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二八五)第二十九篇.太阴阳明论

【原文】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藏,则䐜[chēn]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原文解读】黄帝问道:太阴、阳明两经,互为表里,是脾胃所属的经脉,而所生的疾病不同,是什么道理?岐伯回答说:太阴属阴经,阳明属阳经,两经循行的部位不同,四时的虚实顺逆不同,病或从内生,或从外入,发病原因也有差异,所以病名也就不同。

黄帝道:我想知道它们不同的情况。岐伯说:人身的阳气,犹如天气,主卫互于外;阴气,犹如地气,主营养于内。所以阳气性刚多实,阴气性柔易虚。凡是贼风虚邪伤人,外表阳气先受侵害;饮食起居失调,内在阴气先受损伤。阳分受邪,往往传入六腑;阴气受病,每多累及五脏。邪入六腑,可见发热不得安卧,气上逆而喘促;邪入五脏,则见脘腹胀满,闭塞不通,在下为大便泄泻,病久而产生痢疾。所以喉司呼吸而通天气,咽吞饮食而连地气。因此阳经易受风邪,阴经易感湿邪。手足三阴经脉之气,从足上行至头,再向下沿臂膊到达指端;手足三阳静脉之气,从手上行至头,再向下行到足。所以说,阳经的病邪,先上行至极点,再向下行;阴经的病邪,先下行至极点,再向上行。故风邪为病,上部首先感受;湿邪成疾,下部首先侵害。

【倪师解读】这一篇,开始慢慢进入到分经分类,六经里面就有一个太阴经,在《伤寒论》里,张仲景把六经分得很详细,所有的治症和处方都有,张仲景就研究《黄帝内经》来的。

太阴和阳明是表里,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就是表里,是脾胃脉。两个是表里,但是生病为什么不一样?岐伯说,阴阳不同,'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所以,脏病和腑病当然就不同了。

黄帝又问了,你能把不同的道理说明白给我听吗?岐伯就说,阳是天气,主外,阴是地气主内。阳的本性是实,阴的本性是虚。

如果'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如果是外来的病,阳先受于外。如果是'食饮不节’,三餐过饱过饥,这样都是不好的。

'起居不时者,阴受之。’白天睡觉,晚上通宵玩游戏或者看小说,这就阴会受之,内脏会受病。'阳受之,则入六府’,外来的风寒会伤到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藏’。阴就是饮食入胃,暴饮暴食,或者是没有按照节气走,没有节制的就会入到脏里面去。这里讲的是太阴的脾和胃。

'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藏,则䐜[chēn]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因为讲的是太阴和阳明的实热,阳明证,简单的讲法,阳明就是指的腑,分为二,一个是经热,一个是腑热,这是岐伯下的阳明定义。阳明证都是但热不寒。二阳并在一起才会有阳明,所以,是纯热症。

经热和腑热显现出来的症状是不一样的,两个都有高烧,也会有口渴,腑就是大肠和胃伤到了,出现的就是便秘,所以,后面还会有承气汤;经热,大便是很好的,可是病人发烧也是高热,所以,我们才会有白虎汤。

阳明与太阴是表里,太阴是因为饮食进来得到的,阳明是表邪进来,阴受之入五脏,阳受之入六腑,入六的腑的话,则身热不时卧,身体是燥热的不能睡觉。入五脏,肚子很胀满,因为阴脏伤到了,脾主少腹。脾主湿,所以,我们有去湿的药,有去热的药。有便秘,再加上通便的药,处方就是这样来的。

当湿很盛的时候,湿是很重,所以,湿会下行,于是出现了下利。肚子胀,久了就会得到痢疾这个病。

'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这个天气就是讲的气管,咽,就是吞食,吞东西进入食道与气管不一样,食道和气管中间有一道膜,吃东西跑到气管里面去,这就是少阳,少阳管的是开合,开合有问题,就治少阳。太阳主开,阳明主合,中间的枢纽就是少阳。所以,所有瓣膜有问题的时候,通通是少阳。

'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阳明胃经受的风气,阴在地上受的是湿气,湿气是从地上从脚上往身上走。'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

'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阳明从头上往下走,所以足太阴脾经是隐白,大都,太白,公孙,一路往上走,胃经是从头上头维,下关,颊车,承泣,四白,巨髎,这样一路往下走。所以,上面是受风气,下面是受湿气。所以,'伤于风者,上先受,伤于湿者,下先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第九十一课·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一节
中医是如何利用阴阳学说看病的
武当道医学:天人合一道解足三里穴第二十二
黄帝内经32【p150-p151第二十九篇 太阴阳明论 】
太阴阳明论-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二十九篇 太阴阳明论 (29.0)
武当道医学:《黄帝内经》中人迎脉的诊断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