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2015年版全文(下)


四川省人民政府于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批准(川府函〔2011〕240号)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报送〈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送审稿)〉的请示》(川建〔2011〕54号)。原则同意《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其《总体规划》范围涉及成都市的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资阳市的简阳市,共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规划面积1578平方千米。到2030年天府新区城镇人口控制在580—630万人,建设用地约650平方千米。




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2015年版全文(下)


第41条 绿线控制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纳入城市绿线管理范围内的绿地分为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等。具体包括龙泉山、牧马山、龙泉湖、三岔湖和规划两片城市绿楔等风景林地地区、规划“四纵四横”大型绿化生态廊道地区、河流水系、交通设施、市政设施两侧的绿化隔离带和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类城市绿地。天府新区绿线的具体范围在下层次规划中予以划定落实。

  第42条 蓝线控制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具体保护范围为天府新区内的锦江、东风渠、鹿溪河、江安河、南河、跳蹬河等6条重点保护河流及其支流,以及龙泉湖和三岔湖两个主要湖泊的绝对生态控制区(禁止建设区)。城镇建设区段主要河流两侧各控制50米、支流两侧各控制30米,非城镇建设区段河流两侧各200米;龙泉湖、三岔湖周边控制200米。天府新区蓝线的具体范围以及其他河流水系蓝线应在下层次规划中予以划定落实。

  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1.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

  2.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

  3.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

  4.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

  5.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第43条 综合游憩绿道

  1.198都市休闲绿道:沿成都绕城高速198区域,依托现状绿道建设,串联三圣乡等多个都市休闲公园。

  2.二绕都市田园绿道:沿第二绕城高速绿带,西起牧马山郊野公园,东至龙泉山山麓,串联中部绿楔和东山娱乐主题公园。

  3.跳蹬河-彭三路田园休闲绿道:沿跳蹬河与彭三路,西起岷江,东至龙泉山山麓,串联黄龙古镇、中部绿楔、跳蹬河郊野公园等。

  4.锦江人文绿道:沿锦江流域,北起绕城高速,南至老君山风景区,沿锦江串联极地海洋公园、锦江历史公园、锦江郊野公园、黄龙古镇等。

  5.鹿溪河休闲绿道:沿鹿溪河,北起三圣乡,南至黑龙潭风景区,沿鹿溪河串联中央公园、连接两大绿楔。

  6.东风渠活力休闲绿道:沿东风渠,北起绕城高速绿带,南至黑龙潭风景区,串联经开区、龙泉山麓郊野公园、东山娱乐主题公园等。

  7.龙泉山湿地公园绿道:沿龙泉山东侧沿山路,北起龙泉湖湿地公园,南至三岔湖湿地公园,串联沿线龙泉湖湿地公园、五指湿地公园、武庙湿地公园、三岔湖湿地公园共4个湿地公园,形成以湿地公园为主题的郊野休闲观光绿道。

第10章 总体风貌特色规划

  第44条 规划目标

  在保持现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全面完善、优化人工环境和人文内涵,创造具有国际时代气息与地方独特魅力于一体的城市景观风貌。突出展现“田园城市”和“产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国际化现代新区”的景观特色。

  第45条 景观风貌特色定位

  人文与生态和谐、都市与自然共融、现代与传统呼应的“现代生态田园城市”。

  第46条 景观风貌发展策略

  1.山拥水润

  强调龙泉山、牧马山、老君山、锦江、鹿溪河、东风渠等山水资源的生态环境价值和景观条件,营造山、水、田、林、湖交融的的整体风貌特征。

  2.九区呈彩

  结合地形地貌,利用自然山水、交通廊道和生态隔离,将规划区建设用地划分成九个城市风貌片区,国际化特征与天府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田园风情与现代都市韵味巧妙结合,创造一种“既国际又成都”的城市风貌特色。

  3.绿廊聚文

  通过众多集自然、人文特征于一体的、丰富多变的绿廊将城市与山体绿景、动态的滨湖滨江地区、历史人文地段系统地联系起来,“引绿入城、以绿聚文”。

  4.田园织锦

  利用交错棋盘状的田园板块,围绕城市各风貌片区描绘出“城市+田园”的意向构图,铺陈出锦缎般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空间,倡导田园生活方式。

  第47条 整体景观风貌结构

  规划天府新区的整体景观风貌结构为“两轴、四带、九区、多点”。

  1.两轴——景观风貌轴线

  天府城市景观轴。打造天府景观中轴,以现代城市风貌为主,可在重要节点处与水系和地形条件结合,控制较大水面,形成展现天府新区城市形象的主要景观风貌轴线,代表成都延续历史、创造辉煌的发展轴线。

  锦江文化景观轴。沿锦江从成都中心区向南经黄龙溪至岷江,两岸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历史人文等风貌为主,形成展现成都的特色文化和田园风光的景观风貌轴线。

  2.四带——特色景观风貌带

  五环路现代建筑景观带:在新区北部串连四大特色风貌片区。通过沿线具有现代、时尚特色的建筑景观,展示丰富有致的城市空间形象。

  二绕田园风光景观带:在新区南部串连五大特色风貌片区,通过两侧的高科技产业与田园风光的相互融合,展示城市的现代田园风貌特征。

  鹿溪河滨水休闲景观带:规划区中部自北向南的带状滨水景观,河流两侧重点展示田园风光、休闲娱乐等风貌特征。

  东风渠沿山特色旅游景观带:规划区东部自北向南紧临龙泉山脚下的带状滨水景观,重点展示休闲度假、山野旅游、时尚运动等风貌特征。

  3.九区——九个风貌片区

  分别为核心都市山水风貌区、科技文化特色风貌区、高技术产业特色风貌区、战略新兴产业特色风貌区、现代农业特色风貌区、高端制造特色风貌区、两湖一山特色风貌区、现代田园特色风貌区和生态休闲特色风貌区。各区呈现出即斑斓各异又相互协调融合的城市风貌。

  4.多点——多个城市景观节点

  包括城市中心区、区域中心、交通枢纽地区、城市出入口、历史文化街区、重要开敞空间等主要节点,以强化城市特征、突出城市形象为构建目标。

  第48条 分区景观风貌控制

  1.核心都市山水风貌区

  指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天府铁路新客站以北区域。

  区域总体形象:金融商务、创新功能区、多元文化区、城市中心区。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天府轴线(文化延续轴)、锦江滨水廊道、文化行政中心、麓湖景观风貌区。

  2.科技文化特色风貌区

  指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天府铁路新客站以南区域。

  区域总体形象:西部地区与全球技术、信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通道和风貌展示区。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沿龙泉山脉丘陵景观、成自泸高速沿线、东风渠滨水廊道、天府铁路新客站景观节点。

  3.高技术产业特色风貌区

  以高技术产业功能区为主。

  区域总体形象:高技术产业特色风貌区。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成昆铁路绿化廊道、成渝高铁景观廊道、成乐高速沿线、成渝高铁景观廊道、第二绕城高速廊道。

  4.战略新兴产业特色风貌区

  以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为主。

  区域总体形象:新型制造、物流产业特色风貌区。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成昆铁路绿化廊道、成渝高铁景观廊道、成乐高速沿线、成渝高铁景观廊道、第二绕城高速廊道、南河滨水廊道。

  5.现代农业特色风貌区

  以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为主。

  区域总体形象:传承农耕文化、田园文化,突显山水田园风光,引导城乡组团发展。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自然田园风光、东风渠滨水景观带。

  6.高端制造特色风貌区

  以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为主。

  区域总体形象:以汽车文化、高端装备制造文化为载体的工业景观风貌为主,同时依托龙泉山、东风渠自然山水要素,体现景观化的工业风貌。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沿龙泉山脉风貌景观带、东风渠滨水景观带。

  7.两湖一山特色风貌区

  以龙泉山脉、三岔湖、龙泉湖为主,是城市中央公园景观区。

  区域总体形象:以龙泉山、龙泉湖、三岔湖为大的自然山水基底,形成以自然山水格局为主,特色小镇、高端旅游区为辅的特色景观风貌区。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龙泉山脉风貌景观区,沿三岔湖、龙泉湖滨水景观区。

  8.现代田园特色风貌区

  利用龙泉山在龙泉的大型绿楔构建以田园特色为主的生态风貌区。

  区域总体形象:以田园风光为主,融现代旅游、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天府新区内最具田园生态特质的区域。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鹿溪河生态风光段、东风渠生态风光段和农业景观及文化等。

  9.生态文化休闲特色风貌区

  利用锦江、彭祖山、东山和大型绿楔构建以文化、生态为主的风貌区。

  区域总体形象:以田园风光和文化休闲为主,融现代农业、现代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天府新区内最具生态休闲特质的区域。

  城市风貌主要控制要素:锦江、鹿溪河生态风光段、黄龙溪古镇景观节点、农业景观及文化等。

第11章 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

  第一节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第49条 规划目标

  对区域内现状历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保护,使新区建设保有历史痕迹,强化成都历史文化的有效延续和传承。发掘巴蜀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多种特色文化优势,对成都以及四川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和提炼,体现成都的人文精神,提升成都独特的文化吸引力。

  第50条 保护城市物质文化

  1.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现有2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分别为龙泉驿区的北周文王碑、石经寺、田氏支祠,以及双流县的二江寺拱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

  2.历史文化名镇

  (1)保护现有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双流县的黄龙溪古镇,保护范围为古镇区范围。

  (2)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划定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线,保护整体空间环境,包括古镇的基本格局、整体风貌;保护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保护与古镇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环境要素,包括自然地貌、水系、街巷、驳岸、铺地、古树等。

  

第51条 保护非物质文化

  1.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

  2.继承发扬优秀的地方文化艺术和传统工艺,包括:新津灯谜、双流火龙灯舞、龙泉草编等;继承发扬独特的民风习俗,如新津火牛阵等。

  第二节 旅游发展规划

  第52条 旅游发展目标

  形成国际知名的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及旅游新业态创新发展示范区、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示范区。

  第53条 发展定位与方向

  以“国际都市田园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发展主题,以“时尚都市?蜀山锦水?诗意田园交响曲”为形象定位,以文化旅游、都市休闲、生态度假、国际商务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旅游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实现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和高端化。

  第54条 旅游总体布局

  天府新区旅游总体布局为“五个特色旅游区、七条精品旅游线、多个高端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格局。

  1.五个特色旅游区:“两湖一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国际都市旅游休闲区、现代田园旅游体验区、高端工业旅游示范区、天府文化旅游休闲区。

  2.七条精品旅游线:依托区域绿道打造以国际交往、生态休闲、多元文化、现代科技、都市观光等为主题、以“三横四纵”为结构的七条旅游线路。分别为“198”生态绿楔旅游线、中部国际娱乐旅游线、南部养生文化旅游线、锦江多元文化旅游线、鹿溪河科技田园旅游线、东山自然生态旅游线、龙泉山度假休闲旅游线。

  3.多个高端旅游景区景点:在7条精品旅游线路上布置多个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大旅游项目。

  第55条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依托双流机场和天府铁路新客站规划2个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具备全面、完善、快捷、安全的旅游接待、旅游服务、旅游交通等功能,打造辐射西部、面向欧亚的旅游集散中心。

  依托双流、龙泉、三岔湖、黄龙溪、籍田镇五处区级服务中心规划5个旅游集散地,发挥旅游接待、旅游服务、旅游信息、游客安全、旅游管理以及地方人口集聚的综合职能,发展特色产业。

 

第12章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第一节 对外交通

  第56条 对外交通发展目标

  建设以集约化、多元化客运体系和社会化、专业化货运体系为特征,服务于天府新区长远发展目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成都主城区共同形成国家西部的区域性门户枢纽,支撑区域的空间布局和经济、产业一体化发展。

  第57条 航空

  推进天府新机场的规划与建设,使之与双流国际机场共同形成中国西部最大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

  第58条 铁路

  1.客运专线

  规划将成西客运专线、成贵客运专线引入天府新区,经天府铁路新客站与成都东站连接;成渝客专在新区东北部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西侧穿过,设龙泉驿车站;规划渝雅客专线,形成经天府铁路新客站与重庆和雅安连接的快速铁路客运通道。

  2.城际铁路

  成绵乐城际铁路从天府新区西部边缘穿过,在邓双镇设邓双站;

  规划成资泸城际铁路,由天府铁路新客站向东南经资阳、内江至泸州,形成连接川南的城际铁路快速通道。

  规划新增成自宜城际铁路,由天府铁路新客站向南经仁寿、容县至自贡和宜宾,进一步强化成都市区及天府新区连接川南的城际铁路快速通道。

  3.铁路货运线

  利用成自宜城际铁路通道,出省后沿成贵铁路通道向广东湛江港延伸,形成成都市区及天府新区通向湛江港出海口的成湛铁路货运通道。

  近期保留既有成昆铁路货运外绕线的货运功能,远期在龙泉山东侧、第三绕城高速通道南侧新建连接成昆线与宝成线、达成线的新的货车外绕线,分期逐步取消现有成昆铁路货运外绕线的货运功能。

  4.客货运枢纽

  在天府新区形成“一主一辅”的铁路客运站,其中天府铁路新客站为主客运站,龙泉驿站为辅助客运站。天府铁路新客站远期主要承担成西、成贵、渝雅等客专线的始发、终到或通过作业,成为成都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府新区内建设四个铁路货站,包括普兴铁路货站、青龙铁路货站、新兴铁路货站和大林铁路货站。重点建设普兴铁路货站和青龙铁路货站,远期结合新的铁路货运外绕线将新兴铁路货站向外转移。

  第59条 公路

  1.高速公路

  对接成都市域高速公路网,规划形成“两横、四纵”的路网布局,“两横”为绕城高速公路和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四纵”为机场高速、成雅(成乐)高速、成自泸高速及成渝高速公路。规划区内高速公路总长度约为175公里。

  2.一般干线公路

  规划建设与周边各区县及地区联系的一般干线公路,提高新区与周边主要城市和功能节点的可达性。

  第60条 内河航运

  重点依托泸州港、宜宾港和乐山港,通过成自泸高速、成内泸高速、成乐高速、乐宜高速实现公水联运;通过成渝铁路、成昆铁路实现铁水联运;

  改造岷江航道,建设旅游小码头,拓展水上旅游项目。

  第二节城市交通

  第61条 城市交通发展目标

  1.构建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体、体现天府新区发展特色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和交通出行模式,营造“快慢结合、动静相宜”的低碳高效交通环境;实现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高度协调,以公共交通引导新区的开发建设,支撑新区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交通需求。

  2.确保各功能区与成都主城区的便捷、顺畅联系,实现从新区核心区40分钟内可到达成都主城区(天府广场)和彭山、新津县城,60分钟内可到达成都市北部地区以及眉山、邛崃、资阳市中心和仁寿、蒲江县城;新区内80%的地区均可在50分钟内通过轨道快线或快速路达到成都主城区(天府广场)。

  第62条 城市道路系统

  天府新区的城市道路系统由城市快速路、结构性主干路、一般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构成。

  1.快速路

  形成“四横六纵”的快速路网格局。“四横”为华阳快速路、五环快速路、龙新快速路、彭三快速路,“六纵”为元华快速路、站华快速路、红星快速路南延线、三岔湖旅游快速路、双简快速路、成简快速路。规划区内快速路总长度约317公里。

  2.主干路

  分为结构性主干路和一般性主干路,与快速路共同构成城市道路网络的骨架。

  3.道路发展指标

  规划期末天府新区的高速公路总长度171.83公里,路网密度0.26公里/平方公里;规划城市快速路总长度317公里,路网密度0.48公里/平方公里;规划主干路总长度900.74公里,路网密度1.39公里/平方公里。

  4.道路网密度和间距控制

  天府新区内应适当增加道路网密度,整体采用相对较小的道路间距和地块尺度,鼓励在商业区等人流密集区形成高密度小街坊的路网格局。

  新区中心组团主、次干路路网密度3.0~4.0km/km2,交叉口间距300-500米;支路路网密度6.0~8.0km/km2,交叉口间距150-250米。新区外围组团主、次干路路网密度2.5~3.5km/km2,交叉口间距400-800米;支路路网密度4.0~6.5km/km2,交叉口间距250-350米。

  商业区路网间距150-200米,地块面积2.5-4.0公顷;居住区路网间距:250-300米,地块面:6.0-9.0公顷;产业区路网间距:400-250米,地块面积16-25公顷。

  第63条 公交发展指标

  2020年,公共交通出行占全方式的比例达到30%,其中轨道交通15%,常规公共交通15%;按300米和500米半径计算的公交站点覆盖率,在建成区内分别达到50%和90%;

  2030年,公共交通出行占全方式的比例提高到45%,其中轨道交通25%,常规公共交通20%;按300米和500米半径计算的公交站点覆盖率,在建成区内分别达到65%和100%。

第64条 轨道交通

  新区形成相对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同时与北部的成都市轨道网络无缝对接。新区轨道系统包括新区轨道快线、新区轨道干线和新区轨道旅游专线。规划新区范围内轨道线网总长度为360公里,平均线网密度0.55公里/平方公里。

  1.新区轨道快线

  规划4条新区轨道快线,构成“一横三纵”的轨道交通主骨架网络,总长约180公里。

  K1线:经新津站、正兴镇、天府铁路新客站枢纽、兴隆镇、合江镇,穿越龙泉山后到三岔湖旅游集散中心、三岔镇,规划区范围内长约47公里;

  K2线:经公兴镇、黄龙溪旅游集散中心、牧马镇,向北与成都市区5号线连通,全长约30公里;

  K3线:接成都市1号线南延线向南,经天府铁路新客站枢纽、籍田旅游集散中心至视高镇,全长约39公里;

  K4线:经龙泉旅游集散中心、柏合、太平镇、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黄龙溪旅游集散中心至邓双城际站,全长约64公里。

  2.新区轨道干线

  规划轨道干线共8条,规划区范围内总长约135公里。

  G1线:自龙泉驿向西经新兴镇至西航港街办,与成都市8号线连接,继续向南沿成雅高速西侧用地至邓双城际火车站,全长约39公里;

  G2线:自籍田旅游集散中心向北沿K3线东侧用地,与成都市6号线连通,继而向西经公兴镇、黄甲镇至双流机场,并与成都市10号线连通,全长约37公里;

  G3线:沿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西侧用地,向南经正兴镇、煎茶镇,继而向东至龙泉山西麓,全长约23公里;

  市区10号线:自市区3、7号线的红牌楼站,向南连接双流机场;线路全长10.2公里,其中新区范围内约7公里;

  市区8号线:北起龙潭乡,向西南方向经十里店、万年场、倪家桥等居住集中片区后与市区5号线连接,并向西南方向延伸至双流的大学园片区及临空经济区;线路全长36.1公里,其中新区范围内约7公里;

  市区6号线:北起郫县组团,向南串联西南交大犀浦校区,途经茶店子餐饮片区后与市区5号线,继续向南经白马寺、梁家巷、牛王庙、九眼桥片区至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东部,末端在新区的行政、文化中心与G2线连通;线路全长55.2公里,其中新区范围内约9公里;

  市区11号线:自市区6号线的四川大学站,向东南方向经沙河桥,三圣乡、龙华寺到达龙泉驿经济开发区南部并与K3线连通;线路全长20公里,其中新区范围内约8公里;

  市区2号线:西北部起于犀浦,向东南方向经茶店子客运站和蜀汉路、黄忠大道片区,连接天府广场及成都东站,终至龙泉旅游集散中心;线路全长44公里,其中新区范围内约5公里。

  3.新区轨道旅游专线

  旅游专线:在龙泉山东侧的“两湖一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由南向北经高家大佛旅游区、三岔湖生态休闲度假区、武庙湿地公园、五指湿地公园、龙泉湖湿地公园,并分别与新区轨道快线K1线以及成都市区2号线连接。旅游专线全长约45公里。

  4.场站规划

  规划在每条线路两端分别设置车辆段及停车场,车辆段用地规模控制在20~40公顷;停车场用地规模控制在10~15公顷。

  第65条 常规公共交通

  1.系统构成

  规划公交线网由公交骨架快线、公交普通干线以及公交普通支线三级线路构成。

  2.发展目标

  规划天府新区常规公交出行占全出行方式比例的目标为:近期2015年为12%,中期2020年为15%,远期2030年为20%。

  第66条 出租车

  遵循“总量控制、逐步发展、高效管理、提高品质”的发展原则,出租车总量2020年控制在8000~10000辆,2030年控制在11000~13000辆。

  实行高效的出租车运营管理模式,建立智能化的调度和信息管理系统,降低出租车的空驶率,提供高品质和多样化的出租车出行服务。

  第67条 停车设施

  建立天府新区分区差别化的建设项目车位配建指标,强化对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用地的控制和监管;建立完善合理的停车收费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公共停车场的建设,鼓励地下停车库或立体停车楼的建设;重视自行车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建设完善的自行车停车设施。

  第68条 慢行交通系统

  以新区的城市道路为依托,建立与新区土地利用相协调的非机动车廊道;结合新区内锦江、鹿溪河、江安河、三岔湖等滨水岸线建设步行带,形成特色景观步行系统;按照“快慢分行、人车分离”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地面和立体人行及自行车过街设施。

  第69条 旅游交通

  承担以天府新区为核心,面向成渝及川南地区的区域性旅游组织和集散职能,合理配置连接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的快速交通和慢行交通资源,建立包括分级的旅游集散中心、轨道旅游专线、观光巴士线、绿道、景区道路等在内的旅游交通体系;

  规划双流机场和天府铁路新客站2个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和双流、龙泉、三岔湖、籍田、黄龙溪5个二级旅游集散中心,覆盖新区所有的功能区,并与新区轨道线、快速路和绿道系统紧密连接。

  第70条 交通管理

  按照国际水准的城市交通管理标准,综合交通需求管理(TDM)、交通系统管理(TSM)、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先进交通科技手段,实行高标准、高水平的天府新区城市交通管理,在新区范围内全面实施慢行和公共交通优先。

第71条 应急交通

  第72条 交通污染治理

  加强污染源的管理,通过立法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鼓励清洁燃料使用和环保型车辆的推广,控制交通污染物的总体排放水平;通过应用新的交通科技手段,降低道路交通的噪音、震动和污染物的扩散,构建生态友好型的新区交通环境。

第13章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第73条 地下空间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紧凑、集约型城市的要求,通过地下公共空间、交通、市政和人防等系统的统一规划建设,构建功能齐全、安全方便、环境优美的地下空间体系,有效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完善城市功能。

  第74条 地下空间规划布局和功能

  1.空间布局

  以轨道网络为骨干线路,以各级公共中心和轨道站点为重点,以人行连通道为纽带,建立点、线、面相结合,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地下空间布局结构。

  结合高端服务业的布局,规划沿天府大道设置新区的主要地下空间密集带,并在高新区大源金融商务区、RBD游憩商业区、天府铁路新客站北侧总部商务区形成3个地下空间密集区。各功能区内的地下空间结合轨道站点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设置1-2处地下空间集中区。

  2.使用功能

  地下空间可用于安排轨道、地下人行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地下人防设施、地下停车库、地下道路、地下商业服务及文娱设施等功能。

  第75条 分区管制策略

  依据用地性质、区位和开发利用要求的不同,将地下空间分为储备区、重点开发区和一般开发区,实施差异化的分区管制策略。

第14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76条 按照规划人口的上限650万人控制和预留市政基础设施,构建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第77条 倡导低碳、生态和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积极推广和应用三网融合、中水回用、雨洪资源综合利用、固废综合利用等具有前瞻性的工程技术手段,提高天府新区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

  第78条 全区统筹,打破行政界线,在新区范围合理配置基础设施,推进城市间重大基础设施配套、衔接和共建共享。

  第一节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第79条 规划目标

  按照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对天府新区及周边范围内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

  第80条 水资源供需平衡

  近、中期规划区内及都江堰供水量可以满足规划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远期应适时推动“引大济岷”工程。

  第81条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1.推行清洁生产,按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制定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减少废污水排放,保证水质,确保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

  2.按照高等节水水平中各项用水指标,对区域内工业企业、农业发展实行结构调整,逐步控制用水总量。

  3.提高区内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制定污水和雨水综合利用策略和管理办法,鼓励截留利用雨洪资源。

第二节 供水工程规划

  第82条 规划目标

  构建完善的城乡供水体系,实施分质供水,实现高效、安全、经济的自来水供给;至2030年,城市建设区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乡镇及农村新型社区供水普及率达到95%。

  第83条 用水需求

  至2015年规划区需水量为209.8万m3/d;至2020年规划区需水量为405.4万m3/d,至2030年规划区需水量为549.9万m3/d。

  第84条 水源

  规划区水源来自岷江水系,由都江堰水利枢纽统一调配。水厂取水口设置在东干渠、江安河、走马河、金马河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张家岩水库。

  第85条 给水厂规划

  龙泉山以西片区由金马自来水厂、江安自来水厂、东风自来水厂联合供水,供水规模分别为90万m3/d、130万m3/d、130万m3/d;龙泉山以东片区由龙泉湖水厂、三岔湖水厂、张家岩水厂独立供水,总供水规模为10万m3/d。

  第86条 供水管网

  1.龙泉山以西区域输水干管沿主要干道敷设,形成串联各组团的区域干管环网系统,并与成都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连通,形成大区域联合供水系统。

  2.龙泉山以东区域结合各组团布局,沿主要城市道路修建输配水干管系统。

  第87条 饮用水水源保护

  根据水厂取水口位置和水源保护区相关要求,在东风渠、江安河、走马河、金马河、龙泉湖、张家岩水库、三岔湖划定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并按照各级法律法规,分级实施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

  第88条 工程保障措施

  加固、加高东风渠总干渠局部渠段;整治完善东风渠、江安河沿线泄洪通道;根据需要适时推动引大济岷工程,解决远期用水需求。

  第三节 污水工程规划

  第89条 规划目标及原则

  坚持系统规划、雨污分流、流域治理、集分结合、因地制宜、分期实施的原则;至2030年,城市建设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第90条 污水量

  至2015年规划区污水量为162万m3/d,2020年为311万m3/d,2030年为417万m3/d。

  第91条 排水体制

  新区内城镇按照雨污分流制建设或改造雨污排放系统,农村新型社区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第92条 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1.按照适当集中、相对分散的原则新建或改造污水处理厂。根据各功能区的地形及区域开发情况,在城市建设区规划新建多个污水处理厂,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82万m3/d。

  2.离城市距离较近的乡镇与农村新型社区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实现区域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在污水处理厂不能覆盖的区域,自建小型污水处理站或采用生态化污水系统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3.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不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一级A排放标准。

  4.按照“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的原则,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妥善处理和处置。

  第93条 工业废水与医疗污水

  排入市政管网的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及相关排放标准。

第四节 雨水工程规划

  第94条 规划目标

  建成与区域城镇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雨水管道系统,城市建设区雨水管网平均覆盖率达到95%以上,形成完整的雨、洪水截、导、蓄、排系统。采用多种方式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第95条 雨水排水设施规划

  1.改造旧的沟渠和排水能力不足的管道,加快新建区雨水排放系统建设,疏挖各个组团内主要的排水河道,建成完整、通畅的雨水排放系统。

  2.对原有管道系统进行改造,增加初期雨水截流设施;新建雨水管道应设置初期雨水截流,减小对河道水体的污染。

  3.加强雨水口、排水管道、排水泵站、排水出口等雨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发挥应有的排水能力。

  第96条 雨洪综合利用

  重视雨水渗蓄工程建设,制定技术规范,推广雨洪利用技术。广泛采用修建蓄水池、绿地渗滤、透水铺装等措施,在满足防洪要求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将雨洪资源就地截留利用或补给地下水。

  第五节 再生水工程规划

  第97条 规划目标

  将城市中水纳入水资源统一调配,将中水回用系统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至2015年,再生水利用率达10%;至2020年,再生水利用率达20%;至2030年,再生水利用率达30%。

  第98条 再生水厂

  结合区域内主要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再生水厂,至2030年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125万m3/d。

  第99条 再生水管网系统

  分区敷设再生水管网系统,分区内再生水管网采用“环状+枝状”的布设方式,再生水供水干管沿城市主干道敷设。

  第六节 电力工程规划

  第100条 规划目标

  结合天府新区用地布局,合理利用电源,科学确定用电规模,改善供电系统,控制和预留变电站输电通道,建成布局合理,高效集约,安全可靠的供电输配网络。

  第101条 用电需求

  天府新区近期2015年用电需求为520万kW,中期2020年用电总需求为880万kW,远期2030年用电需求为1040万kW。

  第102条 电源

  用电依靠外部电源供给,未来大渡河、岷江流域的水电站是天府新区电网的主供电源。

  第103条 电网

  1.天府新区电网电压等级分为500kV、220kV、110kV、10kV、380V/220V五个等级。

  2.保留现状2座500kV变电站,规划新增3座500kV变电站(含新津原规划500kV变电站),纳入成都市域500kV电网,形成500kV双环结构。

  3.保留现状5座220kV变电站,规划新增28座。

  4.完善110千伏配电网,共规划110kV变电站109座。

  第104条 走廊控制

  天府新区城市建设区110kV及以上电力线均采用地下电缆隧道方式进行建设。地下电缆隧道防护带宽度控制要求为:单线隧道防护带各控制宽度为2.5m,同一走廊双线隧道防护带各控制宽度为5m。电力隧道建议沿主电力通道道路两侧防护绿地内建设,宜与道路同时建设。除城市建设区外,电力线主要以架空线为主。

  单独设置的高中压输配电架空线走廊(单杆、单塔架空线)宽度控制如下:

  550kV:两侧防护带各控制宽度37.5m;

  220kV:两侧防护带各控制宽度20m;

  110kV:两侧防护带各控制宽度15m。

  第七节 燃气工程规划

  第105条 规划目标

  形成以高压燃气干线为骨架,集门站、调压站及各级输配管网为一体的燃气系统。

  第106条 生活用气标准

  天府新区居民生活用气指标为0.4m3/人?日,气化率为100%。

  农村居民耗气定额为0.30Nm3/人?日,气化率为60%。

  第107条 用气需求

  天府新区近期2015年用气需求为16.4亿Nm3,中期2020年用气需求为23.4亿Nm3,远期2030年用气需求约为30.4亿Nm3。

  第108条 气源

  天府新区气源主要来自川西北、川中、川东及周边地区的油气矿,主要由新威青线、北内环支线、南干线西段复线三条长输干线供气。

  第109条 门站

  保留《成都市燃气设施规划》确定的平桥门站和煎茶门站,煎茶门站供气规模规划提升至500×104Nm3/日;另新增规划1座太平门站,供气规模均为500×104Nm3/日。

  第110条 储气设施

  储气方式采取高压、次高压储气管道进行储气。

  第111条 管网

  规划压力级制采用高压、次高压和中压三级管网系统。

  依托绕城高速路、第二绕城高速路和成渝高速路沿线高压干管,新建成雅支线、成自泸支线(至玉成分输站)两条高压干管,共同构成两条环形高压输储气管网。结合天府新区各功能片区,沿红星路南延线、双黄路等和沿老成渝路、北干道等规划两条环形次高压输储气管网以及9条次高压支线。

第八节 通信工程规划

  第112条 规划目标

  打造光域天府、无线天府和智能城市,实现三网融合。

  第113条 通信需求

  天府新区近期2015年电信需求244万线、移动通信需求358万线,中期2020年电信需求413万线、移动通信需求605万线,远期电信需求488万线、移动通信需求715万线。

  第114条 通信设施

  规划新增17座单局容量为30万门的交换局。

  第115条 邮政设施

  保留现状航空港邮政枢纽,结合天府铁路新客站新增一处邮政枢纽。规划共设置邮政局所176处,其中设置邮政支局13个。

  第116条 有线广播电视

  加快有线广播电视专用网的建设,95%的新城—乡(镇)、65%的乡(镇)—村实现干线的光纤传输,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光缆联网。

  第九节 环境卫生工程

  第117条 规划目标

  1.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环境卫生设施体系,环卫设施建设、运行和管理水平达到国际中等发达城市水平。

  2.天府新区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和分类处理。

  第118条 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设施

  1.天府新区规划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6420吨/日。

  2.天府新区规划8座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

  3.在保留《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规划确定的4处垃圾焚烧发电厂外,规划在天府新区增加2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分别位于双流南部与仁寿交界处和三星镇以东区域,设计处理能力均为2000吨/日。

  4.垃圾运输通道:成仁快速路、货运大道、国道213(成仁路)、新大路(新津-黄龙洗-籍田-大林)、华龙路、华牧路(局部)、新川藏路等作为天府新区范围内连接垃圾处理设施的垃圾运输主要通道。

  第119条 医疗垃圾处理设施

  医疗垃圾单独收集、运输和处理。根据需要扩大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长安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规模,使其处理能力达到100吨/日。

  第120条 有毒有害垃圾处置设施

  天府新区范围内有能力处理的有毒、有害垃圾统一集中至龙泉驿区万兴乡成都市危废处理中心处理;不具备处理条件的有毒、有害垃圾采取固化封存处理;除此之外的有毒、有害垃圾外运至全国性处置中心处置。

第15章 环境保护规划

  第121条 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提升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全面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到规划期末,全区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区的目标。

  第122条 水污染控制

  水环境方面,按水体环境容量实施水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到规划期末,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区内的河流水体力争全面达到III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城市建成区内中水回用率达到30%。

  第123条 大气污染综合控制

  大气环境方面,在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浓度控制。规划期末,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天府新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330天。

  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推动车牌号码自动识别系统建设,严格实施在用车排气污染检测合格凭证管理,强化和提升在用车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控制在用车的污染排放。


  第124条 噪声污染控制

  声环境方面,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交通噪声污染有明显改善。

  控制交通噪声。按噪声水平实行机动车分区限时通行管理;推广低噪路面及材料,强化交通噪声敏感点噪声综合防治措施,采取建设声屏障和建设防护林带等措施减轻噪声污染。

  防治工业噪声。新建工业企业应尽量远离医院、学校、居住区等敏感点。对高噪声设备进行隔音或消音处理,减少工业噪声外泄;加大对工业噪声污染源的环境监管力度,限期治理不达标的工业企业噪声源,严格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

 

  第125条 电磁污染防治

  加强无线电空域管理,合理规划各类无线电台、站的选址和通道,保护空域环境。在生活居住区禁止新增产生无线电干扰的射频装置。已建或确有必要建设的射频装置应采取控制电磁辐射污染的有效防护措施。

  城市建成区内无线电发信机最大输出功率不得超过100瓦,并不得设置500瓦以上非通信电磁辐射设备。

  第126条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

  到规划期末,天府新区城市建成区内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

 第16章 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节防灾体系规划

  第127条 防震减灾

  1.天府新区城市建设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各镇镇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其它区域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2.提高公共建筑如中小学、体育场馆、文化场馆、剧场、大型商业等建筑抗震能力。加强供水设施、电力设施、燃气设施、通讯设施、交通设施等生命线工程的地震防护,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和保障措施。

  3.规划天府新区防震减灾指挥中心,位于天府新城。

  4.对龙泉山断裂带活断层精确定位,并加强沿线抗震设防措施建设。

  第128条 防洪

  1.防洪标准

  城市建设区:按200年一遇设防。

  小城镇镇区:按50年一遇设防。

  农村新型社区:按20年一遇设防。

  部分区域根据重要性和人口规模可按照国家规范适当调整设防标准。

  2.主要河道设防要求

  锦江、岷江城区段、江安河城区段按200年一遇设防。

  岷江非城区段和鹿溪河城区段按100年一遇设防。

  东风渠、鹿溪河非城区段、其余河流城区段按50年一遇设防。

  第129条 消防

  1.消防安全规划

  天府新区范围内易燃易爆工业危险物品工厂、仓库等布置在城镇边缘且远离城镇和人口聚居地的独立安全地区,并在安全上作重点防护,完善消防设施和安全管理。

  现有城镇建设区内大型易燃易爆危险品工厂、仓库应限期迁出城镇或就地改变生产、使用性质。

  近期天府新区范围内危险品单位逐步搬迁至龙泉洪安乡危险品仓储区;远期在规划区东部、双流太平镇以东临龙泉山脉规划新建危险品仓储区。

  危险品运输通道:绕城高速路、第二绕城高速路、成雅高速路、成仁快速路-成自泸高速路、成渝高速路、龙泉山西侧山前路等。

  7.消防通信:天府新区范围内采用集中接警处理方式,接警中心位于天府新区消防指挥中心;天府新区消防指挥中心与成都市中心城消防指挥中心设置联系专线和无线通信网;天府新区消防指挥中心到各个消防站间设立至少2对火警调度专线,并与生命线工程及救助单位之间各设1对联系专线。

  第130条 人防

  1.人防标准:天府新区为国家一类人防重点城市,特级防空重点保卫目标。

  2.人防工程分区:天府新区城市建设区为甲类人防工程区域,其它区域为乙类人防工程区域。

  3.人防工程:按照“统一组织、平战结合、分区设防、分片防护”的原则,依据四川省人防办公室《关于修订城市防空袭方案的通知》确定战时留城人员比例、分类及相应配套工程。

  第131条 地质灾害防治

  加强龙泉山地质灾害严重区域的工程治理,防止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潜在灾害的影响。

  划分城市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确定地质灾害点防治等级。项目建设根据所处区位及地质条件,预先进行地质灾害评估。

  第二节避灾体系规划

  第132条 避难场所规划

  1.规划设置Ⅰ类、Ⅱ类、Ⅲ类应急避难场所,其中:

  Ⅰ类每处用地面积不小于20万m2;

  Ⅱ类每处用地面积不小于1万m2,人均有效面积不小于2.0m2;

  Ⅲ类每处用地面积不小于2000m2,人均有效面积不小于1.0m2。

  2.规划选址

  (1)Ⅰ类避难场所主要在城市建设区外围的各个方向布局。

  (2)Ⅱ类避难场所主要结合公园、大型广场、高校、室外体育场等进行布局,服务半径为1-2公里为宜。

  (3)Ⅲ类避难场所主要结合居住区绿地、广场、中小学操场等进行选址布局,服务半径在1公里以内。

  3.天府新区规划避难场所个数共960个,其中Ⅰ类、Ⅱ类、Ⅲ类避难场所分别为15个、220个、725个。

  第133条 避难疏散通道

  1.分级:规划疏散主通道、疏散次通道、疏散支路三个层级。

  2.疏散通道规划要求

  城市建设区与周边非建设区域应保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疏散主通道联系,便于中长距离疏散及救援。

  Ⅰ类避难场所应与两条或两条以上疏散主通道或疏散次通道联系。

  Ⅱ类避难场所应与两条或两条以上疏散通道相连。

  Ⅲ类避难场所应与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疏散通道相连(疏散支路为主)。

  特殊公共设施,如医院、消防站、应急指挥中心、对外交通枢纽等应至少与一条或一条以上疏散主通道或疏散次通道联系。

第17章 分期建设规划

  第134条 近期(2010-2015):快速起步、重点突破

  以国家级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成都经济技术开区为依托,基础设施先行,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及高端服务业快速推进。

  重点推进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的建设,并启动新津-彭山、双流-仁寿、两湖一山三个合作区建设。

  规划近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约350平方公里,比现状增加160平方公里。其中成都新增145平方公里,眉山新增12平方公里,资阳新增3平方公里。

  第135条 中期(2016-2020):全面铺开、形成框架


  重点打造东南部创新研发功能区,与北部的金融商务中心和总部商务中心共同形成完善的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并基本完成两翼产业带和两湖一山地区的建设,基本建成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规划中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比近期增加150平方公里。其中成都新增143平方公里,眉山新增5平方公里,资阳新增2平方公里。

  第136条 远期(2021-2030):优化提升、持续发展

  

  规划远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约650平方公里,比中期增加150平方公里。其中成都新增142平方公里,眉山新增5平方公里,资阳新增3平方公里。

  第137条 近期实施重点

  重点推进天府新城、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的建设,并同步启动新津-彭山、双流-仁寿、两湖一山等多个合作区建设。启动项目主要以高端服务功能、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为重点。

  1.集聚高端服务功能:以天府新城为重点,包括新川科技创新园、金融总部商务区、麓湖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区等项目,加快总部、商务、研发、文化、会展等主体功能建设。

  2.落实重大产业项目:以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和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为重点,加快集聚汽车研发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项目,主要包括国家汽车自主创新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空研发中心、创新孵化基地等。

  3.构建现代高效的支撑网络:加快支撑系统建设,包括交通枢纽、骨干路网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1)交通设施项目

  交通枢纽:建设成渝客专龙泉驿站,启动天府铁路新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

  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加快第二绕城、成自泸高速建设;启动龙新快速路、元华快速路、红星路南延线北段、双简快速路、三岔湖旅游快速路等骨干道路系统建设。

  轨道交通:K1线一期(新津站至龙泉山西麓,长约32公里)、K3线一期(北接成都市区1号线,南至煎茶镇,新建段长约11公里)、G2线一期(北至双流机场,南至煎茶镇东,长约27公里)、市区6号线(新区范围内长约9公里),全长约79公里。

  (2)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给水设施:启动江安水厂、金马水厂、东风水厂等3个水厂的一期建设工程,规模分别达到70、40、40万吨/日,

  排水设施:分别启动在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的新建污水处理厂工程,处理规模分别为40、15、15、20万吨/日。

  电力设施:启动新津500kV变电站和区内17个220kV变电站的建设。

  燃气设施:启动煎茶、平桥门站的建设和高压燃气管线的敷设。

  4.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以三岔湖、龙泉湖为重点提升“两湖一山”的生态和旅游功能;依托三圣花乡和黄龙古镇完善两大绿楔的生态保育和高端服务功能;保护和优化沿锦江、成都198和元华路两侧绿廊,构建游憩绿道。

第18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议

  第138条 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是指导新区发展建设的战略性规划,成都、眉山、资阳三市应将天府新区总体规划内容纳入各自的城市总体规划,按法定程序上报审批。

  第139条 以总体规划为指导,加快区域内的分区规划编制工作,组织成都、眉山、资阳三市分别编制各行政区内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尽快确定先期启动区,为建设实施做好准备。

  第140条 提高项目准入门槛,鼓励支持创新型项目、绿色环保型项目、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项目落户天府新区。严格控制高耗水的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鼓励产业集中化、园区化,并逐步外迁与园区规划定位无关的产业以及地均产出低、附加值低的产业。

  第141条 明确领导体制,统筹推进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议,成立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作为省委、省政府领导天府新区规划建设的专门机构,在此基础上,形成“1+3”规划建设领导机制,即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框架下的三市建设委员会。

  第142条 创新体制机制,尽快形成规划引导、省市联动、区域合作的工作格局。加快及时出台与此相应的措施,对新区规划、重大项目和产业布局进行指导、协调、监督,进一步明确规划建设责任主体,深化合作,促进天府新区建设有序、高效推进。

  第19章 附则

  第143条 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和专题研究报告)三部分。

  第144条 本规划成果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145条 本规划自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磅!成都最新规划流出,确定核心城市,利好利空区域已定!
天府新区发展“三步走” 到2025年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四川天府新区新增生态红线控制 轨道交通增加159公里
“再现”川西林盘风貌成都高新区发布瞪羚谷公园社区城市规划
成都区(市)县在市委全会上PK规划,谁是第一?
重磅!成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方案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