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构建学生“关键能力”培养闭环体系

构建学生“关键能力”培养闭环体系

本版11月和12月连续刊发了数篇关于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稿件,笔者读完后深受启发。关键能力不仅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有很大启示。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关键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

    笔者认为,当下不少深层次的教改亟须告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性、枝节性改进,更应该转向全面、系统和体系的架设。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改的最终目标无疑都要面向职场,面向情境,面向工作过程,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都要上升到一种闭环结构的总体设计,即构建关键能力是什么”——“关键能力怎么培养”——“关键能力培养效果如何的体系。

    所谓闭环结构,也叫反馈控制系统,它是一种首尾相接、有始有终、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具体的操作和实施层面上,涉及不同的部门和岗位,既有职能分工,又有部门配合;既有过程单元,又有整体联动,从而形成一个决策、控制、反馈、再决策、再控制、再反馈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关键能力是什么?

    回答关键能力是什么,其实也是在回答关键能力从哪里来。虽然关键能力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作为教改中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或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它必然需要具备可描述性、确定性和可操作性,否则,教改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大纲的编制和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无法真正落地生根。

    不同国家由于产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早在2003年,在结合世界各国先进经验以及我国职业技能开发需要的基础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核心技能标准体系,包括信息处理、交流表达、与人合作、解决沟通、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外语应用8种能力。

    当然,这只是一个总领性、指导性的标准。关键能力不仅有普遍的相通性,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关键能力培养也存在差异性和特色化。此外,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不断进步,关键能力还存在动态化的可变性。

    既然教改要面向职场、面向工作过程,关键能力也必然来自职场、岗位和工作过程,在确定关键能力的具体所指时,不同院校、不同专业都会有各自的界定,这种界定则来源于扎扎实实的广泛调研,一者是对专业设置所面向的行业、企业开展充分调研,二者是对本专业历届毕业生开展详细的调研,以搜集和确定人才培养所必须要具备的关键能力。这样的关键能力要真正体现出关键性和核心性,具备高度的凝练性和总结性,甚至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大杂烩式的集中拼盘并不具备核心指导要义。

    关键能力怎么培养?

    确定关键能力的所指之后,人才培养全过程就要围绕关键能力的内涵而展开。全过程不仅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大纲编制、课堂教学实施,也包括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平台建设等,都要渗透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关键能力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大纲编制都要突出以关键能力为核心,任课教师要熟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每个知识点、每个教学环节对关键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以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为目标,从而使人才培养体系能够处处渗透关键能力的各项指标。

    关键能力要体现在课外实践过程中。通过搭建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实践平台,逐步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实践教学平台绝不是任意搭建,而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建设,不能偏离人才培养目标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充分掌握与关键能力所匹配的专业知识,锻炼相关的核心技能,搭建实践平台要真正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能力培养要能体现出个体差异性。企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并非都是全能型、综合型人才,也不是人人都必须、都能够成为全能型人才。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上,要能够体现出差异性,将学生某一或多个方面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比如,开出灵活、多元的课程菜单,供学生实现个性化选择,真正做到一人一菜单;搭建多元、多样的实践平台,供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和能力,做出最适合的选择,真正达成因材施教。

    关键能力培养效果如何?

    确定关键能力的培养效果,就是要建立健全一套评价和反馈机制,为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和方法的调整提供决策,进而不断完善关键能力培养的体系,这需要构建一套吸纳专家、任课教师、企业导师、用人单位、毕业生、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元主体在内的灵活、动态的评价体系,以获取全面、可靠、即时的反馈数据和信息,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智慧。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产业发展不断升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关键能力的内涵也需要与时俱进,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更新和调整,这需要院校能够及时、有效掌握专业人才关键能力培养的效果反馈,为专业内涵建设、课程设置调整、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等提供参考,进一步做出整改。

    总之,学生关键能力的生成和培养不应只是停留于理论层面上的探讨,更需要在实践上进行系统设计,给出具体的措施和解决方案,有布置、有落实、有监督、有改进,通过调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在不同环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一个整体联动工作系统的闭环,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确保每个步骤都能真抓实干,才能在循环积累中不断提高实际成效,最终促进院校不断进步和发展。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胡波)《中国教育报》20171226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直通厅局长】徐曙光:职业教育“要赢在人生终点线”
新建本科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长沙学院:生环学院“双驱联动四融协同”近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
35岁后,思考与做事一定要有体系,修炼一眼看穿的能力,做事做到事事有闭环
多元立交是现代职教体系形成的关键
打造能力闭环,让自己成为Q型人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