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名相王旦后裔隐居的岩门前村
userphoto

2022.10.06 山东

关注

清同治年间立的“古稀双辉”寿匾

村里的古民居和石板路

■杨迪忠 文/摄

前几年笔者读道光年间《兴安县志》,其“人物”卷专门记录了“寓贤”,有宋代至清代共计7人。而最让笔者惦记的就是王禹亳、王禹豪两兄弟,因为他们是宋代名相王旦的后人。

有资料显示,王旦(957年-1017年),字子明,山东莘县人,北宋名相,著名政治家。真宗年间王旦为相10余年,知人善任,朝中大部分官员都是他推荐提拔的,如著名的宰相寇准,但他从未推荐自己的亲属做官。仁宗即位后,为王旦立碑,并亲笔御书“全德元老之碑”。欧阳修奉旨为王旦撰写碑文,苏轼为王氏宗祠撰写《三槐堂铭》。其传记收录在《宋史》中。

王旦后裔避难隐居兴安

据乾隆年间与道光年间两部《兴安县志》记载:王禹亳、王禹豪,其先辈是山东省兖州府(今济宁市)人,北宋名相王旦之后。他俩与兄长王禹膏一同在宋理宗赵昀的朝廷当侍从官。景炎末年(约1277年),南宋摇摇欲坠,王氏一家死于海子坝,只存他们兄弟三人。于是,他们自羊城投奔粤西(今广西),王禹膏遁踪灵川不出,王禹亳、王禹豪逃至临源即今兴安县。元朝灭了南宋之后,曾派人追找他们,他们不愿再出山为官,便做了道士,并修建了一座道观“南唐观”,不久又改为“南潭观”,“以南方之潭清而且洁,喻己志”。后来,元世祖忽必烈求索宋朝忠臣后裔,广西行省把王氏兄弟上报,朝廷给他们赐“田横遗类”四字匾,悬挂在道观里。田横是什么人?他是秦末起义领袖,宁死不屈汉朝刘邦,为高节守义的典范。

再后来,王禹亳的后裔移居道观里(今兴安镇道冠村委),王禹豪后裔移居桂川村(今兴安镇董田村委岩门前村),皆仍以“南潭观”为名。

王禹亳、王禹豪各有诗集流传三百余年,可惜在康熙年间毁于一场火灾之中。

古志“胜迹”中还记载了“南潭观”:南唐观即南潭观,在县南街,宋末王禹亳、禹豪兄弟构。洪武癸亥(1383年)设道会司于内,今圮。可见,南潭观在清代早已毁坏无存。

查阅古县志,今岩门前村属于兴安县东七都(古名临观里)三图七甲辖村,距离县城10里;道观里是八甲辖5村之一,距离县城8里。又载,东七都一图六甲辖二村,即桂岩口与畔田村,距离县城10里。但笔者找不到“桂川村”的名字,推测它在清代可能已经改名了。

岩门前村王氏是王旦后裔

为弄清王禹亳兄弟后裔的居住村,笔者两次走进兴安镇董田村委岩门前村,访村老,抄古碑,观古匾,看夹石等,终于揭开了谜底。

董田村委岩门前村,现有4个队,有王、黄、李、唐、张、郑、陈等七姓,以王氏为主,共计约1000人。村民大多知道王氏从山东迁徙而来,是宋代王宰相后裔,与董田村始祖侯珉为亲老表,皆逃难而来。村子因坐落在桂岩门口之前,故名岩门前,古代又叫桂川坊、桂岩口村。

村里的王氏古祠堂是一座二进阔三间的砖瓦房,朴实无华,与普通古民居无大异。考《合族补修》宗祠碑文,其中有载:“吾始祖旦公,原籍山东省东昌府莘县(今聊城市莘县)莲花桥村人氏,官居大宋宰相。所育三子……方景炎年末元初兴时,迁居粤西兴安香坊村,即今道冠里。后因族众人繁,膏公移居灵川王家庄,亳公移居沙子岩,豪公移居桂川坊,即今岩门前村。”宗祠修于何年,碑文无记录。这次“补修”,则是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二月的事情。据村民介绍,20世纪70年代,这宗祠还是村里的小学呢。

祠堂里还有一方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癸酉秋月立的《合族改修》宗祠碑,载曰:“我村历来原有宗祠,迄今年湮久远,强基倒坏,合族公议改修,各依前规。”并记载了12位首事的姓名和捐款人捐钱情况,以及总共用钱情况。又将通谱改正于后,共计20代。

据笔者初略统计,自禹公以下至今“文”字辈,王旦后裔来兴安后已历经700多年,繁衍生息40代以上。

岩门前村的古迹遗存

岩门前村现存古民居数十座,是典型的桂北民居风格,有青砖瓦房,有泥砖瓦房,大多保存完好,有人居住,少数也有废弃而毁坏的。雕龙画凤的深宅大院很少,多是普通古民居。村里的古石板路也有一长段保存不错,与古民居连在一起,彰显着古色古香。

门前山即桂岩口山,是一座不高不大的小山,绿树葱茏,其下有一口很大的泉井,水不深,清澈见底,甘甜爽口,流过村边,是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村民对水井修砌了围墙给予保护,并在村边搭建了遮雨棚,供人们洗菜洗衣等。

岩口前不远的柑桔园里,有一座民国29年(1940年)的《王门宿氏孺人墓》,保存完好,其石雕人物、动物像和文字精美,工艺水平较高。

王旦后裔在兴安可能是秉承了先祖隐居不出的传统,出仕为官的不多,在乾隆与道光年版的两部《兴安县志》里不见有记录。但据村里墓碑与夹石等记录,也有一些太学生和生员(秀才),在清末民初,据说还有当教谕或县长的。

王氏家族如今还保存着两块金字寿匾,记录着昔日的荣光。据村民介绍,先祖王重纲是个远近闻名的秀才,他文武双全,一直在家里守祖业,当私塾老师。他喜欢武术,在家经常练功,他练武的石锁、石礅、120斤重的大刀以及箭等应有尽有,后毁。他留下的乌金铁球,被后人当成废旧4毛钱卖掉了。现在想来,十分可惜。

现存的两块寿匾,都与王重纲有关。一块是“长春累叶”金匾,为长方形,右侧题刻“钦命翰林院编修提督广西全省学院加五级纪录四次孙锵鸣为”,左侧题刻“节寿兴安县学生员王重纲之母黄氏八十荣庆立”,落款时间是“大清咸丰元年(1851年)孟春月谷旦”。上述文字全部阳刻,描金粉。匾额上方中间,还有一长方形竖刻篆书印文,不知何字;落款下方有两方正方形印章,一为阴刻篆书“翰林”二字,一为阳刻篆书“孙锵鸣印”四字。

送匾人孙锵鸣,浙江瑞安人,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编修,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至咸丰二年(1852年)任广西学政,后任侍读学士等,赐封侍郎衔。他是清朝名臣李鸿章、沈葆桢的房师,著有《盘阿草堂词》《止庵读书记》《海日楼诗文集》等,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

另一块是“古稀双辉”金字寿匾,为郭怀仁题赠,长方形,右侧题刻“钦命翰林院编修提督广西全省学院加五级纪录五次郭怀仁为”,左侧题刻“兴安县桂林府学生员王者臣、香、卿、翊之父重纲母侯氏八旬晋一双寿 大清同治十年岁次辛未孟冬月立”。在匾额上方中间,有一长方形竖刻的篆书印文,笔者不识;在落款之下,还有两方篆书印章,已经看不清楚。匾的四个大字是阳刻,小字全部是阴刻,都描金粉,部分文字有金粉脱落,但匾牌整体完好。

送匾人郭怀仁是安徽合肥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同治九年(1870年)出任提督广西全省学政,任期三年,有政声。

岩门前村,一个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已经新楼林立,交通便利,人们安居乐业;大宋名相王旦的后裔,已经是40万兴安人民的一部分,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同步跨入了乡村振兴的新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门今昔:曾经的龙门街
消逝的龙门街
王氏家谱
文天祥后人为何落户兴安?(桂林日报)
桂北传统村落(45)西波江畔五马村
【微村志】桐庐石阜村之方氏宗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