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语之中的春秋历史26:董狐之笔——赵盾弑其君!

公元前607年九月,晋灵公欲杀晋国元帅兼执政赵盾,赵盾侥幸捡回了一条命,跑回家之后就收拾包袱“流亡”国外,九月二十六日,赵盾的族弟赵穿于桃园弑杀晋灵公,“流亡”的赵盾甚至还没有跑出晋国的国境线就又回到了国都主持大局。这起弑君案可谓是千古悬案,当时的史书关于赵穿弑君的记载全部模棱两可,比如《左传》中的记载就相当潦草:“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国语》中的记载也同样只有寥寥两句,似乎对于史官们来说死的根本不是一个大国国君而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路人甲。相比于《左传》中记录的其他国家的弑君案件(尤其是楚国的弑君故事),晋国的这起弑君案件的记载实在是太模糊了,这也给后世的历史工作者、文学工作者、八卦爱好者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左传》中的记载虽然字数很少,但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部都有,凶手赵穿事后也丝毫没有否认过自己的弑君罪行,那么疑点在哪里?或许最大的疑点就在于一切都太顺理成章了:邪恶的大反派赵穿凶残的杀掉国君、爱与正义的化身赵盾摒弃前嫌回国为死去的晋灵公主持公道、围观群众们最后高呼正义必胜,一切都这么完美,就如同被事前安排的一样完美。疑点之二则是:弑君这种高难度的操作赵穿一个人能做得到么?从史书中的记载来看,赵穿绝对属于那种武力高于智商的人物,做事情不顾后果,这种人能干出弑君这种事丝毫不会让人意外,但是能把弑君这种事做的如此滴水不漏就很让人意外了,直接带领自己的私兵去攻打王宫再顺手放一把火才像赵穿的风格,可以说,赵穿弑君时的行事方式完全不是本人的风格,要说他背后没有人指点稗子是绝对不相信的。

尽管弑君这件事有许多疑点,但是在“夏日之阳”的赵盾面前晋国上下都保持了沉默,毕竟一国之君都说死就死了,哪个还敢跟赵盾唱反调。不过不怕死的人每个时代都有,春秋时代更多,晋国的史官董狐就公然在史书上写下了“赵盾弑其君”这段话,并且还拿到朝堂上公然展示给大家看,赵盾一下子急了,去找董狐理论,毕竟“弑君”这个锅太大了他不想背。董狐回答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你赵盾身为晋国的正卿,流亡都没有跑出国境,回来之后又不惩罚弑君的赵穿,你不是弑君者谁是?董狐虽然正直,但是不傻,他没有直接指控赵盾是弑君事件的背后指使者,而是说弑君发生时赵盾还在晋国国内,那么自然是有“领导责任”的,况且回国之后又包庇了弑君者赵穿,那么”弑君“这个罪名你赵盾不背谁来背?董狐很显然知道杀死晋灵公的幕后指使者是赵盾,但是他没有证据,也就没有办法在史书中揭露晋灵公之死的真相,毕竟他是史官,没有证据的事不能乱写,但是他还是用自己勇气跟智商把杀死晋灵公的真凶钉在了史书上,由此可见,想要当一个合格的史官,光有正直的品行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聪明的大脑。


董狐之笔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董狐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直书精神,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一百多年后的夫子称赞董狐:“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意思是能据事直书毫不隐晦(不知道为什么,由发明了“春秋笔法”的人来夸董狐总感觉怪怪的)。董狐之笔,也常常被后世拿来称赞那些能够秉笔直书的史官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聊一聊赵盾弑其君的故事
“在晋董狐笔”新解:我们一直小看了古人对职责和规矩的执着
历史是谁书写的
董狐之笔
《高中经典文化研读——晋灵公不君》教案3
(3)我国史德传统中最为高尚的道德情操:“秉笔直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