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量子世界的4个神奇现象,唯心主义的证明?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把两个经典物理无法解释的实验——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称作“物理学晴朗天空中的两朵乌云”。而这两朵乌云,直接导致了现代物理的两大支柱的诞生。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作为现代物理的两大支柱,它们描述的宇宙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常识。其中量子力学更是连它的发明者们都难以正确把握。以下就由小编来介绍量子力学所描述的微观世界的4个神奇现象,看你能理解多少?

1、波粒二象性
普朗克在解释黑体辐射时,把黑体辐射的能量假设为一份份地传递,认为黑体辐射出来的能量具有最小的单位,提出了“量子”的概念,这是量子力学的开端。爱因斯坦在解释光电效应时,把量子的概念推广到光身上,提出光同时具有波的特性和粒子的特性——即波粒二象性。其后德布罗意提出了实物粒子(如电子、中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由此改变了人们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如今量子力学认为,构成世界的物质,如中子、质子、电子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说,像声波一样可以同时蔓延至整个空间的特性,以及像网球一样只能存在于确定位置的特性,同时存在于粒子身上,根据实验手段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2、波函数坍缩
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物理学家认为,物质会在没有被观测的时候呈现波动性,在被观测时呈现粒子性。根据量子力学的正统诠释——哥本哈根诠释,物质在没有被观测时会以波函数的形式布满整个空间。当试图观测物质时,这种观测行为会使波函数立即坍缩为一个粒子,出现在空间中的一个位置。

这样的奇怪说法也引起了人们的疑惑:这种说法是否有唯心主义的嫌疑?月亮也是由微观粒子组成,所以当没人看着月亮的时候,月亮是以波的形式充满整个宇宙的?当看月亮的时候它立即“坍缩”到天空中确定的位置?在这样的观点下,似乎是我们的意识决定了事物的状态。、

3、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说的是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能同时测准。当粒子的位置测得越准确,测量它的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亦然。在以前,不确定性原理曾被翻译为“测不准原理”,“测不准”的说法似乎在暗示,测不准是因为技术不够先进。但是后来人们认识到,测不准是因为微观粒子本身并不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

如果把微观粒子看作一个小球(像网球一样),不难理解它是具有准确的位置和动量的,只是未能测准,这也是爱因斯坦的观点。而如果接受第一点波粒二象性和第二点观测使波函数坍缩,就会明白,观测之前根本没有一个“粒子”存在,因此也没有“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存在,这是波尔的观点。爱因斯坦和波尔就粒子到底是“未能测准”还是“不能测准”而展开了漫长的争论。如今物理学界的观点倾向于波尔一边,是观测的行为使得物质以“粒子”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眼前。而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好像是有着某种“准确度守恒”,测量某个值越精确,另一个值就越不精确。

位置误差和动量误差满足的不等式
4、量子纠缠
爱因斯坦虽然也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但他的观念仍停留在经典框架中,始终无法接受量子世界的奇异特性。量子纠缠就是爱因斯坦提出来抨击量子力学的思想实验。
两个由于某些机制而发生耦合的粒子,分开后,它们朝相反方向互相远离。根据量子力学的描述,无论它们相隔多远(哪怕是好几光年),它们的相互联系仍然存在。当观测其中一个粒子,就会改变粒子的状态,而另一个粒子会立即“响应”,也做出相应的状态改变。

这种瞬时的“响应”,被爱因斯坦讽刺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因为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超光速的,违反了相对论中“信息传播速度上限为光速”的限定。
在爱因斯坦逝世后几十年,科学家做出实验证实了这种“鬼魅”的超距作用的确存在。尽管这种作用无法用于传递信息,严格来讲并没有违背相对论,但它们的联系的确是瞬间的。不知爱因斯坦如果仍在世会作何感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波粒二象性?
客观上的波粒二象性是什么,从科学的角度怎样去认识?
为什么每个人都能——也应该——学习量子力学
梁文杰:薛定谔的猫——量子力学的合理与反常【云里·悟理-第26课】
不确定性原理:单独的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吗?
为什么“薛定谔的猫”这个实验在现实中永远无法实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