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姬归汉传名篇》

        蔡文姬又名蔡琰,也是古时才女的代表,有时候人们将其和班昭并提,称为“班蔡”。但蔡文姬的一生波折跌宕,比班昭要传奇得多,也痛苦得多。蔡文姬是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蔡邕是一个大儒,曾细校古书,觉得经籍多有谬误,于是订正后书写镌刻在石碑上(当时印刷术不普及,立碑是传播信息的最好方式),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这些石碑因战乱损毁,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熹平,是汉灵帝的年号),现在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

        蔡文姬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可谓家学渊博,蔡文姬从小聪明过人,所谓“明六列之尚志,服女史之箴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玄”。《三字经》上说,“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据宋代朱文长《琴史》记载,文姬十岁时,蔡邕在室外弹琴,室内文姬听到父亲的弦断之音,马上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非常吃惊,又故意弄断了第四根弦,文姬马上分辨了出来。蔡邕震惊于女儿的天分,开始教女儿学琴,两年之后,文姬琴艺学成,蔡邕将自己的焦尾琴送给了女儿。这焦尾琴也大有来历。蔡邕有次看到吴人用桐木烧火做饭,当厨师添木加火时,蔡邕听到木头轰然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块好木材,就赶快从火中抢出这木材,裁制成琴。琴成后,声音十分悦耳,琴尾还留有烧焦的痕迹,所以命名为“焦尾琴”。 
        文姬十三岁时,因父亲得罪了宦官。被充军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她只好随父亡命在外,直到董卓掌权后,才回到洛阳。十六岁时,嫁给当时朝中重臣之子卫仲道。据说两人感情和睦,但就在他们新婚不久,大司徒王允用链环计杀了董卓,董卓是个人神共愤的大奸臣,大家都恨他,但是这时候蔡邕做出了一个让众人都惊骇的举动,对董卓之死,深表惋惜。因为当时董卓对蔡邕很赏识,也可能是为了笼络人心,请蔡邕出来做官。使他三天升了三次官。因此蔡邕对董卓怀有知遇之恩。王允竟以此认为蔡邕是董卓的死党,关进大牢,尽管有不少人为他求情。但王允执意不赦。命将蔡邕狱中缢死。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她父亲死后不久,丈夫又不幸夭折。因无子女,只得回到娘家寡居。而就在这时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为了替董卓报仇,伙同北方的胡兵进犯长安,杀了王允劫了帝后嫔妃等离开洛阳出逃,随着李傕、郭汜的胡兵也乘机杀民掠财,奸淫抢掠妇女,蔡文姬就是这个时候被掳走的,据蔡文姬的《悲愤诗》所写:
         ……
        平上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蔡文姬为胡兵所掳,被迫离开中原,前往边荒胡地(现在的内蒙古)而去。一路上的辛酸屈辱,更是一言难尽的。蔡文姬在悲愤诗中说:“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娇美的女子被一群如狼似虎的野蛮胡人抢掠而去,一路上要受多少侮辱和辛酸!在郭沫若编的《蔡文姬》剧中,蔡文姬这时候遇上了“多情重义”的左贤王,将蔡文姬怜爱得不得了,做了左贤王的夫人。受此影响,后来好多人写文章时都说蔡文姬和左贤王是一对“恩爱”夫妻。历史上的蔡文姬和左贤王到底是不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呢?由于蔡文姬的《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中对此段经历未作详细的叙述,以致后人有诸多误解,这是大家应该知道的:其实蔡文姬流落胡地,并不一定就是成为左贤王的妻妾,《后汉书》上只说:“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 生二子”。这句话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沦落于南匈奴左贤王的部落里,并不一定就是左贤王将她纳为姬妾,至于当左贤王的正妻,那更是不可能了。郭沫若将蔡文姬“许配”给左贤王,可能是出于爱才吧,出生高贵的蔡文姬遇上兵荒马乱的年代够倒霉的,再要遇上一个土匪和强盗岂不是辱没了高贵的身份,怎么也得遇上一个王呀子呀的皇亲国戚来保护她。

        《三国演义》中也是这样转述的:“原来操素与蔡邕相善。先时其女蔡琰,乃卫仲道之妻;后被北方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操深怜之,使人持千金入北方赎之”。也没有臆断为嫁给左贤王。所以有人认为,如果像戏剧《蔡文姬》中说的那样,年青的左贤王将蔡文姬当宝贝一样娶到匈奴去,那还叫“没于匈奴”吗?曹操还能拿“黄金千两,白璧十双”赎她回来吗?“黄金千两,白璧十双”,钱是不少,但如果蔡文姬真是左贤王的正妻,匈奴就算粗疏无文,也不会将自己的老婆说卖就卖吧?再者如果蔡文姬真是左贤王的正妻甚至比较正式一点的宠妃,曹操和汉使也不会用“赎”这一字眼。我们知道用“赎”字,往往是对于没有人身自主权利的人,比如替妓女奴隶赎身等,所以蔡文姬的地位在匈奴只是女奴的身份而已。这些在蔡文姬的诗文中也能找到铁证:“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晋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这样的诗句,如果是蔡文姬遇上了英武善良重情重义的白马王子,过着优雅雍容的生活,她还写得出来吗?你看蔡文姬是怎么写的:“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赎蔡文姬的过程,根本就不会像戏剧《蔡文姬》中那样,左贤王恋恋不舍,情深义重,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才“深明大义”地忍痛割爱。其实蔡文姬可能只是个普通女奴而已,虽然蔡文姬文采出众,琴书双绝,但匈奴人粗鄙无文,字可能也不认得几个,哪里懂得欣赏蔡文姬这种大才女。所以真实的历史往往平淡,往往残酷,但却比小说戏曲的故事更深刻,更值得回味。蔡文姬归汉的时候,唯一放不下的是她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虽然是她被迫为胡人所生,但母子天性,母亲对孩子总是有感情的,因此当蔡文姬不得不离开她的孩子们回归中土时,她是万分痛苦的。就像长错位的断骨重新复位时要再次折断一样,蔡文姬已经结痂的伤口被再次撕开:“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泪下沾衣……”在《胡笳十八拍》中从第十三拍直到第十八拍几乎都是诉说“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的悲苦之情。在《悲愤诗》中,这段难舍难分的母子间的情形描绘的更是详细:“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侧,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是啊,孩子懂得什么,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向对他们亲切慈爱的母亲突然要抛下他们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永远不再回来。这时候蔡文姬的悲痛至极的心情可能大家都能够理解吧。

        公元二一六年,曹操被封为魏王。在北方,曹操的威望很高。连南匈奴单于呼厨泉也来邺城拜贺。这时思贤如渴的曹操,突然想起流落南匈奴十二年的才女蔡文姬。就决心用重金把她赎回来。
        有人说曹操是好色之徒,是垂涎蔡文姬的美貌才下力气赎回蔡文姬的,但看到蔡文姬经过十二年的大漠风沙,年纪也大了,容颜也不复当年艳丽之色,才没有纳蔡文姬为姬妾。这个恐怕是以小人之心度英雄之腹。曹阿瞒好色是不假,但也绝不是那种没羞没耻的下流胚子,而且曹操文武全才,文采雄迈,卓有可观,也是喜读诗书之人。      

        文姬回到邺城,曹操见她一个人孤苦伶仃,于是特地给蔡文姬又安排了一桩婚事。曹操觉得屯田都尉董祀风度翩翩,家世也是望族,就将文姬指婚于他。
        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蔡文姬披头散发。赤着双脚跑到丞相府为丈夫求情。当时,曹操正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满坐一堂,一番觥畴交错,歌舞影集,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于是,蔡文姬上堂,为丈夫求情,说得十分凄惨动人,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虽然想免罪,但文状已下达,怎么办呢?蔡文姬又恳切地求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让曹操派轻骑去追回成命。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蔡文姬势必难以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救董祀一命。
        从这个故事来看,曹操虽然被世人一直称为奸雄,也杀了不少人,却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当他看见蔡文姬慌忙中没有戴头巾穿鞋袜,“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就命人取来给她穿上。又和她拉起家常,“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 说你父亲生前著述宏厚,藏书很多,现在都还能找到吗?文姬回答说:父亲生前留下书稿四千多卷。屡经战乱,生活颠沛流离,至今一卷也没有保存下来。 曹操很叹惜说:可惜啊!灾难啊!当听到蔡文姬说还能背出其中四百篇时,曹操大喜过望,表示要派十个人帮助蔡文姬誊写,蔡文姬表示不用别人。后来文姬果然凭着她惊人的记忆,默写出了四百多篇文稿。蔡邕的部分文学遗产就是这样被保留下来的。曹操在抢救古代文化遗产方面,的确做了件大好事。
        蔡文姬是建安时期杰出的女诗人, 她的诗作载于《汉书》里的有两篇。一为“五言体”;一为“楚辞体”都是她感伤里乱,追怀悲愤的作品。
        其中“五言体”是我国文学史上女子创作的第一长篇五言叙事诗: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子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感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己。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上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摸,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踌躇,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如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廊为山林,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向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
                  琉璃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此词用血泪的文字,悲凉的画面,惨痛的遭遇,叙述了作者呻吟于刀斧之下的痛楚,反映了当时人民在内祸外患的战乱中,所遭到的痛苦,爱国之情于母子之爱,仅仅地交织在一起,条理严谨,笔力深刻,催人泪下,清代诗人沈德潜对这首诗评价:“段落分明,而灭去脱卸转接痕迹,若断若续,不碎不乱。”又说:“激昂酸楚,读去如惊蓬坐振,沙砾自飞,在东汉人中,力量最大。”这些评语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相传,苍凉悲壮,哀婉动人的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也是蔡文姬的作品,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李欣在《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诗里写道:“蔡女昔造胡茄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汩落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顾况在《刘禅奴弹琵琶歌》中也说:“明姬怨中汉使回,蔡琰愁处胡茄哀。”但由于歌词不见于《后汉书》本传,而且体裁又和汉魏作品不同,一般人都以为后人委托或改作。但五十年代末,郭沫若曾经反复辩难,先后写了六篇谈《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专论。认为并非伪作。
        这首长诗分十八拍,每拍成一章节,其中的第八章节这样写的: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
               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洲?
               制兹有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这此诗句,呼天抢地,捶胸泣血,表现了悲楚的心情极其强烈。全篇苍凉悲壮,气势雄伟,感情奔放,哀婉动人,我国古典抒情诗中,的确无愧为辉煌异彩的杰作之一。
        蔡文姬实在是一位古今罕见的大才女,而且她富有传奇色彩不同寻常的悲惨际遇也使她的诗作成为千古绝唱,蔡文姬的诗篇和杜甫的诗篇一样是“诗史”,通过这些诗,让我们了解在“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的时代,普通的百姓,普通的弱女子们,他们在承受多大的苦难。所以文姬实在是个让人钦佩崇敬的女诗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蔡女胡笳
中国古代才女之二——蔡文姬:塞外曾闻十八拍
☆ 古代女子的爱情悲歌(三):情路坎坷之蔡文姬
中国古代才女:东汉篇《蔡文姬》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蔡文姬
曹操为何赦免董祀,董祀到底犯了什么死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