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讲案|第四篇里仁之第8章

原文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闻知大道,晚上死去都可以。”

探究

孔子为何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后儒多以为,本章孔子周游列国既久,而其道不行,故慨叹世之无道。

孔子、老子都讲“道”,都指向宇宙本源,然孔子重人事,老子法自然,故都言“道”而内涵或有异同。《皇疏》说:“叹世无道,故言。设使朝闻世有道,则夕死无恨。栾肇曰:‘道所以济民。圣人存身,为行道也。’”皇侃等的解说,有其代表性:孔子叹世之无道,所以有此一说。假若令早晨闻知有大道,那么晚上死去当无憾恨。栾肇说:‘道,是用来匡济万民的。圣人存身世间,是为了施行大道。”皇侃、栾肇辈是从治世济民上推求孔子所谓“道”的。故后世有人干脆说,孔子的“杀身以成仁”(《卫灵公》)、孟子的“舍生而取义”(《告子上》),当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的最佳注脚。

说孔子所谓“道”即仁,不免促狭、武断,但仁为他至高追求,则是无疑的。人不可不明道,苟得闻道,则晨闻暮死可矣。而这当是孔子自我求仁求道不已的写照,也是先贤对于后学的勖勉。故《集注》说:“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

春秋乱世,国无宁日,孔子孜孜以求救世之道,复礼归仁,可谓矢志不移。在孔子看来,人生当闻道,得道,以至行道,只管进取,而所谓阶段,其实无须切分。修身,然后在心为仁,在世为道;得道,就是人性至高境界的体现,而世间再没有比道更值得恒久追求的了。孔子周游列国,退而讲学,一生莫不笃于仁,求于道,而欲使仁道传播,得闻于天下。即使“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孔子世家》),也执着于大道,死而无悔矣。

又,关于“可矣”,还有诸多说辞:

闻道先圣,死而后已。《正义》说:“闻道者,古先圣王君子之道,已得闻知之也。闻道而不遽死,则循习讽诵,将为德性之助。若不幸而朝闻夕死,是虽中道而废,其贤于无闻也远甚,故曰‘可矣’。”刘宝楠以为,所闻大道,为古时先贤圣王君子的道,已经得闻知晓了。闻道而不即刻死去,就因循而吟咏诵读,必将为德行养成的辅助。若遇不幸而早晨闻道,晚上死去,虽然是中途停止,他远比无所闻的人要贤,所以说‘可以了’。 刘宝楠说得明白,所闻为先圣大道。

道无止境,追寻至死。顾炎武说:“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顾炎武《日知录》)顾炎武另有发明:我看见他有所进,不见他有所止。活着,有一天不死的己身,就有一天未闻的大道。顾炎武看重进学不已。

道贵当行,死不足惜。黄式三《后案》说:“式三谓此言以身殉道也,朝闻当行之道,夕以死赴之,无苟安,无姑待,成仁取义,勇决可嘉矣。”黄式三亦有别解:我认为孔子此语,在以身殉道,早上闻当践行的大道,晚上就以死趋赴,不苟且偷安,不姑且候待,践行仁求取义而牺牲生命,勇毅果决,值得嘉许。黄式三凸显的是取义成仁。

人必有死,得道不枉。《新解》说:“人生必有死,死又不可预知。正因时时可死,故必急求闻道。否则生而为人,不知为人之道,岂不枉了此生?若使朝闻道,夕死即不为枉活。因道亘古今,千万世而常然,一日之道,即千万世之道。故若由道而生,则一日之生,亦犹夫千万世之生矣。”钱穆则说:人生因随时会死,所以必急于求得闻道。闻道而不致枉了此生。

孔子所言,突出人间大道高于一切,倡扬追求真理的至伟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说《论语》:里仁篇(八)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八)
再谈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
读懂道德经第62章,就明白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义
不要再误读《论语》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