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们需要阅读苏东坡 | 第五届伯鸿书香奖颁奖典礼即将举办
为什么我们需要阅读苏东坡?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
在当下,我们更需要从东坡先生的为人、经历、作品中汲取力量,感受穿越千年而来的智慧与达观。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苏东坡最吸引我们的,就是他的乐观旷达了。

但其实,我们以为乐观旷达的苏东坡,在遭受命运的重击时,也曾消沉。初贬黄州,他说“寂寞沙洲冷”,在黄州度过三年后,其《黄州寒食诗》中仍旧流露出生命意志的低沉。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黄州寒食诗》其二)

小屋在江边,人在屋中,江水上涨,风雨漫天。小屋如同一只在蒙蒙的云水之中的小舟,没有方向,又时刻有被江波和风雨侵袭的危险。这是东坡的居所,更暗示了一种真实的生命处境:外在的一切,巨大、迷蒙,未知,危险又不住侵袭,人是处于一种巨大的不确定中,且自身无力抵抗外在力量。人是没有安全感,充满不安的。

在小屋中的是空庖、寒菜、破灶、湿苇,见到屋外乌鸦衔纸钱,才想起,今天是寒食,而此时的东坡,故乡远在万里之外,无法给父母扫墓,想要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所以他说,“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人悲伤时,要是能哭出来,像阮籍还能做出“穷途痛哭”这样有反常理的举动,就还有生命意志存在,但要是连哭,都没有心力去哭了,那才是彻底的绝望。

你看,纵然“乐观”如东坡,也有这么“丧”的时候。

但是,东坡之所以为东坡,在于他并没有止于“丧”,苏东坡一生,站在大地之上,不断求索,最终实现了澄明、坚固而浩大的生命境界。他的探索,既有现实层面的体验和行动,也有形而上层面的思考。

《扶杖醉坐图》,相传为北宋李公麟作苏轼画像

1

平凡生活中的温情与力量

中国古代文人,把更多的心思都投入到“修齐治平”,很少大量对日常生活进行书写,东坡则是一个例外。北宋的文化背景和多次遭贬,被排斥在权力系统之外,让东坡把目光投向日常生活,在他笔下,寻常山水、人事、食物,皆可入诗。
东坡在被贬黄州时,给表兄子安写信说:

此书到日,相次岁猪鸣矣。老兄嫂团坐火炉头,环列儿女,坟墓咫尺,亲眷满目,便是人间第一等好事,更何所羡。(《与子安兄书》)

冬日里,临近过年,杀年猪,与家人围炉团坐,灯火可亲,这等平凡的日常生活,便是人间第一等好事。这是对日常生活的审美观照,而一旦日常生活被审美观照后,其本身又焕发了新的生机,获得了新的意义。如此,一果一蔬,一粥一汤,认真对待,都是赋予生命以温度和光芒的存在。

电影《霍比特人》甘道夫说:“就我所见,恰是那些微小之事,普通人每日琐碎的点滴才抑制了黑暗的蔓延,那些善意与爱的平凡之举。”平凡的生活,并非不值得一过,它可能没那么波澜起伏,但却实在、安稳。在那琐碎的点滴中,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很多时候,它是温暖和让人安心的存在,可以缓解生命的惶恐和焦虑。
也许,东坡的旷达,也有这来自大地上的力量的支撑吧。
当下的环境,也许正是我们重新审视平凡日常生活的契机。人,不止要仰望天光,还要低头看看这人间灯火。

2

自强不息的精神

苏东坡一生读书为官,辗转各地,却还留下了上千首诗文和大量书法绘画作品。我们常归因为,苏东坡是天才,但这背后离不开他的勤奋。
即便在苏东坡人远谪之时,也没有无所事事,陷入消沉,而是仍然坚持读书、创作,做事,这在东坡暮年的一件小事上便能见出:

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撑者百指,篙声石声荦然。四顾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书舟中作字》)

在苏东坡晚年遇赦北归,船只搁浅,水流湍急,东坡却仍旧在舟中练字。这既体现了东坡“稳泛沧溟”的坚定,更是他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即便在人生暮年,也仍不失精进之心。东坡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也正是在他被贬之时,留下了那些光耀千古的名篇。
[宋]苏轼《前赤壁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读书和创作外,东坡在被贬时仍然不忘记做实事,他在尽自身所能,为老百姓做好事,他在黄州组织救助女婴,在海南见到当地文化落后,便大兴教育,据《琼台记事录》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在他的指导下,海南出现了第一个进士。
苏东坡在他人生的黑暗期,也不颓不堕,而是以自身之光照亮了身边的人,甚至,照亮了未来时空的无数人。

3

生命境界的攀升

珍重平凡生活和自强不息更偏向现实层面,在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追求个人生命境界的提升。
宋代读书人十分看重个人修养,宋初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东坡也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常人因风雨而忧,因晴日而喜,在风雨和晴日的循环往复中,悲喜交错,直至生命磨损殆尽。
东坡说,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即逆境,“无风雨”,即东坡不会为逆境所困,若仅止于此,其境界只是讨厌风雨,而不被风雨击倒罢了。他和风雨、晴空,仍然属于一个维度的存在。但苏轼,连“晴”也不执着。如此,他的精神则高踞于风雨和晴空,人生的顺逆之上。东坡的厉害之处就在这里。
这还涉及一个问题,到底何为旷达,或者说,人到底该如何面对无常的命运?东坡给的答案是:在更高处,俯视风晴雨雪、升沉顺逆。

对东坡而言,几十年的江山辗转,风晴雨雪,都是玉成他生命境界的资粮。离开黄州后,他又回到京城,位高权重,一时风光无限,但后又因党争远谪海南。不出他《定风波》中所料,黄州的风雨后,是京城的晴空,继而又是海南漫天风雨。但是,他已经有了心理预期。他想明白了看待这一切的思路:升沉荣辱,都是外在、短暂、不实的,而需要追求的是内在的生命境界。东坡在从海南北归的大海之上,写下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此时东坡的境界已更为成熟,海天之间的澄明浩大,亦是苏轼暮年心灵的澄明浩大。从中年黄州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到暮年海上的“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期间是生命境界漫长而艰辛的攀升。
《苏轼诗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宋]苏轼 著  孔凡礼 点校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比作夜色中的荒原,而那些温暖的,不断向上的人便是荒原上的灯火,而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点又一点的光亮,人间才得以延续,才值得留恋。
本届“你好,苏东坡”主题伯鸿书香奖,汇聚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东坡爱好者,在颁奖典礼中,他们将分享他们的与东坡的故事。
有在疫情期间,默默坚守的实体书店;
有为乡村儿童阅读一直努力的公益组织;
有退休后为村民建立书屋,想要反哺农村的作家;
有在网络上链接了无数爱读书人的创作者、领读人。
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以各自的能力,思考、写作、做事,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中,发着自己独特的,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千载之后的他们,在践行着东坡精神,甚至可以说,他们和东坡的精神,是相互辉映的。
东坡本人要是知道,他的精神今天仍然滋养着这片大地上的民众,给予他们以力量,定会欣然一笑吧。
11月28日上午10点,让我们相约直播间,与东坡一起,感受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温暖与坚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定风波的三重境界
苏东坡: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秋日读东坡
旷达修苦难,自在渡红尘 ------建构型人格苏东坡的人生渡劫之路
诗词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