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
一)学生的学业负担到底重不重

首先看两组统计数据,据国家统计局1998年在10个省的调查证实: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在校时间8.8小时;80%以上的小学生的作业量在2小时左右,初中生每天完成作业量2小时以上,高中生的作业量更是不断递增。又据贵阳市调查:初中学生42.3%睡眠不足8小时,72%的学生在校时间8小时以上,74%的学生有2小时左右的作业。两组数据不谋而合。再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普遍存在于中学生,许多学生形象地称之为“课业猛于虎”。湖南一位多才多艺的少女敖晓虹在写给《夏令营中的较量》的作者孙云晓的信中夹了一张漫画:画中一只老虎张开大口瞪圆眼睛,在追赶她,那老虎的身上写了“作业”两个字,最可悲的是,少女已经跑进了死胡同,“作业”大山堵住了去路。信中她写道:现在这个学校,不知老师把我们当做人还是别的什么东西,作业多的可怕!就拿今天来说,作文两篇,数学留了十几道复杂的计算题,还有英语、化学和物理作业。如此多的作业要求明天早上早读前交,不交后果自负!多么可悲,中学生难道是一个做作业的机器吗?从以上两方面看,我们的学生无论从课业压力上还是从心理压力上的负担都很重,减负势在必然。

(二)过重负担下培养出的学生素质如何

中国的优良传统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反映在教育上就是给学生加压理所当然,“加压”的理由是为学生“成才”,然而事与愿违。

1.加重课业负担并没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1991年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在参评的20个国家中,除数学平均正确率居第一外,地理、生物、物理和化学均居第15位。题目分知识、理解、应用,其中理解第3名,知识第11名,应用第17名。远低于负担比我们轻得多的美国学生。1985年我国与日本文部省的调查比较,在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等项目上全部是日本占优势;50米、引体向上等主要项目,从12──22年龄组也全是日本占优势。可见,我国学生一方面负担重,另一方面素质不尽人意,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在高耗低效地工作;学生是勤奋向上的,教师是尽心尽力的,学生学的辛苦,教师也教得辛苦,却是无用功。我们可以判断:造成学生素质不高与学生负担过重应该是有内在联系的。

2.学业负担过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过重的负担必然会造成学生情绪的长期紧张和不安,并由此导致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据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的专家学者对东北76所学校的万余名学生进行心理检测发现: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的表现,近30%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处于不及格水平,而优秀或良好者仅占8.2%,原因是巨大的压力下“心理超负荷运行”,“长期紧张在心理中的积淀”。此类调查统计分析在全国各地都有,足见课业负担过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极端不利。

3.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厌倦学习

长期承担过重学习压力的学生,一旦有可能摆脱书本控制时,连课外书籍也懒得碰一下,厌恶的情绪使其思维的活跃与严密不复存在。许多走出中考与高考考场的学生,“高呼万岁”,从此以后,“谈书色变”,有的将之束之高阁,有的作废品卖出,更有甚者付之一炬。教育的重要原则和使命之一,应当使学生(受教育者)热爱学习,并由此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可是,过重的学习压力,则使孩子们由厌倦学习,到厌倦生活,进而厌倦人生。这正是错误教育的真正悲剧,它给人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4.过重的课业负担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对当前中小学的教育培养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看出:学校教育的工作重心仍在知识教育上,培养学生优良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开发创造潜能的工作还远未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现行学校教育统一的教学内容、标准的答案、“满堂灌”的教育方法、机械单一的考评方式、过重的课业负担、追求升学的教育目标等,均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被动接受。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制造成了“标准件”。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更令人担忧。

(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学业负担过重,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危害,给学生健康发展带来了伤害,减负已刻不容缓。面对减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负担过重,并不是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它只是存在问题的一个表现。从减负折射出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体制、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了教育改革的紧迫感。

二、减负的现状与教育改革的艰巨性

教育部2000年发出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是从1995年以来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出的第49份关于减负的文件。各地也下达了相应的减负文件,并要求严格执行。

(一)减负有一定成效,但效果不理想。

现实中,小学生的心目中没有减负的概念,全听老师、家长的安排;中学生心目中更无减负的观念,认为减负那是小学的事;教师大多持怀疑而茫然的态度。教师自己表面减负,却让家长加负,有的教师甚至对家长说,减负令下达后,反正我们教师是不再布置作业了,你们家长自己看着办,不少老师认为学生减负,涉及到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和认可标准,涉及到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指导和要求,涉及到教材内容的编写、以分取人模式的改变等等,减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叫学校教师减负,能行吗?令许多老师感到茫然的是,删减和降低教材标准,取消以前的作业和考试评价环节,学生能学好吗?而且教师怎么教?孩子有了空闲时间,总不能让他们整天沉溺于游戏机、电视或其它一些益处不大的事吧,而社会、学校和家长又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地“花”掉空余时间?难怪会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减负不会有实质的效果或干脆说不清。家长更是担心和反对。北京宣武区近期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市教委减负举措出台后,仍然有78%的家长坚持给孩子布置作业,其中23%的家长准备布置大量作业。看来有近70%的家长反对减负或有所保留或说不清,以及认为减负不会有实质的效果或说不清,并不是空穴来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减负走极端的现象:认为减负就是不准有作业,因此许多老师根本不留作业,上完40或45分钟了事。教师没有了批改作业的负担,何乐而不为?结果一方面导致学生无所事事,出现了许多问题行为;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学习跟不上,教学质量大面积滑坡,学生及家长怨声载道。总之,减负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区一个减负如此之难,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可想而知。

(二)中国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导致目前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和减负困难重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表面上看教材偏难、教师素质差、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进一步分析,我们不容回避的是统考(统考、中考、高考)的指挥棒。现实是只要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存在,学生就会面临升学激烈的竞争,过重负担就不可避免。如果再进一步分析,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就业形势严峻”。由于我国近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大中型企业暂时还没有走出困境,加上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精简机构,客观上造成了社会就业岗位相对不足,致使就业形势严峻。现实中,许多用人单位倾向于名牌学校毕业生和高学历者。连大学生就业都困难,不用说没有进入大学的。于是,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的观念。并很快就折射到教育上,家庭教育更加严厉,不断给孩子增加负担,增加压力;学校教育为追求高升学率也不断给学生加大作业量、学习量、考试量,目的却只有一个:为了考试(中考、高考),为了考入大学、考入重点大学、考入名牌重点大学。我们的教育不可避免地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走入了“增加学习量──考出高分数──升入好学校”的怪圈,严重地违背了教育是培养人的素质的宗旨,违背了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可见,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就业形势的严峻导致的所谓“生活危机”、教材内容的滞后、课程体系的不合理、教育方法手段的原始、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作业的改革创新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的不和谐因素,等等,都是减负和教育改革的一道道障碍。教育的综合性改革必然涉及到的社会问题更是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这些都给当前的教育改革带来了诸多的思考,也使教育改革之路更显艰难曲折,任重道远。

 一)学生的学业负担到底重不重

首先看两组统计数据,据国家统计局1998年在10个省的调查证实: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在校时间8.8小时;80%以上的小学生的作业量在2小时左右,初中生每天完成作业量2小时以上,高中生的作业量更是不断递增。又据贵阳市调查:初中学生42.3%睡眠不足8小时,72%的学生在校时间8小时以上,74%的学生有2小时左右的作业。两组数据不谋而合。再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普遍存在于中学生,许多学生形象地称之为“课业猛于虎”。湖南一位多才多艺的少女敖晓虹在写给《夏令营中的较量》的作者孙云晓的信中夹了一张漫画:画中一只老虎张开大口瞪圆眼睛,在追赶她,那老虎的身上写了“作业”两个字,最可悲的是,少女已经跑进了死胡同,“作业”大山堵住了去路。信中她写道:现在这个学校,不知老师把我们当做人还是别的什么东西,作业多的可怕!就拿今天来说,作文两篇,数学留了十几道复杂的计算题,还有英语、化学和物理作业。如此多的作业要求明天早上早读前交,不交后果自负!多么可悲,中学生难道是一个做作业的机器吗?从以上两方面看,我们的学生无论从课业压力上还是从心理压力上的负担都很重,减负势在必然。

(二)过重负担下培养出的学生素质如何

中国的优良传统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反映在教育上就是给学生加压理所当然,“加压”的理由是为学生“成才”,然而事与愿违。

1.加重课业负担并没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1991年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在参评的20个国家中,除数学平均正确率居第一外,地理、生物、物理和化学均居第15位。题目分知识、理解、应用,其中理解第3名,知识第11名,应用第17名。远低于负担比我们轻得多的美国学生。1985年我国与日本文部省的调查比较,在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等项目上全部是日本占优势;50米、引体向上等主要项目,从12──22年龄组也全是日本占优势。可见,我国学生一方面负担重,另一方面素质不尽人意,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在高耗低效地工作;学生是勤奋向上的,教师是尽心尽力的,学生学的辛苦,教师也教得辛苦,却是无用功。我们可以判断:造成学生素质不高与学生负担过重应该是有内在联系的。

2.学业负担过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过重的负担必然会造成学生情绪的长期紧张和不安,并由此导致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据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的专家学者对东北76所学校的万余名学生进行心理检测发现: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的表现,近30%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处于不及格水平,而优秀或良好者仅占8.2%,原因是巨大的压力下“心理超负荷运行”,“长期紧张在心理中的积淀”。此类调查统计分析在全国各地都有,足见课业负担过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极端不利。

3.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厌倦学习

长期承担过重学习压力的学生,一旦有可能摆脱书本控制时,连课外书籍也懒得碰一下,厌恶的情绪使其思维的活跃与严密不复存在。许多走出中考与高考考场的学生,“高呼万岁”,从此以后,“谈书色变”,有的将之束之高阁,有的作废品卖出,更有甚者付之一炬。教育的重要原则和使命之一,应当使学生(受教育者)热爱学习,并由此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可是,过重的学习压力,则使孩子们由厌倦学习,到厌倦生活,进而厌倦人生。这正是错误教育的真正悲剧,它给人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4.过重的课业负担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对当前中小学的教育培养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看出:学校教育的工作重心仍在知识教育上,培养学生优良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开发创造潜能的工作还远未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现行学校教育统一的教学内容、标准的答案、“满堂灌”的教育方法、机械单一的考评方式、过重的课业负担、追求升学的教育目标等,均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被动接受。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制造成了“标准件”。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更令人担忧。

(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学业负担过重,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危害,给学生健康发展带来了伤害,减负已刻不容缓。面对减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负担过重,并不是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它只是存在问题的一个表现。从减负折射出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体制、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了教育改革的紧迫感。

二、减负的现状与教育改革的艰巨性

教育部2000年发出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是从1995年以来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出的第49份关于减负的文件。各地也下达了相应的减负文件,并要求严格执行。

(一)减负有一定成效,但效果不理想。

现实中,小学生的心目中没有减负的概念,全听老师、家长的安排;中学生心目中更无减负的观念,认为减负那是小学的事;教师大多持怀疑而茫然的态度。教师自己表面减负,却让家长加负,有的教师甚至对家长说,减负令下达后,反正我们教师是不再布置作业了,你们家长自己看着办,不少老师认为学生减负,涉及到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和认可标准,涉及到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指导和要求,涉及到教材内容的编写、以分取人模式的改变等等,减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叫学校教师减负,能行吗?令许多老师感到茫然的是,删减和降低教材标准,取消以前的作业和考试评价环节,学生能学好吗?而且教师怎么教?孩子有了空闲时间,总不能让他们整天沉溺于游戏机、电视或其它一些益处不大的事吧,而社会、学校和家长又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地“花”掉空余时间?难怪会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减负不会有实质的效果或干脆说不清。家长更是担心和反对。北京宣武区近期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市教委减负举措出台后,仍然有78%的家长坚持给孩子布置作业,其中23%的家长准备布置大量作业。看来有近70%的家长反对减负或有所保留或说不清,以及认为减负不会有实质的效果或说不清,并不是空穴来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减负走极端的现象:认为减负就是不准有作业,因此许多老师根本不留作业,上完40或45分钟了事。教师没有了批改作业的负担,何乐而不为?结果一方面导致学生无所事事,出现了许多问题行为;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学习跟不上,教学质量大面积滑坡,学生及家长怨声载道。总之,减负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区一个减负如此之难,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可想而知。

(二)中国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导致目前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和减负困难重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表面上看教材偏难、教师素质差、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进一步分析,我们不容回避的是统考(统考、中考、高考)的指挥棒。现实是只要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存在,学生就会面临升学激烈的竞争,过重负担就不可避免。如果再进一步分析,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就业形势严峻”。由于我国近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大中型企业暂时还没有走出困境,加上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精简机构,客观上造成了社会就业岗位相对不足,致使就业形势严峻。现实中,许多用人单位倾向于名牌学校毕业生和高学历者。连大学生就业都困难,不用说没有进入大学的。于是,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的观念。并很快就折射到教育上,家庭教育更加严厉,不断给孩子增加负担,增加压力;学校教育为追求高升学率也不断给学生加大作业量、学习量、考试量,目的却只有一个:为了考试(中考、高考),为了考入大学、考入重点大学、考入名牌重点大学。我们的教育不可避免地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走入了“增加学习量──考出高分数──升入好学校”的怪圈,严重地违背了教育是培养人的素质的宗旨,违背了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可见,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就业形势的严峻导致的所谓“生活危机”、教材内容的滞后、课程体系的不合理、教育方法手段的原始、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作业的改革创新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的不和谐因素,等等,都是减负和教育改革的一道道障碍。教育的综合性改革必然涉及到的社会问题更是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这些都给当前的教育改革带来了诸多的思考,也使教育改革之路更显艰难曲折,任重道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最新热点七:中小学减负问题
教育部回复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睡眠不足问题:严控书面作业总量 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
新千年,向学生过重负担宣战
如何正确看待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生“减负”:从教师“增负”开始
减负总共有几次,熬夜帮你理出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