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伍子胥案 | 九死未悔者的悲歌(上)



▌特别声明:

文中所持观点,不代表溯古追风立场;

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如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与我们联系。

溯古追风世界历史网 www.xhistory.net

投稿、合作、版权争议,欢迎勾搭微客服:976204208



九死未悔者的悲歌:伍子胥案(上)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周朝国都由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迁到雒邑(今河南洛阳),自此,历史上的“东周”正式开始。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朝控制的土地逐渐缩减,各诸侯国势力上升,也不再向周朝朝觐、纳贡,呈现出尾大不掉的局面,周王室威信扫地。尤其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军征讨郑国失利后,周王室更是没落颓废。各诸侯国抓住时机,着力改革,发展生产,同时又相互攻伐,先后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文公春秋五霸。其中,齐、晋、秦等中原诸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以己为尊,称地处偏远的楚、吴、越等国为蛮夷烟瘴之地。但谁也没有想到,不久之后,这三个蛮夷小国浓墨重彩地上演了一幕幕精采绝伦的兴亡大戏,演绎出令人荡气回肠的恩怨情仇和生死悲歌。


  让我们沿着主人公伍子胥的足迹从头说起。


  伍子胥(前559~前484),名员,字子胥,楚国监利(今湖北监利)人。其祖父伍举、父亲伍奢都以敢于犯颜直谏受到重用,子孙也因此在楚国有很高的地位和名气。


  楚国原是地处南疆的一个小国,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攻伐,逐渐消灭了周围的一些小国,势力大增。但与中原诸侯国相比,楚国国力还相差甚远。尤其是楚成王三十九年(前633年),楚国与以晋国为首的宋、齐、秦等国联军在城濮(今河南范县临濮)之战中一败涂地,更是受到了沉重打击。


  后来,公元前613年,楚庄王芈侣即位,不思上进,沉湎酒色,连续三年不问朝政,莺歌燕舞,日夜淫乐。为阻止群臣进谏,他还下令,大臣“有敢谏者,死无赦”。楚国朝政更加废弛,田地荒芜,饥民遍野,又连遭诸侯进攻,整个楚国风声鹤唳,城门昼闭。


  此时,担任右司马的伍举忍无可忍,不顾禁令,冲进宫内向正在饮酒作乐的庄王进谏:“臣有一事向大王请教:有一只羽毛五彩斑斓的大鸟,飞到楚国庭院内,已经三年,却不飞也不鸣,此何鸟也?”庄王心知伍举影射自己三年无所作为,回答说:“此鸟不飞,飞则冲天;此鸟不鸣,鸣则惊人!”伍举又说:“此鸟不飞不鸣,必为擒者所获,岂得冲天而惊人乎?”庄王顿悟,废弃酒色,任用贤臣良将,勤于国政。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终于打败晋国,问鼎中原。此时楚国势力西起秦境,南达洞庭,横跨江淮,威震华夏,霸业达到顶峰。楚庄王也因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91年,庄王死。


  五十年后的公元前541年,继位的楚灵王喜好声色犬马,驱使百姓用七年时间修建了一座华丽雄伟的高台,并请大臣登台远眺,群臣均赞不绝口。年迈的伍举却当面劝谏说:“臣闻一国之君当以安定百姓、征服敌国为上,从没听说以建筑雕刻高台为美。今大王耗时七年,费银无数,造作此台,诸侯不齿。臣不知美在何处。”灵王赧然,自此再未到此台游乐。伍举及家族因此被目为忠臣一门,颇受尊宠。


  公元前529年,楚灵王在众叛亲离中自杀,他的弟弟熊弃疾继承王位,是为楚平王。说起楚平王的即位,还有一段令人感喟的故事。


  楚康王共五个儿子:长子郏敖、次子子围、三子子平、四子子晰、五子弃疾。康王死后,其长子郏敖即位。郏敖做了四年君王,子围杀之而自立,这就是灵王。灵王十二年(前529年),康王的三子、四子、五子趁灵王领兵攻打徐都,发动政变。大臣们按年龄尊三子子平为王,子晰为令尹,弃疾为司马。因当时领兵出征的灵王不知下落,郢都人心慌慌,熊弃疾决定借机除掉三哥、四哥,谋夺王位。五月的一天深夜,他派人四处扬言,说是灵王率兵杀回,要惩处谋反者。子平、子晰以为已是穷途末路,先后自杀。次日,熊弃疾即王位,是为楚平王。


  楚平王并非庸碌之辈。即位之初,他封赏功臣,结交诸侯,安定民心,休养生息。他还让蔡人和陈人都回到自己的国家。先时,楚灵王消灭了蔡国,将之作为本国的一个县,并把蔡国的许、胡、沈、道、房、申的公族迁到楚国的腹地,由熊弃疾到蔡县为公侯。楚平王即位后,令蔡国公族各回故地。同时,楚平王还密切注视着臣僚,对骄横跋扈的权臣和才高望重的贤臣,都必欲除之而后快。


  平王原来在蔡地做公侯时,娶郧阳封人的女儿为妻,生下了儿子建,即位后就把建立为太子,并让伍举的儿子伍奢为太子太傅,费无忌(一作极)为太子少傅,教授太子知识。费无忌品行邪恶,诡计多端,心胸狭窄,手段毒辣。他曾设计将朝吴驱逐出蔡国。当初,朝吴辅佐平王一起在蔡国共事,功勋卓著,深得平王信任。平王即位后,派朝吴到蔡国并授以重任。费无忌嫉恨朝吴受宠,阴谋害之。他秘告平王,说朝吴在蔡国勾结蔡人,志在谋叛,日后必背楚自立。平王本人就是靠阴谋诡计起家,连杀二王才得到王位,对臣下素有疑心,就听信费无忌谗言,将朝吴驱逐出蔡国。此时,费无忌为太子少傅,位低于伍奢,心怀不满,又兼平时与太子建关系冷淡,就设法离间太子、伍奢和平王的关系。


  正巧机会来了。楚平王二年(前527年),太子建15岁,已经到了婚配的年龄。平王认为秦为强国,有意与秦联姻,以改善两国关系,就委托费无忌入秦说亲。当时秦哀公在位,思及秦晋虽世代婚姻,但今晋国已衰,而楚国正盛,就答应将自己的妹妹孟嬴许配给太子建。费无忌奉上聘礼,与秦使者一同将孟嬴带回楚国准备完婚。谁料,他见到孟嬴姿色绝美,动起歪念,素知平王好色荒淫,又见秦国随从的媵妾中有一位长得模样俊美,就密见这个媵妾,告诉她将把其嫁给太子,嘱托她务必隐瞒真相,否则将祸及己身。随后,他提前返回楚都,面见平王,告知秦女有绝世姿色,让平王自娶孟嬴。平王假意推辞一番,说父娶子媳,有悖人伦。费无忌又献策说,将随嫁的媵妾当作秦女嫁给太子,神鬼不知,天衣无缝。平王大喜,直称费无忌忠心可鉴。


  平王娶孟嬴后,怕太子建知道秦女之事,就严禁太子入宫。费无忌更担心太子知道真相,便伺机向平王进谗,请将太子迁出国都。他向平王说:“晋国所以能称霸是因其地处中原,而楚国地处偏远难于相争,像城父(在今安徽亳县东南)这样的北方大城,靠近中原,让太子出镇,可以通于中原,进而得到天下。”平王欣然同意,派太子建出守城父。伍奢知道此系费无忌谗言,打算进谏。费无忌又向平王密告,也将伍奢派往城父。


  时过半年,费无忌又乘间进谗,说太子与伍奢对大王不满,暗中交往齐、晋,有谋叛之心,并已经开始修城练兵。平王此时已经与孟嬴生下儿子轸,也有废太子之意,就听从费无忌之言,派人将伍奢召来讯问。伍奢性情刚直,反问平王怎能以谗贼小臣之言而疏远骨肉之亲。平王大怒,将伍奢囚禁入狱,并派负责兵库的司马奋扬前往城父刺杀太子。司马奋扬素知平王昏庸,太子蒙冤,竟然密告太子实情,纵其逃亡。


  费无忌平素嫉恨伍奢,决定借此机会斩草除根,密告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也追随父亲谋反,可以将他们抓来一并审讯。平王让伍奢写书召其子前来,以赎救自己,伍奢心知此系费无忌阴谋,正色道:“臣长子伍尚为人温厚信义,闻父召必来探视,次子伍员刚毅不阿,胸怀大志,绝难前来。”迫于平王及费无忌的压力,他只好写书劝伍尚、伍员前来。


  平王不信伍奢所言,派人到棠邑(在今江苏六合北)找到伍尚、伍员,告知他们其父被系于狱,平王以其忠贞,特谕你等速入见其父,以赎其罪。伍尚对其弟伍员(即伍子胥)说:“父亲被系三年,备遭凌辱,我们昼夜感念,忧恨不已,今有此良机,你我作为儿子,自当前往赎救父亲。”伍员沉思良久,说:“平王宠信费无忌,召我们前去,绝非是想释放父亲,而是要斩草除根,以除后患。我们不去,费无忌忌惮你我,尚不敢杀害父亲,不然不仅你我俱死,也将促父死。你我不如暂且逃亡,寻机复仇,否则徒死无益。”伍尚听弟所言有理,却仍难改初衷,说:“昆仲所言虽是,但父亲身陷囹圄,正盼为儿前去赎救,我等如苟且偷生,为世人所笑,终老于世,不过碌碌。我意已决,如能得返,是天佑我族,如被弃市,也是所愿。你才略非凡,文治邦国武定天下,能相报父兄血仇。”伍子胥见伍尚意气激昂,遂与之哭泣诀别。伍尚随使同往都城。平王随之派人杀死伍奢、伍尚父子,并在全国内搜捕伍子胥。


  伍子胥与伍尚诀别后,知道平王必来追杀,乃归家语其妻贾氏,请其自寻出路。贾氏无言以对,自缢身死。伍子胥葬过妻子,携剑往宋国逃亡。逃至半途,楚王追兵已到,伍子胥张弓搭箭,对准追兵,义正辞严地喝令他们后退,并让他们回去告诉楚王,自己必来复仇。守兵驻足不敢再追。


  伍子胥得知太子建携儿子胜逃往宋国,便也逃奔宋国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伍子胥逃亡途中,忽遇到一队人马,一看竟然是故友申包胥。两人相见,格外激动,伍子胥向申包胥哭诉平王听信奸臣费无忌、杀害父兄的经过,说得义愤填膺、肝胆欲裂,发誓要借兵伐楚,生啖楚王之肉,车裂无忌之尸,报此血仇。申包胥秉性刚直,见挚友伍子胥遭受如此血海深仇,深感同情,但对于臣子因私仇仇视、报复君主,却表示反对。伍子胥愤恨难抑,咬牙切齿地说自己已经和楚国恩断义绝,自今不再与之有君臣之义。申包胥沉吟片刻,决然道:“吾若教你报复楚国,是为不忠;若教你不报私仇,则为不孝;作为友朋,吾只能勉励你好自为之。但你应牢记:子能覆楚,吾必存楚,子能破楚,吾必全楚!”两个老友随即辞别,此后竟然各为其主,成为敌对双方。


  伍子胥逃到宋国,见到了太子建和其子胜。当时,宋国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内乱,华亥、向宁、华定争夺王位,一同谋叛,宋元公派人至楚借兵。伍子胥闻说,担心楚兵发现自己,就与太子建及其子胜向西逃至郑国。郑定公当国,素闻伍子胥文武才略,为三代忠臣之后,同时又与楚国结仇,很是高兴,殷勤接待了他们。太子建和伍子胥向郑国借兵伐楚,郑定公以郑国兵微将寡为由,让他们向晋国求救。太子建到了晋国,与晋顷公商议。孰料晋顷公极力说服太子,请他做内应共同消灭郑国,并许以重酬。太子建不知轻重,回来与伍子胥商议,伍子胥极力反对。太子建为晋国允诺鬼迷心窍,终不听劝。不巧事情为人所知,郑定公自然大怒,密捕太子建斩之。伍子胥与太子的儿子胜侥幸逃脱。


  伍子胥前思后想,最后决定逃往楚国的宿仇吴国。而要逃到吴国,必须经过楚国。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沿途所过楚国各城,到处贴有楚王捉拿自己的画像。到了吴、楚交界的昭关(今安徽含山县北),见关隘高耸入云,楚兵防备森严,门口同样贴有画像,只得暂住旅舍。在旅舍中,他苦思冥想,不知道如何得以过关,既无退路,又想报仇,心急如焚,据说一夜之间他的头发竟然全部变成了白色。民间也从此有了“伍子胥过昭关——须发皆白”的俗语。这样,须发皆白的伍子胥与画像中的伍子胥差异甚大,守卫兵士没有看出,就让他通过关口。不过在史书上却没有这样的记载,只说他“独身步走,几不得脱”。关于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传闻也只能聊备一说了。


  过了昭关,两人来到鄂渚江边,见波涛汹涌,无船可渡,而身后追兵迫近。伍子胥叹道:“天不佑我!”正在此时,一个渔夫驾小船恰好赶到,将伍子胥、芈胜捎带过江。伍子胥感激不尽,问其姓名,渔夫只答称其“渔丈人”即可。伍子胥过意不去,将所佩宝剑相赠。渔夫说:“楚王下令,能捉到伍子胥者赏粟百万,封上大夫爵。我不图谋此赏,怎会贪一柄铁剑之利?”伍子胥感动万分,谆告渔夫切莫泄漏踪迹,与渔夫辞别上岸,走出数步回头看时,渔夫已经沉舟自尽了。


  数日后,伍子胥、芈胜来到吴国境内。到了溧阳,饥馁难忍,实在不能支撑,就向一个正在濑水边浣纱的女子讨饭。女子将所带饭食相赠。伍子胥吃过饭,嘱告女子万勿泄密。女子说:“贱妾服侍寡母,三十未嫁,从未与男子交谈,今日馈饭,已经丧失贞节,难以为人。”遂自沉于水。伍子胥哀伤不已,继续东行,终于到了吴国国都梅里(今江苏无锡)。


  吴国位处今江苏南部,南接越国,西邻强楚,北与齐、晋相望。史书载,吴国是后稷之苗裔,太伯、仲雍、季历统治时,国力逐渐强盛。但在中原诸国眼里,吴国地处僻远,境内水系纵横,与中原陆地环境不同,是蛮夷之地。吴国第十九代国君寿梦为拓展本国势力,开始交接中原诸国,向中原学习,并借助本国的地理优势,大兴渔盐之利。


  吴国与毗邻的楚国的关系却极为紧张,世代为仇。先时,楚国逃亡的大夫巫臣到吴国教习吴兵射御之术,引导吴兵伐楚。两国自此结仇。之后,相互攻伐,互有胜负,而梁子越结越深,再也无法解开。相比起来,楚国毕竟基础雄厚,疆域广阔,又得楚庄王整顿治理,国力比吴国强出许多。在伍子胥到来之前,吴国在交战中还明显处于劣势。


  吴王寿梦在位25年病卒,有子四人:诸樊、余祭、余眜、季札。四子中以季札最为聪明,文韬武略,又爱戴百姓,颇有贤名,寿梦有意让季札继位。季札却不愿意做王,以立长不立幼为由推辞。寿梦无奈,只好将王位传给长子诸樊,并立下规矩:兄终弟立,依次轮到季札。他死后,四个儿子都严格遵循这一命令。诸樊死,传位给二弟余祭,余祭死,传位三弟余眜。余眜即位四年后卒,应传位季札。未想季札却仍旧推辞,又逃到山林中躲避。于是,余眜的儿子州于继承父位,是为吴王僚。而诸樊的儿子姬光却耿耿于怀,认为既然叔叔季札不肯继位,就应从祖父长子的后代中择贤而立,吴王僚不顾他人意愿,篡取王位,就是窃国,人人得而诛之。姬光一直在寻机复仇,但终因力量单薄,只能暂时隐忍不发,待机而动。


  伍子胥到了吴国,举目无亲,又担心被楚人认出追杀,就将芈胜藏于郊外,自己则披发装疯,跣足涂面,沿街乞讨。吴人见其怪异,莫不惊诧,一个相士见他相貌非凡,向吴王僚引荐。吴王僚与伍子胥交谈,很是叹服,拜为大夫。伍子胥得到吴国国君的认可,认为复仇时机已到,就向吴王僚哭诉楚王谋害父兄之状,说得咬牙切齿,双目喷火。吴国素与楚国结怨,吴王僚答应为伍子胥复仇。姬光当时是吴国大将,素闻伍子胥才华,也欲拉拢伍子胥为己所用,就寻机离间伍子胥和吴王僚的关系。


  吴国的边邑卑梁(今安徽天长县西北)和楚国的边邑钟离的(今安徽凤台县东北)百姓都以养蚕为生。吴王僚九年(前518年),两国的两个女子因争采桑叶发生争吵,继而引发两县械斗。楚平王大怒,派兵攻打吴国。吴王僚派姬光率兵伐楚,一举攻占楚国钟离、居巢(今安徽六安县北)两城。伍子胥复仇心切,极力劝说吴王僚继续进兵,攻占楚国国都,消灭强楚。姬光得知,暗中对吴王僚说伍子胥是为报父兄之仇,才劝吴伐楚,并非为吴着想,还说一国之兵不能为匹夫之仇而起,胜则伍子胥欣喜,败则吴国耻辱。吴王僚听他言之有理,遂止兵。伍子胥闻知,方知姬光与吴王僚貌合神离,就辞去大夫职位。姬光又乘机向吴王僚进言,说伍子胥心怀怨恨,决不能用。吴王僚信以为真,疏远了伍子胥,给他田地耕作,再也不见他。


  姬光见吴王僚舍弃伍子胥,暗中与之接纳,向伍子胥谈起自己想除去吴王僚而自立为王,并谦恭地向伍子胥问计。伍子胥见姬光颇具雄才大略,远在吴王僚之上,一旦他得到帝位,自己复仇有望,经过再三权衡,决定背弃吴王僚,与姬光联手。


  两人经过商讨,决定刺杀吴王僚。但吴王僚平时戒备森严,想刺杀他极为不易。伍子胥百般焦虑,突然想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专诸。


  专诸(?~前515),吴国堂邑(今六合北)人。伍子胥逃难经过堂邑,见到一群人正围着一个人打斗,被围者气势豪迈,毫无胆怯之色,左冲右突,其他人难以招架。双方正打得难解难分时,一个女子出来叫那个被围者的名字,那人即刻住手退出。伍子胥感到奇怪,一问方知他叫专诸,那女子是其母亲(一说妻子)。伍子胥问他为何屈从于一个弱女子,专诸道:“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伍子胥见其有侠肝义胆,与之结为好友。此时,见姬光为难,就向其推荐了专诸。此后,伍子胥本人依然和芈胜到郊外耕种,静观事变。


  姬光见过专诸,为其雄侠所感,善待专诸母亲,每月送去布帛粮肉。专诸深感姬光和伍子胥知遇之恩,急切思报。许久,姬光方告知其欲谋杀吴王僚、自立为王之意,而自己正为如何刺杀吴王僚愁苦。专诸见姬光为此愁苦,便请求担当此任。姬光说,吴王僚戒备森严,难以靠近。专诸思索良久,询问吴王僚所好何物。姬光说,吴王僚喜欢美味,尤其喜欢鱼炙。专诸得知,遂往太湖学习烹制鱼炙。三个月后,他学成归来,拜见姬光。姬光大喜,寻找时机,准备行动,但因吴王僚防备森严而没有得手。


  吴王僚十二年(前515年),楚平王病卒。伍子胥得知消息,捶胸顿足,失声痛哭,痛恨自己行动迟缓,父兄之仇尚未得报而平王已死。良久,才对他人说:“楚平王卒,吾仇难报,但楚国仍在,吾何忧也?”


  次年(前514年)春,吴国乘楚国办理国丧,起兵伐楚。吴王僚使公子盖余、烛庸带兵攻战。伍子胥见国内再无其他大将,认为诛杀吴王僚时机已到,急忙嘱咐姬光行事。是年四月,姬光埋伏兵士于室内,具酒请吴王僚赴宴,专门告诉吴王僚有善于烹饪鱼炙的庖丁献艺。吴王僚一贯嘴馋,一听有鱼炙可吃,当即心动,但又有所担心,生怕有什么闪失,入告其母。其母感觉有异,嘱咐吴王僚一定加要倍小心。吴王僚穿盔戴甲,带领卫兵,前去姬光住所赴宴。每个庖丁呈进馔食,都要经过严格搜身,而后跪行入内。等专诸进献鱼炙时,姬光借口离去。专诸将匕首藏于烹好的鱼腹内,跪行到吴王僚跟前,抽出匕首猛刺吴王僚胸口,直透胸背。吴王僚当即毙命。周围卫兵惊慌失措,刀剑齐下,登时将专诸剁成肉泥。姬光埋伏的士兵从外杀入,一阵血战,斩除吴王僚兵士。姬光摄取大位,是为阖闾。他随之厚葬专诸,封其子专毅为上卿,并将伍子胥从郊外召入,拜为行人,专门为其出谋献策。而派去征伐楚国的公子盖余、烛庸闻讯,率兵归降楚国。


  吴王阖闾一心想壮大本国势力,扩张疆土,称霸中原。他一上台就表现出非凡的魄力,以伍子胥作为自己的军师兼谋士。伍子胥见时机成熟,重新回到宫中,辅佐阖闾,并提出了“立城廓、设守备、实仓廪、治兵革”的强国方略,如此则“内有可守,外可应敌”。阖闾激赏不已,一一施行,并让伍子胥负责修建城池,又委托国人干将、莫邪夫妇为自己铸造宝剑,还选人训练兵马。伍子胥一心复仇,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吴国的城池、兵备、粮粟等很快得到加强。


  吴王僚被刺后,其公子庆忌闻讯逃到艾城(今江西九江),伺机复仇。庆忌身材魁伟,力大无比,有万夫不当之勇。阖闾闻知,忧心忡忡,问计于伍子胥。伍子胥向他推荐了要离。


  要离是吴国人,伍子胥曾见他冲撞豪士椒丘,知其胆略超人。椒丘勇猛神武,据说他曾入水与水神搏斗三天三夜,被海神弄瞎了一只眼睛,人们认为他很是勇敢。椒丘本人也以此为荣,四处夸耀。要离却很鄙视他的这种做法,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说他被弄瞎眼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椒丘羞愤不已,晚上潜入要离家中行刺,却见要离的家门根本没有上锁,要离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他刚要下手,要离却突然睁开眼,指斥椒丘有“三不肖”:一是当众被羞,不敢作答;二是偷入他人宅户,有袭人之心;三是用剑逼人,非君子所为。椒丘自愧不如,撞墙自杀。


  阖闾闻知大喜,令伍子胥召来要离,一见要离身材矮小,弱不胜衣,容貌猥琐,大失所望。伍子胥却极力向其推荐。要离见阖闾犹豫,也毛遂自荐,说自己务要刺杀庆忌方回。阖闾这才释怀。


  要离深知庆忌力大无比,又防卫森严,只能设法靠近行刺。为取得庆忌信任,就与伍子胥、阖闾商议,上演了一场苦肉计。阖闾以要离违反王令为由,令人砍去要离右臂,系之狱中,并收治其妻子。伍子胥暗中将要离放出,吴王大怒,说要离私自逃出,要拿其妻子是问,将其妻子、儿女全部斩首示众。要离逃到庆忌所在的卫国,哭诉自己为阖闾所害,并以自己的右臂给他看,取得庆忌信任。不久,要离劝说庆忌修兵伐吴。庆忌信以为真,果真训练士兵,修建战船,三个月后起兵伐吴。此时,庆忌对要离已是须臾不离,两人同乘一条战船,行到河中,要离趁庆忌不备,以长矛刺入庆忌心窝。庆忌身躯庞大,一时不死,抓起要离双脚,头朝下置入水中,反复三次。左右兵士急忙上前,准备诛杀要离,庆忌阻止道:“勿杀要离,此乃勇士。”言毕身死。要离对兵士说:“吾杀妻子以忠于国君,非仁;为新君而杀故君之子,非义;为君王自己却家破人亡,非智。”乃自刎。


  这一年即阖闾元年(前514年),楚国的大夫伯嚭自楚国逃到吴国,拜见了伍子胥,请求伍子胥向吴王推荐自己。原来,楚平王病死后,太子轸继位,是为楚昭王,封囊瓦为令尹,伯嚭父亲卻宛为左尹,费无忌以恩重同执国政。费无忌嫉妒卻宛功劳超过自己,设计陷害,迫使卻宛自尽。而此前,卻宛的父亲、也就是伯嚭的祖父伯州犁也为楚王所杀。伯嚭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四处逃难,得知伍子胥在吴国为官,就逃到吴国求助。


  伍子胥见其可怜,将他推荐给阖闾。阖闾征求伍子胥对此人的看法,伍子胥答道:“吾与伯嚭同疾相怜,同忧相救,仇恨相同,志愿也必相同,能助吴称霸。”阖闾大喜,遂封伯嚭为大夫。吴国大臣被离私下里却对伍子胥说:“吾观伯嚭为人,鹰视虎步,不可亲近,若重用之,必为所累。”伍子胥不以为然。自此,伍子胥与伯嚭共同为吴国出谋划策,加上阖闾的励精图治,吴国国力日益强盛,仓库充盈,兵力威武,逐渐有了向外扩张的资本。


  吴、楚两国世代为仇,因楚国强盛,双方交战多以吴国败终。吴王阖闾三年,即周敬王八年(前512年),阖闾见本国国力日盛,渐起伐楚之心,便与伍子胥商议。伍子胥见阖闾喟叹沉吟,知其心惧楚兵强壮,又向阖闾推荐了一位将才——孙武。


  孙武(前535~?),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出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他精通韬略兵法,著有《孙子兵法》。后来到吴国,结识了伍子胥。此时他正隐居于罗浮山。阖闾忙派人召来,与之谈论兵法,孙武一一解答,讲得出神入化,阖闾听得目瞪口呆,击节赞赏。但他对孙子兵法的实际应用却有些怀疑。孙武见此,让阖闾召来180名妃嫔宫女,分成两队,进行操练。刚开始,宫女先是忸忸怩怩,继而嬉笑言谈,毫无军纪。孙武击鼓三遍,依然如此,怒而斩杀两名队长,宫女吓得脸色苍白,浑身筛糠,登时进退听令,变得整齐划一。阖闾虽心疼两位妃嫔,但见孙子果真用兵如神,欣然封其为上将,由其将兵伐楚。


  当年吴王僚的公子盖余、烛庸得知吴王僚被杀,逃奔楚国,被封到舒州(今安徽舒城)。这年,伍子胥奏报阖闾,说必先除内患,方可外征。阖闾同意,遂令孙武将兵攻破舒城,杀死盖余、烛庸。阖闾有意继续进兵攻入楚国国都,孙武以吴国尚不富足,难以支撑大战劝阻,阖闾遂班师回国。


  楚昭王见楚国遭此败绩,又知伍子胥、伯嚭所以在吴国效力,皆是因为费无忌所激,因而诛杀了费无忌。


  阖闾四年(前511年),吴国的一柄湛卢剑不知怎么到了楚昭王手里。而民间传说该宝剑很有灵性,会自动离开无道君王而跑到有道君王那里,现在它离开了暴虐的君主阖闾,归顺了贤君楚昭王。阖闾闻说大怒,发誓要夺回宝剑,当即派伍子胥、孙武、伯嚭率兵进攻楚国,同时派人从越国借兵。越王允常平素与楚国交好,不肯帮助阖闾,拒不借兵给吴国。


  伍子胥得知楚国任用大将子期,心生一计,决定用反间计击败楚军。子期是楚国著名的大将,颇有军事才能。囊瓦,字子常,是楚国令尹子囊的孙子,不仅毫无军略,而且贪婪成性,《左传》说他“贿而信谗”。伍子胥让人放出话说,吴国只怕囊瓦,不怕子期。楚昭王果真用囊瓦换下了子期。吴军趁机进攻,囊瓦不战即溃,吴军顷刻攻占六、潜两座城邑。楚兵大败。阖闾要乘胜追击,伍子胥力劝不可,说此时吴国攻伐强大的楚国还力不从心,时机未到。孙武也以吴军后兵未到劝阻,阖闾方答应撤军。


  次年(前510年),吴王阖闾以越国拒绝从吴伐楚,南征越国。越国弱小,吴国没费多大气力就打败了越国。


  阖闾九年(前506年),吴楚双方又在豫章(今属江西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豫章位于大别山以东的江淮之间,是吴国进入楚国的必经之道,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伍子胥、孙武在战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说服了许多依附楚国的小国,最后在豫章与囊瓦带领的楚兵决战,大败楚军,并再次攻占了楚国的战略要地居巢,打开了通往楚国的西大门。此战之后,吴、楚两国都进入了一个较长时间的休战期,双方都等待时机,准备做最后一搏,一举击溃对方。


  正在吴国大力发展生产、训练兵士、巩固边防、积极备战时,一贯狂妄自大的楚国却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恃强凌弱,醉生梦死。唐、蔡两国都是依附于楚国的小国。唐国位于吴、楚之间,仅有几座城池,蔡国虽曾名列春秋十二诸侯之一,此时却已严重衰落。当时,唐国国君为唐成候,他有两匹名为“肃爽”的千里马;蔡国国君为蔡昭候,他有两个精美的佩玉和两件罕见的裘衣。两人为了表现本国对楚王的忠心,各自献上一件自己最心爱的宝贝。楚国令尹囊瓦生性贪婪阴毒,垂涎三尺,也向两个国君索要。两个国君死活不给,囊瓦恼羞成怒,将他们扣留在楚国三年。唐成侯的臣子为赎救国君,偷偷地将宝马献给囊瓦,唐成侯才被放回。蔡国见此,也只好效尤,将宝物献出,救出国君。蔡昭侯受此大辱,发誓要报此血仇。他先向当时的中原霸主晋定公求助,愿意以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请求晋国出兵伐楚。一贯自大的晋定公见有人来求,很是受用,号令各诸侯国都要出兵伐楚。未想,晋国大蒋荀寅也是一个囊瓦式的贪婪之徒,在大军即将出发时,以出兵是以救蔡为由,借机向蔡昭侯索要宝物。蔡昭侯愤恨不已,决定放弃晋国,转向楚国的宿仇吴国求助。


  此时,吴国经过近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殷实,具有了攻打楚国的能力。但楚国毕竟是传统强国,疆域辽阔,曾称霸中原,国力雄厚,吴国想打败楚国也非易事。伍子胥见阖闾伐楚决心日坚,仔细分析了吴、楚两国情势,提出联合唐、蔡共同伐楚。这样,吴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取代了晋国,承担了保卫弱国、惩恶扬善的重任,赢得了各诸侯国道义上的支持。


  是年冬,阖闾以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伯嚭为副将,弟弟夫概为先锋,联合唐、蔡两国,倾举国之兵,约六万人,号称十万,浩浩荡荡,出师伐楚。


  即便如此,吴国军队在数量上还是远不如楚国的20万大军。有利的一面是,吴军在孙武的训练下,纪律严明、军容严整,又久经沙场,战斗力强。吴兵善于水战,水军装备精良。伍子胥与孙武详尽分析了双方形势,决定速战速决,避开硬仗,不强攻城池而选择楚军力量较为薄弱的柏举(今湖北汉川北,一说湖北麻城)作战。


  吴、唐、蔡三国军队战船林立,浩浩荡荡,沿淮水往西进发。孙武见逆水行军,速度迟缓,决定放弃水路,改走陆路。吴军就此日夜兼程,一路接连攻破楚国三个关隘,直接进逼到汉水东岸,逼近郢都。楚军此时方得到情报,急忙派令尹囊瓦统帅大军在汉水西岸部署,与吴军隔水相望。


  吴军深入楚国腹地,利在速战速决,不能与楚军相持过久,否则不但粮草不济,更有被楚军从背后偷袭的危险,而且吴军放弃自己长于水战的优势而改成陆战,也犯了兵家大忌。楚军则恰好相反,很想和吴军打持久战,使吴兵精疲力竭,进而一举击溃甚至逼迫吴国不战自溃。这个策略,一开始也得到了楚国不少将领的支持,即将付诸实施。可惜的是,楚军统帅囊瓦毫无主见,又听信了大夫史皇的劝说,指挥楚军渡水与吴军展开决战,打算速战速决。吴军势头正猛,等楚军渡过汉水,佯败后撤,囊瓦步步紧逼,终于被吸引到了吴兵预设的决战地——柏举。


  是年十月,两军在柏举摆开阵势。楚军背河而阵,进退两难,军心已动。囊瓦又缺乏临阵决断的才识。十一月初九日晨,夫概向阖闾请求先由他带5000兵冲击。阖闾此时却有些犹豫,不相信小小的吴国能击败庞大的楚国,就没有同意夫概的请求。夫概自己率五千兵士向囊瓦大营发起攻势,貌似强大的楚军一触即溃,士兵四散奔逃。孙武等人见此,指挥吴军主力发起进攻,大败楚军。史皇等人战死疆场,囊瓦逃到郑国。


  柏举之战使楚军主力丧失殆尽,吴军乘胜追击,势如破竹,步步紧逼,五战五胜,很快挺进到楚国郢都城下。楚兵节节败退,楚昭王惊慌失措,与妹妹和几个大臣逃出郢都,到临近的随国避难去了。十一月二十八日,吴军攻陷郢都。


  阖闾进入郢都后,径直来到昭王寝宫,令兵士大肆烧杀抢掠,以报吴楚世代深仇。伍子胥本来对楚国君臣恨之入骨,十多年的怨仇无处发泄,此时攻入郢都,更是情绪激昂。尽管杀害自己父兄的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仍不能释然。他为发泄心中的怨恨,让士兵押着楚国大臣找到楚平王的墓穴,派兵士挖开,搬出楚平王已经腐烂的尸骨,左脚踏住尸体的腹部,右手挖出平王的眼睛,而后用九节铜鞭抽打尸体,边打边骂:“汝为奸佞谗言迷惑,忠奸不辨,杀我父兄,岂不悔哉?”整整抽打了三百鞭方才住手,平王尸体被打得骨断肉烂,最后,伍子胥将尸体头颅砍下,砸烂棺木,把骨骸抛到野外。


  即便这样,伍子胥的仇恨依然没有消尽。为侮辱楚国臣民,他又说服阖闾下令,吴军官兵可以按照级别占有楚国君臣的妻妾。阖闾霸占了楚昭王的夫人、妃嫔,伍子胥、孙武、伯嚭也分别按照自己的职位占有了囊瓦、司马成等楚国官员的妻子。在伍子胥复仇情绪的影响下,吴军士兵纷纷窜入郢都百姓家中,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繁华郢都一片腥风血雨。百姓对吴人痛恨切齿。


  楚国大臣申包胥逃亡到山野中,得知伍子胥在郢都大肆报复仇杀,祖国饱受凌辱,悲愤难抑。他派人送信给伍子胥说:当年你是楚王的大臣,现在竟然对楚王枭首戮尸,你这仇报得也太过分了。他还劝伍子胥尽快带领吴军撤出楚国,不然我将践行当年承诺,将你们赶出楚国。伍子胥看了书信,回信说:“忠孝两难全,但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于道也。”意思是,自己已经年老,报仇的日子不多了,我仇深似海,不能再等,只能不惜倒行逆施了。这就是成语“倒行逆施”的来历。


  申包胥见伍子胥如此决绝,知道难以劝服,如不采取行动,伍子胥会把楚国踏成齑粉。他决定向他国借兵救国。他考虑到楚、秦两国素来交好,还曾结为姻亲,况且楚昭王就是秦女孟嬴所生,便决定向秦国求助。他一路向西北而行,翻山越岭,手足溃烂,经历数月,最终到达秦国,拜见秦哀公,请求他出兵救楚。秦哀公与大臣商议,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表现得很漠然,假仁假义地安慰申包胥一番,让他先去馆舍休息。申包胥不肯离去,说救兵如救火,岂容耽搁。秦哀公又推脱说,秦国兵微将寡,地处边陲,自保不暇,难以发兵相救。申包胥见此,心知秦国不愿相救,就站在大庭当中,昼夜号哭,一刻也不停息,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不吃不喝。秦哀公听闻大惊,对群臣说:“楚国有如此忠臣,还被吴国所灭,秦国没有这样的忠臣,必然难逃厄运。”遂赋《无衣》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与子同仇。”表达出秦、楚两国同仇敌忾的决心。申包胥见此,又晓以利害,说吴灭楚国,必然伐秦,唇亡齿寒。秦哀公最后答应发兵助楚攻吴。


  就在秦兵集结之时,在郢都寻欢作乐的吴军突然得到消息,越国国君允常为报吴国破檇里(今浙江嘉兴南)之仇,趁吴军主力部队攻伐楚国,派军队进攻吴国。不过幸好此次偷袭的规模不大,一是越国自身国力虚弱,兵力不足,二是担心吴国返回驰援,只是抢占了吴国南边的一些土地,劫掠了一些财物和人口。但消息传到远在郢都的阖闾那里,还是很让他紧张了一阵子。是为阖闾十年(前505年)。


  正在阖闾与伍子胥商议是否退兵时,这年六月,申包胥与秦国派遣的四万大军浩浩荡荡来救楚国。吴国先锋夫概大意轻敌,一战败北。吴军忙派大军前往支援。秦、吴两军僵持,谁也不敢先发制人。秦军改变策略,分出一半兵力消灭了唐国,打算切断吴军退路。


  谁料祸不单行,此时又从吴国传来国内发生动乱的消息。吴王的弟弟夫概被秦军击败后,潜逃回吴国,乘国内无人,自立为王,欲顶替兄长之位。阖闾大怒,率部分兵力连夜返回国内,消除叛乱。夫概逃亡到了楚国。




溯古追风的成长,感谢一路有您!

微信号xhistory / www.xhistory.net

(微信、QQ客服)97620420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战国风云之伍子胥——一生悲剧的英雄人物
重识伍子胥:怎样评价伍子胥
出身楚国功臣世家的伍子胥,为何要助吴灭楚?
耳边历史(36)
吴越之战,伍子胥和范蠡谁才是第一谋臣
悟空问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