子,因此,起点还是保持身体的和谐。

1、与自然保持和谐:

1)中国传统的“天人相应”观念。

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

天地人三才。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人是天地所生,不可与天地作对,应该顺应自然(大自然、小自然)规律。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当我们提到自然,总想到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又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自身的内部生态环境呢?所以,与外部自然保持协调固然重要,保持内部环境和谐对我们每个人同样重要。

2、保持身心的和谐

1)外求与内求:

西方人生观(美国为主):征服、 “及时行乐”、重索取:科学发达,“年轻文化”、主动、主外--外求:永无止境

中国传统:修身放在第一位,顺应、内省、节俭、奉献:人文发达,成熟文化、主静、主内内求:知足常乐----成熟但不保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 求静: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重是轻的根本,静是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老子》

淡泊以明智,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戒子书》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佛语)

我们处在一个浮躁的时代:市场经济冲击了我们的传统观念,让国人一下子不知所措,茫然不知所从。平静的湖面骤起波澜。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传统告诉我们:重义轻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现在提倡竞争,一切向钱看。“众人熙熙,如享太牢(祭祀用牲畜),如春登台。(老子)” 我们都在到处寻觅:眼睛追求美色,耳朵喜欢听刺激的声音,鼻子闻香嗅辣,舌头追逐甘美,一颗心魂不守舍终日忙碌,迷魂失魄。

难道我们的祖先真的没有智慧,他们错了吗?我们现在做的就完全正确吗?

《道德经》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等我们回过头来一看,发现我们更不满足了,在口袋饱和一些以后,我们身上的病也多起来了,我们的烦恼更多了,过去美丽风景消失了,许多优良道德品质也没了。人们开始静下来反思,开始寻找自己的根,开始找回自己,寻找心灵的平静。

 B.动与静,佛教讲: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2)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只不过是我们自己身体的延伸。找到自己生活的中心,分清事情的主次,生活就会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内心归于平静。

知足常乐: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 培养善心: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2)世界是我们内心的反映。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故事。

                          小和尚与老和尚背女子过河

我们以善心出发,看一切人都好:父母爱,子女孝,朋友好。你感到人好,你自然就会待人好;你感到事好,做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你感到环境好,走在路上,在单位办事,一切都顺。先求自己好,从心好起,世界才能一切都美好。

3.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五伦八德:五伦:父子、兄弟、夫妻、君臣、朋友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人味。人丧失了人味,因此社会的各种现象变味了。

关于“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气生财;和乐;交响乐

易经的“位当”思想

易经主要讲什么:明天地之道,辨阴阳之理,察乎变,以成位乎其中。易则变也,随着时空不断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处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也就是做到“位当”即:阳在阳位,阴在阴位,阴阳和合,则吉,无往不利。所谓“位当”,也就是儒家的“中庸”,二而一也。

1)“位当”,家庭才能和谐:

在家庭,一个人的“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调整,处于一个恰当的位,家庭才能和谐、和睦。在家,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妻不妻,长不长,幼不幼,阴不阴阳不阳,势必生乱、内讧。轻则耗精乱神,损害身体;重则家庭破碎,甚至酿成惨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不良,社会机体如何健康呢?所以,古人说:“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

女子:柔顺、谦卑、安静、旺夫旺家;乳腺病,子宫病

现在孙子变爷爷了,爷爷变成孙子了。

2)“位当”,集体才能有战斗力:

作为一个组织必然会有一个复杂的体系,对每个职位的责权利都会有明确的规定。只有每个人按照各自职位的要求各行其是,各尽其责,尽好本分,组织才会健康有序地运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君子思不出其位”;各处其位,则上下有序;各尽其位,则战斗力强,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如果职责不明,就会有令不从;有人越职出位,部门之间相互插手,内部纷争,就会滋生混乱,产生内耗,何来战斗力呢?另外,在人才的使用上,也要量才而用,德才相配,易经说:“德薄而位尊,智少而谋大,力小而负重,鲜不仁矣。”对自己对个人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每个人也要不断反思:我的德才能够胜任我的职责吗?如果胜任,就要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精益求精;如果还有欠缺,我就加紧学习,尽快赶上。

3) “位当”社会才能有序:

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如果位不当会怎样呢:君不君,臣不臣,主次颠倒,相互扯皮,一片混乱,何来和谐而言呢?

其根本是从家庭做起:“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大学)”

 

(十二)志存高远,小事做起

1、志存高远,勿只图安逸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

★ 志不立,如无柁(通舵)之舟,无衔([xián] 马嚼子)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阳明全集》卷二六)

【译文】(一个人)立不下志向,好像没有舵的船,没有衔口的马。小船任意飘荡,野马放肆奔跑,最终要到哪处去呢?

★ 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丧失元帅,(但是)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放弃自己的主张。

★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而留恋安逸,便不配做读书人了。

★ (子曰:)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身体可能出现危险,但他的意志却不可改变。

★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要珍惜时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3、要磨练意志

★ 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译文】天打算把重要任务落实到某个人身上时,一定会先使他的心意苦恼,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所作所为都受到干扰而不能如意,用这种方式去触动他的心灵,坚韧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能。

4、要从小事做起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第六十三章)

★ 东汉时期有一少年名为陈藩(fan),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薜勤来访,见其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问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薜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藩无言于对。

 

(十三)诚实守信

1、不要花言巧语

★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一副伪善的样子,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2、要守信用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 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小车无軏[yuè] 古代车上置于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译文】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是不可以的。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问食、兵、信三项哪项重要时,孔子)回答说: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如果人民对于当政者失去信心,这个国家便站不起来了。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才可以称之为时,孔子)回答说: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定坚决……”

★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资治通鉴》卷二)

【译文】信(这个道德概念)是人中最大的宝物。一个国家重点应保住民,对民则要保住信。如果不讲信,便无法使唤民。

3、要诚实

★ 子曰:“……知之为之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对弟子仲由)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4、要全面地看待一个人

★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的弟子宰予犯了错误)孔子说:以前我听到别人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别人说的话,不但要听,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

 

(十四)中庸适度

人的心跳,不可加快或放慢;少听点摇滚,多听点舒缓一点的;太低沉的音乐能导致人自杀。

★ 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贡的问题时)说:(做事情)过了头和达不到都不好。

★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莒父县当地方官后,向老师请教为政之道时)孔子说:不要贪图快,不要贪小利。(有时候,你不踏实工作)只图快捷,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办不成大事。

★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高兴不可过火。

★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格言联璧)

★ 雨泽过润,万物之灾也;恩崇过礼,臣妾之灾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格言联璧)

★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  《增广贤文》

 

(十五)要经受得起挫折

走运与倒霉,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概念。世人无不想走运,而决不想倒霉。其实,这两件事是有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的,互为因果的。说极端了,简直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这并不是我的发明创造。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已经发现了,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老子的""就是走运,他的""就是倒霉。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 怎么就)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读音bi四声,股,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 )之故,父子相保。

走运有大小之别,倒霉也有大小之别,而二者往往是相通的。走的运越大,则倒的霉也越惨,二者之间成正比。中国有一句俗话说:"爬得越高,跌得越重。"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种关系。

吾辈小民,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天天忙着吃、喝、拉、撒、睡;操持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时候难免走点小运,有的是主动争取来的,有的是时来运转,好运从天上掉下来的。高兴之余,不过喝上二两二锅头,飘飘然一阵了事。但有时又难免倒点小霉,"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没有人去争取倒霉的。倒霉以后,也不过心里郁闷几天,对老婆孩子发点小脾气,转瞬就过去了。

但是,历史上和眼前的那些大人物和大款们,他们一身系天下安危,或者系一个地区、一个行当的安危。他们得意时,比如打了一个大胜仗,或者倒卖房地产、炒股票,发了一笔大财,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自以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固一世之雄也",怎二两二锅头了得!然而一旦失败,不是自刎乌江,就是从摩天高楼跳下,"而今安在哉"

从历史上到现在,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特色",这在西方国家是找不到的。中国历代的诗人、文学家,不倒霉则走不了运。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周文王)拘羑里(yǒu lǐ 古地名,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于是)有《国语》;孙子膑(特指古代一种剔掉膝盖骨的酷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算的这个总账,后来并没有改变。汉以后所有的文学大家,都是在倒霉之后,才写出了震古烁今的杰作。像韩愈、苏轼、李清照、李后主等等一批人,莫不皆然。从来没有过状元宰相成为大文学家的。

所以不要怕一时挫折,挫折是财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相信大家在不久的将来一定有所成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笔记:《论语》
中華國學300句
从悌到信
每天进步一点,国学经典:论语篇,继续接昨天的
论语之-《学而》篇
【连载】《论语》学而篇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