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罗马教皇格利哥里一世入手,谈谈中世纪罗马教皇的兴起与衰落

罗马教皇,原来是基督教会罗马城主教。罗马帝国晚期,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耶路撒冷五个城帝主教,皆拥有宗主教衔。西部帝国唯一拥有宗主教衔的罗马主教,成为西欧的教会领袖,但帝国内的教会组织,皆从属于皇帝。

一、格利哥里一世——中世纪教皇制之父

五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瓦解,于是,西欧教会组织和政权机构的关条也发生变化。

一方面,表现在各国君主利用控制教会;另一方面,教皇被承认为西欧教会的最高领袖统一集权的罗马帝国政权不存在了,各国内部的封建分裂越来越严重。这样教会有了独立发展的机会,罗马教皇成为超国家的教会领袖。教皇通过派遣传教上或传道团,通过建立直属教皇的修道院,以加强对各地教会的直接控制。罗马教皇不仅力图加强它对各地教会的控制,而且不断加强他的政治和经济权力。

早在六世纪未、七世纪初,格利哥里一世(590-604年在位)任罗马教皇时,周旋于东罗马帝国和伦巴王国之间,成为罗马城和意大利中部几个省区的统治者,并在意大利、科西嘉、撒丁、西西里等岛屿拥有广大领地,从事大规模的贸易贩运活动。他派遣奥古斯丁带四十名传教士去英国推广修道院,使修道院成为教皇的据点。他重视教会的管理和组织,改进礼拜仪式,组织歌唱队。在提高教皇的权威和影响上他起了巨大的作用。教会史家称他为“中世纪教皇制之父”

二、教皇对于王国君主的作用

教皇和法兰克王国君权的结盟,是教权提高的又一重要方面。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取代墨洛温王朝时,皇派特使卜尼法斯为丕平登法兰克王位(751年)而举行宗教典礼。此后,西欧国家的国王、皇帝为了使他们的王权“神圣化”和“合理化”都需要得到教皇的“加冕”和“承认”。如:800年罗马教皇为查理加上皇帝的冠冕。962年教皇又为鄂图一世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面加冕。

丕平登上王位后,为了答谢教皇。出兵意大利,击败威胁教皇的伦巴王国,755年迫使伦巴国王向教皇降服,756年丕平又进军意大利把中部意大利土地赠送给教皇,受教皇直接统治,称为教皇国或教皇领。继丕平位的查理大帝(768-814年在位),继续与教皇结盟,灭亡伦巴王国(774年),尊重教皇在西欧教会的首脑地位。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封建领主们各自为政;各国君权长期衰微,各地教会领主相对地摆脱了君权的约束,但进一步受到世俗封建势力的侵袭。国王和世俗封建主力求控制其势力范围内教会和修道院。控制教会收入,任免神职人员。同时,教会内部日益世俗化。如神职人员娶妻生子等。罗马教皇也卷入世俗封建纠纷中,九世纪晚期至十一世纪前半期,教皇职位成为意大利权贵和德意志国王政治斗争的“等码”。哪一派意大利贵族或德国国王控制教皇,教皇就策封谁为国王或皇帝。徳意志国王鄂图一世(936-973年在位)率军入意,帮助教皇平服意大利贵族的干扰。962年,教皇为鄂图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由此建立。

三、教会革新运动的两条途径

针对教会、修道院受封建势力的侵蚀和教士生活的世俗化,教会兴起了革新运动。教会革新运动的开展,主要通过两条道路:克吕尼修道院革新运动和教皇选举制度的改革。

修道院革新运动由法国的克吕尼修道院在十世纪初叶发动。它主张僧侣应苦修苦行,严格遵守清规戒律,摒除世俗生活的影响。它强调修道院应独立发展。除受罗马教皇领导外,是不接受任何主教和世俗权力的干预。克吕尼运动受到广泛响应。许多新的修道院按照克吕尼派要求建立起来,旧的修道院也按克吕尼的主张改革。克吕尼派修道院都在罗马教皇的特恩权下,不受当地主教和诸侯的管制。它们在克吕尼修道院院长领导下,组成一个联盟,参加联盟的修道院,服从克吕尼修道院院长的指示和管辖。

中世纪古罗马修道院

在十二世纪中叶,克吕尼派修道院分布于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西班牙、英格兰和波兰各地,数达三十四个,另一说,约二千个。后一数字,可能包括推行克吕尼运动但不属于联盟成员,保持自己独立的修道院。教皇格利哥里七世、发动十字军的教皇乌尔班二世,均属克吕尼派。教会组织的加强,教皇权力的提高,都同克吕尼运动有密切关系。

十一世纪中期,罗马教廷的实权,已由改革派希尔德布兰德(即以后的教皇格利哥里七世)等掌握。1059年,教皇尼古拉二世在拉特兰宫召开宗教会议。会议决定:教皇候选人由枢机主教(是罗马近郊几大教堂的主教,他们协助教皇处理教廷事务)提名,并由枢机主教和枢机神甫、枢机司祭选出。世俗统治者不得干预教皇选举。拉特兰宗教会议还决定:坚持教士独身,禁止教士婚配,反对世俗统治者册封任何神职人员。这是一次发动教会革新运动的会议,但要实行这些改革措施,还得进行斗争。

四、教皇与皇权之间的斗争

1073年希尔德布兰德当选为教皇,即格利哥里七世(1073-1085年在位)。他同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1056-1106年在位)之间的斗争展开了。斗争的中心是教皇不准世俗统治者册封主教,反对买卖神职。1075年的教皇敕令宣布:“唯教皇一人有任免主教的权力”并进一步提出了“教皇有权废黜皇帝”

在德意志,自鄂图一世以来,主教和修道院长拥有巨大权势,是君权所依靠的重要力量。世俗册封权的禁止,打击了德意志王权。因此,德意志皇帝同教皇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徳意志教俗封建主都卷入了这场斗争。1084年,亨利四世进占罗马城。次年,格利哥里七世在南逃中去世,但战争仍在继续。

1122年德皇亨利五世与教皇卡利克斯特二世签订了《沃姆斯协定》。协定主要内容是:主教、修道院院长和各级神职人员,在教会内部产生,如选举时有分歧,皇帝有权干预。当选的主教由皇帝授予世俗权力,教会授予宗教权方。从此,教会自选神职人员,取得了基本胜利。

五、教皇权力的鼎盛时期

教会革新运动期间,1054年,罗马教会和拜占庭帝国的教会正式决裂。拜古庭教会称希腊正教会(东正教),同罗马公教会(天主教)分道扬镳。西欧教权和政权斗争的结果,基本保证了罗马公教组织系统的相对独立,也确立了罗马教皇在罗马公教会中的领袖地位。

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时,教皇权力达于极限。他不仅左右德意志皇帝的选任,还迫使英国国王为教皇附庸,于预法国国王和西班牙里翁国王的婚事。西班牙阿拉贡国王是他的附庸;葡萄牙、波兰、匈牙利、丹麦的君主都向他屈服。他把教皇称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六、教皇的衰落与教会的分裂

十四、十五世纪,英法等国的王权迅速加强,以教皇为首的教会权力,已不能同日益强盛的王权相抗衡。十四世纪初,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在同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的斗争中失败,接着,教皇驻地自罗马迁至亚维农,前后凡七十年(1309-1378年),教廷事实上已受法国国王的控制。历史上称这些教皇是“亚维农的俘虏”

教会衰败图

1378-1409年,在罗马和亚维农同时存在两个教皇;1409-1417年,又形成三个教皇并立的局面。这个时期,称为天主教会的大分裂时期。十六世纪初期,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西欧封建制度里万流归宗地位,当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反动的时候,成了西欧社会各种反封建力量的斗争目标。

参考资料:

​《教皇本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第贰部 中世纪教会 (14)
王冠与权杖:中世纪的教权与王权
德国历史综述(四)
历史上的今天——1076年1月24日,罗马皇帝亨利四世被教皇驱逐出天主教
中世纪罗马教皇的权力有多高?为什么教皇高于皇权?
从王权工具到万王之王,浅论中世纪西欧的教俗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