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掘探究潜质,倡导自主学习—高中班规的确立原则

发掘探究潜质,倡导自主学习—高中班规的确立原则

默认分类 2010-10-18 15:26:10 阅读63 评论0   字号: 订阅

南山风      高中生最主要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成人感和独立自主的需求急剧增长,而另一方面心理发展水平仍尚未成熟。常见的表现是一方面努力要把自己转变为独立自治的人,即自己管自己的事情,自己作出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而不再依赖父母或他人。而另一方面他们仍未脱掉孩子气,做事莽莽撞撞,看问题容易偏激、走极端,做的总没有想的好。
    正因为高中生具有的这些特点,我们在制订高中班规的时候,要与小学、初中的班规有所区别。在确立高中班规的时候,更应该倡导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更加规范,并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获得成功,体验快乐。

    
    黄雅芩,湖南师大附中优秀教师,长期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和教育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绩。黄老师在常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学效果非常好,并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相处非常融洽;在评教、评学中,学生满意率也非常高。担任05届文二班班主任时,班级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班级”称号,高考二本自然上线率达91%。黄老师曾获长沙市“教学能手”称号,在省级的现场赛课、说课和论文评比中多次获评一等奖。她还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所撰写的德育论文连续四年获校特等奖并获省市级一二等奖。现任附高05级08班班主任,所带班级在各方面表现突出,获评市“优秀班集体”称号。
    在开学初,围绕怎样制订班规的问题,黄老师曾费了不少脑筋。有的老师曾提出,在高中阶段制订详细的班规,搞加分扣分,既烦琐又意义不大,一句话,高中生不服这一套。针对这种现象,黄老师进行了分析:
    首先,班规必须有,它实际上是一个团队目标的体现,以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达成的约定,是为了制约某些破坏团队利益的行为,以避免团队目标落空;即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集体,一支优秀团队要想良性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
    其次,为什么会出现“不服这一套”的现象呢?从班规的形成看,可能以老师强加的意志为主,缺乏学生的自觉认同;从班规的内容看,往往以惩罚性条例为主,还容易细化每一个有违常规的举动都对应扣多少分。这样一来,学生要不就是分分必争,要不就是嫌束缚太多,干脆置之不理;从班规的导向看,以消极性导向为主,在束缚学生违纪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很难体现积极的引导作用和促进优秀道德情操的弘扬。
    鉴于此,在班规正式出台之前,黄老师首先向同学们提出了她管理班级的指导思想:班级管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的思路是自我教育加严格的制度;班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做人的标准,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把原则、思路和目标一分析,学生就感到制定班规并不是单纯为了约束他们,而是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首先在内心就少了许多排斥心理。
    然后,黄老师要求学生针对这些目标,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归纳出最容易犯而又最应该杜绝的行为,汇总之后在班上展开讨论,最后确定了“十严禁”,并民主通过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在“十严禁”中,黄老师并没有将具体的惩罚措施一一罗列,因为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班级管理思想已基本贯彻,学生已经基本上达成了“不该干什么”的共识,若再罗列出来,就会造成无谓的心理压力,容易滋长逆反心理,而模糊惩罚措施也有利于班主任进行随机的教育。
    最后,在讨论了“十严禁”之后,黄老师提出了构思已久的“十提倡”,大力地弘扬优良作风,加强班级作风的积极导向。黄老师提出的“十提倡”包括:
    1.学习:提倡积极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提倡听课时主动多思,积极举手发言,积极捕捉信息,及时处理信息,恰当作出反应;提倡课后认复习,“温故而知新”。
    2.作业: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提倡勤学好问,敢于质疑,勤于探讨。
    3.文明习惯:提倡“内心常自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自身品位。
    4.一日常规:提倡自制、自律,提倡互相监督、互相提醒。
    5.交往:提倡积极、正当、理性的交往;提倡互帮互助互学,杜绝不良的朋友义气;提倡理性自制,不轻易陷入情感旋涡。   
    6.课余:提倡多读书,读好书,摒弃低级趣味,提高自身品位。
    7.自身:提倡“自我发展”的责任感,关注自己的成长轨迹,不断调整“竞技状态”,切忌糊里糊涂混日子。
    8.集体:提倡“人人做主人”,关注集体事务,从“身边事做起”,切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9.社会:提倡关注社会,具备社会公德心、同情心、责任心,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公益活动。
    10.品质:提倡“诚信”,诚实诚恳、守时守信。
    事实证明,黄老师基于“自主”原则所确立的班规,在促进班集体形成一个优秀的团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学生潜力方面,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一个班集体刚刚组建时,由于是来自不同学校的几十人聚集在一起的,所以还缺乏共同的目标,缺乏沟通和了解,缺乏相互间的关怀和协作等。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班集体锤炼成一支优秀的团队——大家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而共同奉献;能够不断地释放所有潜在的才能;能够让每个人深感被尊重和被重视;鼓励坦诚交流,避免恶性竞争等。在这样的氛围里,每个人的精力(energy)、兴奋(excite-ment)、热情(enthusiasm)、努力(effort)等“E”元素,才能够被真正激发出来。
    如果想把一个班集体培养成一个具有优良班风的团队,那么制订一个合理的班规就势在必行。   
    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黄老师对建立怎样的班级作风,形成怎样的班级气氛,在确立班规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但是她并没有对班规作硬性规定,也没有强制执行。因为她明白,如果班规反映的是老师强加的意志,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会出现各种不可控的问题,而且学生也会对此有逆反心理。
    针对这些问题,黄雅芩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取师生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确定班规。采取这样的形式制订出来的班规,学生比较认同,执行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且,制订班规的过程又是一个很好地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反省的过程。这样在自主基础上确立班规,可谓一箭双雕。


    引导学生制订科学民主、严明可行的班规并以此管理班级,其意义并非只是约束学生,而是使我们的班级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民主。
    1.班级“法治”管理,使班主任由“学生保姆”还原为“心灵的引导者”
    班主任应该真正成为“灵魂工程师”而不是“学生保姆”。在“人治”管理的模式下,班主任成天被琐事缠身,很难获得“解放”。所以,对于班主任来说,应该在自己所管理的班集体中推广“法治”管理,把所有班级事务(日常的学习纪律、清洁扫除、课间操纪律、运动会以及大型文娱活动,等等)交给学生,老师只进行“宏观调控”,在特殊情况下才亲自出面解决有关问题。
    事实证明,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是足以让教师放心的。比如著名教师李镇西老师平时很少守着学生上自习、搞卫生,甚至平时考试也不监考,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表现都是非常不错的。李镇西老师外出开会、讲学等社会活动较多,每当外出,班长就成了代理班主任,全权负责班级事务,从未出现过任何大的纪律问题。李镇西老师曾经同时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两个班学生共131人),但他靠“法治”管理,两个班情况仍然良好。有一次李镇西老师去长沙出席中国教育学会年会,两个班各方面都井然有序。在此期间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这两个班在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分别获得年级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
    2.班级“法治”管理,有利于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能力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干部永远是少数人。班干部工作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班委的道德素质和工作能力。而班级“法治”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而且他一旦当上班干部,班规就会迫使他非当好不可。
    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定期由全班学生无记名投票产生班干部。另外,班规规定,每一届班委只能任期一学期,班长任期也不能超过一学年,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有机会当学生干部。除班委外,班上还设立了许多班级事务分工的职位,使每一位学生都不会空闲。这样,便保证了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班级管理。
    在“法治”管理中,班规赋予班干部的具体责任和权力,绝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助手,他们还必须独立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每学期全班学生都要对班委投信任票并进行民主评议,对声誉较差者必须调整。学生干部的日常工作也不仅仅是靠其自觉性,而是随时置于全班学生的监督之下,如有“玩忽职守”或“徇私舞弊”的,便会立即受到专门负责监督班委的同学依据班规代表全班对其进行惩罚。在实施这样的班规的情况下,班委干部的工作态度,已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个人品德,而首先是“制度”使然。
    3.班级“法治”管理,是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启蒙的实践教育
    作为21世纪的一代新人,平等意识、法制观念、独立人格等民主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民主精神怎样培养?这就必须在民主的环境中培养民主精神,必须在民主的机制中培养民主精神,必须在民主的实践中培养民主精神。
    当然,这里所说的“环境”、“机制”和“实践”,仅仅是指我们教育者所能提供的班级民主管理。切实有效地实施班规可以使平等意识深入人心。班委干部绝没有高人一等的“官念”,相反,由于他们是同学投票选举而不是班主任“委任”的,他们深知自己的权力是同学赋予的,也只能用于为同学服务。而且定期投信任票,也使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无不接受着同学们的监督,自己的“位置”是否“稳当”也完全由同学们决定,因而唯有真诚勤恳地当好同学的“公仆”,才能受到同学们的拥戴。

   如何确立高中班规
    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成熟,对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班规并不会一味地被动执行,这点与小学生和初中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一个班规得不到他们的认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制订出来的班规将很难有效地执行下去。
    所以高中班规的确立,无论是从班规确立的内容还是从班规确立的形式,都要仔细斟酌。
    1.引导思想:对三个问题的讨论
    教师在制订班规之前,应该首先提出三个问题:第一,学生们是否希望这个班成为一个好的集体?第二,若要成为好集体,是否需要每个人都克服自身的弱点?第三,为了保证同学们因为集体的利益而克服自身的弱点,是否需要制订一个班规?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人总是有弱点的”有清醒认识——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这个认识至关重要。(其实,迄今为止,所有体现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法律无不建立在对“人性的弱点”的理性认识之上的)因此,教师在这里的着眼点是引导学生集体预测在创建美好班级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障碍,进而提出防范措施,而不是让学生检讨,暴露自己不光彩的过去。在引导学生认识代表着希望与成功的另一个“我”的同时,又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与弱点,这才是全面科学的引导。
    经过讨论,学生们对这三个问题都能作出肯定的回答。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即使十分散漫的学生也真诚地希望自己能生活在一个班风良好的集体之中。而全班同学都“希望班集体好”,这正是制订班规,并积极实施的思想基础。因此,这第一步引导虽然容易,但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2.统一认识:班规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尽相同
    一说到班规,可能会有学生提出疑问,“国家已经制定了《中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学校也有各种规章制度,我们再搞班规是否多余呢?”还有学生可能会说:“在小学和初中,我们班也制订过不少‘班规’之类的东西,但很少坚持执行,我们现在制订班规会不会也流于形式呢?”
    我们可以这样给学生解释:“《守则》、《规范》当然不错,但毕竟不可能具体包括一个班级的各种情况,而我们即将制订的班规,正是《守则》、《规范》中有关纪律要求的具体化。另外,《守则》等条令虽然对中学生提出了合理的规定,但这些条令本身并不带强制性。在执行过程中,人们一般认为这只是提倡,而非强迫,学生违反了《守则》、《规范》也无相应的惩罚措施。久而久之,本来合理的规章制度最终便成了一纸空文。因此,我们制订的班规不应仅仅是道德提倡,更应该是行为强制,应具有法律般的约束力,使之真正切实可行。”
    实际上,班规的产生过程与《守则》等条令的产生过程也有区别。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守则》、《规范》等往往不可能由每一个学生自下而上地反复讨论制定,而主要是由教育者一手制定(当然也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并力图切合学生实际),这样便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总认为各种规定是强加给自己的“条条框框”,执行起来自然很被动勉强。而班规一开始就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制订,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约束我们,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
    3.班规内容要具有可行性、广泛性、互制性
    所谓“可行性”,含义有二:一是提的要求、规定应符合实际,便于监督检查,不能提一些虽然合理但难以做到的要求;二是不仅仅提出纪律要求,还应同时有相应的强制措施,明确“违反了又怎么办”,否则,班级法规很可能又成为一纸空文,无所谓“可行性”。
    所谓“广泛性”,是说班规应尽可能地包容班级一切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以后凡是班内出现了违纪现象,老师同学都可以从中找到相应的惩罚措施,做到有“法”可依。
    这里,又涉及一个极易引起误解的问题:教育中的惩罚。在学校,任何形式的体罚都必须杜绝,因为离开了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就谈不上任何教育。同时,科学而成功的教育又不能没有惩罚。但是,教育惩罚不是体罚。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这既可以体现在精神上,也可以体现在行为上。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等),后者是某些过失补偿性行为(比如做卫生不认真而罚其重做等)。这些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
    所谓“互制性”,就是“法规”既应体现出学生之间的互相制约,更应体现出师生之间的互相制约,特别是学生对班主任的合理制约。也就是说,班规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管理,同时对班主任也具有责任监督、权力限制的作用,而且应把这个监督权、限制权交给学生。
    4.起草班规: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立法者”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这个班不只是老师的,还是每一个同学的,要求这个班好也是每一个人的希望,制订班规同样是每一个人的意愿,那么,这个班规理所应当由班上每一个人起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意识到:班规是自己制订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我们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草拟班规,使他们一开始就不知不觉地进人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角色。
    当学生每人都交上一份班规草案后,老师进行归纳、整理、加工,形成初稿,然后交给全班同学反复讨论、修改。
    整个班规包括学习纪律、寝室纪律、清洁卫生、体育锻炼、值日生、班干部、其他等若干部分,每一部分中设置若干具体细则,要基本上做到覆盖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班规的每一条都写明执行者,并对执“法”不严者也有明确的惩罚规定。
    5.执行班规:班规面前人人平等
    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由全班同学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班规。班规一旦正式生效,便成了班级“法律”。在它面前,班上任何人(包括班主任)既是守“法”者,又是执“法”者。无论是老师,学生干部,还是其他学生,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要全力保证班规的严格执行。班规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对班主任来说,维护班规的权威,便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对学生来说,维护班规的尊严,便是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尊严都已通过班规转化为集体的意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镇西:为什么学生犯了规受罚就叫“理所当然”,而老师犯了规受罚就叫“品德高尚”?
教育叙事:罚扫地
班训、班规、班风、班级口号、奋斗目标、班主任寄语
建立一套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主任要做班级工作的参与者 班级管理心得体会(八年级)
学生自己定“班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