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语五年级下册(S版)教材教法介绍

小语五年级下册(S版)教材教法介绍

(2011-02-04 19:35:56)
标签:

杂谈

分类: 语文教学
  
  一、教材的特点

  (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在单元前安排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单元导语和情境图。
    教材在每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导语的内容。导语扼要说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点明单元的专题和训练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学习任务,为课文的学习做好准备。导语行文生动活泼,富有诗意。每单元的导语都配有表现主题内容的情境图,更加直观地揭示主题,为学生创设了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画面生动,充满童趣,如,第一单元的导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你知道吗,在我们民族大家庭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和英雄的传奇故事。本单元课文将把我们带入动人的民间故事,让我们为各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而喝彩。”这段导语用优美、简明的语言,概括地介绍了本单元的内容,并提示学生“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具体点明了单元主题和训练专题,并配有精美的情境图。画面展现了“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民族大家庭。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本单元的特定情境中,为后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⒉选文新,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本册教材首次见于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的新选文比率达80%左右。这些首次进入教材的新选文多为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富于典范性。选文的范围广泛,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文化含量高,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视野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文化。在这些课文中,有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如,《神鸟》《格萨尔王的故事》《冬不拉》《火把节》《刘三姐》;有反映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如,《猫》《珍珠鸟》《海豚救人》《老人与海鸥》;有歌颂巾帼英杰的,如,《黄道婆》《提灯女神》《香玉剧社号》《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花木兰(剧本)》;有反映人们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如,《范仲淹的故事》《体育课》《顶碗少年》;有反映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如,《左公柳》《郑成功收复台湾》《隐姓埋名三十年》《海上英魂》;有中外名篇名著中的精彩片断,如,选自鲁迅先生《故乡》中的《少年闰土》,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凡卡》,我国近代白话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孔明借箭》,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伟大作品《堂吉珂德》中的《战风车》,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童年乐趣》等。这些选文贴近学生生活,可读性强,富于现代意识和时代气息,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与培养。

  本册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细致地研读,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略读只要求把握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二)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⒈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略读课文一般只设计1—2道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精读课文一般设计3—4道练习题,其设计思路是:第1题一般为或朗读或背诵或默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第2题意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思路或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第3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能力;第4题读读写写旨在加强词语的学习,增加语言积累。有的还设计了带★号的拓展选做题,一般结合课文内容,或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些思考题的设计重视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另外,课后练习的设计还注意了读写的结合。针对部分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在部分课文后面的拓展题中较为恰当地设计了“小练笔”的形式,力求让学生在最佳的教学时机,充分利用课文资源,进行灵活多样的小练笔。
  在一些课文后面还适当安排了相关“链接”的内容,以进一步拓展延伸阅读内容和补充有关知识。“学习链接”编排的内容大多是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介绍,如,本册编排了关于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几个人物的简介,及有关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伟大作品《堂吉珂德》的简要介绍等。在第五、六单元还安排了学习方法指导“指南针”,分别讲了有关“学做读书笔记”和“学写读后感”的内容。这样编排旨在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指南针”意在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点拨和引发,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指南针”的内容并不是一次性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在学习实践中多次反复,引导学生逐步形成。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和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选词用语的奥妙;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名家是怎样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和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和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册教材中的古诗文,加上了注释。目的是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看注释,理解诗文的意思,想象诗文所描绘的画面,逐步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⒉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累语言。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觉得好的词、句、段落多读读,或抄一抄,或听写下来。在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读写词语的练习题,让学生读读写写由生字带出的生词、重点词语等,以丰富语言积累。二是在每篇课文之后都设有“词语采集”栏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积累语言的材料,而且还要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再补充上一些,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也体现了对积累词语的重视。三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朗读方面形式多样,包括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等。背诵包括背诵指定的段落和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这样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四是在“语文百花园”中专设了“阅读平台”“积少成多”两项内容的练习,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增加语言积累。本册在“阅读平台”中编排了描写傣族新年——泼水节的狂欢场面的《泼水节》,连续观察日记《螳螂的启示》,故事《静静的女人》《鞋匠的儿子》,历史故事《晏子智说齐景公》,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中的《伸着两个指头》等。“积少成多”中编排了谚语、古诗、名言警句的练习等。

  ⒊密切联系学生的阅读和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为了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本册分别在第四、六单元安排了三次小练笔,一次在《顶碗少年》课后,“那位白发老者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一次在《少年闰土》课后,“试着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特点的写法,仿照课文,写写自己身边一个小伙伴的外貌”;一次在《凡卡》课后,“读了课文,你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跟凡卡说,请你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通过这些“小练笔”的练习,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季节、节日和学习活动适当组织一些小练笔,满足学生“我要写”的需求。这种练笔是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的,意在引导他们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不可要求过高。

  ⒋听说读写各项内容整合编排,注重各种能力整体推进。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为线索,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组织单元内容。从单元导语到课文、课后练习和“语文百花园”中的练习,各项内容大多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的整合安排,使教科书的编排更为紧凑,有利于整体推进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第一单元是一组民间传说故事,连同“语文百花园一”中“阅读平台”里的一篇共编排了六篇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内容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耐人寻味,从不同角度给人以启迪。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围绕单元训练专题,编排了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在“语文百花园一”中通过“拓展与交流”的形式,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评价与交流,使学生在阅读中对内容的把握、语言的品味、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有一个质的提高。通过自读“阅读平台”里的傣族民间故事,把在本单元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口语交际”和“习作”也是围绕民间故事来进行练习的。“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交流会”是本单元课文学习的一个延续,使学生共享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及给他们带来的有益的启迪。习作续编神鸟的故事是在本单元学习、阅读的基础上的一次习作实践,也是围绕民间传说故事来进行的。总之,借助单元前的“导语”来导向,凭借课后思考练习题来导学、导练;凭借“温故知新”引导学生交流本单元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语文知识的规律和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导语、课文、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紧扣学习重点,追求语文学习整体效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教材选文注重人文精神,注意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从各个侧面引导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本册教材选取了一些反映多彩的民族文化的课文,如《神鸟》《格萨尔王的故事》《冬不拉》《火把节》《刘三姐》等。教材还注重时代特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关注环境、关注社会、关注女性、关注自我,分别编排了以“人类的伙伴”“巾帼英杰”“自强不息”“赤子之情”为专题的单元课文。还选编了中外文学大师的名篇名著,如鲁迅的《少年闰土》,契诃夫的《凡卡》,塞万提斯的《战风车》,罗曼•罗兰的《童年乐趣》等。

  (四)改进“语文百花园”练习形式,丰富练习内容

  为了更好地体现整合,本册编排了“语文百花园”,将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部分进行综合,安排了“温故知新”栏目。“温故知新”的设计注重各项知识与能力的整合,主要安排了四项具体内容:第一项是对本单元有关语文知识的复习和运用。编排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与积累(成语)、句子(反问句与陈述句互相变换)、句式的互换(主动宾句、把字句、被字句互相变换)、理解与运用(关联词语)、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与运用(把句子写具体)。目的在于对以前学过的字词句方面的知识进行整理,使学生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和规律,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字词句,培养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字词句的意义,掌握应用规律,提高应用能力。第二项是“拓展与交流”,意在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目标,在交流、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阅读,拓展学生思维,强化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使学生在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回顾、交流、拓展、总结中,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做出评价。设置“拓展与交流”的主要形式及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流。交流的主题大多围绕本单元的训练要求,或紧扣本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交流的内容包括阅读方法的体会,对课本某一方面写作特点的认识,在阅读中思想上所受到的感染,对优美句段的理解感悟等;二是拓展。主要通过交流来拓展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拓展课文中的内容含量,并逐步培养实用的阅读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将阅读方法拓展迁移到习作中,甚至拓展到生活中,形成阅读——习作——生活三者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本册教材引导学生交流的重点内容和范围有: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评价;从细致的描写中体会作者所流露出的深情;一个人一生的事迹很多,怎样才能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怎样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交流做批注的体会;交流学习经典作品的体会等。第三项是“积少成多”。第四项是“阅读平台”。在“阅读平台”和“积少成多”中,安排有人物故事、古诗、历史故事、谚语、成语、名言警句等,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搜集和积累语言材料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自觉地学习、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不断丰富自己语言和文化积淀。
  接着是“口语交际”和“习作”两个栏目。在“口语交际”中,设计了“活动评价”的提示和要求,对说话的语气、态度和要认真听别人发言、边听边思考等,给予适当的提示,增强了可操作性。本册“口语交际”栏目安排的话题有:介绍一种动物、个性与性别、电话留言、名著欣赏会(二):名家笔下的精彩情节等。这些内容的安排既紧密结合单元专题内容,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在“习作”中,增设了“习作讨论平台”,提出具体的启发性建议,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顺利进入写作情境。“习作”栏目编排的内容有:续编《神鸟》故事、写连续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故事、写我和××、写一幅绘画或摄影作品、写读后感等。另外在“语文大课堂”中,要求办一份小报,写一份活动总结。这些习作的内容基本上与单元主题相联系,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一致,成为语文实践的延伸,体现了说与写的整合。这种设计既能促进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语文大课堂”属综合性学习,使单元综合练习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有趣味性。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册安排了两次“语文大课堂”。一次是“搜集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安排在第一单元;另一次是“祖国在我心中”,安排在第五单元。目的在于“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大课堂”注重实践和探究,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综合运用观察、搜集资料、思考、口头交流、书面表达等学习方法,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材以平等对话的角度,对语文活动的开展在步骤和方法上给予适当提示,更有益于学生自主活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材的编排及内容

  (一)教材全貌

  本册教科书共有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单元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识字写字教材,包括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采集;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采集。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和“指南针”,为学生自主学习、开阔视野提供方便。
  本册教科书同五年级上册一样,只设置6个单元,为师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的教与学,更好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尽可能留下弹性的时间和空间。本册所设专题依次是:多彩的民族文化、人类的伙伴、巾帼英杰难、自强不息、赤子之情、名著之旅。这些专题较具体地体现了语文教育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母语文化的主题,以及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要求。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奋发向上的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本册教科书要求认识160个字,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后面的横条里。本册要求会写200个字,排在精读课文后面的方格里。
  每个“语文百花园”由三、四个栏目组成。其中有三个是固定栏目:“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大课堂”属综合性学习活动,分别安排在第一、五两个单元。

  (二)教材个单元专题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各单元的专题(人文素养)和基础知识练习(语文素养)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专题:多彩的民族文化

  本单元以“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为专题,编排了五篇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其中《神鸟》《冬不拉》《火把节》是精读课文,《格萨尔王的故事》《刘三姐》是略读课文。
  《神鸟》这篇课文是蒙古族民间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皇帝、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了。神鸟分别讲了狗、猫、乌鸦三个善良的小动物被错杀的故事,刻画了三个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形象,同时也告诉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格萨尔王的故事》选自规模宏伟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说的是格萨尔王名字叫觉如,是藏族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他按天神的旨意从岭部落来到玉隆,消灭恶魔,杀死强盗,使那里的商人生意兴隆。有一年,岭部落遭遇连日不停的大雪,人畜很难存活。觉如答应岭部落迁移到玉隆,使岭部落的百姓在那里开始了新的生活。觉如也成了他们的领袖。这个故事展现出藏族人民心目中一位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英雄形象。
  《冬不拉》是一篇哈萨克族民间传说,讲的是关于哈萨克族的一种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只庞大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人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火把节》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刘三姐》这篇课文写的是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刘三姐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她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爱戴,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这五篇课文分别是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彝族、壮族的民间传说故事,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各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的美德,同时也会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第二单元】
  专题:人类的伙伴

  本单元以人类的伙伴为题材,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为专题。共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猫》《珍珠鸟》《老人与海鸥》是精读课文,《海豚救人》《草虫的村落》是略读课文。
  《猫》这篇课文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珍珠鸟》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相处。人、鸟之间的深情使“我”感悟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海豚救人》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先以海豚救人的三个实例讲述了海豚被人们称为海上救生员,然后介绍了人们经过对海豚的研究,解开了“海豚救人”之谜——“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老人与海鸥》写的是一个人与海鸥之间充满深厚情谊的感人故事:有一位老人每到冬季来临就到昆明的翠湖之畔去喂到那里越冬的红嘴鸥,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作者通过对老人与海鸥的细致、生动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老人与海鸥和谐相处及爱鸥护鸥对海鸥的那一片深情;同时也感受到,动物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更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感情。
  《草虫的村落》写的是在田野里,作者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他看到了茂盛的森林;看到了迷失在森林里的游侠;看到了散布在森林边缘的村子;看到了村子的大街小巷中美丽的南国少女,和经过长途旅行到此来访的庞然大物——蜥蜴;看到了一群奏出灵泉般音乐的演奏者;还看到“村民们”行色匆匆的劳动生活。作者以他丰富的、独特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草虫世界,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那颗不曾泯灭的童心。
  无论是家中饲养的宠物,还是大自然中的生灵,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好伙伴。这五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与这些伙伴和谐相处的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同时还会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第三单元】
  专题:巾帼英杰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组成。五篇课文中《黄道婆》《提灯女神》《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为精读课文,《“香玉剧社号”》《花木兰》为略读课文。
  《黄道婆》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表现了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提灯女神》讲的是“白衣天使”的先驱南丁格尔的故事,赞扬了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香玉剧社号”》讲的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事,表现了一位艺人的爱国情怀。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讲的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拥有三克镭的事,表现了她醉心于科学研究事业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
  《花木兰》讲的是我国古代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
  本单元编选的五篇课文歌颂的都是巾帼英杰,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这些女性的平凡与伟大。

  【第四单元】
  专题:自强不息

  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共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范仲淹的故事》《体育课》《虎口藏宝》是精读课文,《顶碗少年》《失去的一天》是略读课文。
  《范仲淹的故事》讲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的故事。他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体育课》重点讲在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情。因为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体育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他坚信自己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他使出了全身力气,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高高的横木顶上。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涅利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由此赞颂了集体主义与刚毅自信相结合,将创造出奇迹。
  《虎口藏宝》讲的是纳塔莉巧妙地将虎口里藏的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表现了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顶碗少年》写的是作者二十多年前观看杂技表演时,曾经见过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
  《失去的一天》写的是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这个故事教育儿童失去一天就是失去了这一天里应该做的一切,这是无法弥补的,从而使他们懂得要珍惜时间。
  这五篇课文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耐人寻味,从不同角度给人以启迪。自强不息、刻苦学习、机智勇敢、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美德,像一把把金钥匙开启成功之门;更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人们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道路,鼓舞人们不断前进。

  【第五单元】
  专题:赤子情怀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古诗三首》《左公柳》《隐姓埋名三十年》是精读课文,《郑成功收复台湾》《海上英魂》是略读课文。
  这是一组表现中国历史上几位卓越的诗人、英雄、名家的爱国情怀的课文,有的是他们留下的不朽的作品,有的是他们留下的动人事迹。这些课文向人们述说着那难忘的昨天的故事。
  《古诗三首》中,一首是唐代王昌龄的《出塞》,另两首是南宋林升写的《题临安邸》和陆游写的《示儿》,都表达了浓浓的忧国忧民之情。
  《左公柳》讲述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的故事,表现出他满腔的爱国热忱。
  《郑成功复台湾》讲述了坚持反清复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我国宝岛台湾的事迹,讴歌了他的爱国精神。
  《隐姓埋名三十年》记叙了我国著名女科学家王承书为祖国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的事迹,赞美了她崇高的思想境界。
  《海上英魂》讲述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军爱国将领邓世昌和士兵们把生死置之度外、顽强迎战的悲壮事迹,表现了英雄们舍身报国的伟大情怀。

  【第六单元】
  专题:名著之旅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五篇课文中,《少年闺士》《凡卡》《孔明借箭》是精读课文,《战风车》《童年乐趣》是略读课文。
  这是一组反映中外优秀文化的课文,篇篇都是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
  《少年闰土》节选自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故乡》,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凡卡》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反映了旧俄时代穷苦孩子的凄惨遭遇,抨击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孔明借箭》节选自我国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斗智故事,着力赞扬了诸葛亮的超人智慧。
  《战风车》节选自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伟大作品《堂吉珂德》,讲的是堂吉珂德模仿古代骑士第二次出征中的一段故事,表现了他一心行侠仗义、行动盲目可笑的形象。
  《童年乐趣》节选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讲述的是作品主人公童年时的一段生活,表现了他儿时的乐趣、儿时的可爱、儿时的天赋。

  三、教学目标
    使用本册教科书,通过教学活动要使学生逐步达到如下要求:
   1.在学习本册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感受我国各族人民的勇敢、纯朴和善良的美德,激发民族自豪;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自强自立、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走近名著,领略文学世界的斑斓和奇妙,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陶冶审美情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60个字,会写200个字,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3.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6.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7.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初步学习在阅读中做些批注,学写读书笔记。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
   9.学习浏览,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10.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能用普通话交谈,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四、教学建议

  在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认为应该掌握两个原则:一方面要在贯彻“课标”精神的实践中,不断寻求更新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对符合“课标”精神的优秀传统,加以继承和发扬。

  (一)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目标,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又要关注阶段目标,还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掌握学生在中年级段哪些未达到目标,具体缺漏些什么,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进行补充、强化。教师还应注意到,本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一些目标是需要在整个学段达到的,教学中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学习重点,可能在前面教材中也曾涉及到过,在本册出现时则增加了难度和深度,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有的一些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的识字任务随课文安排。在精读和略读课文中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而且课文后的生字表中都有注音,所以识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这样识字的效果会更好。本册要求学生认160个字的识字量,这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主动识字,增加识字量。要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互相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胆猜读和跳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推知生字的大意,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仍然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要引导学生与所学的生字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高年级语文学习的特点,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汉字。
  会写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文的学习完成。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把写字任务妥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留到课外。教师要对那些难写字、易混字作重点指导,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提示,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以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还可采取听写词语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
  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通过“词语采集”的方式让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
  五年级下册仍然单独编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教学时要凭借这些教材,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和毛笔字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关于阅读
  在小学各学段中,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在中、高段这个任务尤为重要。“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读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当今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中,在摆脱以教师的串讲串问、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的这种习惯势力的束缚的同时,还要警惕另一种偏差出现,那就是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这个问题在学习、落实“课标”精神的教学实践中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下面就如何落实“课标”中有关阅读教学的理念和要求,改进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1)教师首先要对所教课文感兴趣,要读进去,要喜欢。
  “课标”还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是进行语文训练,尤其是阅读能力训练的主要凭借,它们都是经过教材编者精心挑选、安排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用好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要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对所教课文感兴趣,要读进去,要喜欢。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教师则是最关键的。他要理解作者的心,了解编者的心,启发引导学生的心,以达到四心相通的境界。为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理解教材,与作者产生共鸣:对文章所写的景物能欣赏到它的美丽;对所写的人物能感受到心灵的高尚、童心的天真可爱;对丑恶的思想行为能产生鄙视、憎恶。同时还要琢磨编者的意图。这样才能把作者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把编者的意图落实在教学中。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关键是教师对课文的兴趣。试想,如果课文打动不了老师自己,他又怎样去用课文打动学生呢?学生没了学习兴趣,还能得到什么训练呢?

  (2)要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深入钻研课文,有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再去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就会很容易地找到切入点,就会有相应的教学发法。

  ※导入新课:要精心设计,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
  比如教学《猫》一课,可以针对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这样的导语:“你喜不喜欢老舍先生家的猫?为什么?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平时见过(或养过)的猫,没有老舍先生家的可爱,那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课文,就会找到答案了。”这就使学生对早已司空见惯的猫有一个再认识的欲望,并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和表现手法。
  还可以从情境导入,比如《老人与海鸥》一课,导语:(教师很动情地讲述)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啄食,在他身边蹁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此时出现《海鸥老人》的青铜雕塑照片的课件或投影)这是坐落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的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雕塑名叫“海鸥老人”。
  这位老人就是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
  这样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人们为什么要雕塑像来纪念老人?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

  ※抓住教学时机:要在学生接触课文后(初读预习后),最想提出疑问,最想解决疑难,最想表达感受——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开始学习。

  ※教学设计:要抓准切入点,精当地设问,合理地安排师生、生生互动学习。
  比如《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一课,可以以最后一句“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作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全文进行探究。
  再如《顶碗少年》可以从第7自然段入手:
  第一步:读第7自然段,讨论:“我”常常想起这位少年总会有一阵激动的原因——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耳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第二步:读课文第一部分。抓住课文中描写顶碗少年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为什么作者说“他是一个强者”?
  第三步: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第8自然段)体会含义。

  (3)用积极的评价保护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老师对学生的夸奖是不可少的。但我们听到的有些评价往往是言不由衷的“好!”“不错。”“你真棒!”,甚至学生说错了也是一句不置可否的“嗯,请坐。”认为这样是爱护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提倡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用简明精当的语言肯定他们的闪光之处,如:“你能通过查字典自学这个词语,主动学习,精神可嘉!”“你对这句话理解得更深!”“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真会学习!”……即便学生发表的见解不恰当,理解有误,也要用婉转的、有启发性的话引导他去再思考,去补充,去修正。这样评价使学生明确“你真棒”棒在哪里,欠缺是在哪里,既体现了老师与学生真诚平等地共同探讨,又发挥了老师的导向作用。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领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了方向。这样才会把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向前推进。

  (4)恰当地使用一些教学的辅助手段。
  如实物演示、彩色挂图、实验、多媒体课件等。要明确一点:使用这些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从阅读教学的需要出发,为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服务,为了突破重点、难点,为了达到省时高效。而不能用直观代替语言的理解,用热闹、花哨的形式转移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
  引导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
  前面说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所谓“对话”这一理念,就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他们之间是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学生不再是装知识的口袋,而是阅读的主体;课本也不是过去的那种“教本”,而是“读本”。在阅读中读者(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想象,他们每个人的感受、体验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拥有认真读书的时间。在反对课堂上老师或滔滔不绝、繁琐分析,或琐碎提问的同时,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小组学习讨论,查找大量课外资料,代替个人阅读思考,以形式上热热闹闹的“合作”掩盖了教学的不扎实。近年来就听到有些老师说:“这么上课,老师备课可省大事了!”这不正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从一个误区走向了另一个误区吗?
  那么,怎样才能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读进去呢?这就需要教材的编者和教师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很好地发挥中介的作用。我们这套教材的编写在这方面是下了大气力的。
  例:以27课《凡卡》为例。教材编排的课后第2.3两道思考题就是有意识地在发挥这种作用,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两道题去“与文本对话”,来读懂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内容穿插,相互映衬。全文以凡卡的信为主线,穿插写了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初读时,学生可能不易梳理清楚);二是对比反衬,暗示寓意。信的内容与凡卡的回忆形成强烈的对比。课后这两道题是这样的:2.把凡卡写给爷爷的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再说说信的主要内容。三是课文中三次写到凡卡叹气,找出写他叹气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认真体会凡卡每次叹气都想到了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凭借这两题就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理出主线,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课文蕴含的意思(见下表)。
  在经过这样对文本的梳理、阅读、理解、感悟之后,定会激发起学生对凡卡及劳苦大众产生无比的同情,对黑暗社会不合理的制度的无比愤恨;也定会与文章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教师怎么做好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中介”呢?这就是我们要谈的“教法”问题。过去谈教法,今天仍然谈教法,但是理念不同,指导思想不同了。我们今天讲的不是如何把手中的“教本”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了,记住了,考出好成绩来。今天的教学方法不是简单了省事了,而是更要花大气力,下大工夫了。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活动中的对话者之一。教师承担着双重角色,首先教师与学生应平等地以“对话者”的身份参与,不能像过去那样,老师:“你听我讲。”学生:“我等你讲。”老师不再居高临下,学生学习必然宽松了、自主了、主动了。同时老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是高于学生的,因此,他又起到向导作用,当然决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应当积极倡导并且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的。总之,教师要尽快地更新观念,不断地更新知识,努力地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好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3.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1)重视默读、朗读、背诵能力的培养。

  ※默读
  要继续加强默读的指导,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学会默读,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教学时,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一定的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画出重点,标出疑问。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主动提出,教师可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过程,一定要把训练落在实处。
  本册默读训练的重点,增加了“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这一要求。这是对学生默读技能的发展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它不同于略读和浏览。不要简单地认为读得快了就符合要求。掌握默读技能的客观标志是(1)理解;(2)速度;(3)识记,即在一定的速度下,默读一篇文章后,能够较好地复述。(4)评价。其中“理解”是默读技能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标志。所以,要求学生不要单纯求速度而影响了理解,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提高默读速度。课后练习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这个传说讲了格萨尔王的什么故事。”就是这样要求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以具体的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朗读
  每篇精读课文后的练习1大多安排的是朗读、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背诵。虽然练习安排在前,但并不意味着朗读与感悟理解完全分开进行,朗读应该贯穿在阅读过程的始终。由读得不正确到正确,不流利到流利,语气不够到有感情,是有个过程的。教师对朗读的指导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课堂教学需要而异,不要为指导而指导,为读出感情而读出感情,这样是指导不好,也读不出感情的。朗读固然是一种技能,有读的技巧,但对初学朗读的小学生来说,过多的、单纯的强调技巧,会事与愿违的。
  实际上,朗读是阅读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项训练。作为能力培养它是目标,作为阅读活动它又是手段。朗读与理解是个双向活动:学生通过朗读去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再把理解了的东西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理解感悟到了什么程度,就表达到什么程度。对教材中安排的朗读练习我们要精心设计,很好地处理。
  以17课《体育课》一课为例:本篇课文情感因素丰富,指导朗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不同人物的特点,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主要以记叙一堂体育课为重点内容,来表现涅利自强自信,锲而不舍的精神。全文还围绕主要人物写了不同人物的表现,在朗读这些内容时,要有一个思想贯穿其中,那就是让他们起到辅助作用,以衬托主要人物涅利。(1)母亲与涅利:要读出母亲与涅利的鲜明对比。母亲向校长提出免去涅利体育课的请求是那样难于张口,“每说一个字,都让她费很大的劲儿”,但是因疼爱儿子还是说了——因为涅利太瘦弱了。读的时候,语速要放慢,声音放轻,显得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但又不能不说。妈妈好不容易开了口,涅利却“硬是不同意”,因为他“以不参加体育课为耻”,而且说“我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他是那样自信。读的时候语气要很坚决。母亲“眼光中满是爱怜”,怕儿子因同学嘲笑而受到伤害,可涅利却不在乎这些。读这部分内容要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爱怜之情,衬托出涅利的自强自信。(2)同学(老师)与涅利:在指导学生朗读描写体育课的情景时,要抓住两条线。一条线是爬横木时同学们和涅利的表现(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同学们有的“像猴子似的几下就蹿上去了”,“就连小普雷科西……动作也很灵巧”,加伦壮得像小公牛,“这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几下子就爬上去了……他们说着、笑着,爬得是那样轻松,这一切说明爬横木对大多数正常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而涅利爬的时候却“用瘦削的手抱住横木”,“使出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他“气喘吁吁,用尽力气”,“一使劲,胳膊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读他的这些动作描写,要表现出他爬横木是多么艰难,与同学们的差距是多么大!但是,他实践了对妈妈说的话“我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从而表现出自强自立,充满自信,锲而不舍的精神。第二条线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反应,他们对涅利态度的变化衬托出涅利的坚韧、不放弃的自强自立精神,是涅利的表现感动了同学们,使他们从起哄→担心→鼓励→夸赞。读同学们的表现时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以同学中一员的身份,读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出对涅利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背诵
  背诵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训练。首先对背诵的内容要理解,要“熟读”才能“成诵”
  背诵时还要有方法,通过背诵达到促进理解,增强记忆力,积累丰富的语汇,这是最终的目的。在这里还要强调一点的是,教材中常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这是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做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过去的“要我背诵”变成“我想背诵”。

  (2)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主要任务是理解和积累。五年级正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词学句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老师的指导一定要得法。

  ※要引导学生把运用查字典、词典学习词语的方法与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地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能力。
  语文课,主要任务是是学习语言。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进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后练习中,有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如,《隐姓埋名三十年》一课,有这样的练习:“读句子,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海上英魂》一课,有这样的练习题:“结合上下文说说‘置之度外’‘同归于尽’”是什么意思,用心体会邓世昌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有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的理解,如,《格萨尔王的故事》一课,有这样的练习题:“读读嘉察的唱词,说说他唱‘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除此之外,教材还安排了单项的学习词语的训练,如第3课《冬不拉》的课后第3题“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和“语文百花园一”的“温故知新”中的“读读下面的成语,把不理解的提出来在小组里一起学习。”这些练习的编排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词语的能力的训练,这项训练一定要教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要注意不能把辞典上的词语解释照搬过来就完事了,不能满足于“结果”,要重视“过程”。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思考,这样可以比较透彻地理解词语。(具体方法见“教参”)

  ※对课文中的重点句、难句、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去理解。
  例:《珍珠鸟》一课的最后一句:“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课文的重点句,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过程也就是理解全文的过程。第一步: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我”是怎样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这“信赖”又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这是一个覆盖全课内容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为什么笔尖流泻下这样的感受。第二步: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自己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进一步思考,与珍珠鸟相处的经历使作者乃至我们读者受到的启发——“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生活中也应该成为我们向往和追求的境界。

  ※要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调动积极性,培养自觉性,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这里还要说明一下,本册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词语是由生字(会写字)组成的,这些词语写在《教学参考》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有三个层次:一是要求都会写,二是部分词语要理解(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而定),三是有的词语要会运用(课后练习及“语文百花园”中要求造句的词语)。每课的“词语采集”都有三——四个词语和二——三个空白,所出示的词语包括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好词、常用词等;空白是为学生积累词语而设的,老师们一定要注意空白的使用,鼓励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数目不限但是要有质量。老师还要把握好尺度,这些词语不要求作为作业抄写,以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总之,在阅读中进行词句训练,一定要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要结合生活积累,更重要的是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理解词句不脱离语言环境,逐步地使学生学会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教材在这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提供了较大的学习空间。
  请老师们注意这些编排的特点,更好地落实词、句的训练。

  (3)要加强对学生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也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体验感受。
  文章本身是一个整体,它是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组成的。描写场景,作者胸有境,叙述事情,作者思有情,文章是不可以肢解的。阅读教学(尤其是阅读精读课文),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首先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老师们在认真研读了教材后就会发现,大部分课后思考题的设计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例《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一课,就编排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想一想,为什么说‘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从这道题目入手,也就是从课文的最后一段入手,引导学生从整体去理解感悟课文。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抓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居里夫人面对的现实,二是居里夫人与人们的认识。现实是,当居里夫人提炼出镭的时候,她可以凭借专利技术富甲一方了——但她放弃了专利,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以至于十八年后,因镭的价格太贵,买不起,而无法进行科学研究。后来得到公众捐赠先后得到两克镭,才得以进行研究和创设镭研究院。由于专利的放弃,“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如此困顿”。这一步是进行探究“为什么”的基础。第二点是抓居里夫人与人们的不同认识:(1)人们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专利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而居里夫人认为“没有人应该因镭而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2)课文中引用居里夫人自传中的一段话,居里夫人肯定了人们的看法:“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梦想者”,指的是只求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考虑个人现实利益,一心沉醉于事业中的人。“大公无私”,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居里夫人认为,人类也需要这种沉醉于事业,一心为大众的人。居里夫人便是这种人,她始终不要专利,并且坚信这样做是对的。这种大公无私的“梦想者”.怎不令人肃然起敬?这正是她伟大人格的展现。这样从整体感悟入手,分层次理解,就会使居里夫人这位科学家醉心于科学事业,一心为全人类作贡献的伟大品格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中。
  教材中课后有很多这样的思考题。如:《珍珠鸟》一课“……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黄道婆》一课“……想一想,为什么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黄道婆的塑像和松江布?”《提灯女神》一课“……人们为什么称她为提灯女神?”《孔明借箭》一课“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周瑜说:‘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等等。课后练习的编排融进了编者的匠心,为整体感悟课文起了导向性的作用。那么,合理地运用课后练习题推进学生阅读的过程,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做到既省时又高效,而且可以更好地把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忌单打一地使用课后练习题,把朗读、词句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割裂开来,作为作业去完成。(当然,对课后题的处理还要因文而异,因题目而异,所有课文的处理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在加强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营造一个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有关这方面,教材也是尽力这样去引导学生的,诸如:“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些词语用得多好啊,我还能找出这样的词来。”“读句子,结合课文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读句子,讨论:用上带点的词语有什么好处?课文里还有哪些词语用得好?”等等。

  (4)认真钻研本册教材各单元读写训练重点,钻研课后练习(包括百花园)和泡泡图的导学意图,重视“指南针”安排的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悟出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通过阅读实践,既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方法。本册教材在第二、三、六单元分别安排了“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名家是怎样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等,重点教给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及怎样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等。学习仔细观察,如,抓住特点(相貌特征、动作特点、生活习性)仔细观察,把特点写具体等;学习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如,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迹,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等;学习怎样叙述故事,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相识——相见——相处——相别)、穿插叙述,相互映衬、对比反衬,暗示寓意等;学习刻画人物,如,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等。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搜集资料,如,《格萨尔王的故事》一课“找其他神话故事或传说故事读一读。”《提灯女神》一课“你还知道哪些伟大女性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图书馆、互联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再跟同学们讲一讲。”《孔明借箭》一课也安排了选做题“如果有兴趣,可阅读《三国演义》某些章节,乃至阅读全书。”有的是把学生引向课外进行观察和写作,如,《少年闰土》一课,“课文中闰土那纯朴可爱的形象,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试着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特点的写法,仿照课文,写写自己身边一个小伙伴的外貌吧。”《凡卡》一课“读了课文,你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跟凡卡说,请你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教学时,对这些要求教师要加以引导,并进行落实、检查。

  (四)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口语交际活动安排了4次,另有两次口语交际融合在“语文大课堂”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这4次口语交际活动的内容大多与单元专题一致,有介绍一种动物的,有关于“个性与性别”讨论的,有关于电话留言的,有举办名著赏析会,欣赏名家笔下的精彩情节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明确教学要求。
  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内容和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进行交流、讨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要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2.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要根据话题内容,巧妙设计导入方式,精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做到有话可说,有话爱说。让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依据教材的要求和“活动建议”,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认真做好准备,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求口述的,一定要人人练说,或同桌互说,或指名说,或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

  3.把口语交际训练和日常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除了上好口语交际课以外,还要注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别人交流,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学生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课堂上,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和倾听,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予以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本册口语交际中的“活动评价”,对评价的内容和要求给予适当的提示,比如,第二单元对如何评价“介绍一种动物”活动,就提出了3点提示:⑴介绍时内容是否准确,观点是否正确。⑵介绍者说话是否连贯、有条理,语气、语调是否适当,动作、声音的模拟是否准确。⑶评议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在引导学生进行活动评价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每次评价要求应有所侧重,不可要求过高。

  (五)关于习作教学
  本册安排6次习作,另有2次习作练习融合在“语文大课堂”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这些习作练习大多与单元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相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每次习作练习除了对有关本次习作内容和要求的提示和说明以外,还增设了“习作讨论平台”,提出具体的启发性建议和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顺利进入写作情境。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束缚,不受篇章限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要引导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对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2要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本册教材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单元安排一次或两次习作,多数是与口语交际和语文大课堂紧密联系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小练笔。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高年级,读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写段、写篇,可以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可以在典型处仿写、在可变处改写。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有些话题,如有关“个性与性别”方面的内容“写自己的故事”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有的话题要事先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语文活动。在“语文大课堂”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许多可以动笔的机会,要利用这样的机全,指导学生的习作。生活的广阔,为读写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因此,可以对教材中习作内容的安排灵活处理,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有更适合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内容。
  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写实为主,如写连续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故事,写我和××,写读后感等,都是练习写实;续编故事,写一幅绘画、摄影作品等,都是练习写想象文或写实与想象相结合。在指导时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自己有什么感受就怎么写,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

  3要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引导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习作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的习作要求中提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主要是指别人看不明白的,或与事实明显不符的,也包括一些错字和明显的用词不妥当的地方等。

  4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8次习作,应切实抓好,使学生练得确有成效。结合课文阅读进行的练笔和写日记,都是有效的形式,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运用教材,为学生的多写多练提供更多的机会。

  (六)关于“语文百花园”的教学

  语文百花园中“口语交际”和“习作”两部分的教学,前面已经分别作了说明,这里就“温故知新”和“语文大课堂”两部分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些说明。
  “温故知新”栏目中包括“语文基础知识”“拓展与交流”“积少成多”“阅读平台”几个内容。“温故知新”重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交流心得和收获为主。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增强学生识字、学词、学句、学段的乐趣。“拓展与交流”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交流收获、体会。每次“拓展与交流”的内容应有所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中“拓展与交流”里的点示,仅供教师和学生参考。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什么收获和心得就交流什么。“积少成多”和“阅读平台”重在扩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中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做到熟读成诵。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有的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有的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感想和体会。“积少成多”中的内容,教师不必讲。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是目的。
  “语文大课堂”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进行督促和检查。活动后,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到语文很有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徐轶在统编教材培训会上关于统编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讲座(文字讲稿 PPT)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教科书二、三年级培训(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