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温病方广治杂病
真爱中医的你,一定要这么做。
中医书友会第145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沙参麦冬汤养肺胃治胃炎,小陷胸加枳实汤化痰热治胃炎,上焦篇宣痹汤宣肺郁治咳逆。(编辑/张亚娟)
用温病方广治杂病
作者/杨进,吴成
养肺胃治胃炎
《温病条辨》中立沙参麦冬汤作为治疗肺胃阴伤,或热或咳之代表方。孟氏用本方广泛治疗内科杂病中见有肺胃阴液不足的各种病证。特别是对萎缩性胃炎见胃阴虚者,投用本方常常取得满意的效果。举病例于下:
周某某,女,43岁。1985年4月18日初诊。胃脘疼痛隐隐,时作胀满,嘈杂不适,已历5年。每于劳累时尤甚,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倦怠无力,形体消瘦,脉弦细,苔薄舌红。证属胃阴匮乏,气机失畅,治以滋养胃阴,疏通气机。处方:北沙参10克、大麦冬9克、玉竹9克、白芍9克、炒川楝子9克、天花粉10克、炒延胡索8克、川朴花4克、生麦芽15克、生甘草3克、姜汁少许。
本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曾治以补中益气、疏肝理气等法,服药后口干益甚,胃痛不减。服上方5剂后,胃痛即解,大便畅快,口干亦减。后以此法调理3个月,自觉症状消失。5月后作胃镜检查无异常发现。
本例有胃脘胀满、倦怠乏力等表现,故易误诊为气滞、气虚之证。但按气滞、气虚用药后,病情不见好转,且用药多属温燥、香窜之品,更易耗伤其阴。孟氏辨证本例属胃阴不足,但亦有气机失畅之象,所以主以沙参麦冬汤,取其清养不滞之特长,但因伴有气机不畅,一味投用阴柔之品亦非所宜,故佐以通利气机药物,全方有养阴而不滞气、理气而不伤阴之妙。
在用沙参麦冬汤治疗萎缩性胃炎时,如胃痛较甚者,伍以川楝子、玄胡、白芍等;如因胃阴不足而便秘者,伍以火麻仁、玄参等;胃阴不足而胃火上炎者,每有口舌糜烂,可加入盐水炒知母、盐水炒黄柏、桂枝木、人中黄等;胃阴不足而兼有气机不畅者,佐以橘白、生麦芽、川朴花等;胃阴不足而虚火上逆之眩晕者,伍以白蒺藜、煅赭石、甘菊花、川牛膝等;对于胃阴耗伤较甚者,加入生地、白芍、乌梅、五味子等,酸甘化阴;如兼有胃气虚弱,每合太子参、茯苓等;如兼有中焦气机郁闭者,加生地汁和姜汁并用,以起到养阴而鼓动气机的作用。
化痰热治胃炎
小陷胸加枳实汤是《温病条辨》中治疗阳明暑温,水结在胸之方。孟氏常用此方治疗各种中焦痰热蕴阻之病证。该方配伍严谨,有诸泻心汤辛开苦降之意,却无诸泻心汤用参、枣、甘草等壅塞之弊,为清化中焦痰热之首选方。常用于痰热中阻的急、慢性胃炎,现举例于下:
杨某某,男,31岁。1983年11月9日初诊。胃脘疼痛胀满,呕吐频频,口苦而干,欲得饮水而得水即吐,脉弦滑,苔薄黄腻。证属痰热阻于中焦,西医诊为急性胃炎。治以清化痰热,清胆和胃,降逆止呕。处方:全瓜蒌12克、姜半夏9克、川连3克、苏叶5克、陈皮5克、淡吴萸2克、枳实6克、姜竹茹10克、姜汁少许。
本例用1剂后即痛除吐止。所用之方系多方复合而成。孟氏据胃脘胀痛,得水即吐,苔薄黄腻,诊为痰热中阻证,投用小陷胸加枳实汤。其中川连与苏叶并用,乃取《湿热病篇》中“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之法。因其呕势较剧,又加竹茹、姜汁以清胆和胃止吐。
在临床上,孟氏常用小陷胸加枳实汤治疗胃、肝、胆、心、肺之疾患,随证灵活加减。如中焦气机郁滞较甚者,常佐以川朴、苏梗、藿香、柴胡、木香、姜汁等;疼痛较甚者,加川楝子、炒玄胡;痛处势如锥刺者,加失笑散、丹参等;胸脘痰浊痹阻而疼痛涉及后背者,加薤白头、川桂枝等;痰热较甚而大便秘结或不爽者,加玄明粉;伴有呕吐者,加姜竹茹、淡吴萸等。
宣肺郁治咳逆
《温病条辨》上焦篇宣痹汤是治疗“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的方剂。孟氏常用该方治疗上焦气机郁阻而引起的咳嗽、胸闷、呕吐呃逆等病证,每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较之平常所用的理气、止咳、降逆之法更觉稳妥可靠,特别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而肺气郁闭较甚者,尤为贴切病情。现举例于下:
韩某某,男,32岁。1984年2月13日初诊。感冒3天,见有头痛、咳嗽等症,即到医务室就医,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感冒冲剂及咳嗽糖浆等药。药后症状未见减轻。又听信别人介绍,用冰糖炖梨,服后咳嗽反见加重,乃来门诊。诊见:咳嗽频作,咳甚微喘,咳势如顿咳状,咳作则面色涨红,咯出一些粘痰后始能稍安,不久又咳。查血象不高,身微热而不恶寒,胸部痞满不舒,舌苔白无腻,脉浮弦。证属风邪袭表,理应辛散疏解,反用寒凉之品,致风邪郁闭,越发不能宣透。因邪在肺经,肺气痹郁,宜宣通肺气。处方:淡豆豉9克、射干6克、黄郁金6克、通草4克、川贝母6克、枇杷叶15克(包)。3剂。二诊时,咳逆之势明显减轻,已无以前气胀面红之症,但咳犹未止,痰液不多,再以前方加杏仁9克。上方继用5剂,咳逆平定而愈。
孟氏指出本方源于《临证指南医案·咳嗽门》,为治疗咳嗽之方。吴鞠通去方中的川贝,名为宣痹汤,以宣通上焦气痹。该方宣散而不耗气,化痰而不温燥,止咳而不收敛。合淡豆豉、枇杷叶之升与通草之降,善调肺经出入之气。对于肺气郁闭所致咳嗽等病证甚为合用。在具体运用时,还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如上焦湿阻气痹较盛,可加入白豆蔻、瓜蒌皮等;如咳势较甚,可加入杏仁、川贝等;如上焦郁热较甚,可加入栀子、黄芩等;如小便不利可加入滑石、芦根、车前子等。
I
I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病条辨——上焦篇 (卷一 第四十六条)
《中医脾胃病学》上焦病概述
温病肺热证的治疗特色
浅谈叶天士对栀子豉汤的应用及变通
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 杏徒 2016-06-24 (上焦)宣痹汤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故称上焦宣痹汤),由郁金、枇杷叶、射干、白通草和香豆豉等五味药组成,原为太阴湿温,气分痹
中医辨证学重点《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