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贵的瓦片
 


 瓦片是高贵的,哪怕出生于泥土。

  柔软的泥土被牛蹄踩踏后变得无比细腻。瓦胚被柔软的火舌舔舐,却变得无比坚硬刚强。瓦是生活中刚柔相济的楷模。泥土嬗变为瓦的过程很痛苦,却造就了瓦的坚强和永恒。

  泥仅仅作为土的身份时它是母性的,在自然气候的调理下滋生万物孕育生命。泥土又是神圣的,能变成砖瓦陶瓷。当泥土被剔尽沙砾用水浸润用锄挖碎用牛蹄踩融时,泥土是温柔细腻的。直到在炙烈的阳光下曝晒,就像把瓦泥发酵腐熟一样,瓦泥之间几乎消失了空隙,不再像地里的土壤有充足的养分。它必须嬗变,走进世俗,代表一个高度。

  瓦匠用弦弓勒下薄薄的一片,围在瓦桶上,用少许清水润湿,抹得再光滑一些。然后踩着车盘令瓦桶旋转,一个圆柱环在瓦匠手中旋转成功了。高出瓦桶的部分被瓦匠用弦弓勒下,再把瓦桶从车盘上卸下,随意提着,送到用秕谷垫底的空旷平坦的泥地上,轻轻用手拍松扣板,细白布缝成的围里子被揭起,即将成瓦胚的圆柱环被卸在地上,任由三伏天中午的阳光再次炙晒。瓦匠的肌腱不用太发达,脸膛淌着晶莹的汗珠。他一次次重复,把踩融后堆垛成巨人的瓦泥绘图,一个个脱胎于同一双手同一个瓦围子的圆柱环,大小、形态完全相同,摆放在阳光下制造着简单的神奇。太阳转向西边,瓦匠不在瓦台边继续表演了,他走向两百多个圆柱环,蹲在地上,用手轻轻一拍,圆柱环从薄弱处直线裂开,一个圆柱环刚好裂成四片瓦。瓦匠熟练地把裂成的瓦胚叠在一起送上阴床。一个伏天的热汗换来几万十几万块弧形的瓦胚,码在阴床上。阴床位置稍高,槽沟浅浅的好沥水。瓦匠的妻子用细麻绳把山茅草编成垫子,密密实实地覆盖着瓦胚。断砖头被派上用场,一块块摆放在茅草垫上。等风收去最后的水分。

  秋收过后,瓦窑被瓦匠的妻子和孩子们打扫干净了。瓦胚们被瓦匠一家请进了瓦窑,进行生命中最神圣的洗礼。瓦匠把瓦胚们像护送婴儿般送进窑子,齐齐地混着煤炭码好。

  火被点燃了,几千度的窑火红红蓝蓝地燃起,洗浴着瓦胚。几天后闭窑。弧形的瓦片变成天空般的颜色——瓦蓝,非常干净的一种色彩。

  经过烈火洗浴过的瓦片就像凤凰涅槃更加美丽。轻轻敲打,发出金属般的乐音。诚然,一片瓦无法体现魅力。最美的是走上屋顶时,一片片瓦蓝堆叠成立体建筑,为人们遮风避雨,造就千条沟万条路,没有人行走,没有草木生长。

  千百万片瓦错落有序地与砖木结合,塑造出庄严和肃穆,传承几千年立体实用建筑无与伦比的艺术,比汉白玉雕刻更迷人。瓦玉同源。玉是因先天不可复制的地质条件造就而高贵,瓦是后天可重复的人为因素合成而平凡。瓦耐酸碱腐蚀耐阳光曝晒耐风霜侵袭。无论帝王将相行使权力的殿堂还是平头百姓蓄积温暖的泥屋,都需要瓦片的参与。殿堂之上的瓦片看惯了云霞出海曙刀光掠剑影的潇洒;在普通官宦乡绅之家,瓦片一定听到乡宦子弟三更挑灯苦读的声音;下层百姓住泥屋茅屋似乎足够,虽然瓦片是他们的双手辛勤造就。瓦片也许了解瓦匠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的号哭,瓦片还见证阿房宫三个月的熊熊烈焰也嗅过秦淮河畔红白香艳的脂粉。倘若深埋在地底,考古专家必然要研究是否为文物。因为瓦片曾记载人类古老的文明。

  借助广袤深厚的大地作支撑,借助坚硬厚重的青石青砖的支撑,顶峰一切都由瓦片来应付。

  喜鹊从山那边的树上飞来,站在高高的屋顶,为瓦蓝的美丽献出最清亮的歌喉。鸽子除了觅食和休息,多数时间都耗费在瓦片上,它们要在瓦片上“咕咕”恋爱。猫则把屋顶当做运动场,黄猫白猫在屋脊上追逐打闹。

  瓦片站得高,最早吹来的风一定经历瓦片筑成的墙的考验,带走瓦片上最小的尘埃。下小雨时,滴水固定了一个点;雨大时,瓦沟成股垂下珠帘。天长日久,屋檐下的青石板上竟然有许多个均匀的圆形孔洞,雨水在瓦的定位系统处理后留下奇迹,给人启迪。

  伴随着岁月流逝,屋顶的瓦片也古老了。接受过风雨雪霜的肆意侵袭,它们褪去了代表青春的瓦蓝,完全变成了黑色。一个村庄依山而建,屋顶接着屋顶。远看,瓦片们结集成无比庞大的一个整体。从矮处只见随时起飞的檐角;从高处鸟瞰,全是黑黝黝的瓦的世界,衬托着雪白的山梁和屋脊。屋脊正中间,用瓦片精心堆叠的图案留着风孔,透出弧形的小块蓝天,就像新出窑子的瓦片嵌在天空。

  人们说瓦蓝瓦蓝的天空时,大片瓦蓝的天空就是黑色老瓦的背景,瓦片下是绿色的原野,原野之间嵌着金黄的稻田,所有的色块都是大片大片的。美极。

  深秋,瓦片上长出银霜,太阳出来时,瓦片上闪闪的。下雪天,房顶上毛茸茸的。屋脊顶端一定是雪花的摸样。屋脊上雪花的洁净绝不亚于任何一座著名雪峰的雪花。能够在某个制高点俯视,瓦片们看透了凡尘也理解了世俗。完成遮风避雨任务的瓦片被淘汰时,它从高高的屋顶摔下来,摔成瓦砾,在千万双劳动者来来往往的的脚步中又磨砺成泥土。

  大厦将倾,瓦片最先解离成不规则的瓦砾,重新亲近泥土,回归平凡,就像瓦匠一样也变成了泥土。
 

来源/毕节晚报    作者/李 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泥瓦匠进阶古建修复师,一个屋脊砌7层,挣钱了给孙子上大学
消失中的传统瓦坯制作工艺
即将消失的吊脚楼布瓦
岁月中飞翔的瓦
泥土飘在屋顶上(当代人)(安海)
致敬梅林手艺人——站在木头屋顶上的“捡瓦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