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说||以改革的生命力燃起教育发展创新力——20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潍坊实践

2009年10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对潍坊市310所学校24490名学生进行大样本抽检,得出结论:潍坊市中小学生每日作业量分别比全国常模样本低12%和17%,居领先位次;学习压力比全国常模样本分别低9.2%和8.9%,均为最好。

2012年10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全国开展教育质量监测,潍坊市中小学生在学业水平达标率、睡眠时间、作业时间、学习压力、自信心、学习动机及学业水平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全国常模水平,且多数指标较2009年有更好表现,继续呈现出轻负担、高质量发展态势。

2012—2014年,山东省教育厅等部门就全省各地市学生的学习负担等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综合分析小学阶段九个方面、中学阶段十个方面的整体测评数据,结果显示, 潍坊市中小学生的课业情况,在全省17个地市中连续三年课业负担最轻。

以上数据,只是潍坊区域基础教育整体状况的一个剖面。自2001年山东潍坊高密市成为首批38个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中的一员以来,潍坊基础教育走在了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路上。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使潍坊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潍坊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回顾20年的改革之路,诸多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与系统梳理。

一、“改到深处是制度”——抓住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突破常规思维,大胆创新策略,做出全面、系统的思考与规划。在这方面,潍坊教育从改革的本源出发,动足了脑筋。

在潍坊的系列制度变革中,最大的亮点非“中考制度改革”莫属。2001年,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刚启动,潍坊教育人清醒地认识到,评价是指挥棒,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改变“分分计较”的传统中考格局。2002年,潍坊中考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初步研讨拟定了中考改革方案,首次提出了五大改革举措:一是把中考改为初中学业成绩考试,将一次性考试改为多次进行,由选拔考试走向学业水平考试;二是用等级表达代替分数考核,改变唯分数是举的应试取向;三是除学业状况评价外,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中考;四是采取多元自主录取,给“偏才怪才”学生以升学机会;五是改革中考试题,取消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题目,增加试题的创新性和开放性。2003年,潍坊正式宣布将中考改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并对新政进行了全方位宣传和解释。2004年,在高密市首先进行中考改革试点。2005年,在5个县市区实施中考改革,2006年在全市12个县市区全面推开,至此,经过不懈探索,形成了“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中考制度。

“分数和名次退出中考”“综合素质成大主科”“高中有自主招生权”等成为潍坊中考的新样态,创新优化了人才选拔方式,规范办学得到保障,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项改革,很好地发挥了中考“指挥棒”的作用,解除了学校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后顾之忧,带动了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变革及日常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国家课程方案的全面落实,加快了学校教学制度创新的步伐。

如果说中考制度改革是潍坊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次破冰尝试,那么校长职级制改革则是潍坊教育人又一次更加成熟的智慧之举。

课程改革是一项非常专业的事情,为了提升全市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水平,让教育人办教育,2004年9月,潍坊尝试取消了全市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一次性摘掉了中小学校长们的“官帽”,并出台了如校长遴选制度、任职制度、职级制度、薪酬制度、问责退出制度、校长后备人才库建设等系列配套制度,成为校长职级制改革成果的稳定支撑与有力保障。摘掉了“官帽”的校长,一心一意办教育、搞课改、抓教学,用心思考学校的发展,提升了学校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潍坊基础教育制度改革体现在全方位。教育督导制度改革,对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网格化无缝督导,让教育教学全方位、全过程都处在科学规范的监督下运行。潍坊市教科院学科教研员全部被聘为督学,任期3年,为区域教育注入了专业精神,让各方更加关注教学质量提升,关心学生健康成长、注重教师素养发展,将时间、精力和关注点聚焦在规范办学、为师生的发展服务上。

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之源

课堂是课改的“七寸”,因为学生一天70%多的时间在课堂上。课堂问题不解决,课改就不能既开花又结果。“三讲三不讲”的确立是潍坊课堂教学改革的点睛之笔,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为破解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潍坊教育人提出了“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创新共享”的新型工作机制。从发现课堂问题入手,激活每位教师的积极性,打一场“人民战争”,寻找破解之道,实现创新成果共享。

潍坊市教育局通过发布“问题征集令”收集到3000多个问题,仔细筛选出9个重大问题和125个普遍性问题,用“项目工作法”和“虚拟研究所”的方式逐一破解。其中,破解课堂教学问题的重要成果就是目前依然为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延用的“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讲结构性、逻辑性知识,讲拓展性知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讲,学生通过自学和合作能掌握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理解的知识不讲。

找准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潍坊的课堂教学改革便在探索推进过程中一步步走向理性与规范。自2006年初,潍坊教育人便开始探索教研转型之路,潍坊市教科院教研员采取菜单式、邀约式、专题式、支教式的方式深入学校跟踪听评课,为学校教学把脉、指导,引领各个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他们智慧地将“学生课堂”的理念物化为可操作的基本教学流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师生课堂规范,制定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素,引领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使教师能够把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用丰富多彩的主体性学习活动代替单一的讲解接受式学习,巧妙地调整了教学关系,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完成知识的构建、能力的提升和道德的升华。在深度融合了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潍坊市教科院抽象出了具有潍坊特色的新型课堂的本质特征,将其命名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自此,潍坊形成了自己的新课程理论和实践体系,为市域内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

三、“三布置三不布置”——破解课业负担的前瞻之作

课业负担沉重一直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顽疾,一摞摞如小山般的作业本,让人看着都心头沉重。在课堂教学要求“三讲三不讲”基础上,潍坊教育人又进一步提出“删除无效环节,减少无效劳动”,将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之路进一步延伸,直指沉重的学生课业负担。

在传统的日常教学与作业布置方面,很多教师经常简单地从教辅上选一大篇作业布置给学生,这些题需不需要做,学生做了有什么效果,教师自己也不甚了然,而学生却常常要忙到深夜,苦不堪言。面对这一现象,潍坊市教科院提出了“三布置三不布置”:有思考价值的作业布置,操作型的作业布置,创新型的作业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布置,死记硬背的作业不布置,繁难陈旧的作业不布置。还立了个特殊的规定:布置作业前,教师自己必须做一遍。同时,又进一步提倡开设“作业超市”,布置“作业自助餐”——即分层作业:作业分为A、B、C三类,A类主要面向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再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做B类,学习成绩优秀的做C类。作业在逐步改进,课堂在悄然变化,9个重大问题和125个普遍性问题陆续有了重大突破。

为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防止学业负担过重,潍坊市教科院制定了《潍坊市中小学作业设计细则》,从作业设计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作业规范,向彻底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四、“备、教、学、评一体化”——落实课程标准的区域行动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是每一个区域、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潍坊市教科院在课程改革之初就把推进国家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全面落地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心,常抓不懈。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后,潍坊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目标,聚焦问题,在总结前期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向全市中小学发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进”的号令,开展区域内基于课程标准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下决心解决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偏离、教学活动与课程标准脱节、基于标准课堂教学评价缺失等问题。

按照“核心团队引领、联盟学校先行、全体学校推进”的工作路径,全市中小学教师掀起了研究课程标准,叙写学习目标,进行课堂评价,实现学生“学会”的高潮。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目前各学段各学科结合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实现了教研方式转型发展与教研质量持续提升、双线并进的新跨越,对以课程标准的校本化研究、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叙写等为研究主题的教研成果也及时进行了总结提升,实现了成果共享。2021年,潍坊市教科院将“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确立为全市年度教研主题,出现了人人研课标、人人说目标、人人讲评价、人人谈教学的局面,山东省教科院将潍坊设立为“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区”,进一步引领潍坊“基于课程标准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的发展。

五、从课程多样化走向课程融合——学校课程建设的持续探索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潍坊市的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蓬勃兴起。据不完全统计,潍坊市90%以上的初中学校开发了10门以上的校本选修课程,30%的初中学校开发了近30门的校本选修课程,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了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改进课程实施方式,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潍坊市教科院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城市、县镇和农村的43 所学校(涉及2367名小学生)进行了课程调研,调查发现课程改革后的学校课程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但也存在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以及不同学科之间有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如三至六年级的国家课程《科学》与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的交叉重复率居然接近60%左右。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但学习效果不好,而且加重了学业负担。能不能删繁就简,进行重组?一个大胆的想法被提了出来:以国家课程为主,将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删减、融合、增补、重组。我们将融合后的课程称为“主题课程”。原先“藩镇割据”的几个学科,现在有机地融为一体,课程大大“瘦身”,教师普遍反映教学内容清晰了,教学效果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主题课程”受学生欢迎率达到90%以上。

在学校课程建设中,还特别注重引领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人生规划,潍坊市教科院面向全市初中生进行人生规划课程指导,引导初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解读职业与就业”“规划职业生涯”“人人走向成功”。再如,通过“五个一”成长课程,让学生发现一位心目中崇拜的英雄,确立一条激励向上的人生格言,练就至少一项受益终身的体育项目,培养至少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爱好,确立至少一个参与社会服务的社区。目前,学校课程建设正在走出校门,家校、社区携手共建、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六、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深化课程教材改革的新型探索

2020年7月,潍坊市被教育部确立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这是潍坊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机遇,潍坊教育人抓住时机,及时制定策略,确定了优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进、卓越学生培养、高质量队伍锻造、条件保障筑基五大行动共23条举措,深入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研究,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三年规划行动,市域内各县(市)、各学校立足自身实际,“一县( 市) 一案”“一校一案”研制三年规划,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如潍坊一中的“基础+特色”两大类型、四大系列课程体系,临朐县教体局深化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等,力争两年之内创建30所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围绕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20年的改革探索之路,潍坊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开出了灿烂繁花,结出了累累硕果,这些成果的最大标志就是着眼于解放学生、教师和学校,让潍坊的基础教育发展更加符合教育规律,促进学生终身、长远发展。步入“十四五”,潍坊教育人将继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龙头,聚焦治校办学,加快落实学校评价自主权,聚焦教书育人,科学构建教师多元评价机制,聚焦全面发展,完善学生“五育并举”评价体系,聚焦正确导向,引导各方积极参与教育评价,进一步加快构建高质量、有温度的教育体系。

(作者:逄凌晖,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学历史教研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潍坊:五个转型让“双新”改革成为办学自觉
系统推进课程、教学、考试、评价学校育人工作关键环节的改革
2021课堂改革年度观察:守常与创变的交响
打造“三个课堂” 实现“三全”育人
邀请函|山东省第六届新课程与新教学改进现场研讨会(潍坊站)
[转载]将常规抓实,把落实做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