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越优秀的孩子越容易得“空心病”?或许跟我们不重视的一件事有关

文 | 鞠茜

整理自少年商学院视频号直播

为什么越优秀的孩子

越容易得“空心病”?

2021年过去了,翻看年度盘点,你会发现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躺平。这也是一个蛮有争议性的话题。百度百科对这个词的解释是:

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另外在部分语境中表示为: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

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另外在部分语境中表示为: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2021年才出现的,甚至也不局限于现在的年轻人。

展开剩余89%

2016年有一位北大的心理学专家徐凯文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空心病”。他发现,北大每年有高达30.4%的新生厌学,另外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意义,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落下去而已。

这也不是国内独有的,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存在这种现象。我之前在斯坦福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发现了身边很多同学没什么目标,甚至有个同学一来就买了辆跑车,之后就没怎么见过他了,也不知道后来有没有毕业。

所以“空心病”是什么呢?这一类症状在什么样的孩子身上是最常见的呢?北大教授徐凯文发现,往往是那些优秀的孩子更容易得“空心病”。

他们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和成就,这些成就似乎是一种瘾,一种毒品。他们似乎很多时间都是为了获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但是当他发现所有那些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荡荡,就有了强烈的无意义感。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孩子出现这种问题呢?

原因一:家长把自身的焦虑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很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和规划都是家长定下的,我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当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无论他们成绩多么好,对他们来说,那都是“为父母而读书”,而不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欢。

等到了他们上大学的年龄,内心的自我意识逐渐萌生,这就会造成严重的自我怀疑和内心冲突。

原因二:传统的教育只关心分数,放弃对人的培养

很多孩子包括当年我高中毕业后,直到填报志愿时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专业,自己竟然都没怎么了解过,也不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总而言之,最大的感觉是学校和社会似乎是脱节的。

然而,欧美一些国家的孩子小学阶段就上生涯规划课了,当然课上并不是告诉孩子大学有哪些专业,而是帮助孩子从小学会认识自己,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擅长点在哪,以及比较适合做什么。到了中学,孩子会有接触不同职业的实践机会。

为什么孩子需要学点哲学?

纵观2021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会发现高考语文越来越重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比如,就拿全国新高考1卷为例。

它表面上谈的是一个体育问题,实质上讲的是,每个人先天的条件和基础不一样,我们需要根据对自身的了解,善用自身的特点。有些人可能本来身子比较好,如果仗着自己拥有强力,就去恃强凌弱,反倒最后会被变成弱者。

也就是说,我们能看到一个趋势,那就是现在高考作文的思辨性命题更多的会是以哲学隐喻的方式出现,给的材料往往也富含禅意。思辨能力比较强的考生会比较有优势。

抛开考试,让孩子学习哲学究竟有什么用呢?

1、探索自我、探索世界

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对于每个孩子每个成长中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你不会在小学里碰到,那么你会在中学里碰到,你不会在中学里碰到,你会在大学里碰到,也许你会在结婚之后重新碰到,这是一个底色的问题。

而且,古今中外这都是一个每个人都会去探究的话题。就像德尔菲神庙的门框上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2、提升认知能力

2015年,杜伦大学团队研究发现,每天40分钟,上足一年儿童哲学课的孩子比没上该课的孩子,在阅读与数学能力上超前了两个月。研究报告还表明,上过哲学课的孩子更加自信、表达能力更强、倾听习惯也更好。

为什么倾听的习惯也会变好?因为当你去跟别人讨论一个话题的时候,不能只是单方面输出自己的观点,也要去倾听别人说了什么。当你沉下心来听听别人的发言,也会收获很多东西。

因此,哲学课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耳朵的能力”也会增强。所以上哲学课的第一节课时,我都会跟学生们说:你要注意听别人的发言,找出别人话中的道理/错误,定会受益匪浅。

讲一个我个人的案例,当年我在英国上完本科之后,想要去申请研究生。我查阅了所有学校的招生信息后发现,即使是商科、工程学等这些专业,都会接收本科专业为哲学的学生。

我觉得很惊讶,当时的认知就是学哲学似乎没有什么就业前景,或者学哲学就得一辈子都做哲学相关的工作。后来我去问了英国的老师,老师就说,学哲学的人思辨能力比较好,阅读量大又善于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能力也不错。这样的孩子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我觉得都是可以的。

所以,小学开哲学课在国内很少见,但在欧美地区可不是稀罕事。盛产哲学家的法国甚至已经把哲学课开到幼儿园去了。老师跟幼儿小朋友讨论“什么是好坏”以及“什么是爱”等等。法国人将这种思维教育贯彻始终,分布在各个领域。

反观中国,我们的幼儿园与小学非但没有,孩子们还很容易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动画片、电视剧、娱乐节目甚至广告,都在影响着孩子。

所以说,与其把这一切都锁起来,让孩子处在一个真空状态,不如教会他明辨是非的工具和逻辑思考的方法。俗话说,堵不如疏,道理是一样的。孩子总有一天要自己去面对,是不是?

如何给孩子上哲学课?

但是哲学课不是辩论课。

我们经常在课上讨论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幸福/快乐是什么?”。当我们在做哲学讨论的时候,我并不希望你要像参加辩论赛一样去找一堆资料,去网上百度一下,看看网上或者某个名人是怎么说幸福是什么的,然后在课堂上说出来,不是这样的。

一定是要你真心认为,幸福是什么,才是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给孩子上哲学课,不是训练TA成为一个思辨机器,而是一方面训练TA的哲学思维,另外一方面也要求孩子面对内心真诚的想法。

回到刚开始我们说的,做哲学的讨论是探索自我的过程。这时候在课堂里面除了健脑之外,还走心,这才是一个哲学讨论课所要做的。它不是单纯的思维训练课,因为单纯的思维训练课,去报数学课或者编程课甚至是辩论课就行了。

哲学课和这些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最后你一定要回到你的内心去寻找答案。比如说,我的课上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追问“我是谁?”这需要孩子孩子课后自己去探索、回答。

那么该如何给孩子上哲学课呢?

其实儿童哲学和大学哲学是两种不同的思路,大学时候学的哲学叫做学术哲学,要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去了解每个话题都有哪些哲学家探索、探索的内容和观点又是什么,然后开始写自己的思考,非常严谨、有逻辑、深入地去学习。

而在小学阶段,我们是做哲学而不是学哲学,也就是带孩子去探讨身边常见的话题,它既不是为了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也不是为了达成共识,而是“让每个人有机会思考和表达不同的看法”,以不同角度理解人事物。

苏格拉底想的那些问题,比如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勇气,什么是道德,今天的我们仍然在思考。跟我们现在的同学讨论问题的时候一样,同学们学了哲学课之后,你仍然是可以去到初中去,到高中可以去学专门的学术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进入学术领域进行更加系统性的思考并更有挑战地去推进哲学问题。

其实家长也没必要太担心自己不懂哲学,我发现,课堂上那些经常参与讨论、思辨性很高、哲学素养很好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些孩子在家里跟爸爸妈妈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时间特别得多。

你不用说一定要去引导他,即便你懂,你也不要引导。实际上你有两种角色,一个是作为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回应者;其次才是一个话题的推进者。有时候你可能要装傻,你要很会演戏,你要表现得真的是一窍不通。

我在课堂上也从来不告诉学生们应该相信什么,我邀请他们跟我甚至跟历史上的大师们一起来批判思考和推理。我也不会坚持说我所讲的每一件事都是正确的,我只是提供问题和一些大师的思考。

我很希望学生能在课堂上挑战我,挑战同学,甚至挑战历史上的哲学大师。我们不需要顺从的奴仆,我们需要的是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者。

就像华大基因CEO尹烨所说:

我们终将被下一代人所颠覆,所以不要给孩子设限。我们每一代人,都会颠覆上一代人,就像上一代人颠覆上一代人是一样的,我们无法为下一代人描绘出他们的图像,他们的路径,他们的价值观。所以,让他们活出他们的样子!

我们终将被下一代人所颠覆,所以不要给孩子设限。我们每一代人,都会颠覆上一代人,就像上一代人颠覆上一代人是一样的,我们无法为下一代人描绘出他们的图像,他们的路径,他们的价值观。所以,让他们活出他们的样子!

哈佛大学的桑德尔教授发展了一个说故事计划(Babayan Story Project):

我们在两个儿子两、三岁的时候,就利用每天晚上的睡前时间,跟他们说故事。我太太自己编了一个凶猛怪兽Babayan的故事:Babayan很容易愤怒,大家都怕他,它威胁到其他动物的生活。有一天星星女王把他送到一个奇幻岛上,他认识了各种新朋友,最后他从一头自私、愤怒的野兽,转变为一个平和的动物,学会交朋友并且保护别人。

儿子们很喜欢听,有时也提出加入某种动物角色、冒险情节的要求。这个故事讲了四年,也是他们第一次参与一个故事发展的经验,同时,他们开始思考什么是对/错、公平/不公平等各种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玄真老师讲《中国哲学简史》
这8门课决定孩子的未来升学留学方向,可惜大多学校都不教
配合支架式教学法
假期,来看这群孩子如何来上围棋·思辨课 | 围棋哲学小店
给孩子讲的哲学故事—勇敢与胆怯
学过哲学的人,多半不会活得太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