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286篇 中药是如何在人体发生作用的

要弄清楚中药是如何治疗疾病并在人体发生治疗作用的,必须先得弄清楚中医看待疾病和药物的视角。
西医目前是主流医学,西医看待人体的视角是“化学的”。受这个视角的影响,西药是“化学药品”,治病的思路是药物在人体产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分析病毒主要是分析其化学结构;研发新药物以破坏病毒的化学结构和抑制繁殖为主;体检的方式通常多是化学体检,例如血常规、尿常规等等。
中医看待人体的视角是偏“物理”的,药物的寒、热、湿、燥属性更偏于物理属性。而“归经”理论更偏于能量理论。归经理论的意思是:不同的药物会进入到人体相对应的指定位置。譬如,葱和大蒜的味道都是辣味道的,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大蒜很快会辣到心,而大葱会很快辣到鼻子。大蒜和葱都有不同的物理振动频率,大蒜的振动频率和心是接近的,很容易共振;而大葱的物理振动频率和鼻子是接近的,容易引起共振。寒热、燥湿、归经本质上都属于能量维度,而非化学维度
因为不同的视角,西医认为疾病是化学因素导致,譬如病毒入侵。而中医认为是物理因素导致,比如受凉或受热。广东山区的“湿”和塔里木盆地的“燥”,都是致病因素。

类似于所有的动能系统,都必须达到一定条件才能正常工作。譬如,汽车开动时冷却液温度在90度最好,高和低都会引发低效工作或故障。冷却液也需要一定标准量,过多和过少也会导致汽车不正常运作。人体也需要在37度设施度和合理身体水液运行才能达到最佳状态。环境温度过高和过低,不喝水和喝水太多、身体湿度不足和湿度太大也会导致疾病。
在中医的视角:健康状态是人体维持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以及五脏六腑运行正常决定的。疾病状态是人体五脏六腑运行配合失常导致的。五脏六腑的质量,温度和水分是决定健康的重要因素。另外,五脏六福在人体运行中承担了不同的角色,依靠这些角色的良好配合,五脏六腑才能健康运行。
对应上述原理,中药通常有寒热的维度、燥湿的维度和归经的温度。譬如干姜这味药,在寒热维度上是属于热性的;在燥湿维度上是属于燥性的;在归经维度上是到达脾胃的。如果脾胃寒湿,则用干姜,如果脾胃燥热,则不能用。再譬如生地,在寒热维度上是寒的;在燥湿维度上是湿的;在归经维度上是入肾的。
根据上述原理,《黄帝内经》将药物按照四气五味进行归类。
“四气”是指综合寒热温量按照春夏秋冬的特征进行分类:
1.春气:譬如像绿茶、竹笋、豆芽、桂枝、乌梅、小麦、小米等。这些药食的特点是秉承了春天温暖湿润的气候而生的,具有生发的特点,对应肝胆应该在人体承担的作用。这些药食可以加速人体的血液运行并引导人体的气血从体内向体外。譬如一个人睡眠不好,晚上喝了绿茶,则会导致血液加速,精神更加清醒而失眠。失眠的人,通常是人体由动转静的能力出现了障碍。但如果我们上午喝一杯绿茶,则会令人思维更加清晰。药物和食物本身有其固定的特征和熟悉。关键是在什么时间用?给谁用?

2.夏气:譬如像玫瑰、桂皮、咖啡、羊肉等。这些药食的特点是气味较浓,可以刺激心脏令人兴奋。譬如,喝一杯带有肉桂粉的卡布奇诺咖啡可以明显的振奋心情,让心脏跳得快起来,也会改善低落的情绪。因此,这种喝法发源于寒冷的北欧。但对有些心跳平时就比较快的人,喝卡布奇诺反而会心跳过快不舒服。
3.秋气:譬如像杏仁、百合、花生、大米、雪梨、麦冬、半夏等。这些药食的作用是让身体运行机能收敛起来。我们的身体随着自然规律的变化一直在做动静交替的变化。白天需要动,晚上需要静;失眠的人需要静,嗜睡的人则需要动。如果睡觉喝一碗大米粥煮杏仁、百合,则会有利于睡眠。
4.冬气:譬如像黑芝麻、黑豆、猪肉、生地、枸杞等。这些药物的作用是让身体的机能更静一些,给身体多一些储备。一个人如果过分熬夜、操劳,身体透支内火比较厉害,则应该适量食用一些这些药食。
“五味”是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1.酸:酸在归经上对应的是肝,有收敛贮备的作用。可以起到滋补肝血,促进改善肝的机能。例如,夏天流汗太多,人体体内血液和津液流失,这是通常喝酸梅汤来收敛津液,滋养肝。
2.甜:甜在归经上对应脾胃,有湿润滋养的作用,可以让人体运行柔缓下来。例如辣椒吃多了身体感觉到刺激和血流过速,这时吃点蜂蜜或者糖可以让人体柔缓下来。
3.苦:苦在归经上对应心,有冷静和干燥的作用。南方人在湿热的夏季喜欢吃苦瓜,作用就是降内热祛湿,让人不要感觉到太烦热。像黄连、黄柏、黄芩这些药都非常苦,可以改善身体内部的湿热。西医认为这些药“消炎”,而所谓的“炎”,实际上湿热浊的内环境导致。

4.辣:辣在归经上对应肺,有加强肺和毛孔张开,促进血液向体表加速的作用。如果吹了风寒,北方经常喝酸辣汤来发汗。酸味的汤汁可以维护人体的水分向内收,配合辣味向外散,一张一合,人体就容易发汗。
5.咸:咸在归经上对应肾,有凝聚和变凉的作用。现代西医用生理盐水注射到静脉,从中医的角度看,人体发烧会导致水分丧失和血液内热。过分的热会导致细胞腐蚀酸化和灼烧,产生炎症。咸可以让人体的水分流经肾脏净化血液,兼有凝聚的作用可以让人体有力气。
  病理分析是西医的思维方式,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肿瘤等等。高血压降压,高血糖降糖,肿瘤切割。西医针对现象进行抑制。
而中医的思维则是寻找背后的逻辑。方式则是看人,通过望闻问切看看人体的运行模式出现哪些不正常。是系统过热、过冷、寒热不均,人体系统内水液循环的运行出了什么问题,五脏六腑中那个环节最弱、不匹配系统的整体运行导致。
譬如,病人来看失眠。医生看到是病人干瘦、脸色青黄、脉象弦大,这些现象都指向病人是肝不好引起的。准确说,是肝系统在人体整个动力系统运行中处于最薄弱环节导致。干瘦反应了病人肝在从肠胃吸收造血的能力不足;脸色青黄也反应了与肝相连接的人体静脉毛细血管的循环动力不足;脉弦反应了因为血不足人体产生热量的循环不足;脉大反应了血液循环中有多余的内热不能从人体的内循环转移到外循环释放出来,原因是肝的藏血代谢能力不足。
这时,要用酸的药物将身体的水分尽可能向肝来调动,充盈肝;要用甜的药物维持身体水分给滋养肝创造条件;要用温暖入里的药来加强内循环驱达内热于表。最终通过解决睡眠而从本质上改善了病人的体质,改善了最薄弱的环节,令身体建立起健康的平衡动力系统。而西医用的安眠药仅仅是强行的麻醉,不仅没有起到改善身体的作用,反而因为化学药品污染损伤了身体的脏腑。

简单来比喻,人体是一个靠热量驱动、水液(血液、津液)作为载体的动力循环系统。主要可分为体表循环和脏腑内循环,体表循环起着抵御邪气的作用,体内循环起着消化吸收和支撑表循环的作用。两者的运行要趋于平衡和协调。南方天气湿热,很容易出汗,气血易于到达体表,通常是表循环强,内循环弱。所以饮食要清淡而多汤,并佐以酸味内收;西北天气寒冷干燥,不容易出汗,气血易于内收,通常是表循环弱,内循环强。所以饮食气味比较重而香,多食用羊肉、桂皮、茴香、大葱、白酒这些药食引气血达于表。
每一个脏腑和局部也是靠热量驱动和水分作为载体的小循环。热量不足,系统低效运作,出现疲倦、缺乏胃口、抑郁等。余热代谢不出去,出现内火、口腔溃疡、失眠、焦虑、肿瘤等疾病。大部分情况,两者经常夹杂在一起,兼而有之。
食养在中国文化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和用药的机理完全相同。核心是辩证身体状况和气候变化,再对应以相应的四气五味药食予以对应治疗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点击链接查看)揭示了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饮食用药规律。如果能望闻问切辨别身体状况和知晓气候的变化规律,就掌握了中医养生和治病的规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233篇 同人现代语言解读伤寒系列(1)
第249篇 中医视角—白血病的成因与治疗
倪氏中医之跟诊心得三
中医博士罗大伦谈抑郁症的治疗
大 暑
15-水火气血之-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