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庙号』烈祖:曹叡为何在生前为自己定庙号为“烈祖”[三国]
三国时代的皇帝宗庙制度,各时期都各有不同形态,而各种形态背后,又有当时社会政治原因或者是文化背景影响,他们相互之间有继承也有影响关系。

1,曹魏宗庙演变

曹魏皇帝宗庙制度也经历了五庙到七庙的演变,从诸侯五庙到天子七庙,在借鉴两汉经验的同时,也根据当时社会因素的影响,适当的有所调整变革。

建安十八年(213)五月,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七月的时候,在邺城建立魏宗庙,祭祀他的曾祖父曹节、祖父曹腾、父亲曹嵩三代先祖,并延续东汉的一庙同堂异室制度。

曹操立庙的壳子就是依据诸侯五庙,但实际内里还是东汉的同堂异室。

按宗法制度,诸侯是要立五庙的,曹操只立三庙,看上去是与礼不符。究其原因,是因为曹操和刘邦一样,对于本家族的远祖根本无法确切追溯名讳,“莫能审其生出本末。”那时候又不流行瞎编或者攀附祖宗,因此曹操只立三庙。

但是严格按照礼法,身为诸侯的曹操是不能追尊先祖的,只有天子才能追尊先祖,诸侯只能以始封之君为太祖,自太祖以下列二昭二穆为五庙。

按礼,诸侯五庙,二昭二穆及太祖也。今之诸王,实古之诸侯也。诸侯不得祖天子,当以始封之君为太祖,百代不迁,或谓之祧。其非始封,亲尽则迁。(《通典》·卷48《礼典·诸侯大夫士宗庙》)

曹操违背礼法建立的诸侯宗庙,与东汉的皇室宗庙并行,就是向世人展示他的权威,也为曹氏接受刘氏禅代做铺垫,因此在礼法上才有此不伦不类的操作。

从此处可知,所谓礼法还是要匍匐在权威之下。曹操之后所有准备篡权的权臣都效法他,建立诸侯宗庙,却按天子宗庙成法去追尊先祖。不论司马,还是刘、萧,都约定成俗,这个和礼法中所记的诸侯五庙有很大区别的诸侯宗庙成为权臣准备夺取皇位的前奏之一。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魏王曹操薨,魏太子曹丕袭位。五月,汉献帝刘协命追尊新魏王曹丕的祖父曹嵩为太王,夫人丁氏为太王后。十月,献帝禅位曹丕,东汉亡,曹魏立,改元黄初,曹丕是为魏文帝。

十一月,曹丕“追尊皇祖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三国志》·文帝纪)

曹丕的祖父太皇帝曹嵩、曾祖父曹腾、高祖父曹节共居一庙,父亲太祖武皇帝曹操特立一庙,百世不毁,此时依旧参考东汉,祖宗四亲为一庙,对曹魏有开基之功的曹操特别另立一庙。

曹丕当时只追尊了父亲和祖父为帝,根本没有追尊曾祖父曹腾,直到曹丕的儿子曹叡继位后的太和三年(229)六月,才追尊曹腾为高皇帝,夫人吴氏为高皇后。就在追尊过曹腾之后,曹叡颁布了那道影响两百年的“外藩援立禁止尊崇本生”诏书。

曹氏的根基初在邺城,宗庙最初也设在邺城,等政权稳定后,政治中心才从邺城转到洛阳,太和元年(227)四月开始在洛阳营建宗庙。

太和三年(229)十一月,太庙成,“使太常韩暨持节迎高皇帝、太皇帝、武帝、文帝神主于邺,十二月己丑至,奉安神主于庙。”(《三国志》·明帝纪)

曹叡在位了,曹节于他就是五世祖,已经亲尽,因此在迁徙宗庙的时候,曹节没有进入洛阳宗庙,而是另置园邑,“使令丞奉荐。”只把曹腾、曹嵩、曹操、曹丕四位先帝神主迁到洛阳,共一庙,但仍然是四室,依旧是东汉的同堂异室制度。

曹叡接受王肃的六亲影响,就想追崇五世祖曹节,给曹节追上尊号,通过这个方式来体现自己的孝心,因此,景初元年(237)正式议立七庙制度。

追尊曹节的提议,有人拥护就有人反对,拥护的大臣建议追尊曹节为元皇,反对的大臣如刘晔、钟繇等人引经据典的批驳。

刘晔奏议:圣帝孝孙之欲褒崇先祖,诚无量已。然亲疏之数,远近之降,盖有礼纪,所以割断私情,克成公法,为万世式也。周王所以上祖后稷者,以其佐唐有功,名在祀典故也。至於汉氏之初,追谥之义,不过其父。上比周室,则大魏发迹自高皇始;下论汉氏,则追谥之礼不及其祖。此诚往代之成法,当今之明义也。陛下孝思中发,诚无已已,然君举必书,所以慎於礼制也。以为追尊之义,宜齐高皇而已。(《三国志》·刘晔传)

啥意思呢?就是说皇帝你要通过追尊先祖表达孝心,不是不可以,我们得按照前朝的例子来吧!你要按照周朝的成例,祖先有大功德才可以追尊,我们大魏发迹可是从高皇帝曹腾开始,又不是从他爹曹节开始;要是按照汉朝的规矩,他们刘家只追尊到父亲,连祖父都不涉及,更别提你追尊五世祖了;再说,你五世祖曹节对你爹曹丕来说还在四亲之内,他都没有追尊,皇帝你要越过你爹去追尊亲尽的五世祖么?

曹叡的想法被判为无礼,只好作罢,采纳郑玄的学术主张,制定了“一祖二宗四亲庙”的七庙制度,虽然如今才四庙。以曹操肇建洪基、拨乱反正之功为魏太祖,以曹丕继天革命、应期受禅为魏高祖,曹叡集成大命、兴制礼乐为魏烈祖。在太祖庙北,营建二庙为二祧,左边为文帝庙,号昭祧,右边拟为烈祖庙,号穆祧,并定下规矩,三祖之庙,万世不毁,其余四亲庙,亲近迁毁,一如周朝故事。

2,生前定庙号的曹叡

曹叡活着就已经为自己占了一个万世不毁的祧位,是中国历史上唯二生前制定庙号的皇帝之一,读者朋友可以猜猜第二个自己活着就定庙号的皇帝是谁?

有司奏:武皇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乐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乐用咸熙之舞。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乐用章斌之舞。三祖之庙,万世不毁。其馀四庙,亲尽迭毁,如周后稷、文、武庙祧之制。(《三国志》·明帝纪)

生前立庙这个有前例可循,但是生前定庙号这可是曹叡开创的先例了。曹叡为何要生前确定庙号呢?其实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宗族里的地位,以及维护他生母文昭皇后甄氏的地位。

甄氏因为得罪曹丕被赐死,曹叡继位后,“追谥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并在太和元年(227)专门为母亲在邺城立庙,“辛巳,立文昭皇后寝庙於邺。”景初元年(237),甄氏庙和曹氏宗庙一起从邺城迁到洛阳。

曹叡的儿子都夭折了,只能收养嗣子,因此他就有二个担心,第一,担心自己在宗庙的位置,第二,担心他妈在他死后的待遇。

如果曹叡的嗣子违背为人子者为人后的原则,追尊本生,皇统大宗遭到变动,曹叡的地位自然会被动摇,曹叡的地位都被变动,他妈就更别想保住,毕竟甄氏是被曹丕赐死的。

如果嗣皇帝按礼法说事,分分钟就会判曹叡违礼罢黜甄氏庙的,那孝子曹叡为老妈甄氏所做的一切都成泡影,因此,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不让自己的担心实现,曹叡要在自己还活着时就把自己在宗庙的地位稳定下来,这样他妈甄氏的地位才能稳固。

因此,在景初元年定制度时,曹叡被拟定为烈祖,他又暗示大臣提出提高文昭皇后的宗庙待遇,与三祖宗庙同样享受世世不毁的待遇,并把这个奏章与七庙之议“并勒金策,藏之金匮。”

至於文昭皇后膺天灵符,诞育明圣,功济生民,德盈宇宙,开诸后嗣,乃道化之所兴也。寝庙特祀,亦姜嫄之閟宫也,而未著不毁之制,惧论功报德之义,万世或阙焉,非所以昭孝示后世也。文昭庙宜世世享祀奏乐,与祖庙同,永著不毁之典,以播圣善之风。(《三国志》·魏后妃传)

曹叡生前定庙号的原因就是如此, 一是为了曹叡自己,二也是为了他妈甄氏,因此,他的行为被孙盛的讥讽“失正”。

孙盛曰:夫谥以表行,庙以存容,皆於既没然后著焉,所以原始要终,以示百世也。未有当年而逆制祖宗,未终而豫自尊显。昔华乐以厚敛致讥,周人以豫凶违礼,魏之群司,於是乎失正。(《三国志》·明帝纪·裴注引孙盛曰)

结果,大家都知道的,曹魏短命,到亡国也没凑够“一祖二宗四亲庙”的七庙壳子。

3,蜀汉宗庙

蜀汉宗庙制度记载十分简略,只有零星史料

公元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大赦,建元章武。刘备的称帝策文声称“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脩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三国志》·先主传)

从“嗣武二祖”可以看出,刘备是以太祖刘邦、世祖刘秀功业的继承人自居了,自然是要以汉朝为正统。

刘备继位后,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三国志裴松之曾经说过刘备自称是景帝后裔,但世数太远,难明昭穆,如今称帝,不知道追认哪个汉帝为元祖,因为史料缺乏而不得知,不免令人遗憾。

蜀国灭亡时,北地王刘谌曾经哭于昭烈庙,通过这条记载可以推出,刘备死后,刘禅也效法汉明帝,单独为刘备立庙,因此才有昭烈庙,这个也说明了,蜀汉的宗庙制度还是沿用东汉的同堂异室制度。

“是日,谌哭於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三国志》·后主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4,东吴宗庙制度

东吴宗庙制度和魏、蜀并不一样,倒是和西汉初年的多庙制类似。

孙权称帝后,并不立七庙,因为他的父亲孙坚曾经做过长沙太守,就在长沙临湘县为孙坚立庙,但仅仅立庙,孙权并不亲祠,而是依照东汉刘秀奉南顿令故事,只是让太守奉祀。

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称帝,“追尊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讨逆将军策为长沙桓王。”(《三国志》·吴主传)

后来又追上父亲孙坚为吴始祖,还在建邺为兄长孙策立桓王庙,孙权时代,东吴就有始祖、桓王二庙。

神凤元年(252)四月,孙权驾崩,太子孙亮继位,是为废帝。废帝太平元年(256)正月,为父亲孙权立庙,称为太祖庙。

这时候,东吴就有孙坚、孙策、孙权三人的庙,这三庙不在一处,也不序昭穆。

孙亮被废,兄长孙休继位,孙亮自然没有得到立庙的资格。孙休死后丞相濮阳兴抛弃太子,转头去立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为帝,孙皓逼死了婶婶朱皇后和堂弟,自然也不会给孙休立庙。

元兴元年(264)九月,孙皓“追谥父和曰文皇帝,尊母何为太后。”“改葬明陵,置园邑二百家,令、丞奉守。”(《三国志》·吴主五子传)

宝鼎二年(267)七月,有司请为孙和立庙,孙皓就在京城为父亲营建清庙。

孙皓时期,东吴就有孙坚的始祖庙、孙策的桓王庙、孙权的太祖庙、孙和的清庙,如果要强行归纳,就只能算到多庙制中。
三国时期,魏、吴都没有为先祖立庙,魏国有可能是因为不知道先祖名讳,因此只能为近祖立庙;吴国除了可能是先祖出身卑微、名讳不显的缘故,大概还有忙着开拓安抚本土而暂时无暇顾及宗庙礼法的繁缛之事。

毕竟当时江南还没有开发,礼乐基础薄弱,孙氏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促使江南进化,的确无暇顾及礼法,“仓禀实而知礼节”,当时的江南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是故东吴的宗庙制度最为简陋。

蜀汉以大汉朝后裔自居,刘备称帝又和刘秀建国类似,自然是东汉的同堂异室制度更为实用,因此,虽然留下的史料不多,也可以揣测其模糊的宗庙制度。

曹魏所立的七庙制度为两晋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并在之后的朝代中得到继承和完善。曹叡为生母单独立庙也被之后的皇帝继承,司马睿为亡妻虞氏立庙,司马绍为生母苟氏立庙,司马昱也为生母郑阿春立庙,这些都是曹魏庙制对后世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明帝为什么在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庙号
有26位功臣配享曹操太庙,为何这5人不能进,入太庙的标准是什么
为什么开国皇帝中,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
朱棣是一代明君,为何遭到后世子孙的嫌弃,牌位差点被扔出太庙?
三国的奇葩帝王,人还活着就给自己定庙号,死后却成为笑话
宗族的祭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