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诗怎可不懂《随园诗话》?送你一把学诗的金钥匙!王和尚品读《随园诗话》

和尚有话说

      但是读诗不可不读诗话,多读诗话才能从浩如烟海的诗词世界中跳出来,抛弃感性,用理性眼光看诗词;从单个作者层面跳出来,在更高的层次去俯视和梳理。站得高就容易看得远。

      但是看诗话不可拘泥,不可盲从,更不要迷信作者的一家之言。读诗话要多读,一遍读诗,一遍验证诗话的观点,两相参照才能理解更深。多读几遍才能领会更多。

     和尚今天摘取《随园诗话》中一些比较客观公正的观点作下解读。这些观点适合学诗者好好领会理解,而不会陷入袁枚个人观点的窠臼中。(六不和尚微信公众号:midouwei)

1

天籁与人力

     作古体诗,极迟不过两日,可得佳构;作近体诗,或竟十日不成一首。何也?盖古体地位宽余,可使才气卷轴;而近体之妙,须不着一字,自得风流,天籁不来,人力亦无如何。

     今人轻近体,而重古风,盖于此道,未得甘苦者也。叶庶子书山曰:“子言固然。然人功未极,则天籁亦无因而至。虽云天籁,亦须从人功求之。”知言哉!

王和尚品读

     姜白石曾言:写诗要精思。近体诗最能体现作者的思力和境界,易写而难工。律诗对格律、对仗、字法、句法和章法都有考量,写好实属不易。

      古体诗重铺排,重一气贯通,如长江大河宛转奔流。近体诗重凝练,重酝酿斟酌,如对敌战阵章法谨严而庄重沉稳。

       古体以朴拙高古为妙,近体以精工细致为高,二者都不易写。

        袁氏所言近体须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可谓至高境界。一般写律要求庄重含蓄即可为佳作。《随园诗话》注重性灵说,讲究从心而发,但是律诗如果只重性灵而少了筋骨力量,则不免轻飘了。

        现代人写诗,凡是不合律则标为古体,两者有根本区别,如此武断岂不可笑?近体诗写得四平八稳容易,但是古体诗比律诗更难。苏东坡,陆游之后古体诗少有大成,即是明证。

2

大巧之朴与浓后之淡

      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

      譬如大贵人,功成宦就,散发解簪,便是名士风流。若少年纨挎,遽为此态,便当笞责。

      富家雕金琢玉,别有规模;然后竹几藤床,非村夫贫相。

王和尚品读

    写诗要巧妙,但是不能一眼就看出巧妙来。一眼就看出的是斧凿痕迹。诗不可浓妆艳抹,淡扫蛾眉才更动人。

     所谓“宜朴不宜巧”,就是诗要在真情表达和思考上下功夫,不可单纯在文字上雕琢,和尚不喜杨万里绝句就是为此。闲情逸致生活琐事虽然有心处皆是诗,但是看多了也厌烦。特别是拿腔拿调扭扭捏捏的闲逸文人更让和尚生厌。写诗要一腔热情喷涌出来才动人。

      所以,袁氏所言“诗宜淡不宜浓”,和尚也不认同。和尚看重诗的力量之美,如杜甫力雄万夫,颠扑不破才动人。

       不过袁氏更看重“大巧之朴”,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句,岂不巧妙?“浓而后淡”也很有道理,如“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举重若轻,岂不妙哉。

       诗要有力,但是要内蕴,表面看不着一羽,其实暗流汹涌;诗要用巧,但要大巧若拙,看似平常道出,其实已在胸中沉吟酝酿许久,这样写诗才有韵味,耐品耐读。

3

好篇与好句

      诗有有篇无句者,通首清老,一气浑成,惜无佳句令人传诵。

      有有句无篇者,一首之中,非无可传之句,而通体不称,难入作家之选。

     二者一欠天分,一欠工夫。必也有篇有句,方称名手。

 王和尚品读

      何为好诗?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少要有一联、一句甚至一个字用得生动形象才行。写诗看功力,就是看某字,某句或者某联,能否做到通体一振,全篇空灵。否则就寡淡了。

       写诗要炼字、炼句和炼意。

      至于犯有句无篇者就更多了。好诗要一气贯注,抱而不脱,浑然一体,上下映衬。好诗首先是一团真情喷薄而出,中间有炼字,有好句,有立意,全篇来看紧凑精炼而不失灵动纵横之妙。

       所以,写诗,怎可不慎重?

4

王荆公作文与作诗

     王荆公作文,落笔便古;王荆公论诗,开口便错。何也?

     文忌平衍,而公天性拗执,故琢句选词,迥不犹人。

     诗贵温柔,而公性情刻酷,故凿险缒幽,自堕魔障。

王和尚品读

    王荆公爱作翻案文章,喜欢奇兵侧入,但是如果翻不了案就容易翻车了。王荆公绝句号称一时之雄,袁氏评价太过尖刻了。

      文忌平衍,此话很对。文章最忌平顺,如流水账越看越厌。诗贵温柔也有道理。所谓温柔就是哀而不伤,好色而不淫,保持平和庄重的中庸之道。

      但是诗是写情,未必要总是温柔缱绻,有时候也要大声疾呼,声泪俱下。但是只要不叫嚣不喧呼,不粗陋不鄙薄就可。所谓初看粗砺,细看细致才好。如杜甫秦州杂诗,辛稼轩词皆是如此。

      写诗若能遵守辛稼轩“雄、深、健、雅”四字,也是一种豪壮的风流态度。

5

写景与言情

     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

     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

      然亦各人性之所近:杜甫长于言情,太白不能也;永叔长于言情,子瞻不能也。王介甫、曾子固偶作小歌词,读者笑倒,亦天性少情之故。

 王和尚品读

       写诗要情景交融,以景写情,景中含情,以诗心去奴仆风月。什么样的心情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所以写景也是写情。唐诗以“气象”为胜,也是在此。

       写诗讲究“天人合一”,万物皆备于我,胸襟多大,景色就有多辽阔。老杜“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若无此等胸襟,如何有此等眼界?秦少游“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美则美矣,境界终低一层。  

        所以写诗需要修心,需要有博大胸怀,唯有此才能涵盖宇宙,睥睨万物。辛稼轩有词“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若无磅礴英雄之气,岂有此豪迈之语?

6

典如陈设古玩

     博士卖驴,书券三纸,不见“驴”字,此古人笑好用典者之语。

     余以为:用典如陈设古玩,各有攸宜:或宜堂,或宜室,或宜书舍,或宜山斋;竟有明窗净几,以绝无一物为佳者,孔子所谓“绘事后素”也。

      世家大族,夷庭高堂,不得已而随意横陈,愈昭名贵。暴富儿自夸其富,非所宜设而设之,置械窬于大门,设尊罍于卧寝:徒招人笑。

    吴西林云:诗以意为主,以辞采为奴婢。苟无意思作主,则主弱奴强;虽僮指千人,唤之不动。

     古人所谓诗言志,情生文,文生韵:此一定之理。今人好用典,是无志而言诗;好叠韵,是因韵而生文;好和韵,是因文而生情。儿童斗草,虽多亦奚以为!

    用典是为增进表达,而不是为了显示学问。现代人写诗“逞才”者多,用点妥帖者稀矣。袁氏论用典其言甚当。用典有化用、借用、反用、正用、明用、暗用。用典追求贴切,能加深诗的深度为上。

      辛稼轩可谓善用典者,犹有“掉书袋”之讥。善用典者,莫过于化用无痕,犹如己出微妙。譬如老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一句,写景与用典融为一体,不知用典也是好句。又如辛稼轩“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虽句句用典但是不影响理解。

     用典首先要搞清楚为何用典?而不能为了用典而用典。

     用典为辅,表意为主,一气贯注,则典故就信手拈来。

王和尚品读

7

不用生典

      唐人近体诗,不用生典:称公卿,不过皋、夔、萧、曹;称隐士,不过梅福、君平;叙风景,不过“夕阳”、“芳草”;用字面,不过“月”“露”“风”“云”:一经调度,便日月崭新。

 王和尚品读

       用典讲究熟典虚用,常见的典故可以反用或者稍微点出;僻典须实用,典故之意要和诗句表达相类似。能不用典故则不用,用典则追求平易,不碍阅读为上。

      唐人写诗也用典,但是不想宋清写诗多用僻典,为何?宋清多是文人诗,为显示学问而碍于表达了。唐诗以气象为胜,就是以气运笔,情景交融,而很少去显示学问。好诗应该字面读来美,细查典故化用之后更觉深邃才好。单纯在字面上设置障碍,华则华矣,终有雕琢之痕。

     好诗应该语出天然,自然流动之妙。

8

怀古诗要专一

      怀古诗,乃一时兴会所触,不比山经、地志,以详核为佳。

      近见某太史《洛阳怀古》四首,将洛下故事,搜括无遗,竟有一首中,使事至七八者。编凑拖沓,茫然不知作者意在何处。

       因告之曰:“古人怀古,只指一人一事而言,如少陵之《咏怀古迹》;一首武侯,一首昭君,两不相羼也。刘梦得《金陵怀古》,只咏王濬楼船一事,而后四句,全是空描。当时白太傅谓其‘已探骊珠,所余鳞甲无用’。真知言哉!不然,金陵典故,岂王濬一事?而刘公胸中,岂止晓此一典耶?”

王和尚品读

     怀古诗不是写行状履历,万不可记述所怀之人之事的流水账。很多诗友写纪游诗也是写流水账。而怀古诗应该抓住一点深入进去,去写感慨,以达到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效果。可以大笔勾勒,如“两朝开济老臣心”,或者点出细节“摇落深知宋玉悲”,点出一点即可。

      另外,怀古诗重点在“怀”。不能仅仅描述古,而要写出自己感慨,或者作者和古人古事的神交、理解和领悟。如果单纯描述古事或者古人则不是怀古诗。怀古就是站在自己得角度去审视古人或者古事,来得出自己的感悟、理解和想法。诗中还是要有大大一个我。

9

辨生于末学

    诗分唐、宋,至今人犹恪守。

     却不知诗者,人之性情;唐、宋者,帝王之国号。人之性情,岂因国号而转移哉?

     亦犹道者,人人共由之路,而宋儒必以道统自居,谓宋以前直至孟子,此外无一人知道者。

      吾谁欺?欺天乎?七子以盛唐自命,谓唐以后无诗,即宋儒习气语。

      倘有好事者,学其附会,则宋、元、明三朝,亦何尝无初、盛、中、晚之可分乎?节外生枝,顷刻一波又起。《庄子》曰:“辨生于末学。”此之谓也。

 王和尚品读

     和尚最不喜唐宋诗优劣的比较。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一代有一代的风貌,如果不读完唐宋诗,评价孰优孰劣实无必要。唐诗有高手也有低手,宋诗也有高手和低手,怎么比?无非都是写心而已。

       但是社会环境不同,大众品味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每个时代确实有每个时代大概的特色。譬如晚唐诗确实重字句雕琢,格局也比盛唐小了许多。两宋之交的诗词多有家国之悲,也是为此。但是评价优劣却是“关公战秦琼”了。

      写诗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在文字锤炼上做到极致就可以了,至于评价,留给评论者吧。

      建议诸位都是创作者,而不要做评论者。

10

从天外落想

      东坡云:“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此言最妙。然须知作此诗而竟不是此诗,则尤非诗人矣。

     其妙处总在旁见侧出,吸取题神;不是此诗,恰是此诗。

     古梅花诗佳者多矣!冯钝吟云:“羡他清绝西溪水,才得冰开便照君。”真前人所未有。

     余咏《芦花》诗,颇刻划矣。刘霞裳云:“知否杨花翻羡汝,一生从不识春愁。”余不觉失色。    

     金寿门画杏花一枝,题云:“香骢红雨上林街,墙内枝从墙外开。惟有杏花真得意,三年又见状元来。”咏梅而思至于冰,咏芦花而思至于杨花,咏杏花而思至于状元:皆从天外落想,焉得不佳?

写诗需要联想,需要敏感的神经触摸世间万物。如果没有联想,则诗必定干巴。写诗不可凝滞于物,要能思落天外,这样才有神趣。

      写诗要善于用各种表现手法:赋比兴、联想、通感、拟人和比喻等等。很多朋友不会写诗,就是表现手法不足,有诗意也是会善于用表现手法去表达。这点,可以从古人中学习,也需要去观察联想事物,更需要有一颗敏感的心。

王和尚品读

袁枚和《随园诗话》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被世人称为随园先生。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缘老人等,为人豁达,不拘小节,能诗善文,其诗作与诗论在当时的诗坛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而《随园诗话》正是他代表作之一。

     袁枚所主张的性灵说诗论,简单来讲就是强调创作者要从创作的主观条件出发,主张行文作诗要自然流露个性,语言不必太过雕琢,但是要清灵干净;所创作的主题,要有真情、个性、性灵这三方面的要素。

       在袁枚看来,真情乃是诗人创作首当其冲且必要的条件,只有在诗歌中表现出真性情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比起生搬硬套,没有比真情更能打动人的了。另外,触动内心的真性情能够激发读者的审美能力,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而个性,则更偏重于诗人本身所具备的个性,并且要有一定的独创性,不屈从于古人,也不追随世俗,是独立且具有思考性的。(六不和尚微信公众号:midouwei)

超长慎点!杜甫、王维和岑参,谁最会拍马屁?

看完这些诗,王和尚确信李白是天才!唐人绝句选粹(7)

跟杜甫学炼字--老杜律诗炼字炼句选辑(1)

跟杜甫学写诗!杜甫的政治才能到底多高?

关注王和尚,每天读好文

不拜师 不收徒 不断读书

不崇古 不媚俗 不违初心


六不和尚

个人微信号 : tianxie14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声韵的邻韵关系和写诗用韵之法
王和尚讲诗:写诗如何用典?两秘诀可写出精妙诗句,干货分享
诗词创作方法探微(上)
五绝——621.《随园诗话》【上部 卷一 —— 卷十六 】学习笔记
学诗怎可不懂《随园诗话》?王和尚《随园诗话》:手把手教你写诗!推荐收藏
学诗如练武,诗贵“性灵”,忘韵和用典不易,品读《随园诗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