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穴位临床:《五输穴》的临 床应用!

五输穴

1.命名、含义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穴,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

历代医家把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用自然界的水流现象做比喻,

对经气流注由小到大,由深入浅,分别用井、荥、输、经、合五个名称,来说明经气运行过程中每穴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

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2.部位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难经·六十四难》:"《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

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余皆仿此。”由于五输穴又与五行相配,故又有“五行输”之称。

备注:表里经:阳克阴、阳合阴。本经:五行相生。

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首载于《灵枢·本输》篇。但该篇在列举五输穴时,凡属阴经井穴下皆加一木字,阳经井穴下皆加一金字,其余阴经或阳经的荥、输、经、合诸穴,均无明确的五行属性。

《难经·六十四难》记述了五输穴的全部五行属性:”《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由此可知,五输穴的五行配属是由阴井木,阳井金开始,按相生规律依次排列的。

既说明五输如水流的连续性,又说明阳经对阴经的五行排列是相克的。这种制中有生,刚柔相济的关系,是符合阴阳交泰观点和阴阳互根道理的。

阴、阳五输的不同五行配属演化的五门十变,进一步密切了阴、阳经五输穴之间多种联系,对五输穴的主治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性能五输穴是十二经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

井穴适用于与脏有关的病证,求、输及经穴适用于与脉有关的病证,合穴适用于与腑有关的病证。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主治作用下满,荣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此五脏六腑井荣俞经合所主病也。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

合。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1)井穴:主治心下满。心下胀满,指心脏肥厚或肝大。心主神,作用开窍醒神。临床用于急救,对神志不清、实证、热证、气滞血瘀等病证均可采用井穴点刺放血法。主

要针对实证,虚证用得少。井穴有比较强的通经作用。如膀胱经井穴至阴可转胎,脏腑俞穴均在此经,故可兴奋脏腑,而调整不正之胎;又如涌泉,可引血下行;少冲用于昏迷急救最多;脏病取井,如隐白可治崩漏,发挥整体作用,以达脾的统血作用。井穴有激活的作用,小肠经井穴少泽治乳少,小肠

主液,脂溶性物质均在小肠吸收,故治乳少。督脉井穴人中,任脉井穴会阴,均与神志有关。

(2)荣穴:荣主身热。包括两种热:一为实热,二为虚热,包括虚阳外越或内热外寒。阳经的荣穴偏重于治疗实火,如伤食引起的积滞化热;阴经的荣穴偏主于虚火,诸

痛痒疮皆属于心,疡疮疖肿常用。咽喉疼痛取二间;食滞胃火取内庭;肝火郁滞取行间;荥主外经,交感神经取荥穴,副交感神

经取合穴。

(3)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如风湿性关节炎取输穴,脾失健运可用,肿胀、四肢有病也可用。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皆有湿邪,湿遏气机。阴经输穴为原穴,可培补元气,治五脏虚损。太渊治肺气虚;神门主治神志病。

(4)经穴:经主喘咳寒热。病变于音者取之经,和肺、皮毛有关,有解表作用。经穴主治一切外感,更适合外感兼有咳嗽。单条经脉虚、外感风寒,就取经穴;如咳嗽有外

感,可根据脏腑咳,取相应的经穴。经穴与荥穴配伍,有辛温解表的作用;风热感冒配合穴,有辛凉解表的作用;输穴加经穴也有辛温解表的作用;井穴加经穴有清热解表作用。

(5)合穴:合主逆气而泄。合治内腑,病在胃饮食不节病者取合,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阳经合穴治疗实热、湿热证。热迫血行、经满而血者取之

合,合有调理气血作用。

6.临床应用

(1)生克补泻:本法始见于《难经·六十九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五脏以用为补,六腑以通为补。所谓“虚则补其母",即生我者为母。根据五行学说“母能令子虚”的理论,对某一脏(经)的虚证,可采用补其母脏(经)或穴的方法治疗。所谓”实则泻其子”,即我生者为子。根据五行学说“子能令母实”的理论,对某一脏(经)的实证,可以采用泻其子脏(经)或子穴的

方法治疗。基于上述原则,在针灸治疗的运用上,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同经:根据本经井、荥、输、经、合的五行关系进行补泻。如少商生鱼际;少阴肾经针感不顺,可加涌泉,木生火。

二是五脏与本经脉的补泻:补肺取太渊--土生金;肺实取尺泽-一实则泻其子。

三是五脏与非本经脉的补泻:根据十二经所属脏腑的五行关系进行补泻。如肺虚取脾经太白;肾虚取肺经经渠;肝实取心经少府;心实取肾经阴谷。

四是表里经:同名五行穴相克。

五是异经:亦可根据生克制化补泻。

此外,井穴补泻法是五输穴子母补泻的又一种方法。”刺井以泻荥”,首载《难经·七十三难》:“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

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推其原意,井穴均在四肢末端,“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不宜行补泻手法。因井为木,荥为火,荥为井之子,

故在需要用井穴行泻法时,可用荥穴代之,也即”实则泻其子”之意。后世医家在这一基础上加以发挥。提出“补井当补合”的方法。

如元代滑伯仁《难经本义》明确指出:“若当补井,则必补合。”《难经集注》引宋代医家丁德用之说,对刺井以泻荥、补井当补合做了进一步说明:“井为木,是火之

母,荥为火,是木之子。故肝木实,泻其荥;肝木气虚不足,补其合。泻之复不能补,古言不可以为补也。”故当临床需要泻井可泻其荥穴,需要补井时则补其合穴。

(2)纳支法:“纳支法“是以一天十二时辰配合脏腑按时开穴。临床上有两种运方法一种是补母泻子取穴法,一种是一日六十六穴,补母泻子取穴法以本经经脉的五行属性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为基础,推算母子关系,按照”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进行按时取穴。例如手太阴肺经生病,肺属金,它的母穴是属土的太渊穴,子穴是属水的尺泽。

三是五脏与非本经脉的补泻:根据十二经所属脏腑的五行关系进行补泻。如肺虚取脾经太白;肾虚取肺经经渠;肝实取心经少府;心实取肾经阴谷。

四是表里经:同名五行穴相克。

五是异经:亦可根据生克制化补泻。

此外,井穴补泻法是五输穴子母补泻的又一种方法。”刺井以泻荥”,首载《难经·七十三难》:“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

也,刺之奈何?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

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

此之谓也。”推其原意,井穴均在四肢末端,“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不宜行补泻手法。因井为木,荥为火,荥为井之子,故在需要用井穴行泻法时,可用荥穴代之,也即”实则泻其子”之意。后世医家在这一基础上加以发挥。提出“补井当补合”的方法。

(2)纳支法:“纳支法“是以一天十二时辰配合脏腑按时开穴。临床上有两种运方法一种是补母泻子取穴法,一种是一日六十六穴法,分别介绍于后。

1)补母泻子取穴法以本经经脉的五行属性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为基础,推算母子关系,按照”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进行按时取穴。例如手太阴肺经生病,肺属金,它

的母穴是属土的太渊穴,子穴是属水的尺泽穴。如果肺经邪气实,就在肺气方盛的寅时,取尺泽穴行泻法;如果正气虚,又应当在肺气方衰的卯时取太渊穴行补法。

若本经开穴时间已过,或不虚不实的病证,可取本经同一属性的经穴,又称本穴,或取本经原穴进行治疗。例如肺经本穴为经渠,原穴为太渊。十二经补母泻子取穴见下表。

2)一日六十六穴法纳支法的运用比较灵活,所以临床上都很重视。由于“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取穴尚不完善,阴经一天只取20穴,阳经一天只取24穴,还有22穴没有取用。

所以窦汉卿在《标幽赋》里提出了“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就是说应按十二时辰所属脏腑,阴经开井、荥、输、经、合五穴,阳经开井、荥、输、原、经、合六穴。

临床运用中,根据病因、病性、病势,在相关经络经气旺盛时,灵活取用本经五输穴进

(3)四时针刺法

1,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难经·七十四难》:“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输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四时有数,而井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认为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是与季节相联系的,

针刺时要加以注意。其具体内容与《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以及《灵枢·四时气》中”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夏取盛经孙络”“秋取经输,邪在府,取之合”“冬取井荥”的说法有所不同。

2,春夏刺浅,秋冬刺深。针刺探度视针刺部位、病证需要、针感程度而定,也要参考季节因素。《难经·七十难》认为:“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刺之。“春夏季,自然界的阳气向上,人体的阳气也趋向浅层,所以针刺宜浅;秋冬季,自然界的阳气向下,人体的阳气也趋于深层,所以针刺宜深。“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意指春夏宜从深层(肝肾之部)引出阴气(一阴),秋冬则宜从浅层(心肺之部)纳入阳气(一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经》对针灸学的贡献
五输穴与五行的临床运用
针灸的配穴方法与特定穴运用
【针灸学】特定穴的应用
五输穴,原穴,交会穴在治病中的辨证运用
中国针灸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