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幼小衔接”争论最多的6个问题,学校和家长怎么做最科学?| 头条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节点。2022年最新出台的新课标也指出,“要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幼小衔接到底要“接”什么?以往我们有哪些认知和操作误区?学校、家长如何科学、专业地做好准备? 

01

拼音一定要提前学吗?

孩子即将步入小学时,家长很容易陷入无尽焦虑,误以为“幼小衔接=提早学习知识”,“拔苗助长”“鸡娃”现象比比皆是。但是,不提前学习,进入小学就真的跟不上么?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曾做过研究,将543名一年级学生编为两组,一组提前学过拼音,一组没有。在入学后的半年内,对两组进行了四次拼音测试,结果发现后两次测试中,两组成绩相当。

杭州一位教师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儿童提前接受的拼音学习不够规范,未能达到小学教育基本要求,到了一年级后,老师还要重新正音、纠音,耗时耗力,事倍功半;我们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那些提前学习的孩子,在初期的确会轻松不少,但很容易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进而走神、沉默,游走在课堂边缘,无法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

反观那些没有提前学习过的孩子,却极有可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知识充满渴望,表现得更加专注、积极,学习“后劲”十足。

那么在幼小衔接阶段,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学科学习?孩子在系统学习前,可以做哪些准备?正式学习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是科学有效的?根据专业研究和一线实践,我们整理了一些经验。

 1.学前教育重点在“打好基础” 

真正影响孩子掌握拼音的,是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因为孩子容易把外形相近的拼音混淆,进而读错、写错。

首先,幼小衔接要将空间知觉、观察力、图形判别、书写姿势等作为重点。

有研究还表明,在学习拼音之前已经具备了某种语音意识(如音节意识)的儿童,在小学阶段都是汉语拼音水平高的学生。

其次,语言教育的方向要从“拼音学习”转向“语音意识”的培养。

  • 研发“韵读儿歌”系列主题儿歌,在游戏化、生活化情境中展开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语音语调。

  • 在大班课程加入视知觉、听知觉、知觉转换、语言沟通等学习内容。如开展听音游戏,老师念词语,幼儿分别辨听“韵母、声调相同,声母不同的词语”和“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词语”等。

  •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习拼音的基础能力。如指导孩子观察事物、图形时,引导其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即先整体上观察,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等)。

 

 2.小学的重点在“用对方法” 

在小学一年级,老师要遵循零起点教学,正确看待班级学情,对有或没有拼音基础的孩子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 根据学生拼音学习的起点差异,对课堂资源有效、平等、适切地配置,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潜力。发挥“小先生”课堂优势,让孩子们争做小老师,互听同学发音,共同进步。

  • 采用创编儿歌、巧制卡片、寻找拼读伙伴、拼音寻宝游戏、“小讲师”等方式,激发学生拼音兴趣。

  • 注重日常语言积累,开展大阅读项目,以阅读带动多听、多说、多读、多讲,多管齐下,顺利帮助学生完成拼音学习。

 3.家庭的重点在“亲子互动” 

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进行语言互动。如带孩子出门时,可以一起大声读出墙上、商店、广告牌上的大字,让学习与探索世界同时进行。

02

不认字怎么大量阅读?

不认字能阅读吗?不认字能看得懂书吗?其实,认字和阅读是两码事。阅读是理解的过程,读完整本书并不表示看懂了,能够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才算读书。

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激发兴趣,让其有阅读意识才是关键。如何在不认字的情况下,帮助孩子大量阅读呢?

 1.营造一个有“读书味儿”的家庭环境 

一个舒适的角落,几块松软的垫子,几本好看的图书,和孩子坐在一起,去看、去听、去说,孩子也自然而然地与父母亲近、愿意倾诉。和独立阅读相比,亲子阅读更能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父母的阅历丰富,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给孩子一个更多元的理解,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亲子关系也会更加紧密。

 2.比认字更重要的,是懂得几个阅读“小窍门” 

首先,提问式看图说话。

“这幅图真有意思,小猫在干什么呢?”

“哦,小猫喵喵叫好可爱,我好喜欢啊。”

提问式的看图说话,适合于每一个阶段的孩子,孩子的回答不尽相同,却满满都是自己的视觉和思维。

其次,讨论故事内容。

“小卫同学居然列了一张那么长的愿望清单,太贪心了。”

“为什么不能列太多呢?”

“那么多礼物,都买回来家里装不下,也玩不过来呀!”

阅读的时候难免遇到有趣和惊讶的内容,那就讨论一下吧!孩子不认字,不代表什么都不懂,不仅懂,还很有原则,甚至可以来一场辩论赛,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力。

最后,预测情节,续编故事。

其实,共读《龟兔赛跑》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结局。不妨问一问:如果再来一场比赛,谁会赢呢?此外,还可以创编故事、演故事、看图讲故事等等,在孩子不识字的阅读期,给孩子带去丰富的情感体验,保护专注力,培养好习惯的,构建心理自主。

03

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大脑和神经系统还在发育中,专注时间短,注意力的稳定性、调节性比较弱。孩子的注意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贯穿整个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通过教师和家长有目的、有计划、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引导与教育来实现。如何找到生活中的契机,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呢? 

 1.分清并处理好“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注意力分为两种: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他们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并尽可能完成任务,比如,即便是复杂的折纸,看一遍就能学会,这就是“有意注意”在发挥作用。“无意注意”让孩子遵循自己的兴趣自由、自主活动,但也会干扰儿童专注力的养成。比如,孩子对课堂不感兴趣,可能是座位附近有吸引他的内容。所以在布置学习环境时,要避免过多的刺激物。

因此,在两种“注意”的并存阶段,只要我们找对方式方法,选好兴趣亮点,加强幼儿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程度,就能逐渐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

 2.让孩子有始有终地完成当下的事情 

孩子以前可以自己拼装乐高两个小时,埋在书桌前一直写写画画,但为什么长大以后反而注意力减弱呢?回想一下,当孩子正在玩玩具时,你请他把旁边的书收一下;当他正在画画,你让他再练写一些数字;当他正在家庭劳动,家人拿走他手里的工具,塞给他一些玩具……成人总是打断,甚至让他换一件事情做,怎么培养专注呢?把当下的事情和任务有始有终地完成,才是关键。

 3.做一些有趣的注意力训练 

幼儿园活动的时长,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身心发育特点、注意力控制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的。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则可以做一些游戏式的注意力训练:

圈字类游戏。随意写下一组打乱顺序的数字,请孩子找出指定数字,孩子如果有一定识字量,还可以进行数字的圈画。

复述类游戏。随机说出一组数字,请孩子复述,可以根据年龄循序渐进,如:6252、01837、262832……除了数字复述,还有语言复述,同样循序渐进。如:妈妈,妈妈很开心,妈妈今天很开心,妈妈今天因为你很开心,妈妈今天因为你帮助别人很开心……

听口令类游戏。家长说出一些指令,请孩子根据指令做。如说“头发”,孩子就要指头发,说“鼻子”,孩子指向鼻子。还可以增加指令个数,如“头发、鼻子、肩膀”“嘴巴、耳朵、肚子、膝盖”等。

扑克牌类游戏。扑克牌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信息,如牌面上的图案数量可以练习孩子数与物对应的能力,花色可以帮助幼儿进行分类,还可以结合扑克牌牌面信息练习孩子的短时记忆力等。

阅读游戏。阅读中,可以只讲故事的开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结局,再让孩子把故事讲给全家人听。



04

培养“规则意识”而非“听话孩子”

有些孩子不守规则,我们不能简单说他“捣蛋”,因为他们大多不理解规则的意义,也无法判断规则是否合理可行。毕竟,规则意识的建立,和理解能力、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等都密切相关。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 

 1.直接感知 

幼儿只有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才能内化为自主自愿,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直接体验和感知遵守规则的重要:

  • 带领幼儿乘坐地铁,体验排队购票、刷卡、有序上下车的一系列环节,还可根据某一个环节进行讨论:如果我们不遵守“先下后上”,会怎样?

  • 前往超市购物时,让幼儿体验购物需付费、付费需排队的流程,并引发幼儿思考:逃单会有什么后果?

  • 通过视频让幼儿明白不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严重后果。

 2.参与制定 

有时候幼儿并不是故意不遵守规则,而是他们没有搞懂规则。我们不妨邀请幼儿亲自参与规则的制定。比如,关于区域活动结束后的玩具整理,孩子通过讨论会得出这样的规则:如果有人在活动结束后没有将玩具整理好,他的区域卡将寄存在老师那里,暂时不能进入相关区域玩耍。这样,就加深了他们对规则的理解,提高了遵守规则的积极性。

 3.事前强调 

不论身在何处,只有事前强调规则到位,幼儿才可能有意识地约束自己,一旦他们已经投入其中,再去强调规则就很难了。

 4.巧用游戏 

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一书中说到,游戏属于儿童头几年最重要的工作,所以有必要借助游戏活动,帮助幼儿了解规则。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占地盘”的游戏活动,给幼儿画好规定区域,当哨声响起,幼儿才能到规定区域抢占地盘。经过多次活动,幼儿形成条件反射,就加深了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执行。

 5.言传身教 

成人的一言一行容易引起幼儿模仿,因此我们自身一定要具备规则意识,并以身作则。

 6.寻找榜样 

可以寻找绘本故事、儿歌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好榜样,也可以寻找身边的榜样。比如,为了让小朋友有序排队,邀请他们现场观看小学哥哥姐姐就餐时的路队,或是军人叔叔的阅兵式,感受整齐有序带来的震撼,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7.设立机制 

孩子的自主能力有限,会出现重复违反活动规则的情况,这就需要强调违反活动规则带来的后果。我们可以设置规则执行的奖惩机制,比如从幼儿园小班的“好习惯好宝宝”“园长助理”等,帮助幼儿持续地养成规则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05

幼小衔接“接”什么生活习惯?

幼儿园和小学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是“养”为主,一个是“教”为主。“养”重在习惯培养,“教”重在学科传授,两者相辅相成。

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们需要养成哪些生活习惯呢?

 1.早睡早起不迟到 

小学的生活作息需要孩子不迟到和保持精力充沛,因此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幼儿园,老师要根据一日生活作息为幼儿设计动静结合、时间固定的活动,通过沙漏、钟表认识时间、感受时间,培养时间观念,根据时间长短合理规划自己的事情。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活动计划,安排好固定活动与自由活动时间,引导孩子张弛有度,形成规律作息。

 2.自主盥洗讲卫生 

在幼儿园,老师每隔半小时就提醒一次“请如厕、洗手、喝水”,但在小学,课间十分钟则由孩子自己支配。幼小衔接有“课间十分钟”课程,让孩子感受这十分钟的时间长度,安排可以做的事情,以此提高自主盥洗的意识。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写下这些任务,请孩子每完成一次就进行记录,形成自己的生物钟。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调查显示,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有43.3%的学生需要在老师提醒下饮水,24.6%的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手纸,这反映了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生活要求孩子有较强的自我服务意识。幼儿园里,不同活动之间留有充足的过渡时间,就是为了让孩子有足够的机会慢慢尝试;晨检晚检时提醒小朋友检查、整理书包里的物品;室内室外切换时拿好自己的衣物。在家里,父母在能力范围内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实在需要帮助时再求助他人,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4.乐于助人朋友多 

到了小学,孩子要遇到很多新同学,交朋友成了很重要的任务。受大家欢迎的孩子有一些共性:干净整洁、乐于助人、积极担当。身为集体中的一员,个人价值往往会通过对他人、对集体的付出来体现,所以,承担责任也是小学生活的重要部分。

幼儿园的值日生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责任,不仅能让孩子初步感知“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更是对孩子身体、行为、认知等各项能力的锻炼。一个爱劳动、乐奉献的孩子自然会交到很多好朋友。

 5.保护自己很重要 

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孩子背上书包走进校园,就迈开了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在幼儿园时刻有老师照看,到小学后就要独自照顾自己,提高安全意识。 

上小学后,家长要更多观察孩子的微小变化,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多交朋友,自己也要多和其他家长交流。更重要的是多和孩子聊天,了解其学校生活和内心变化,排除隐患。

06

一年级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一年级,孩子开始进入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目标是掌握方法:学习的方法,和这个世界、和他人、和自己沟通的方法;也是发现乐趣:学习的乐趣、参与的乐趣、自我实现的乐趣——简而言之,基础教育是“成为人”的教育。

知道了教育的大目标,也就知道了一年级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喜欢学校。

 1.走进“习惯课程”:我是小学生啦 

我们学校的“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已经连续进行了3年,内容包括如何穿就餐服、用餐礼仪(光盘行动)、一年级如厕习惯练习、如何正确使用铅笔盒橡皮等12个习惯课程。

开学第一个月,孩子们通过习惯课程,学习如何当好一个学生,了解并接纳自己作为小学生的身份,实现小学生活的平稳过渡。每天孩子被家长接到,谈论的话题变成了:“我们今天上科学课了,做了有趣的实验。” “我们今天去田园校区了,在班级一亩田种植了大蒜。” “明天我们班在芝麻街有表演,我要把校服穿整齐。”

当孩子适应了小学生活,并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时,我们还担心他不爱上学吗?

 2.拥有“学习兴趣”:我是小主角啦 

北宋教育家程颐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如果让学习和快乐对立起来,孩子只会厌恶学习。课堂是学校主要的学习形式,孩子越早适应它,就能越快进入校园生活。

一年级课程要做到以主题课,活动课、探究课为主。在课堂上,孩子是学习的主人,各种舞台等着他们绽放:有小组合作探究时的投入,有上台分享展示的大方,有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自信……我们的学生观是:“每一位学生都是美丽的不同”。当一个孩子不断地打开自己,不断地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时,他的学习兴趣怎能不被激发呢?

 3.学会“人际交往”:我有好朋友啦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上的成就感还没有这么快建立,“喜欢老师”“在同学中受欢迎或者有亲密的小伙伴”“学校好玩”,是爱上学习的几大动力。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安全的。你会看到下雨天为孩子撑伞的老师,自己却被淋湿;你会看到孩子向老师跑去要抱抱;你会看到同学之间你帮我穿就餐服,我教你系鞋带……当孩子喜欢老师并且有了好朋友时,他还会不愿来学校吗?

幼小衔接,不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而是童年生活一种自然而然的延伸。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回归常识,回归规律,回归理性,回归专业,回归和谐。

从哲学层面看,“幼小衔接”其实包含了社会交往、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主动性、独立性以及对简单字词句数概念知识等更为丰富的内涵,而这方面的内容,从孩子3岁第一天入园就已经开始。

我们每个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为整个人生做准备,我们生命中的各个阶段都在层层递进,我们与未来无缝对接,血脉相连。

作者 | 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幼小衔接一体化项目组:韩董馨、高一兢、苗晓洁、霍丽、王雪、王婷玉、符君、葛小幸、李建华
责编 | 靖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
家园共育共同做好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工作
在幼儿园学小学知识,孩子就能赢在起跑线上了吗?
孩子幼小衔接中家长常犯的错误
幼小衔接 ‖ 写给幼儿园大班家长的一封信
教育部叫停幼儿园学拼音,苏州家长:这是要便宜培训机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