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伏天 | 以热逼寒,别让三伏留下病根!
userphoto

2023.07.15 上海

关注
7月11日,我国已正式进入「三伏天」,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就像是二十四节气的“编外人员”,虽然不在二十四节气里,但却更能让人“记住”它的存在。

2023年三伏养生时间表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20日(10天)


俗话说“三伏养一夏”,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40天!

暑热天气耗气伤津,对身体造成一定的虚耗,不仅易生病,过不好还可能会落下病根!


三伏“热养”,养护阳气


在“三伏”高温闷热的天气里,人们往往毛孔开张,阳气在外,身体内的寒气是最容易被赶出来的时候;

但也正因这时人体处于腠理疏松的状态,一旦过于贪凉,就容易被寒邪趁机入侵,带来健康隐患。

所以,三伏天要“热养”,把深入体内的寒湿邪气“逼出”体外,同时养护和巩固好体内的阳气,这样到了冬天才不容易受寒。

1

多吃热食


夏天很多人会喝冰镇饮料、吃冻水果、凉拌菜等来消暑。

如果长时间饮食寒凉不节,就会造成阳气损伤,加重内里虚寒,出现寒气入内,损伤脾胃,湿气雍塞,导致胃肠问题,引起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女性还容易出现痛经、宫寒等问题。

《寿世保元》:“夏日伏阴在内,暖食尤宜。”相比,夏天更应该适当多吃姜、胡椒、肉桂、茴香、辣椒等,有“产热”作用的食物。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今天给大家推荐2个适合夏天喝的以姜为主料的茶饮。

/ 生姜·茶饮 /

01 | 生姜陈皮山楂茶

【食材】生姜20克,山楂10克,陈皮20克,红糖适量

【做法】

1、生姜洗净切片,放入山楂陈皮,加水煮开后,小火煮20分钟

2、加入适量红糖,煮至沸腾即可

3、也可以加入沸水焖泡

【功效】助阳温中,行气燥湿,养胃祛湿。祛痰除湿的同时,帮助消化,缓解积食、口臭等问题,更好地唤醒脾胃。

02 | 姜糖苏叶饮

【食材】生姜3克、苏叶3克、红糖15克

【做法】

1、生姜、苏叶同置茶杯内

2、加沸水浸泡5-10分钟

3、放红糖拌匀即可温服

【功效】发散寒湿、疏通气血。改善风寒感冒、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不适。


2

做做艾灸


夏季空调温度普遍开得很低,而长时间处在空调房内,会使寒气凝滞在身体里,使机体阳气受损、气血运行受阻。

尤其是,颈部、腰部、腹部都是容易受风受寒的部位,一旦寒气通过这些地方进入人体,轻则引发僵硬、疼痛,重则导致颈椎病、胃病、妇科缠身、不孕等。

我国民间素有“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艾灸忙”的说法。

盛夏时阳气旺,人体内的凝寒之气正处于易解的状态,天热身体毛孔会张开,艾灸的温热刺激更容易渗透进经络、脏腑深处,有效地振奋阳气,温经通络,驱散体内湿寒,温阳脏腑。


入伏后要养阳,首选督脉上的穴位。督脉被称为“阳经之海”,百会、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是督脉上阳气最盛的5个穴位。

此外,三伏天做艾灸还可将身体里淤积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那么推荐风市、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解溪这6大祛湿要穴。

【加入甘草慧养·养生群】

“三分治,七分养”,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亚健康状态。

如果您还是不清楚,如何准确找到定位及如何按揉,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哦~

同时,想要了解学习更多适合三伏天养生的穴位按揉、食疗方法、健身功法等养生知识的家人们~

也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养生助理好友,入群学习哦。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添加好友)

已在“【甘草慧养】健康群”

的家人们无需重复进群


3

适当出汗


夏天要“以汗制汗”,而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运动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

《黄帝内经》说“动能升阳”,但是夏天运动最好不要出大汗,因此练练八段锦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助于身体修复,治疗顽疾。

“八段锦”老少咸宜,术式简单,不受年龄、天气和地点的限制,非常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们。

养生就应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热,该出汗就出汗。三伏天应顺着季节规律,用“热养法”以热制热,健康消暑。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具体教学视频哦~

三伏祛湿,正当时


入伏后,湿热交蒸,暑气携带着湿气侵犯入体,由此导致出现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的同时,兼见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四肢困重,倦怠乏力,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症状。

因此,长夏季节,中医最有效,也最离不开的保健措施就是「健脾祛湿」。

要想健脾祛湿,调理脾胃,在早晚进餐时,可以喝些粥,如山药粥、薏米粥、莲子粥等。


除了食疗外,配合外治手法更可事半功倍。尤其适合脾胃虚寒、食疗效果不佳者。

对付暑湿,日常可以按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

  •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离胫骨前嵴1寸处。它有疏风祛湿、扶正祛邪、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而「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而脾主运湿,所以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想要健脾祛湿,我们就要找到脾经上的【阴陵泉穴】

  •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的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穴相对。有健脾益气化湿、通利三焦、消胀利水的功效。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具体教学视频哦~

三伏食养,补充消耗


三伏天气炎热,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三伏的传统自然少不了饮食养生。

1

入伏吃牛羊


每年入伏之季,适当吃点热性的牛肉、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湿之气,尤其适合体质偏寒,而夏天又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或者爱吃冷饮的人。

  • 食用热性肉类时要注重荤素搭配,温凉互补。

  • 吃涮羊肉火锅时,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以平衡温凉寒热。

  • 有牙痛、上火、发烧感染症状和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


2

补虚选山药


“三伏”炙烤,很多人开始出现吃不下、不消化的情况。

还有一些人选择吃凉拌菜等寒凉的食物以求降暑开胃,使得本就虚弱的脾胃更差了,便有了“茶不思,饭不想”的趋势了。

这时,选择山药来帮助我们补脾养胃则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神农本草经》中将山药列为上品,书中记载:“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身轻,不饥,延年。”

山药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养胃助消化的功效。因此有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等脾胃虚弱症状的人可多吃

最后总结一下,三伏养生其实不难,说白了就是:衣食住行少贪凉。

四季的温热寒凉,万物皆有规律,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礼物。夏天就该热着过,冬天就该冷着过,这才是健康之道,不要与之对抗呀!

特别是对于平素有伏寒在体内,容易手足不温、腹泻虚寒的人群,一定要把握夏季排寒的好时机,好好给身体做个“大扫除”吧!

“三分治,七分养”,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亚健康状态。

想要了解更多适合你的穴位按揉、食疗方法、健身功法等养生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胃虚寒的孩子冬季该怎么吃?食疗和饮食清单都帮你准备好了
脾胃虚寒 肠胃不好 夏天调理正当时
7个立秋必吃养生美食,人人都能做,让你好过秋
【食疗保健】补脾的方法
夏季养生“补肾健脾”,中医推荐这2味食疗调理方!
夏季吃什么能顺时助长?这3道家常食疗不可不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