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彦强释注道德经第五章

耄耋释注道德经第五章

多言数穷,不若守中

刘彦强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言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注释]:①刍(chÚ)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任其自生自灭。 ②犹橐龠(tuóyué):犹,比喻词,“如同”、“好象”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器具犹如风箱。橐,袋囊;龠,送风管。 ③虚:空;屈(gu):竭尽,穷尽。 ④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⑤多言数穷:帛书作“多闻数穷”。实际应为“多言”,与第二章的“不言”相对。数: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穷:困,尽头,无路可行。这句话的意思是领导者政令太多,就会加速败亡。 ⑥守中:中,通冲,指内心的虚静。守中:守住虚静。与第二章的“处无为之事”对应。

[耄耋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爱的,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祭祀用的草扎成的狗,任其自生自灭。圣人也是不讲仁受的,也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其自由生息。天地之间,简单得像个风箱一样?它空虚但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永远没有穷尽。国家也应这样,政令繁多严苛反而会加速失败,不如守住自己内心的虚静。

【耄耋白话】

提要:本章处世格言:多言数穷,不若守中

本章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让常人无法接受的,与历代统治者及其理论家鼓吹的仁爱理论绝对不一致甚至相反的观点:天地没有仁爱之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祭祀用草扎成的的刍狗;圣人也像天地一样没有仁爱之心,像对待刍狗一样的对待它老百姓。

这个观点咋听起来是绝对的负能能。很残酷吧?是的,很残酷。但这是事实。老子是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批判者,是唯一能把也敢把事实真像揭示出来的哲人。在老子之前和以后的统治者及其理论家们惯于把天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并往往赋予天以人格和宗教方面的涵义。夏王朝的建立,由于有了统一的君主专制政权,反映到宗教上,在多神之上便出现了众神之长,即天帝,又叫做“天”。从此,“天”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神性,而成为万事万物的主宰。这种人格化的主宰者式的天神观念,到了商、周时期得到进一步强化和丰富。春秋时期,传统的天命神学依然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孔子坚持了殷周以来的天神观念,肯定天是有意志的,并且肯定天命,鼓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而墨子则提出“天志”、“天意”,宣扬天有意志,认为天能赏善罚恶,并有“兼爱 ”精神;孟子更以天道推广自己的人性义理,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时至今天,人们还常说 “天理难容”这样的话,可见,传统天命观是如何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我们思想方法。

与大多数思想家,尤其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家的天命观相反,老子在这一章里再次强调了他的基本哲学观点:其一是再次表述了自己无神论的思想倾向,否定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观点。他认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没有理性和感情,天地只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万物在天地之间也依照自身的自然规律变化发展。其二是再次从他的哲学观点出发,引申出“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他认为,作为圣人——理想的领导者,应当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守中”态度,不要从自己的感情和认识出发,鼓吹自己所谓的仁爱思想,也不要违背规律去行使什么所谓的仁政,不要自以为是的对经济社会采取干预措施,应该给老百姓以自由,让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

必须强调的是,过去的统治者及其理论家们把天看成是万物的主宰,这并不是敬天爱天,而是为自己的统治创造理论根据,是借天欺人。夏商周以降,历代统治者无不以“天命所归”来鼓吹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以“天命难违”来欺骗老百姓,以“代天巡狩”来欺压老百姓。很自然,鼓吹天帝的仁爱也就是鼓吹自己统治的合理性,于是就有了所谓“圣人”的仁爱,把他们对人民的统治说成是仁爱,说成是爱人,让老百姓信奉他们,服从他们。

由此可知,老子是一个多么勇敢的批判者,他具备了他同时代和以后诸多哲学家、学者所不具备的睿智和胆识。正是他第一个从唯物主义出发指出天是无所谓仁慈的,它只是按照自己的客观规律运行(天地不仁),并从这个哲学原理推理,真正的“圣人”也是尊重服从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从所谓的仁义道德感情出发(圣人不仁)。在老子的眼中,天不带有任何人类道义和道德方面的感情,既不会讲仁爱,也无意对万物施暴,它只是按照它的规律滋生万物,给世界以蓬勃的生机,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社会文明得以昌明。天地就像一个巨大的风箱而生生不息。因此,真正爱护老百姓的领导者也不对百姓讲仁爱(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他应仿效自然运行的样子治理社会。领导者越是以为自己智慧高超,制定繁多而严苛的管理百姓的政策,任性的干预百姓的生产生活,就越会制造和激化各种矛盾,因而更快的走向败亡(多言数穷)。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经讲到秦王朝苛政严法,名目繁多,结果闹得天下汹汹,百姓揭竿而起,终于二世而亡。刘邦进咸阳,废秦苛政,约法三章,得到关中民众的拥护,后以关中为基地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大汉王朝,这就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最好注脚。

更为典型的是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

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实行包揽一切的政策,大到人们的思想言行,小到生活中的针头线脑,一切都由国家管理起来。政治上抓阶级斗争,经济上抓国家计划,不管领导者的初衷如何,事实是处处阶级斗争不断,所有用品都要票证,甚至闹出饿死数千万人的大灾难,这就是典型的“多言数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改革开放,首先是停止阶级斗争,不再搞政治运动,其次是推行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让人民群众的才能充分发挥,从而取得经济的腾飞。这就是典型的“守中”

我曾听到一个大字不识一麻袋的老农民谈改革开放:“过去关心群众的很,对啥都操心,地咋种,饭咋吃。衣服咋穿,没有一样不管的,结果是粮不够吃,布不够穿,要啥缺啥。改革开放把地一分,叫农民自己管自己,爱弄啥就去弄啥,政府怂管娃(不干预),结果是啥都吃用不完,日子年年升格,现在村里的小汽车比过去的架子车多。”这老农民的话就是对“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最好注释。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把本章中的“多言数穷,不若守中”理解为一种做人处事原则,说是言多必有失,要多听少说,静观其变,应该说这都是很有道理的,没有错。但有人把这“不若守中”理解为要不偏不倚,两不得罪,这就错了。这里的“通“冲”,是指内心的虚静。“守中”就是要守住虚静,顺其自然,不要自以为是的干预事物本身的发展。

           2023-5-3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第五章解读
《道德经》第五章 多言数穷
《道德经》第0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正确解释是什么?
徐慎檀:《道德经》第五章释义
《道德经》& 最高层次的治世之道,是无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