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在教育中遇到的7大问题(翻转式教育系列分享27)

导读:有多少人一辈子都在不停地“找”!找工作、找对象、找学校、找老师、找平台、找理想……

中国的汉字真是很有意思,每个字都藏着深奥的义理。您看这个“找”字,就是“我”字丢了一撇。

丢掉的一撇是什么呢?商人说是钱,政客说是权,明星说是人气,军人说是荣誉,员工说是薪水,学生说是分数……

直到有一天,在生活的教育下顿然明白了,原来丢掉的那一撇是“我”的自性,是原本具足的爱、智慧和喜悦,之前找来的都是浮云。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就是通过滋养灵魂、启发生命,唤醒人心中的爱、智慧和喜悦,帮助受教育的人找到那一撇——自性,从而成为更好的人,而不是有更高的成就。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经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应试教育下的孩子们无疑就是那个水桶。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很多年了,教育发生的改变也不少,但教育模式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聊以自慰的是,这种模式好像不只是我们这边“风景独好”,包括美国乃至全球都差不多。“老师讲,学生听”统治了教育界,成了天经地义的教育模式。但现在,我们是时候该思考一下,这种教育模式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孩子的发展?

《翻转式学习》这本书深入剖析了当今全球教育广泛面临的巨大问题:在后工业化时代已经来临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模式却仍然停留在工业化时代的样子。

工业化时代的需求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工业社会服务的、驯良的标准化的产品。而现在处于互联网+共享时代,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需要学生们有创造力,有创新能力,有团队协同能力。无论是哪种文化体系下的现代化社会,都高度重视创造性、革新性、理解力、洞察力、好奇心、审美力、学者素养和智慧这类特性。显然过去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了。

所以我们需要转变观念,迭代旧模式,启动翻转式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完全发挥他们的天性,在对的环境中“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当父母的思想转变时,才能跨过教育的误区,一步步靠近因材施教,迈进有效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有才的儿女。

您回忆一下,当年在学校学过的东西现在还记得吗?记得多少?大多数都忘了吧!但是谁把那些东西记得特别清楚呢?仔细想一想,对,是我们的老师,二十几年过去了,他还会做当年的那些题。

所以目前的教育模式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学生,当年那些能考满分的优秀学子也是考完之后就全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01 偏差的教育前提

传统的教育打破了一个人完整的天性,有碍于创造性洞察力的发展。现代教育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发展的,而工业化的前提就是要把人变成机械化、标准的人。因此我们就给学生划分专业,规定课程,只能模块化的学习。这种把知识划分为单独类别或学科的整个思想起源于亚里士多德,不管这种做法在过去有什么效果,现在也是过时了,因为人类之所以明智就是取决于世界观的完整性。

02 教与学混为一谈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指出:“值得学的东西是教不出来的。”应试教育把教与学混为一谈,强调教,而非学。这种方式错误地认为,一斤的施教会给受教者带来一斤的学识。在大多数学校里,背诵记忆被误当为学习。而大部分背诵记忆的内容只能被记住很短的时间,通常考试过后便忘得一干二净。

03 缺乏内在学习动力

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要背,或者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研究表明只有学习者具有内在驱动力时的自主学习,才是效率最高的、记忆效果最佳的一种学习模式。

04 学习内容基本处于低级阶段

学习内容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级别:数据、信息、知识、理解、智慧。但是应试教育却把大把时间用在信息传递方面,少量时间用在传播知识,理解和智慧自然就不足了,甚至无从谈起。

05 机械的课堂环境

多数学校的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的传授,并辅以各种各样的练习题,训练学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解题,这些大量毫无意义的练习,都只为了一个可以被接受的成绩。

案例 一

物理学家米特拉做了一个古怪的实验:他在印度的贫民窟里把一台带有鼠标的电脑镶嵌在了墙上,没有键盘,也没有留下任何说明和解释。电脑对于那里的孩子而言是个神秘物,他在电脑旁边装了一个摄像头,观察电脑被使用的情况。这些贫民窟的孩子们十分好奇,都跑来玩电脑。

米特拉发现:这些孩子不识字,不会英语,却很快学会了玩电脑。他们可以熟练的拖拉、删除、复制,甚至是浏览网页。这些孩子没有像我们上学时那样,听老师从开机到使用到关机一步步讲该怎么操作……但是他们操作的熟练程度却跟我们认真在学校学过的差不多。

人们都非常好奇,这些孩子是怎么做到的。记者问一个小孩是怎么知道关于电脑使用的一些知识,这个孩子奇怪地问道:“什么是电脑?”孩子们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并没有影响他们的使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把鼠标点叫作针,把沙漏叫作湿婆之鼓。

由此可见,当孩子们的学习动力被激发后,他能够通过自学获得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应试教育则是权威人士(教师)希望得到他们熟知的标准答案和解决方法,而不想看到让他们吃惊的东西,所以很难将培养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意义的人才。

案例 二

一位高中生在一次考试中被问道:你在一幢高楼里,身上带着一个气压计,如何用气压计算出楼房的高度?学物理的人会意识到,得用气压计分别测顶层和底层的气压,再运用气压与高度关系的转换公式,算出这栋楼的高度。这也是老师要的答案。

但是这个同学的答案非常有趣:把这气压计上拴一根绳,然后从楼顶吊到底层,量这根绳的长度,就知道这栋楼的高度了。这个同学的解答不属于物理学范畴,被老师判为零分,然后又给了他一次机会。这次学生的答案是:把气压计作为礼物送给楼管,让他帮忙查一下资料,看看这栋楼有多高。结果老师非常生气,因为老师只要唯一的标准答案。

这种机械化的方法不知打击了多少创造性行为。

还有,在学校里被称之为“作弊”的东西,在学校之外的环境里,却是特别受推崇的高效使用外部资源的能力。然而,学生在学校里几乎没有机会学习如何利用外界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不了解难题、练习题和问题是不同的,练习题是无目的的问题,把这个作为主要内容来为生活做准备,就像把一只胳膊捆在背后练习拳击一样。问题本来没有绝对的答案,而学生们却要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做练习题,参加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俗话说得好“总是称牛的重量,也不能把它变得更强壮。”

06 割裂的科目和学科划分

分门别类的课程设置,导致大部分学生成年以后都是根据问题出现的地方或问题所处的学科领域,对问题进行分类处理,而割裂了问题或事件之间的整体联系性。事实上,我们在学校里学的总是某个专业,但是一走出校们我们要经常跨学科合作。

社会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某一个学科的人。一个科学家如果不懂得带团队,那他也就只能是一个实验员,他必须得懂得带团队,他才能做出一个伟大的课题。

07 独裁的教育管理模式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应试教育的最大瑕疵就是它没能在学生学习目的的构建过程中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

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孩子们在学校里做的所有事情,几乎完全在教师、行政人员和管理者的专制支配之下。孩子们被教导要做一个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而在伦常的学习和践行方面几乎没有被教导。

今天咱们就分享到这里,感恩您阅读学习。

分享的内容再有启发性也不能取代您的个人经验。当您愿意改变时,好的结果就会随之而来了。

书籍推荐:《翻转式学习》《家塾教学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困惑的这些问题有答案了,快看看吧|经典·连载
滚开,“我是为你好!”
真的懂了,才悔恨知道得太晚
答题软件被奉为减负“神器” 学生半数作业靠软件
喊出“多考一分,干掉千人”的衡中学生现在怎样了?答案打脸众人
深度|刘擎教授谈现代教育模式:孩子会不会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