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叫学问




 

 

什么叫学问


            
    讲到中国人的养心术,非要从《论语》讲起。《论语》第一篇《学而》,我们过去都把它当作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态度、目的、宗旨来一条条地理解。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一书中却指出,这是错误的读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对这三句话的解释,一般认为是:学习而能够经常地温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

南怀瑾先生在《别裁》一书中写到:“假如这是很正确的注解,孔子由此便可以作圣人了,那我是不佩服的,连大龙峒孔子庙我也不会去了。”照此理解,在他看来应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难过’乎?”才对。

由此,南怀瑾先生得出结论:“所以几百年甚至千多年以来,不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四书反感,过去的读书人也对四书反感。因为它变成了宗教的教条,硬性的法律,非遵守不可。”我想补充的一点是,如果是合乎情理的教条,正确的法律,倒是可以而且应该遵守,然而如果不合情理又非得遵守,那结果一定是引起人们的反感。

对这句话的重新理解,南怀瑾先生指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学问”。“普通一般的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章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知道了“学问”的意思,我们再来看这三句话。

“学而时习之”说的是学问的来源。学问的道理就是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这就是学问。

“有朋自远方来”如何会感到“乐”呢?南怀瑾先生说,这里的“远”字,并不是指地理距离上的遥远,而是形容知己之难得。一个人在为天下国家、千秋万代思想着眼的时候,正是他寂寞凄凉的时候,这时有一个知己来了,是非常快乐的事。孔子说这句话告诉人们不要怕没有人知道,慢慢就有人了解你了,这人还在远方。

接下来孔子就说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如果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能够不怨天,不尤人。而是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

连贯起来看,我们就能明白《学而》说的是读书作学问的修养,首先要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

 

                            孙蔚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读书笔记《青年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开篇这三句话,人生应尽量做到。
《论语》里的这句话,语文老师都教错了!你却记了一辈子!
宋朝大儒朱熹对《论语》的解释全错了吗?
亲子共读论语|学问从人生经验上来,在做人做事中去体会
马宏达:谈谈《论语别裁》
论语启示录048:里仁为美咋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