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用2个月时间,整理了120本书

离开职场的这近三年时间,我做了很多事情,不过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那条主线始终都是读书、学习和写作,我也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思想上的成长和心灵上的满足。

记得辞职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2个月时间完成了第3期个人杂志的写作。这次写作让我尝到了用一段时间进行集中思考和输出的甜头,因为它让我一下子想明白了很多问题。从那以后,我便形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阅读之后,我都会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思考,并且以杂志或者课程的方式进行输出。虽然每次输出都需要经历一次痛苦的煎熬,但这却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正是因为这种冥思苦想的自我解惑过程,我才能够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我最近的一次输出是前段时间推出的《自我卓越的十二堂课》。通过这次系统梳理,我将自己过去这些年的学习思考所得与实践经验融合在一起,浓缩成了一套关于理性、行动和反脆弱的方法论。它算得上是我非常满意的作品。我原本以为自己的学习终于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还打算把重心转向事业的发展,但没想到的是,新的困惑很快又出现了。这个困惑其实一直潜伏在我心底,它应该是我在大量阅读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只不过最近才浮现出来。

我曾经说过,我长期阅读背后的核心目的其实是想要解答这两个问题:我是谁,我这一生到底要怎么过。这些问题原本属于哲学领域,但是随着近二十年大脑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把目光转向这个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当中不少人都选择以出书的方式与大众分享这些研究成果。于是,各种各样关于幸福、成功、自我成长、有效学习、自我管理、理性思维、情绪管理之类的书籍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

这样的书读多了之后,我逐渐意识到了两个问题:第一,大部分书只解释“什么”和“怎么样”,却没有解释“为什么”,举个例子来说,时间管理的书有很多,但几乎所有人都只谈方法,不谈目的和意义,可问题是,脱离目的谈手段,我们便无法对手段进行合理的评判。时间管理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猜大多数人的潜在逻辑可能是,时间管理能够提高效率,效率更高产出就更多,产出越多成功几率就越大,越成功我们就会越幸福,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我们所有的行为和选择背后都存在着类似的潜在逻辑,只是我们自己觉察不到,这种依赖直觉而形成的潜在逻辑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选择,但它却往往是偏离事实的,不准确的。如果我们的终极追求是“让自己更幸福”,那么在行动之前,最好先理清行为与目标之间的逻辑,如此我们才能明白什么样的方法最有效,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第二,针对同样的问题,我发现不同的书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与解释,比如说,有关幸福的书可谓玲琅满目,在当当网搜索“幸福”,就能找到上千本与之相关的书籍,当中有的是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有的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有的则是从个人实践经验的角度,即便是心理学领域,也存在着众多不同的角度和理论,毫无疑问,它们应该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局限,但是如果把这些角度和理论放在一起,会不会有一个更完整的视角和更全面理解?

带着这些困惑,我决定开启新的学习之旅。如何进行呢?这时,我想起了好友之前跟我分享的一句话,那是她在斯坦福大学进修运动营养学时,教授在课程开始前给他们说的一句话:“I want to give you enough information, so that you are not hurt by information.”  教授的这句话实际上和统计学中的“大数定理”有着一致的逻辑,那就是,数据或者信息太少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得出片面或错误的结论,因此,想要得到更接近事实的结论,拥有足够多的信息是必要前提。所以,关于此次学习,我决定从收集足够多的信息开始。

我给这次学习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大一统计划”,这个名字借鉴了物理学中“大一统理论(Grand Unification Theory)”的说法。我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大议题——什么是好的、满足的人生——的框架下,对幸福以及与各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一次梳理,先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梳理出当中重要的理论和研究结果,最后以此为基础,解答这两个问题:1)好的、满足的人生是什么样的;2)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好的、满足的人生。

根据这几年的学习经验,我为此次阅读设定了七大主题,分别为幸福、成功与成就、学习、效能、理性与决策、情绪管理,以及关系与沟通,然后依据以下标准,给每个主题列了一个书单:首先作者得在该领域有过长时间的研究,其次书的内容最好是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这样才能够确保结论的相对可靠性,最后,我还会去看一下这些书在豆瓣和Amazon上的评分和评价,参考一下读者的反馈。通过这种方式,我一共列出了120本书。

点击可以放大

不过,这120本书我并没有每一本都去读,而是选择了更高效的方式,那就是先通过听书和读他人笔记的方式来迅速了解书的核心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整理出这本书的思维导图。因为之前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相关积累,而且有些书我已经读过,所以通过听书和看笔记,我就能比较好得理解书中核心内容,并且可以判断出它对我思考的价值有多大,值不值得深入去阅读。一般来说,我只有在发现书的内容价值很大,而自己又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才会花时间进行深入阅读,比如,巴里·施瓦茨的《选择的悖论》就是我不太熟悉的领域,而书中关于选择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现代人的焦虑非常重要,于是,我便通过深入阅读补充了相关的知识。

过去这两个月,我一直在进行前期的整理和阅读,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不仅有了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而且还通过深入阅读和学习,弥补了自己在某些领域的知识空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情绪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虽然之前通过学习,我对情绪的作用和生理机制有所了解,也知道情绪和理性并不是彼此独立的,但关于情绪的研究还有很多是我不知道的,比如情绪和理性之间的作用机制,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具体内涵,以及情绪智力与亲密关系、学习、工作以及成就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之后,我才发现情绪智力才是个人幸福和成就的关键,它却被我们完全忽略了。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就是,我对什么是价值观,以及价值观的作用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目前,“大一统计划”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关于“什么是好的、满足的人生”,以及“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好的、满足的人生”这两个问题,我心中也有了答案,不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背景知识,所以我需要通过系列主题文章来进行深入解答。

接下来,我将在《自我卓越的十二堂课》中以专题文章的形式进行系统输出,以此对课程进行补充,同时也会提供一个核心书单,以便大家对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学习。整个系列预计有二十五篇文章,四月初开始更新,每周更新一篇。

后记

现在很多人都对如何高效阅读,如何构建知识结构很感兴趣,这篇文章正好也是我有关自己学习方法的一次分享。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先自我提问,然后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去自我解惑,其实我从来没想过要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逐渐完善仅仅是我在这个不断自我提问和自我解惑过程中得到的“副产品”。

实际上,科学研究也已证明,这种问题驱动式的阅读带来的学习效果是最佳的,因为问题会引发好奇心,当我们因为强烈的好奇心而想要了解某个知识时,我们便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满足和快乐感,而且此时的记忆力也最强的,因为对于某个事物,我们越是好奇,它在记忆中存留的时间就越长。(了解更多好奇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可以阅读《为什么拥有好奇心很重要》

所以,我认为学会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会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它便会主动推着我们一直往前走,当然除了好奇心之外,拥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如此,我们才能知道如何去寻找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好奇开始进化
用通识阅读,制造你的个人理解体系
10岁以后,这个特质孩子一定要养成,数理化绝对逆天!
有工作的人的工作心得
读侦探小说的十种理由
父母该有的好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