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闵损

    闵损(公元前536—487),字子蹇,以字广为人知。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十五岁,七十子之一,后人评为二十四孝"之一。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门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具体情况,阅览下文),有单衣顺母鞭打芦花的故事传唱至今。

   闵损【闵(mǐn,音敏)(公元前536—487),字子骞【骞(qiān,音千)】,以字广为人知。比孔子小十五岁,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

成长经历

   闵损幼年丧母,一度受继母虐待,生活很苦。成人之后,父亲故世,正守丧三年未满时,国家又遇战事,便应征从军。艰辛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经历,使闵损深深体味到世事不易,逐渐养成了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性格。平时,他很少讲话,然而只要讲话就说得很中肯。有一次,鲁国要役使民众翻修仓库,闵损说,修理一下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大翻修呢?孔子得知此事,感慨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在跟随孔子学习过程中,闵损也处处表现出成熟和世故来。他不仅勤奋刻苦,而且与颜回相似,十分恭谨敬师。他有机会常伴孔子左右,从来都是訚訚如也始终保持恭敬正直的姿态、做法,仅此一点,就深得孔子及同门学子的称誉和信赖。

芦衣顺母

   作为孔门重要弟子,闵损比较完整地接受了孔子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观念,同时,由于独特的生活经历与社会地位,使他在实践孔子思想学说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富有特点的思想、行为方式:第一,孝行超群。在孔子门生中,问孝和孝行突出的大有人在,但赢得孔子称赞的,却只有闵损一人。这是很有根据的。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丧母后,其父又娶一妻,并生了两个弟弟,继母渐渐对他不好起来。冬天做棉衣,继母给其亲生儿子絮丝棉,而给闵损絮芦花。闵损冻得拉车时常掉绊绳。他父亲不了解真情,因此便常鞭打他。后来,他父亲终于得知继母虐待他,一怒之下,要赶走继母。这时,闵损却连忙替继母求情,劝父亲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么二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子骞一番挽留后母的话,非常的凄凉,非常的恳切,又非常的悲愍,完全是肺腑之言,连铁石心肠的人听后,都为之声泪俱下,他的天性是何等的孝敬、纯洁,何等的淳厚、善良。所以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之人的赞赏。并且还对父母、昆弟极尽孝顺、友爱之情,受到了父母、乡邻的称赞。「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流传千古,让后代的人都来赞美闵子骞的孝心孝行。如果我们也是生长在类似的家庭环境当中,我们也应该要懂得与后母好好的相处。如果能向子骞学习,相信在家庭生活当中,一定可以免去许多的误会、许多的争执、许多的不愉快。人都有孝心、孝行,天下不会有人心肠会像铁石一样,只要我们肯用心,发自内心对父母孝顺奉养,父母再怎么不好,也都会有感动的一天。

   孔子也说:孝哉闵子蹇!人不间于父母昆弟之言!”(先进》)。第二,德行突出。闵损守身自爱不仕大夫,不贪污君之禄。季代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替他婉言推辞,并说,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就渡过汶水出国去了。闵损是孔子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做官的人。有一个时期,晋国、楚国想以高官厚禄,诱使闵损去干有损仁德的事,被他断然拒绝。此事一时间被传为美谈。孔子后来在总结其得意门生的特长时,曾将他与以德行名世的颜渊相提并论,说:德行:颜渊、闵子蹇、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先进》)。这表明,在孔子看来,他的道德修养是很高的。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德行科)之一。第三,物欲寡少。闵损在修身养性中,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日益减少,当出见羽盖龙旗,旃裘相随时,也就视之如坛土矣”(《韩诗外传》卷二)。同时,仕途观念也淡薄起来。季氏派人来请他做费宰,他断然谢绝,并说,要是再来找我,我就躲到别的地方去(参见《雍也》)

闵损影响

   第一,孝行超群。第二,德行突出。闵损守身自爱,不仕大夫,不贪污君之禄。闵损对后世的的影响是他的思想品行,对后世有过许多影响,而以孝行最大。唐代的《初学记》卷十七中说:闵损与曾参,门徒中最有孝称,今言孝,莫不本之曾、闵。正因为如此,历代王朝在提倡忠孝、维护社会伦理秩序时,总是把闵损的地位抬得很高。东汉明帝十五年东巡狩,就曾在祭祀孔子的同时,祭祀过闵损等孔门弟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闵损被追赠为费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1009),被追赠为琅琊公不久,又改为费公。有关他的孝行的故事,至今在民间还有流传。

思想主张

   闵损守身自爱,不仕大夫,不贪污君之禄。季代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替他婉言推辞,并说,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就渡过汶水出国去了。闵损是孔子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做官的人。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德行科)之一。

 


孔门七十二贤之二:冉耕


 

 冉耕,字伯牛,春秋鲁国(今山东东平)人,孔子学生,为人质朴,擅长待人接物。官至中都宰。有郓侯东平公先贤冉子等封号。清光绪《肥城县志》载:其故里冉家庄有冉子祠,冉子庙及冉子墓

    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他比孔子小七岁,鲁国东原(今山东东平)人,以德性著称。《论语》所谓:德性,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七十二贤人中排为第三名。曾随孔子周游列国,广施教化,为人所敬。冉子作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有很高的威望。《史记》载: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孔子对冉子十分器重,鲁定公十年(前500年),孔子由中都宰晋为鲁司空,冉耕继孔子任中都宰,以德惠民,以仁施政,政绩显著,深得民心。所治之地,路无拾遗,器不雕伪而西方之诸侯则焉。因冉耕为政有道、治理有方,所治中都成了其他诸侯国学习的榜样,并受到孔子的高度赞赏。从唐至宋,冉耕多有封号,先后被封为郓候东平公等。

    孟子门人公孙丑认为冉耕大致接近孔子,只是没有孔子那样博大精深。后来冉耕得了重病,孔子去看他,伤心地叹道:亡之,命矣夫!斯人而有斯疾也!斯人而有斯疾也!

    清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载:冉子故里在县西南冉家庄,有明知县王惟精书冉子故里碑。冉家庄有冉子祠和冉子庙,距庙20里有冉子墓石横镇隆庄有冉子先人墓。《东原志》载:冉子父名在,母田氏,以周景王二十三年已卯冬十一月初八生冉子,敬王二十一年壬寅冉子父卒,葬陶山阳野村(石横镇隆庄村)

    冉子去世后,故乡冉家庄修祠修庙,以示纪念。

 



孔门七十二贤之三:冉雍


 

冉雍,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冉氏族普》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

冉雍,字仲弓山东菏泽人,孔子弟子,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

史籍记载

    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

    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如荀子在他的《儒效》篇中,就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仲弓)是也。

    及孔子卒,恐失圣道之传,他与闵子诸贤,共著《论语》120篇。又独著6篇,谓之《敬简集》。自经秦火,书已不存。冉雍死后,葬于曹州东南60里冉,与伯牛、子有合祠,在其故里茶建祠专祀。


 


孔门七十二贤之四:冉求


冉求(前522-489年) 春秋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冉求: (前522——?),字子有,亦称冉有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定陶-冉堌镇)人。生于鲁昭公二十年, 孔子弟子,少孔子二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冉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历史成就

    青年时期曾做过季氏的家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在《春秋左氏传.鲁哀公十一年(-484年)》:春,齐为鄎故,国书、高无丕,帅师伐我,及清。季孙谓其宰冉求(是年冉有三十八岁)曰:齐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三桓之後: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御诸竟(音境)。季孙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间。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鲁之羣室,众於齐之兵车。一室敌车,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於诸侯矣(列,齿也)。季孙使从於朝,俟於党氏之沟。武叔(叔孙氏)呼而问战焉,对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音智)?懿子(孟孙氏)强问之,对曰: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共音恭)。武叔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阅兵)。孟孺子洩帅右师,颜羽御,邴洩为右(将帅所乘兵车:将帅居左,御马者居中,卫者执戟居车右。兵车:御者居中,车左之人执弓矢,车右之人执戟以卫)。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季孙曰:须也弱(樊须,字遟,孔子弟子,是年三十一岁)。有子(冉有)曰:就用命焉(言樊遟懂得服从命令)。季孙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徒卒(皆步兵),老幼守宫,次于雩门之外。五日,右师从之(不积极参战)。公叔务人见保者(姬为,字务人,鲁昭公之子,鲁哀公之叔),而泣曰:事充(徭役烦)、政重(赋税重),上不能谋,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矣,敢不勉乎?师及齐师,战于郊,齐师自稷曲。师不逾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逾之。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右师奔(逃也),齐人从之(从音纵,追也),陈瓘陈庄(二人齐将也),涉泗。孟之侧(孟孙氏之族人)後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冲锋陷阵在前者勇,撤退殿後者勇,自谦之辞,不自伐功也)。林不狃之伍曰:走乎(逃也)?不狃曰:谁不如?曰:然则止乎?不狃曰:恶,贤。徐步而死(从容战死)。师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宵,谍曰:齐人遁。冉有请从之三(从音纵,追也),季孙弗许。孟孺子语人曰:我不如颜羽,而贤於邴洩。子羽锐敏,我不欲战而能默(虽心有怯战、想著逃跑的话,忍住不说出来),洩曰:驱之(奔逃也)。公为(公叔务人)与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殡(嬖童姓名曰汪錡,亦用成人葬礼,棺椁等装殓),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殇,非正规葬礼,多用於未成年者之死,用瓦罐等装殓)。冉有用矛於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

    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后随孔子周游列国。子有多才多艺,性谦逊长于政事,孔子称赞其才可于千户大邑百乘兵马之家,胜任总管职务。孔子晚年归隐鲁国 ,受到子有很多的照顾。唐赠徐侯,宋封彭城翁,必封徐公。

典籍记载

    有一回孟武伯问孔子说:「冉有是否能够办政治?」孔子就回答说:「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就是说冉求可以在诸侯国当邑宰,或在卿大夫家里当家臣。这也就表示说;冉有他很有政治才华。而政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办好政治必须具备各种才能。像子贡通达物理,以及路的果敢、果决,都是办政事的好人才;而冉有他在政治上的天赋,主要是多才多艺。

    像有一次季康子就问孔子:「冉有可以从事政治吗?」孔子回答他说:「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就是说冉求多才多艺,对于办政治有什么困难呢?又有一次,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是一个完备的人?孔子回答说:「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及卞庄子的勇敢,再加上冉求的才能、技艺以及礼乐的陶养;也就可以算是一个人格完备的人了。」可见冉求的才艺在当时是非常出色的。而且他能够受到当政者的赏识,有机会出来办理政事,虽然冉有跟子路同样有政治才华,同属政事科,但两个人的个性完全不一样;子路是较果敢、果决,冉有比较退让。也因此孔子对子路、冉有的教导方式有所不同。

    比如说同样听到一件合于义礼的事,孔子对子路说要请教父兄才可以去做;而对冉有说,听到了就马上去做。这表示冉有天性较迟缓、稳重,所以孔子鼓励他要勇于实行,而子路因为好勇胜人,所以抑制他退让些。 冉有不仅在办事上如此,在求道方面,也显出他谦退的个性。像有一回,冉有就跟孔子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的道,实在是我能力不到啊!」孔子即鼓励、指正他说:「能力不够总要做,做一半才停止,而你现在自己却先为自己划定一个范围,停在那里不前进呀!」可见冉有并不是没有能力求道,且说孔子对他还是很有信心的,所以才那么鼓励他。由于冉有这种谦退的个性,有时在办事上,难免会有太过或不及的情形。如有一次,公西华出使齐,他替公西华的母亲申请「安家费」,所给的数目超过孔子所说的很多倍,虽然他是一番好意,但如此则不合中道,因「君子可周济穷迫的人,而不使富有的更富有」。

    孔子的理想在推行仁政,弟子们皆懂仁义,如有不合仁义的,孔子必会指责与纠正他。当时三家把持政权,季氏比周天子天朝的周公,还要富有,而冉求做季氏的家臣,不能劝谏季氏,减低人民赋税,还替他搜括,使他更富有。孔子就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一方面指责冉有,同时也希望借此使季氏感悟。另有一次季氏将要政打颛臾;冉有与子路去见孔子;孔子即指责他们,不能及时的劝谏季氏。并且也教导他们治国安民的方法。

    当时三家掌握政权,想做官须经过三家或在三家当家臣,冉子才艺高,被选用了,多少也希望能将孔子的教诲,实现出来,只因三家太跋扈,要办理政治,施展他个人之政治理想,实在是困难重重啊!

    再谈冉有的志向;有一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着孔子时,孔子就引导他们各自谈谈将来的志向,孔子问他们说:「如果将来有人能够知道你们而又能够用你们,你们究竟有什么本领可用呢?」当时冉有就回答说:「假定有个六、七十里宽的地方或是小一点,五、六十里的,如果让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即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兴礼作乐一类的事,那我就没有这本领了。只好等待那有才德的君子来设施了。」冉有的志趣是从政——算是一个君子儒。他十分谦虚,其实,凭他的才艺是可以治理千乘之国的。他也能够随时的关心百姓,有一次冉有跟随孔子到卫国去,看到卫国的人口很多,冉有就问:「人民已经这样众多了。还需要给他们增加些什么?」孔子说:「使他们富有」。冉有说:「人民已经富有了以后呢?还需要给他们增加些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受教育啊!」。

    死后葬于奚公山(今山东枣庄境内),其墓紧邻车神奚仲之墓。

故里考证

   《定陶县志》载到:

    冉子墓,在菏泽之阳。 《通志》云冉子墓在定陶东三十里。 鲁有三冉,仲弓伯牛冉求皆出于此。冉求的故里何处?在菏泽市定陶县东三十里的冉堌镇。当地有冉陵,乃冉子葬身之地。以前有庙叫冉子庙。其实是冉子的祠堂。

历史评价

    实际上,孔子也是很欣赏冉有的。《论语·雍也》曾记载季康子问孔子子路、子贡、 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孔子回答说三人皆可从政,但孔于却分别道出三人之优点各不相同:(子路)也果(子贡)也达(冉求)也艺。《论语·先进》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冉求不重仕德的修养,从来没发表过关于仁、义、礼、孝等儒家道德观念方面的看法,也没向孔子请教过这方面的问题。他认为自己学习,的力量不够,孔子批评他根本不努力学习有关的学说。他不重礼乐修养,认为礼乐教化之事,要等待贤人君子去做。他对孔子不是绝对服从,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陈寿认为他的政事可和颜回的仁、伊尹、姜尚的政绩相媲美。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祭祀孔子时以他为配。唐玄宗开元八年(720)以他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赠徐侯宋真宗大中样符二年(1009年)又封为彭城公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改和徐公,从祀孔子。

轶事典故

    有一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着孔子时,孔子就引导他们各自谈谈将来的志向,孔子问他们说:如果将来有人能够知道你们而又能够用你们,你们究竟有什么本领可用呢?当时冉有就回答说:假定有个六、七十里宽的地方或是小一点,五、六十里的,如果让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即可以使人民富足。

    至于兴礼作乐一类的事,那我就没有这本领了。只好等待那有才德的君子来设施了。冉有的志趣是从政——算是一个君子儒。他十分谦虚,其实,凭他的才艺是可以治理千乘之国的。他也能够随时的关心百姓,有一次冉有跟随孔子到卫国去,看到卫国的人口很多,冉有就问:人民已经这样众多了。还需要给他们增加些什么?孔子说:使他们富有。冉有说:人民已经富有了以后呢?还需要给他们增加些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受教育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闵损传
孔门十大弟子
孔子和孔门十哲介绍
孔子十大优秀学生
孔庙从祀的“四配”和“十二哲人”
孔子育人三千各个身怀绝技,七十二贤桃李名扬甲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