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方言故事

来源:华西都市报 欧阳德祥

歇后语,是只把话语的前一部分说出来就停歇住,用以暗示后面语意的一种“隐语”。四川人说歇后语叫“宰言子”,带有明显的方言味道。

我也喜欢歇后语,记得一次四川省散文学会组织文友们到安仁镇采风回来,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连用过10多个歇后语,这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起了很好的作用。

马大爷是我们朋友中“宰言子”的高手,要说“言子”,他经常随口就来。我很想和马大爷PK一下“宰言子”,目的是向他多讨教一些歇后语。

一次,我向马大爷下战书:大爷,晚上散步时,我俩PK一下“宰言子”如何?马大爷说:“好啊!”并约定,“宰言子”不能漫无边际,“言子”的上半部或下半部要意思相近才行。为此,我把《歇后语小词典》翻了一个下午。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晚饭后,我们沿着河边散步,并开始PK“宰言子”。

马大爷指指河说,那就从“河”开始吧:

“抽石头下河——垫江”。他说:“这是一个县名啊!”

“剪刀掉下河——夹江”。我说:“这也是一个县名。”

“胡同里赶猪仔——直来直去”。马大爷做了个直来直去的手势。

“胡同里扛竹竿——直来直去”。我跟着做了一个扛竹竿的动作。

“芝麻掉进针眼里——碰巧了”。马大爷来一句。

“豌豆滚进磨心里——遇圆了”。我接着来一句。

说些动物的吧:“耗子的尾巴——再肿也粗不到哪里去”。

我考虑了一下:“兔子的尾巴——再长也长不到哪里去”。

“老鼠掉进米箩里——这下搞肥了”。马大爷等我的答案哩。

“饿狗掉进粪坑里——这下搞肥了”。我抓抓头皮答了上来。

“乌龟遭牛踩——痛在心头”。马大爷很得意。

“乌龟遭狗咬——不敢出头”。我艰难对上了。

“老母猪钻烟囱——够呛”。马大爷看看我。

“小鸡儿吃黄豆——够呛”。我胸有成竹答。

“黑瞎子背书箱——假充文明”。马大爷加快速度。

“屎壳郎戴眼镜——假充文明”。我这厢对答如流。

说点数字的:“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数字就数字:“十五个妇女聊天——七嘴八舌”。

马大爷说,俗点的:“光屁股耍大刀——逞能不害臊”。

我说,将就着俗呗:“光屁股去推磨——转着圈丢人”。

有动作的:“桌子底下放风筝——出手就不高”。

我接上了:“桌子底下做体操——伸不开手脚”。

“走夜路吹口哨——自己给自己壮胆”。马大爷马不停蹄。

“夜过坟场唱歌——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也就十拿九稳。

“上坟烧报纸——骗鬼”。马大爷比划火柴。

“上坟撒花椒——麻鬼”。我模仿着撒花椒。

“阎王爷抽烟——鬼火直冒”。马大爷做吸烟状。

“阎王爷发言——鬼话多多”。我故作会场讲话。

“麻布口袋装茄子——叽叽咕咕”。马大爷用手比划着。

“簸箕里面数核桃——哗哗啦啦”。我用嘴模仿那声音。

PK到此,我说:“马大爷,我来前句你来接,怎么样?”

马大爷说:“好啊,出招吧!”

我给你来点三国的:“孔雀开屏——张飞”。

三国就三国,他说:“孔雀收屏——关羽”。

来个水浒人物:“斗转星移——时迁”。

我给你一个景:“万紫千红——花荣”。

我说,红楼梦人名:“踏雪寻梅——探春”。

他说,你探春我就:“爆竹除旧——迎春”。

我嘻嘻一笑说:“马大爷,还真难不住你。”

我俩散步的速度慢了下来,马大爷说,这好比:

“进站的火车——越走越慢了啊”。他松弛下来了。

“进站的火车——吼得凶走得慢”。我也觉得疲了。

马大爷说该收场了,不能:“西瓜瓤洗手——没完没了”。

我如释重负。是啊,不能:“螃蟹吐泡沫——没完没了”。

马大爷说,我俩真是:“口含黄连弹琵琶——苦中作乐”。

我心情放松,这才是:“叫花子哼小曲——穷开心”。

马大爷称赞我说,你是:“井底下看书——学问不浅”。

我灵机一动,笑答只不过:“井底下望天——就那一块”。

哈哈哈,“言子”宰得好爽啊!两人的笑声随河水流淌着……

《大家都爱“打牙祭”》

2017年04月11日 03:08:22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打牙祭,是四川方言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每当大家想吃点儿安逸的美味,就会呼朋唤友地喊一声:“走,今天一起‘打牙祭’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俗学会理事、成都市民俗学会副会长黄尚军说道,“打牙祭”其实在过去不仅仅只有“吃肉”这个含义,还包含着很多有意思的风俗文化,而与“打牙祭”相关的“倒(祷)牙”、“圆牙”、“开牙”、“起牙”等方言,现在却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了。

























“打牙祭”的来源有三种

每逢牙祭日,店铺和作坊便要对财神或本行业的祖师爷以及灶王爷进行祭祀。

“其实‘打牙祭’反映的是四川的祭祀习俗,后引申为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区使用得非常广泛。”黄尚军究其来源,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说旧时厨师供的祖师爷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打牙祭”;二说旧时祭神、祭祖的第二天,衙门供职人员可以分吃祭肉,故称祭肉为“衙祭肉”;三说“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古时主将、主帅所居住的营帐前,往往竖有以象牙作为装饰的大旗,称为“牙旗”。“牙祭”后来便逐渐发展为一种定期祭神的仪式,即每逢牙祭日,店铺和作坊便要对财神或本行业的祖师爷以及灶王爷进行祭祀。于是,每到一个牙祭日的傍晚,便有小贩挑担,沿街叫卖供神的豆制品,如五香豆腐干、兰花丝(豆腐丝)、煮白果(熟鸡蛋)等小食品。是日上晚香时,较平日多供奉二至四盘素菜供品、一杯烧酒,以求神灵保佑生意兴隆。

“打牙祭”又称为“吃牙祭肉”,即旧时店主、雇主定期供店员、雇工的肉食,往往是在农历的初二、十六两日,并逐渐成为行业的规定。此俗在清代便已盛行,如《儒林外史》十八回写道:“平常每日就是小菜饭,初二、十六跟着店里吃牙祭肉;茶水、灯油都是店里供给。”由于旧时四川一般人家比较穷,只好在月初和月中各吃一次肉。在民国二十六年《犍为县志·风俗》里记载:“工商业家月以初二、十六两日肉食二次,名为打牙祭,已成为各家普遍之习惯。”民国二十七年《泸县志·风俗》也记载:“肉食则不常御(遇)。寻常人家半月或十日食豚肉一次,谓之‘打牙祭’。”而李劼人在《大波》三部三章三里也写道:“隔几天,还是搞些鸡鸭鱼肉回来,请我们再打一回牙祭好娄!”

“倒(祷)牙”“圆牙”和“开牙”

正月十五打牙祭——一年一回。棺材铺打牙祭——要死人。

黄尚军说,四川其实还有一些与“打牙祭”相关的方言词语,只是现在用得比较少了。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倒(祷)牙”,指腊月十六日或二十六日,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打牙祭的日子。临近年关了,大部分店铺都处于半开业的状况,忙着盘点,搞年终结算。

在腊月十六日或二十六日,店主请伙计们打一次牙祭,但这顿“牙祭”不是好吃的,如果主人家客客气气地给伙计敬酒,并且说:“今年你辛苦了,明年他方发财。”那你第二天就只有背起铺盖卷儿走路了。此日后,该年便没有牙祭可打,伙计们与老板算账,收拾东西回家过年。另说为“倒衙”或“封衙”,因为旧时衙门在腊月十六日停止办公,并且要封印。有的地方又称为“圆牙”,取“亲友团圆”之意。《渠县志·礼俗志·下·岁时》里就写道:“十二月二十六日,各家备盛馔,临午祀天并祭其先。随邀同业及亲友会食于堂,名为‘封牙’,一曰‘圆牙’。”倒牙之后,商家均将货物堆得很高,挂出灯笼,贴出减价的广告,以吸引人们办年货。“开牙”又称“起牙”,则是指正月十六日,因新年第一次打牙祭而得名。在《达县志·风俗》里记载:“(腊月)十六日,商贾之家,备牲礼祀神,合饮,曰‘倒牙’,次年,正月十六日如是,曰‘起牙’。”

四川方言里还有两个歇后语:正月十五打牙祭——一年一回。棺材铺打牙祭——要死人。这是因为棺材铺的老板卖出棺材后,一定要割一个“刀头”来祭财神,并用它来招待店员们打一个小小的牙祭,故不少人认为,棺材铺的人一打牙祭,便一定有“白事”降临。黄尚军感慨:“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打牙祭’一词还活在四川人的口语中,其含义也只是单指吃肉了,其他词语已经基本听不到了。”

麻索子

2017年04月11日 03:08:25 来源:华西都市报 冯万钧

旧时农村日常用品缺乏,大家平时兜里也没有多少现钱,什么锅盖、鞋子都是自己动手做,而做这些东西都要用到麻索子。因此,每年冬天,农村的家庭主妇或老婆婆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搓麻索子。现在市场经济发达,制作材料广泛,绝大部分日用品都是机械化大生产。

搓麻索子,首先要有麻。那时生产队为大家生活方便考虑,专门安排一块两亩多的田块种麻。直到现在,老人们谈到麻田,就是特指种过麻的那块田。

不知当时大人们从哪里买来的麻种,反正也是像大多数庄稼一样,春天下种。将田里的泥土用牛犁一遍、再用很宽的耙挂细之后,不需整理成厢陇,直接撒上种子,慢慢长出些小苗来。每棵麻都是独杆子,没有明显的枝条。但麻苗密度大,生长旺盛,里面几乎没有杂草生存的空间。记忆中,麻的生命力特强,好像不需要特别的田间管理,任由麻苗自由生长。到了秋天,整块田就被如同向日葵般粗的麻杆占据了。

秋天,麻叶开始发黄的时候,把麻杆整株砍下来,去叶,再摆成小堆堆,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大家把麻杆泡在露天沼气池的小池或水坑里。过了一个多月,麻杆上的青皮被泡开去,露出皮里的纤维,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麻。把泡过的麻杆在清水中清洗,晾干后,就可以揭下麻来。

揭下来的麻丝韧性很强,有近两米长。捆扎在一起,挂在屋里柱子上,很像漂亮的马尾巴。这样的麻丝不能直接用,需要将麻丝搓成麻索子才能用。

搓麻索子的工具比较简单,叫“麻转子”,用木料做的,只有一尺多长。中间是一截木棍,顶端有个雕花的小木盘,正中钉个T形的铁挂子。下面约二十公分的地方,安个圆形木盘。木盘下面留有约10公分的一截木棍。

搓麻索子时,先将一点麻拴在麻转子顶端的铁挂子上。搓麻的人左手提着麻,用右手将麻转子在右大腿上很快搓动,再让麻转子悬空转。转动着的麻转子便将左手里的麻丝转绞成细麻线。随着麻转子的转动,左手慢慢放出手中的麻丝。在放的过程中,适量在前面添加麻丝。每转动麻转子一次,大约可以搓成30-40公分长的如方便面粗细的细麻线。将细麻线绕在麻转子上的两个木盘之间,继续这个动作,就会搓成很长的细线。

待细线积累到了一定的数量,把这样的细线穿过门扣,叠回来约三米,拴在麻转子的铁挂子上。再转动麻转子,将细线搓成像米粉粗细的双线,这样的双线就是成品的麻索子了。

隔壁子幺倌儿说闲话

2017年04月11日 03:08:14 来源:华西都市报 王跃

成都女人巴适,外地男人只恨没有生在成都,都纷纷抵拢这一美女福地来邂逅靓妞。等电路接通了才知道是巴倒烫,娶的女人越俗气,成本就越高,男人不仅要拼命挣钱以填补资金亏空,还要像老牛一样干活才能保持爱情的鲜活,难怪成都男人稍有年龄都弯腰驼背而又苍老,都是当家庭妇男累的。

但三娃却活得悠闲光鲜,成天喝茶打牌无事可干,漂亮的成都美女落不到他这种懒鬼头上,美女都被外地男人一网打尽,难怪成都闲散的男人这么多,只好在牌桌子上血战到底,是被成都女人抛弃的结果。

隔壁子幺倌儿就是这种隔锅香,吃多了回锅肉就要换一换口味吃一吃烤鸭,还好意思评价三娃说:“那个瓜娃子一天到晚就晓得晒懒太阳,耳朵稀溜火巴,严重缺钙。”外地男人是北方汉子,到成都来才三年就被幺倌儿训练得像狼狗一般听话。幺倌儿爱打通宵麻将,上了牌桌就吩咐北方汉子说你不要那么麻烦,给我煮一碗面就可以了,天天吃油大吃得我走心化痰,我要来点清淡的养胃,你早一点把棒子骨汤熬起,别忘了加一根牛尾,撒一把金钩。臊子要用鸡油爆过,还要加泡豇豆炒,面要用中江挂面,宽汤,中江挂面带盐,水少了太咸。豌豆尖不要煮,放在碗底用高汤滚一滚就可以了……

三娃在隔壁听得烦死了,娶这种婆娘儿简直要减寿,而北方男人听得津津有味,他以前可是个北方的大老爷们,连饭都煮不熟,跷着二郎腿,打着拍子等女人把饭端上桌,这才晃眼儿工夫就被幺倌儿训练成家庭特战队员,成天围上围裙给幺倌儿炖蹄花儿,这妖精一边吃还一边评价说你比人家隔壁三哥的手艺差远了,三哥炖的蹄花儿才叫不摆了,一口喝下去直接从喉咙管梭到胃里,软乎乎,火巴溜溜,香喷喷的巴适惨了。

五大三粗的北方汉子像个小媳妇儿样听得唯唯诺诺,用不了一个时辰就打上门去找三哥请教炖蹄花儿的秘方。三哥从鼻孔里哼哼两声,抢白说你就那么巴心巴肝的想为你老蔫儿服务。北方汉子羞涩地搓着手说:“我屋头的那位凶得很,你千万不要惹她哦。”其实幺倌儿只是嘴巴歪,心肠软得很,譬如下雨,她会给老公送伞,并大声呵斥:“死鬼!这么大的雨连伞都不打一把,发起烧来我是不会给你喂药的。”

北方汉子经常被幺倌儿揪耳朵,他的耳朵本来就大,但好歹也是竖起来的,经不住经常的扯来扯去,终于耷拉下来,成了京巴。难怪他经常去药房买钙片,三哥便调侃他说治疗火巴耳朵的有效方法不是吃钙片而是吃凉拌猪耳朵。

幺倌儿知道后就堵住三哥的门骂:“你个砍脑壳儿的,塞炮眼儿的,巴壁头的,扯敞子的,就是有你这种教唆犯,别人的家庭才扯筋割孽。”

北方汉子扶着得胜回朝的幺倌儿,两人骑着摩托穿城而过,幺倌儿搂着汉子的腰长发飘飘,很是拉风。突然,窜出一个横穿马路的太婆,汉子一个急刹,把幺倌儿甩出车去,在地上一个扑爬,头上撞出一个青包,爬起来就揪住男人的耳朵说:“你撞人也要长眼睛噻,把这种浑身上下每个零件都需要大修的太婆沾到起还想吃蹄花儿!吃面条都只能吃素的。”

古雅含蓄的四川俗谚

2017年04月11日 03:08:16 来源:华西都市报 林赶秋

“逗人爱,死得快;讨人嫌,活千年。”四川人常常把这句俗谚挂在嘴边,以表达对“好人命不长,坏人千年在”的惋叹。然而,谁又真能活到一千岁呢?仔细想想,有倒是有,可那并不是人,而是树。

《庄子·人间世》里记着这样一则寓言:“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咶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斩之;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

大意是讲:南伯子綦在商丘一带旅游,看见一棵出奇的大树,树荫可以荫蔽上千辆驾着四马的大车。子綦很好奇,便仰头观看,大树的树枝弯弯扭扭,显然不能用来做栋梁;再低头观看,树心直到表皮旋着裂口,显然不可用来做棺椁;用舌头舔一舔树叶,口舌立马溃烂受伤;用鼻子闻一闻气味,使人像喝多了酒,三天都清醒不过来。子綦说:“这果真是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木,以至才能长到这么高大啊。而宋国有个叫荆氏的地方,楸树、柏树、桑树生长得非常好。树干长到一两把粗,做栓系猴子的木桩的人便把树木砍去;树干长到三四围粗,地位高贵、名声显赫的人家寻求建屋的大梁便把树木砍去;树干长到七八围粗,达官贵人、富家商贾寻找整幅的棺板又把树木砍去。所以它们始终不能终享天年,总因半道上被刀斧砍伐而短命。这就是材质有用带来的祸患。”您瞧,这个“材与不材”的故事,真巧了,若简而言之,刚好可以总结为:“逗人爱,死得快;讨人嫌,活千年。”

搞不好,这句川谚就出典自《庄子》之文哩。

说到树,我又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常对我念叨的:“穷人穷人你莫夸,三月还要冻桐子花。”这句四川农谚,还有多个版本,词型比较殊悬的是:“放牛娃儿你莫夸,还有二十四天桐子花。”油桐树开花,恰在清明时节。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后三字较早常见于古代各种《月令》),正逢农历三月初,此时季春之寒尚料峭,旧时缺衣少穿者见田坎地边的桐华开始绽放,以为天气终于要热火了,岂知温度并不稳定,稍不注意就会感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将技巧汇总(三)
【小知识】打牙祭
中国文化的趣味问题(2)
四川人的川话
都江堰风物志丨黄春红:四月岷江石巴鱼
怎样才算“打牙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