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特级教师点出你的问题:思维导图、翻转课堂、微课……这些教改新招用对了吗?| 我是教师


有些老师跟中教君说,近几年,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云课堂、思维导图、导读单等有关教育的新名词、新概念像雨后春笋般地进入我们的教学领域,丰富老师的教学手段,开阔教学思路。


可是,有些老师发现,有的同行在完全没有理解这些新事物的状况下,看别人做得挺有意思,很热闹,于是也跟着依葫芦画瓢去做,结果因为理解不深,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些好的教育概念,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老师们虽然也发现自己做的跟优秀教师们不大一样,可是如果不经人指点,总意识不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老师,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惑呢?


这不,特级教师张祖庆为老师们一 一总结了微课、思维导图、导读单等教学手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误解。在张老师看来,这些新手段值得尝试,但要让它们发挥理想的教学效果,老师们还要懂得如何用得恰到好处。想玩转教学新花样的老师们,来看看张祖庆老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吧!如果有不同见解,也欢迎您给中教君留言,谈谈您对教育新技术新手段的看法和理解。

               

N0.1 微课:课堂未必需要无“微”不至

课上着上着,忽然,老师不说话了。点击鼠标,于是,屏幕上出现了一段3-4分钟的动画+声音。


适当的微课,用形象直观的示意图,的确能够把教师语言所不能表达清楚的概念、原理讲清楚,比如,科学实验、数学图形等等,确实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但是,根据我所看到的公开课或看过的微课,有不少并不是非用不可的。不少课,有“为了微课而微课”的嫌疑。教师活生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却要让微课中的老师,代替教师示范朗读——也许,教师的普通话太普通——那又有什么关系?普通话不准,依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弥补不足。


我敢说,教师的示范朗读,大部分效果是要比微课好的。对微课没有入门的老师来说,录制一个微课,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面对铺天盖地的微课,我们真的要问一问,这节课,真的需要“微”一下吗?不“微”,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如果可以,那么,咱们能否不“微”?

     

不“微”,至少教师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多看些书,多解答几个学生的问题。总之,要依需而“微”,不要无“微”不至。


N0.2   字理识字:老师懂的不代表一定要灌输给学生

一年级老师教学生学习生字。课上用一段动画演示了一个汉字的“前世今生”——从甲骨文、小篆、汉简、隶书到繁体字楷书直到今天的简化字。

  

老师的用心,不可谓不良苦:引入字理识字,让学生从汉字的源头入手,认识汉字的造字原理,进而让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老师的动画制作,也不可谓不精致。


但是,面对一二年级学生,我们真有必要每课都这样进行“字理识字”吗?小学生一二年级,识字的负担本来就不轻,不少学生记住这几个汉字,已经够吃力了,我们还要让他们在课堂上让学生记住这么多汉字的祖先和亲戚,极有可能干扰他们的记忆。


当然,有些简单的形象字,比如“日”、“水”等非常直观的,学生一看就懂的古汉字,或者有些有规律性的偏旁,适当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造字原理,的确可以从源头上减少错别字,那是无可厚非的。


大部分的字理识字,或许应该出现在专门研究古汉字的“拓展型”课程中,而不是大批量地出现在常态的语文课堂中。最应该学习古汉字知识的,其实是教师自己,而不是学生。教师多掌握一些文字学知识,并不代表就需要在教学中把自己的知道灌输给学生。


字理识字,也要讲理。


N0.3 思维导图:对低年级儿童未必适用

二年级老师带着学生读一本图画书。随后,孩子们拿出A4纸和水彩笔,开始画思维导图。大约十分钟过去了,多半孩子没有画好,少数孩子完成了,于是,老师说,嗯,好多同学已经完成了,我们来分享几张精彩的思维导图。没有完成的同学只得停下来,听几个学霸分享他们的思维导图。这些思维导图做得全面又精致,连听课老师也叹为观止。


可是,这是什么课?语文课。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语言实践。


思维导图是什么?把思维的过程,用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算不算语言实践?算,而且是高级思维的语言实践。


那么,问题就来了。


这种高级思维,对学优生来说的确是需要的,通过直观形象的导图,把图画书的结构理得清清楚楚,有助于孩子从整体上把握一本书的内容。


但是,这种用思维导图去整理图画书,学生可能关注了图画书文字的内在逻辑,但往往会忽略图画书图画的形象性。很多图画书,其图画中的精彩细节,是无法用思维导图来呈现的。


另外,画思维导图必定会耗费不少时间,尤其对动作慢能力弱的孩子来说,画思维导图,可能会成为他的一种精神负担。


其实,图画书阅读,要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让学生捧着书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地阅读;让学生在图中指指点点、兴奋不已地发现;让学生与伙伴三五成群、情不自禁地表演;让学生欲罢不能、兴致勃勃地绘写……图画书,形象的文学作品;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但尽量不要让低年级儿童去画高度抽象的思维导图,因为这样的训练可能不符合低龄儿童的思维特征。


我的理解,思维导图,其实更应该用在高年级。用得好,的确可以化繁为简,一目了然。因为,高年级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过渡,提取信息、寻找关联的能力越来越强,适当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整体把握文本,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缜密性。但,低年级大可不必。不然,容易把儿童导入理性的死胡同。

   

N0.4 导学单:阅读这件美好的事儿别让导学单毁了

三年级的孩子要完成一本书的阅读任务。老师下发了一张导学单。什么摘录好词好句,情节梯,范恩图,统整表格,提出不少于5个有价值的问题,写一篇微型读后感等等,竟有整整一张8开纸。结果,孩子难过地对妈妈说,我能不能不要读这本书啊,烦死了!要做这么多的作业!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样的事在有些学生身上就发生过。有的老师认为,孩子读一本书,总要留下一些痕迹。做一些导学单,才能够检验孩子是否认真读过。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名目繁多的作业。


其实,儿童很可能会因为这些纷繁的导学单对阅读产生本能的抵触。阅读,本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儿,千万别因名目繁多的导学单,成为痛苦的折磨。


我们的导学单,能否少一些,再少一些?能否精一些,再精一些?能否有趣一些,再有趣一些?


导学单是什么?是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是支架,是助手,而不是绑架学生的负担。


别让导学单以阅读的名义,伤害儿童的阅读兴趣。儿童的阅读,更多是在一种无压力、无负担的情况下,自然发生的。兴致勃勃地读,毫无负担地交流,本身就是一种最舒服的阅读姿势,何必非要让他们做复杂的导学单呢?


当然,儿童的阅读兴趣已经养成。读一本书,做一两道富有思维含量,又有一定趣味性,且不占用儿童太多时间的导学单,也不是不可以。适当地使用导学单,有助于把握学情,有助于培养儿童思维的条理性。


导学单,需要精心设计,更需要数量控制。而且,要让孩子有选择完成某一题的权利,有不做的权利。教师,要引入激励机制,引导学生把完成导学单当作记录阅读发现的自然而然的行为,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如此,导学单才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否则,就成了“捣学单”。


N0.5 读本:随意拼凑的读本价值有多大?

跳出语文,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种现象:


这些年,有学校把课改的重心转移到“拓展型课程”,不少学生的书包里,有了越来越多的读本


学校为学生开设那么多个性化、可选择的课程,最大限度地开发儿童的潜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的确,这些年,全国范围内确实涌现了不少非常精彩、创意十足的课程。


但是,有些情况我们也不得不警惕。


确实有不少学校,是很用心地编写读本的,有些读本,也的确凝聚着教师的心血和智慧。但是,有些读本,真的是用心编出来,值得学生细读的吗?


可能在有的学校,读本是这样“拼凑”出来:列一个课程提纲,几个老师网上找一点,图书馆抄一点,其他读本拼一点,短则三五天,长则半个月,一本读本编好了!至于,这些读本是否适合学生,老师们是不是真的在用,恐怕要存疑。


说得严重点,这种随意编写读本,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课程开发思路,实在是有违课改的初衷,是一种极大的教育浪费。

              

教育中不必要的繁琐,应该远离我们的学生

当我们走得太快时,不妨问一问——


引入新技术新方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不落后于时代,是为了对得起学校日新月异的教学设备?还是为了让听课的老师大呼过瘾?


做教育的初心是什么?


我们,是否真正认真地问问老师是否满意,家长是否满意,儿童是否满意?


在开设一门又一门课程之前,我们是否可以问问,这些课程,真的必须要开吗?如果确实要开,必须编读本吗?即便真的要编读本,更要问一问,这些读本,有没有化繁为简、化零为整的可能?


……


总之,希望教育中的新繁琐主义,远离儿童!




来源 | 祖庆说(ID:zuqingshuo_1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祖庆:警惕新繁琐主义对教育的戕害
【最新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名语文教师的阅读账——2016阅读书目
大家关注|让课堂教学充满“课标味”——论教学与课标的共生关系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美梦成真
“年度教师”就靠这篇文章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