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入静的基本方法(二)
userphoto

2023.08.20 内蒙古

关注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从身心方面讲了影响入静的因素,主要在于各种病浊及形体隐患对静心效果的影响。这篇文章中,我们则简单列举下入静的几种方法,以及某类方法是否适合个人练功情况。

在讲具体方法前,首先要提一点,即是我们练功习静前的准备工作。在上篇文章中,我们提到先要把不利于身体气血运行的因素避开,首先要保证气血的畅通,让形体处于舒适的状态。其次,道家祖师有强调闭目收心的过程,为什么要闭目呢?因为人从母胎出生之后,与外界主要的通达方式,就是通过五感去沟通外界,其中用到最多的就是眼睛,所谓“意为六识之主帅,眼为五贼之先锋”。而我们的意识活动,主要体现在脑电波的波动上,中学物理曾经讲过,波是传递能量的方式之一,所以我们的意识关注到哪里,体内的精气神就会传递到哪里。道家祖师对此现象多有总结描述,如“目视色则神从目漏,耳听声则精从耳漏,口开言则气从口漏。视、听、言时动于外,则精气神日耗于内”,“神驰则气散”,“意到则气到”,种种描述,都说明了我们在关注外界的过程中,神气也在不断的消耗,这样就不能正常的在体内运转工作,从而导致身体机能紊乱。同时因为关注外物导致消耗的精气越来越多,精气不足,神就会离开形体,从而“性命不保”。所以我们首先要闭上眼睛,目的就是关闭感通外界的重要渠道,这样我们的意识就会从对外物的觉知转移到了对身体内在感受的觉知上来,对外消耗的精气神就不会再大规模的消耗,而是逐渐聚拢在体内。

我们明确了闭目的目的,接下来讲收心,收心是说我们在静坐之前,要把世俗中追名夺利,意气之争等情绪暂时放下,去除对外在事物的牵挂与纷扰,只有无欲无争,内心没什么计较时,人才容易静下来。同时,如果我们一直对外界事物感到纠结,这样意识所产生的频率信息就处于杂乱状态,感受体内时,意识带动气血也会处于纷扰状态。比如现实生活中,我们因为某些事情,而感到生气愤怒,练功时没有消除这些情志,心思依旧处于愤怒的状态,这就会导致燥火的凝聚,练出来的元气中夹杂大量的燥火,这样不良的元气在平时自行运转于五脏百脉,就会引起虚火上亢或是实火旺盛等毛病,出现失眠,遗精,耳鸣,头痛的上火症状,对身体的危害非常大。所以一定要注意收心的功夫,不要带着不良的情志与对外界的牵挂练功。

闭目与收心在高层阶段,还有着其他的用处,如炼精化气之时的时时觉照,凝神祖窍时的机在二目等,我们初级的入静阶段暂不详细叙述,接下来主要讲解下不同人适配的不同入静方法。

一,神气相守法:此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体内神气交融合炼的美好舒适效应入静。我们都知道,体内元气的表现,主要就是温暖舒适感,而这种舒适感也是有层次的,比如,刚开始温养元气的人,只是有细微的温暖感受,舒适的感觉并不明显,这是因为现阶段体内的病浊还多,病气夹杂在元气之中,而且元气又不充足,就如同大量的污水混着清水一样,给人的观感自然不是很美好。随着不断的深入练功,这个温暖感就会慢慢的明显,出现暖气弥漫,甚至如同泉水般汩汩荡漾的效应,这时候的舒服程度,就会远远大于之前的细微温暖气感。

更进一步时,这个荡漾弥漫的温暖气感就会转变为酥痒暖融感,出现非常非常舒适的熏蒸滋养效应,这种舒服感甚至会让我们瞬间感受不到形体的存在,好像自身与酥暖的元气融为一体,如同一个大气球一般膨胀壮大起来,同时心神意识也随着这个酥暖感呈现一念难起的陶醉状态,懒得出现念头,想起念也起不来。这种无念的感受,是因为大脑的运转随着充足的元气滋养而出现趋近停止的现象。而感觉形体好像变成气团膨胀起来,则是因为身体的神经因为充足的元气滋养而呈现短暂“失灵”的现象。我们在这种效应上更进一步的体会神气合一的美妙感觉,就会出现六触消失,外呼吸完全息止,从而进入“内息”的状态,那时候,我们的形体就不再是肉体了,而是后天太始层面的气身气形,此时就已经进入深度入静的层次了,所谓“真息一现,玄关不远”,后续的功夫自然如同水到渠成。

这种方法,是从神气交融入手,是最传统的道家修炼入门方法,不管是守丹田,胎息,存神,采气,或是其他关注身体内部的方法,都会出现这种美好的气感效应。该方法适用于所有根基所有体质,任何人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入门,但修炼该方法的前提,是要求你身体的病浊很少。

因为我们后天肉体的气感来源,是不同性质的气刺激我们的神经,神经反馈给大脑,大脑传递给本我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的传递功能是气感反应的中枢要道。而我们体内的病浊,尤其是寒气与湿气,会麻痹我们的神经反应,就像大雾天时灯光的亮度会很低,甚至雾浓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看不到灯光一样。

有的人寒湿沉重,神经反应不灵敏,加之寒湿体质必然有气虚的征候,寒湿困脾则脾胃难以运化谷气,水湿凝滞则三焦难以畅达布散。外有病浊麻痹神经堵塞经脉,内有元气虚弱精微亏损,我们静坐守形时就难以感受到温暖气感的存在,这样很容易掌握不好练气的火候,如果一味的想找到温暖感,就会形成燥火,出现内热的症状。如果意念过于轻微,就容易出现火寒,出现阳虚的症状。所以在修炼这种方法前,应该先用其他养生方法把体内的病浊排出,让体内处于经脉通畅调达,气机明显的状态,这时候再开始练气,效果就会好很多。

二,调息入静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以息代念的方式入静,通过调整呼吸的状态,使我们的心意呈现平稳宁和的目的。我们看息这个字的结构,是上“自”下“心”,表示的是呼吸与自己的心意是有直接关系的,我们可以联系下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我们在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时候,又或者相对非常紧张的时候,这时候我们的意识很重,呼吸也会随之加重。而当我们心情祥和安宁的时候,呼吸也会变得柔和平稳起来。相反同样的,呼吸粗重的时候,人的意识与情绪也会变得亢奋,呼吸柔和细微的时候,人的意识与情绪也会变得轻微。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呼吸,是给我们形体活动提供氧气能量的过程,所以呼吸粗壮的时候,我们的供氧量会很大,体内的机能就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包括大脑脑波的波动,所以这时候,情绪与意识都会非常明显。而呼吸自然细微的时候,则说明需要的供氧量相对变少,体内的机能趋近息止状态,所以念头与情绪自然就淡化似无。

但重点是,我们呼吸的细微并不是刻意控制出来的,而是自然呈现的。如果刻意控制呼吸,一味让呼吸变的细微起来,而我们对应的形体还没达到不需要供氧的地步,这时候如果潜意识想更进一步求静,导致消耗变多,虽然表面上呼吸被压得很细,但这时候人体是处于缺氧状态的,就容易出现一段时间不呼吸,近似不自主的憋气状态,然后过一段时间又自然开始呼吸的现象。这种现象,陆潜虚祖师称之为以心逐气,正确的凡息停内息现时不是这样。

所以我们调息法的关键,在于“耗能”上,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例子,比如身体好的人,需要的能量与氧气相对较少,呼吸自然呈现细长匀称的状态。而身体差的人,需要的能量与氧气相对较多,呼吸自然呈现粗重有声的状态。古人针对调息法做过四个总结,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则神气相依。风,喘,气,都是指呼吸粗重,往来明显或有声的状态,守着这种有形的呼吸,很容易让我们耗散神气,心气瘀结。

比如,我们可以试一试,如果刻意深呼吸时,意念随着这种深呼吸随息出入,胸口很快就会感觉憋闷起来,同时也会感觉精神疲惫。所以身体差的人,呼吸相对粗重,就不适合调息法,否则刚开始练习时可能感觉没什么不适感,时间久了,很容易呈现气虚的症状,我们的意识关注哪里,神气就去往哪里,意识长时间随着呼吸一来一往,神气能不疲弊嘛?因此,调息法虽然有很多名人推荐,但它适应的对象依旧是我们身体沉疴相对较少,身体健康的人,这类人调息一段时间,很快就能让心静下来,心息相忘的过程中,身体的循环逐渐安稳起来,从而进入绵绵若存的息相入静状态。

三,观想入静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观想不同事物的画面来让自己入静。我们把观想两个字拆开看,“观”是我们看到的景色,比如我们看到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我们在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身心也是受到实际作用的。我们看到“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自然美景时,心情也会随之有变化,身体也会随之产生舒适感。这是因为美景的场性调节了我们的心神状态,上文我们讲过,神为形之主,调节了心神的状态,我们的气血运作循环也会产生相对应的变化,所以古文会有这种描写“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说明我们所见到的美景对我们的生理调节是有实质作用的,并不是单纯的心理反应。到了高层阶段,我们还有内观内视内景的反应,这里暂不详述,这是“观”的方面。

而“想”呢?我们大脑里想象对应的画面,大脑会把这个画面的信息传递给本我,不管是美好的事物还是厌恶的事物,都会让我们的心神产生对形体的不同指挥作用,进而影响到身体状态。比如,我们观想恬淡洁白的莲花,我们也会因此感受到宁静美好的身心效应。而我们观想恶臭脏腻的屎尿,第一出现的身心反应肯定是恶心不适。所以,“想”虽然不如“观”来的直观,但对我们的身心影响是更直接的,同时会造成身体上的状态的变化。

更进一步,我们把观想的内容不局限于自然美景,而是融入练功之中,比如不单纯观想白莲,而是观想一潭清水中盛开着一朵白莲,白莲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柔和明亮的清气,我们躺在白莲之上,白莲的清气自然的滋养我们的五脏四肢百骸,在感受着这种美妙意境与清气滋养身体带来的舒适感觉中,自然入静,这样既能达到入静的成果,又能具备采气聚能的功效。种种不同的观想,如自然景观,如五脏六腑,如祖师圣贤等等,我们这里不一一例举,只要是美好的事物都可以由学人自行选择。

而观想入静法,适合的人群是哪些呢?我们观想要想出活泼的灵性,就像祖师的丹经里描述元神性光,都是用“活泼泼”来描述,因为这个活泼,是我们元神与祖气交融的产物,在《炼精化气的流程一》中,我们有过详细叙述。

而观想也是如此,我们的活泼灵性,来源于自身的神气交融,很多人病浊比较重,心神与意识受到病浊沉重之性拖累,观想画面时很器械,让他观想太阳,他想不出太阳的勃勃生机与温暖照耀,只能想到一个大火球。有的人后天思维太重,甚至会想这个火球到底是什么颜色,是黄色是红色还是橙黄色。或是想这个火球要观想成多大的,是要像乒乓球那么大还是要像盘子那么大,到底是我们在地球看到的太阳样貌还是天文望远镜拍到的太阳样貌,观想太阳时这个太阳要不要占满整个观想画面等等。这样的人就不适合观想入静法。

当然,有的人前世可能有过修炼的根基,天生的灵性就很强,观想很容易想出事物的性状,比如观想自己婴孩时代,很快就能想出婴儿的心性光明与无忧无虑。所以,学人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是否用观想法。

四,顿见本性法:这种方法,是顿见元神的方法,不需要经过后天的炼气调息渐法,直接洞见本性,返还先天。比如著名的观鼻端白,佛陀修行时就是靠着这个方法见性的,在楞严经中,也记载了它的修炼方法,“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动世界,徧成虚浄,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后来道家的北宗也引入了这个方法,作为根基好的人入门的起手式。

而它的难度自然可想而知,我们常说垂帘观鼻端,就是让眼皮像窗帘那样自然垂下来,但却能刚好留一线光明可以看到鼻端前的虚空,不是刻意的讲究半睁半闭,睁三闭七等,我们不说能否做到看到鼻端白光,单是一个垂帘,就已经让很多人摸不到门径,眼皮酸胀无比,怎么能起到见性的作用呢?

再比如,太乙金华宗旨讲的回光法,双眼目光微微凝留在后天祖窍的虚空处,先天根器好的人,凝神在此,则会感觉这里是一片较为光明的虚空境界。先天根器差的人,或者病浊沉重的人,祖窍这里则是呈现漆黑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病浊会阻碍我们的神机,内境是什么状态,神也会依境而呈现这个状态。浊气重的人,本身浊气就昏暗不明,加上其性下沉,所以神就容易随着浊气处于昏暗不明的状态。先天根基差的人,即是自身先天精气不足,难以与先天元神凝聚在一起,所以就见不到祖窍虚空的光明。

而先天根器好,又或者后天形体健康,精完气足的人,对这片比较光明的虚空似看非看一段时间后,就会突然感觉人我俱忘,身处于一个光明朗耀的世界里,这时候我们的元神也会随之凝定在先天祖窍,慢慢的神气交凝显露出来。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有用烛光烛火引出性光的,有用节拍引出性光的,还有听声音(经咒,海潮)引出性光的,这里就不专门例举。只是这类方法,它看重的是你有没有先天的根基,即是你先天精气的完足程度,具体的原理在《炼精化气的流程一》中我们有描述,先天精气比较充足,元神很容易与精气混融为一体,表现出本性的光明来。学人可以根据笔者这里讲的描述先自己实验一下,如果做不到就不要继续勉强行功。

五,观念斩念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佛家所用,就是观照我们的念头,每出现一个念头,立刻察觉到它,然后把他斩断,念起即觉,觉之既无。这样不断的斩念,一念去,一念来,念念徘徊见真容,在我们上个念头与下个念头之间会有一个空档期,我们的意识在这个空档期中直接遁入不动态,从而达成入静的效果。

但我们前面讲过,我们只有身体健康,大脑运行趋近停止,不需要消耗多少能量的时候,这时候心念的细微状态才是稳定的,此时念与息都不容易活跃起来,我们才容易找到那个空档期,然后“遁入”其中,他对我们切入的时机把握是很高的。尤其是现今社会,国人多脾虚,脾主思虑,脾虚之人念头本来就多,思绪源源不断无法止住,甚至有人会想到头晕的程度,让脾虚的人练习斩念法,念头只会越想越多,不亚于受刑。

所以这个方法的受众很少,更适合那些天生就没有什么思虑的淳朴之人,所谓学道先要学痴愚,天生淳朴的人,自然是少思寡欲的状态,他们练习这种观念法,事半功倍。相反习染重读书多的人,用这种方法,很容易被繁杂的念头淹没,从而没有信心,不可能练出什么成就来。

六,圣号入静法:这个方法通常是净土宗的人所修炼,主要是希望通过念诵阿弥陀佛与太乙救苦天尊的圣号往生极乐世界或长乐世界,入静只是顺带作用。笔者不对此多费笔墨。

以上就是我们入静的几种方法以及适应人群的概述,学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安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参同契》心法 -清静功法
内三宝与外三宝
静坐调息增进生命能量——道家养生
道家的止念的方法!
黄元吉先生道奥精要(三)
【气功秘籍】《神奇的胎息秘法》函授讲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