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宗伟:让孩子“玩”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本文刊发于2016年11月8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时有改动。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7%的受访者感到身边小学生放学后自由玩耍的越来越少了,66.8%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年级升高、课业繁重导致。69.0%的受访者担心,缺少同龄间沟通,孩子的世界会越来越自我。

众所周知,“玩”是孩子的一大天性,鲁迅曾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常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儿童最早对世界的接触,不是结构型、教条式或理性化的,而是从眼耳鼻舌身的感性触摸中,建构对世界的认识。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中,我们需要知道,“玩”是孩子的基本权利,这本身亦是一种教育表达。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孩子的成长,不全在学校的课堂中,从社区、街道、博物馆,到田野、山川、河流等,都是成长的天然课堂。


   但在现实中,成人们一旦给孩子过高的期望,不仅会带来过重的压力,更会让孩子慢慢丧失对“玩”的乐趣。在漫长的课业与没完没了的课外辅导结束以后,他们只想宅在家里。由于常习惯于一个人的生活,容易产生阴郁,当所有的事情只有自己面对时,无所释放的喜怒哀乐就会被持续放大,进而失去对外界的兴趣或者变得无比的冷漠——淡化与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以至与家人、朋友疏远,性格也可能变得越来越孤僻封闭,甚至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会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心理学和脑科学神经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的遗传基因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基因决定了不同人的智能不一样,有的具有特殊的天赋,有的兴趣点在运算上,有的兴趣点在运动上,要让自己的孩子信心满满,就要努力找到他身上的亮点,他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并想方设法鼓励他将之发挥到极致。

   美国心理学家茱蒂·哈里斯的研究指出,同伴间的影响力超出常人的想象。成人们要创造条件,让宅在家里的孩子走出来,在同伴中接受影响,自我生长。虽然人格有一部分是因为遗传基因决定的,而文化却不是,比如态度、信仰、知识和技能,都不是一代一代相传的,而是在人的实际生活中习得的。同伴生活对孩子的影响远甚于成人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禽择木”的古语,其实告诉我们的也是这个道理。孩子融入了怎样的同伴群体,他的言行举止,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影响的。一个好学上进的同伴,会让他变得好学上进,反之亦同理。许多情况并不是成人们能够左右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老师家长需要对孩子生命的敬畏之心,要努力让孩子的生命呈现异样的精彩。从学校角度来讲,不仅“让所有在外上辅导班、培训班的孩子全部都停了,因为我要组织周末班级活动,让全班孩子一起出去玩”,还要让家长们明白,好成绩,好名次并不是生命的全部,只是生命的一个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个部分。更要让孩子们明白,未来的人生许多时候与今天的考试成绩、竞赛名次不是正相关的。没有良好的心态,没有健康的体魄,没有广泛的人际交往,是很难有美好的人生的。

张明先生说,人是群居动物,除非疯子和天才,都必须有朋友。”人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与游戏中会忽然发现,孩子的喜恶常受同伴的影响。孩子们在与之交往中,往往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这些收获会帮助他们丰富知识经验,纠正认识上偏差,更会获得友谊,愉悦身心,使人变得更为活泼与开朗。家长们如有条件,不妨创造机会让孩子出去走走、看看、玩玩,尽可能地同孩子在游戏与闲聊中共同感受生命的乐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园新生入园家长手册
父母要帮助孩子上好“挫折教育”这堂课
孙云晓教育感悟(一)
幼儿的形成原因及教育策略
五大领域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
好强的人心灵脆弱,“太好强”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