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印:黄牧甫“书远每题年”,“印外求印”的代表作
“书远每题年”是黄牧甫的代表作,如果说“季度长年”是他“光洁”印风的宣言,那么,“书远每题年”就是他“印外求印”的旗帜。
“书远每题年”在2019年的嘉德春拍上,以218.5万成交。“人不识货钱识货”,或许,正是因为这方印在黄牧甫印作的代表意义,才会有这样高的成交价格。

(黄牧甫“书远每题年”及其边款)
因为是近年的拍品,我们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它各个角度的照片,如图:

(实物图)
“书远每题年”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约的诗《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的第一首,全诗为:“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路长须算月,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诗的大意是诗人长期戍边在外,离家万里,家书难至。计算行程,常常要以月为单位计算,写信时,为避免产生误会,每每要写上年份。显然这是表达诗人远离故土、归家无望的伤感之情。这时的黄士陵已离开家乡安徽黟县多年,印语寄托的也是他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这种情感,在通信发达的现代,我们实在无法亲身体会,但却可以遥生感慨。
先把词句渊源放一下,我们看这方印,印的边款中说:
务耘道兄属刻唐句,仿汉荡阴令张君表颂额字应之,未识能得其脚汗气与否也,黄士陵。
这里的《荡阴令张君表颂》指的是《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就是我们常常提起的张迁碑》(它太有名气了),碑有碑额,如图:

(《张迁碑》碑额文字拓本)
黄牧甫说“仿”,就不是照搬,照搬算是临摹,仿而是“仿意”,因为这个碑额中的十二个字与印中的五个字,无一字相同,顶多有相同的部件,就是“题”与“颂”有相同的“页”部。
《张迁碑》当然不是印章,所以,这是典型的“印外求印”,并且,他不是把印外的现有文字入印,而是拿印外文字的“精神气质”另造文字入印,这是典型的所谓“神似”,这里面有太多他自己的理解和创造。
注意看,碑额中文字在篆隶之间,却又非篆非隶,其中有穿插流转的长线条,也有线距均等的线条排叠,我们可以说《张迁碑》碑额中的文字,是富有装饰性的汉篆,它毕竟是碑额,装饰性是形式的需要。放到全碑中,这个碑额很有装饰性作用,如图:

(《张迁碑》整碑及碑额的位置)
“书远每题年”这方印中的文字,也在篆隶之间,也非篆非隶,如果说,“远、每”可以算篆书的话,那么,“书、题、年”则是纯粹的隶书了。
我们稍微说几点:
1、粘连与行气。如果说《张迁碑》碑额中的文字之间是穿插避让形成咬合完成其整体装饰性的,那么,黄牧甫的这方印,则五个字全部搭接相连,只有“书”字的上部与印边相连而与下部分离,但不影响全印连贯的气息,这种处理,让印中五个字关系更加紧密。但它又不是机械性的必须每个部件必须连接,借助字形,“远”字、“题”字各有字内的断开,形成“连”与“断”的节奏。如此,全印五字,“行气”贯通,声势博大而雄浑,同时“书”与“年”与边框搭接,也使全印团聚性、稳定性得到加强,这是印章属性的需要。如图:

(字与字之间的搭接)
2、“不均等”带来的从容与变化。汉字,特别是篆书,在遇到排叠的线条时,他们之间的距离常常是相等的、规律的,这带来规整、匀齐的视觉效果,但同时也会带来呆板与滞塞,这方印中的很多线条排叠是不均等的,不规律的,如“书”字的八横,如“题”字“页”部的五横,与“年”字的四横,它们之间的间距没有规律(自然也形成不相等的“留白”),完全“顺其自然”,从容不迫地“写”了出来,看似平正的效果,实际上大多不平正,爽爽利利,落落大方,完全没有刻意的痕迹(因为非常直观,不再上图了)。
这一点在我们之前介绍黄牧甫的作品时提到过,也算是他的个性风格。这一点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并不容易,试想作者心中所想,笔下所写,要在印面上以刀法完成,这实在是一个有难度的事情。它需要创作者极高超的技法能力。
3、边框。这方印的边框是经过构思的,因为它们状态不同。底边承担着稳定全印的作用,因此最为宽厚,顶边需要轻灵,因此是为窄细,这是一般的处理,很容易理角。这里需要理解的是右边的边框粗于左边的边框,为什么呢,因为相对来说,印中的文字左侧较为规整,而右侧因为“远”字的“辵”边和“每”字的末笔向右伸出,造成了右部的相对不规整,需要较厚的边框来“拦气”,阻挡这两条气势强横的屈笔的“奔冲”之势。
此外,这方印的精彩之处太多,无法全部说到,只能尽可能多说两句,比如:疏密也值得一说,曲笔的照应也值得一说:在这方印中,“每”字的左右两边(特别是右边)与“年”字的下部各留较大空地,是全印极“疏”处,与其他部分的“密”形成对比,既见凝重,又见空灵,形成相对统一;再比如,这方印中“远”字的末笔借鉴于《张迁碑》的“城”与“君”(原碑中这两字是左右呼应的),在印中,作者将“每”字的末笔也处理成下覆伸展的样态,与“远”字互相照应。
虽然在边款里,黄牧甫自谦自嘲说“未识能得其脚汗气与否也”(大师有时也调皮一下),实际上他对《张迁碑》的装饰味,篆隶相容的古朴气息“仿”得神完气足,堪称绝妙,其中妙处,无法尽说,只能仔细玩味,各见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黄牧甫『书远每题年』印作的几个疑问
浅谈黄牧甫篆刻的章法和取法(下)
梅仙居读印—“书远每题年”
267幅原色印面、边款高清图,48组高清实物,全风格篆刻秘技图解
说说古代碑刻的『碑额』
印文与印风(四)(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