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间词话》评析——转(7)

《人间词话》评析——转(7)

《人间词话》是一部文学评论,自出版后就可谓读书人的必读书,极受学术界重视。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作者王国维更是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界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61

卷上 手定稿 轻视外物与重视外物

【原文】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译文】
诗人必须要有轻视外物的思想,这样才能把风月当做奴仆来驱使。又必须要有重视外物的思想,这样才能与花鸟同忧乐。
 
【评析】
此则言物我之关系,在重视外物的基础上,强调了诗人的主体地位,与前一则“出入说”可以对勘。只是“出入说”乃是就诗人观物而言的,此则则是就构思过程中的物我关系的变化而论的。
从构思的顺序来看,“重视外物”应该在前。所谓重视外物,其实就是前则所谓对宇宙人生“入乎其内”之意。这种“重视”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态度,更是一种审美方式。只有审美主体心境虚静,将物我之间的种种关系、限制之处排除掉,才能与花鸟——审美客体融为一体,体察出审美客体中所蕴涵着的情感内涵。
只有曾经重视了外物,并曾经感受过外物的忧乐,才能进一步谈论轻视外物的话题。所谓“轻视外物”,乃是强调审美主体的主体性地位。诗人观物的目的不在于外物本身,而在于通过诗人的审美眼光发掘出外物所包含的精神内涵。诗人的眼光越纯粹,则对外物物性的把握便越准确、越充分。可见,在观物的过程中,诗人的眼光始终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借助最准确的物性来表达诗人最深刻的感情,这才是诗人观物的意义所在。所以,诗人在与花鸟共忧乐之后,便是要以奴仆命风月了。如此,才能将物我的生命交流彰显到更高的高度。王国维对构思阶段性的描述确实是精确而到位的。
 
【参阅作品】
忆王孙
 
春词
[宋]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①,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②。欲黄昏③,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释】
①“萋萋”句: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②杜宇:即杜鹃,传为古蜀帝杜宇之魂所化,叫声凄厉,如“不如归去”。
③欲:此指接近。
 
【鉴赏提示】
这首小令写春天怀人,由“忆”而上高楼望,但望而不见,唯闻杜鹃凄鸣。结末写凝望已久,黄昏已近,深院门闭,雨打梨花,比兴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词表现的是“有我之境”,试结合“重视外物”“故能与花鸟共忧乐”剖析词的特色。
 
62.

卷上 手定稿 淫词、鄙词、游词

【原文】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久贫贱,轗轲长苦辛。”②可为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③之病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④恶其游也。
 
【注释】
①“昔为”四句:出自《古诗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②“何不”四句: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王国维将“守穷贱”误作“久贫贱”。
③游词:指游离于真性情之外的应酬或咏物之作。出自清代词人金应珪《词选·后序》:“……规模物类,依托歌舞。哀乐不衷其性,虑欢无与乎情。连章累篇,义不出乎花鸟。感物指事,理不外乎酬应。虽既雅而不艳,斯有句而无章。是谓游词。”
④“岂不”数句:出自《论语·子罕》:“‘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译文】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可以说是淫秽鄙俚得厉害。但是没有人把它们看成淫词、鄙词,是因为它们真切。五代、北宋的大词人也是如此。不是没有淫词,但读者只觉得它亲切动人;不是没有鄙词,但读者只觉得它精力饱满。由此可以知道,淫词与鄙词的毛病,不是淫与鄙本身的病,是游词的病。“怎么不想你,我的家住得太远了。”孔子说:“那是没有想念啊,想的话与远有什么关系呢?”正是批评它是游词。
【评析】
此则的基本理念来自于金应珪的《词选·后序》。金应珪梳理词史时提出了淫词、鄙词和游词的“词有三弊”说。王国维以此作为学理基础,但对金应珪之说作了调整,取舍略有不同。
王国维认为有些淫鄙之词未可简单以“淫鄙”视之。如《古诗十九首》之二中“昔为倡家女”四句,因为游子未归而有“空床难独守”的想法,不免流于“淫”的嫌疑;而《古诗十九首》之四中“何不策高足”四句,则明确表达了因为无法安于贫贱而萌生追求功名之心,这个想法在清傲的文人眼里也不免显得粗鄙。但王国维认为就这些句中所表达的情感来看,确实有淫邪、鄙俗的成分。但如此真实地坦露自己的胸襟,就文学的层面来说,完全可以看做与淫词、鄙词无涉的。
对于五代北宋之词,王国维认为其情形略同于《古诗十九首》。虽然有淫邪,却读来亲切;虽然有粗鄙,但自有一种力量在。王国维因此而对金应珪的“三弊”说提出了质疑,因为金应珪是将三弊并列的,而王国维认为三弊之中,游词才是弊中之弊。“淫”和“鄙”本身不构成“弊”,只有当这种淫和弊用一种虚假或应酬的方式表达出来时,才因为其“游”而彰显出“淫”和“鄙”的弊端的。王国维的这一判断正是建立在以“真”为文学之生命的基础之上的,其境界说以“真感情”为基本内涵之一,也可与此对勘。
在此则最后,王国维引用孔子对《诗经》中“唐棣”数句的评论,大意是说因为棠棣花生长较远,所以无法对其花开花落进行切实的思念。而孔子认为真正的思念根本就是与距离无关的,所以有无思念之心才是最重要的。王国维借用这一则评论,其意或在说明游词之病其实病在心的游离,没有很好地落实到真感情上,所以也导致了淫词、鄙词的出现。
 
 
63.

卷上 手定稿 马致远《天净沙》得唐人绝句妙境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①此元人马东篱②《天净沙》小令也。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注释】
①“枯藤”五句:出自元代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平沙”,他本多作“人家”。
②马东篱:即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为“元曲四大家”之一,著有散曲集《东篱乐府》等。
 
【译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元朝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小令。寥寥数语,深深地达到了唐人绝句的绝妙境界。元朝一代的词家,都不能做到这样。
 
【评析】
王国维在最后两则由诗词而移论散曲,其用意一方面与诗——词——曲文体的自然嬗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其在韵文文体内部寻绎其同的撰述理念有关。但宗旨仍落实到词体这一核心文体上。
所谓“唐人绝句妙境”,其实与五代北宋词之境界略似。因为小令似绝句,是王国维曾下的判断,而这种判断的核心就在于审美意趣上的相近。王国维论词体有“深美闳约”、“要眇宜修”之说,大意不出以简约精美语言表达深远不尽之意的内涵。此则引述的马致远《天净沙》乃是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名篇,以意象的连续呈现,在写秋景之中,将漂泊游子的悲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前三句九个意象,本是秋季常见之景象,但马致远各自前缀一词,如“枯”、“老”、“昏”,等等。则景中之情就自然蕴涵在景象之中了,尤其是“枯藤老树昏鸦”一句,虽貌似写景,其实在开端一句就把情感倾泻在里面了。末二句,又将此前的单个意象组合到黄昏落日的整体背景之中,描述了在夕阳西下之时流落天涯的诗人形象。至此,前面的景象和后面的人物形象遂融合成一个萧瑟、凄凉的画面。其写情写景,真有一种绝大笔力。其间并无一个多余的字,也无一个与整体显得突兀的意象,情景结合也无一丝连缀的痕迹,故其为高。
王国维在大力称道马致远《天净沙》的同时,却对有元一代的词人、词作做了整体性的否定,这其实也是表明一种文体“始盛终衰”的基本规律,在揭示元曲取代宋词的客观现实的同时,隐含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思想。
 
【参阅作品】
天净沙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鉴赏提示】
这首小令与马致远所作一样,同样写秋景。前两句用了六组饱含秋意的静景,中间以“一点飞鸿影下”动句隔开,后两句又用五组静景。请参照马致远《天净沙》曲对其鉴赏。
 
 
64.

卷上 手定稿 人各有能有不能

【原文】
白仁甫①《秋夜梧桐雨》剧②,沉雄悲壮,为元曲③冠冕。然所作《天籁词》④,粗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岂创者易工,而因者难巧欤?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读者观欧、秦之诗远不如词,足透此中消息。
 
【注释】
①白仁甫:即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先生,隩州(今山西河曲)人,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元代戏曲家,为“元曲四大家”之一。著有杂剧多种,词集名《天籁集》。
②《秋夜梧桐雨》剧:即白朴所作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此剧描写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的爱情故事,抒情浓郁,诗味醇厚,文辞华美。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题目也因其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而得名。《梧桐雨》为末本戏,正末为李隆基。
③元曲:是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由于文学史上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超过散曲,所以也有以“元曲”单称杂剧。杂剧在结构上一般四折一楔子,其曲文由套数组成,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以用于舞台演出。散曲在体式上分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套数亦名散套,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用语一般比较俚俗,有民歌风味。王国维此处所用“元曲”是指杂剧。
④《天籁词》:即白朴词集《天籁集》,共二卷,存词一百零四首。白朴为词,师法苏轼与辛弃疾,故集中多豪放旷达之作。
 
【译文】
白朴《秋夜梧桐雨》杂剧,沉雄悲壮,为元曲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但他所作的《天籁词》,却粗俗浅薄极了,不足以做辛弃疾的奴隶。难道是开创者容易精巧,而因袭者难以巧妙吗?还是人各有能有不能呢?读者看欧阳修、秦观的诗远远比不上词,就足够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评析】
此则仍是承前一则之意,从一时代、一作家、一文体的多维角度来诠释“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前一则言元代散曲成就可观,而词体委靡;这一则说白朴杂剧堪称元曲冠冕,而其词则粗浅之极。以一代论是如此,以一人论,亦是如此。
有元一代散曲家可以在创作中重造唐人绝句妙境,而词人则无法做到,这是词体已到了无法挽救的衰落时期的反映。此则再以白朴为例,其《梧桐雨》杂剧写唐明皇、杨贵妃之离合悲情,以浓郁的抒情色彩、醇厚的诗味和华美的文辞著称,故有“诗剧”之称。就杂剧而言,王国维认为此剧堪称是元曲中的冠冕之作。但有此创作才华的白朴在其词集《天籁集》中,却失去了神采。王国维说其词极其粗浅,连做辛弃疾的“奴隶”都不够格。因为白朴作词,乃是效法苏轼和辛弃疾的,故王国维直接将白朴与辛弃疾词作对比。王国维极意要说明的是元代乃是杂剧的时代,故其词已经不能再铸辉煌,他对白朴《天籁集》的评价应该纳入到这一文体观念中,才能得到更切实的理解。但平心而论,《天籁集》中也颇多率意而发、真实自然的优秀之作,一味以“不足稼轩奴隶”而整体否定,也是不符合事实的。朱彝尊在《天籁集·跋》中即称其“自是名家”。《四库全书总目》也称《天籁集》“清隽婉逸,调适韵谐”。为了佐证自己的这一说法,王国维又将欧阳修、秦观的诗词作了对比,认为他们的诗远不如词。其实这种“远不如”的结论背后,与其说是创作成就的比较,不如说是文体观念的较量。宋诗的“寄兴言情”固然不及宋词,但从诗体发展的角度而言,宋诗的说理议论,正是其可与唐诗并驱的原因所在。
王国维在揭出这种文体创作不平衡现象的同时,对于何以形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也作了初步探讨。他认为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创者易工,因者难巧”。一种文体在初始阶段,因为文体束缚较少,故寄兴言情能以一种自然方式进行,所以能呈现出蓬勃的文体活力。而后人沿袭这种文体,受限于越来越多的文体限制,所以反而容易遮蔽了性情,而多在技巧上追新逐能,文体之衰落遂不可阻挡了。其二,“人各有能有不能”。即诗人只能对切合自己秉性的文体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而对其他的文体,只能成就一般,故文学史兼擅多体的文学家是十分罕见的。这种思想来源于陆游的《花间集·跋》,王国维在多则词话中反复举例,其实正是为了佐证陆游“能此不能彼”的说法的。除此之外,譬如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等,王国维就不暇关注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累珠妙“曲”
散曲的概念
马致远:曲子写到极致,比词更加动人
珠联璧合话元曲
说元曲
这8位元曲名家,道尽元曲百年风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