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案说中医:侯氏黑散能够治疗哪类中风?
侯氏黑散治疗中风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228篇原创文章

侯氏黑散,作为金匮要略里的第一个方剂,历来备受争议,认为此方不能治中风,但很多中医临床家却认为,这是治疗中风证的首选方剂,并广泛应用于中风、眩晕、头目病、偏瘫、风湿痹证的治疗。

临证医案举要

1、思虑伤脾,侯氏黑散培土填土,治疗耳鸣。

女,45岁,反复双耳鸣响3年。问诊:因女儿“不孕症”情绪波动,思虑较多,胃口欠佳,饮食不规律,呃逆欲呕,遂出现双耳鸣响,声如蝉鸣难以入睡。听力正常,无堵塞;疲倦,肢体困重;恶风,午后潮热;烦躁,脾气暴躁;月水量少而色淡薄,延迟间隔1~2月;大便稀烂,腹部遇冷痛泄;面色萎黄,毛发枯槁;舌淡白,边有齿痕,苔白稍腻;脉细缓。

辨证:胃口差大便稀烂腹部遇冷泄泻,此为脾虚寒;恶风,午后潮热,此为表气虚感风且有肺热;月经量少且延迟色淡为血虚;面色萎黄毛发枯槁,为气血不荣于外,烦躁脾气暴躁为肝气因虚而郁,肢体困觉、舌苔白而有齿痕为气血虚且有湿。

方用侯氏黑散:菊花45 g,防风15 g,白术15 g,桔梗8 g,黄芩5 g,细辛3 g,茯苓3 g,牡蛎5 g,人参5 g,矾石3 g,当归10 g,干姜5 g,川芎5 g,桂枝5 g。散剂,黄酒冲服。

服药两周后,耳鸣断断续续,入睡困难情况明显改善,肢体轻松,情绪改善。望其神色较前光彩,舌淡,苔白,腻苔较前变薄,脉细缓。

服三周后,情绪欢悦,耳鸣基本消失,胃纳改善,大便成形,并常在饭后与家人散步聊天,相处融洽,能尝试参加社区的户外活动。于是用方八珍汤加减,调理脾胃气血以善后,使月经复常。

按:此病思虑伤脾,导致脾胃虚弱,气血不生,空谷生风,上窜清窍,乃生耳鸣。侯氏黑散培土生金,卫外驱风。始以温服助药力速达耳窍,解患者所苦,后以缓存药力以渐息虚风,末以健脾养血固实土壤,防风再起。。

《脾胃论》:“饮食入胃,先行阳道,而阳气升浮也。浮者,阳气散满皮毛,升者,充塞头顶,则九窍通利也。”由此可见,由于脾土空虚而导致的耳鸣,补中益气的基础上,驱逐外风,皆可为法。

2、营卫失调,侯氏黑散透表疏风,治疗荨麻疹。男,38岁,患风块疹8年。躯干四肢泛发粉白色风团样扁平疙瘩,奇痒,遇风寒加剧,睡眠更为严重。体弱,身倦,胃纳不佳。脉沉缓,苔白。

治予调和营卫,辛温透表,疏风止痒,用侯氏黑散加减:人参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干姜4克,桂枝10克,细辛3克,当归6克,川芎6克,桔梗3克,防风10克,矾石5克(豆腐皮包吞服),生牡蛎30克,加蝉衣6克,浮萍草6克。水煎服。

另将上方每3剂药渣作一处煎汤再加矾石10克,每晚趁热熏洗。一周剂后皮疹明显减少,晚上基本不发,共服9剂而痊愈,且饮食增加,精神已振。随访一年未发。(河南中医杂志医案)

按:本案为脾虚受风而致,风盛而痒,脾虚而倦,故用侯氏黑散补脾胃以祛风邪,同时加蝉衣、浮萍解表疏风止痒,标本兼治,内服外洗并施。因为没有肺热症状,所以去掉黄芩、菊花,严格意义上讲,此方已经不能称之为侯氏黑散,成为八珍汤加减更合适。

3、风入肠胃,侯氏黑散入肠去驱风,治疗结肠炎。

男,52岁。腹痛、腹泻,粘液便13年。肠鸣作响,泻下粘液便间夹血丝,日行4~5次,头晕头重,乏力,畏寒。

结肠镜检查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乙状结肠及降结肠段)。大便常规化验无异常。大便潜血阳性。

经用侯氏黑散加蛇舌草、地榆灌肠,合并嚼服乳酸菌素片,27天后大便成形,日行1次,腹痛、肠鸣、头晕、畏寒均消失,改为散剂,再服半年,肠镜检查,恢复正常,1年后追访无复发。(江苏中医1993;<10>:10)

按语:(原按)慢性结肠炎,其证多系本虚标实,寒热(湿)夹杂,中阳不运,升降失调,治宜调补脾胃,升阳除湿为务。调补之法,以甘为主,寒温并调。方中既有参、术、茯苓益气健脾,又具防风、桂枝、杭菊、细辛驱风之剂。肠鸣腹泻,胃肠蠕动异常,中医谓之风入肠胃,故投驱风之剂,此风能胜湿之谓也。

《医门法律·飧泄》曰:“……风邪伤人,必入空窍。而空窍惟肠胃为最”。亦寓东垣升阳益胃之理。菊花常施之疏风清热,清利头目,现代药理研究,菊花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防风对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也有抑制作用。黄芩、干姜寒温并调,当归、川芎活血行血。桔梗,《别录》谓:“利五脏肠胃。”《药性论》谓:“治下痢,破血,去积气。”煅牡蛎固涩敛阴。明矾收敛止血,涩肠止泻,祛风痰,收湿止痒,有使蛋白质凝固之作用。溃疡性结肠炎既有脾胃气虚,中阳不振,又有湿热留恋肠中,加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地榆与蛇舌草肠道给药,直达病所,效力更宏。

3、伤风脱发,侯氏黑散祛风平肝治疗脱发:男,26岁。一年前因情志恚怒,冷水浴头伤风后,遂发觉头发脱落,由头顶部向四周扩散,未给以任何治疗,半年后脱发加重,且头皮瘙痒。

诊见患者头部毛发全部脱落,头皮光亮,眉毛稀疏屈指可数,阴毛亦有脱落,全身毛发较前明显减少。伴烦闷,失眠,手足汗多,身体沉重乏力,饮食二便如常。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数。

诊为脱发。为风寒之邪闭塞毛窍,肝郁风动血燥所致。治以疏风散寒,解郁平肝。方以侯氏黑散:当归12克,细辛12克,茯苓12克,桂枝12克,川芎12克,人参12克,干姜12克,牡蛎12克,白菊花160克,白术40克,防风40克,桔梗24克,黄芩24克,黑矾6克(冲)。加水2000毫升,煎至800毫升,分3次服。另以本方剂量之比例,为极细末,每服3克,日3次,黄酒送下。

服6剂汤药后头部见有黑色发根,睡眠时间较前增多,身沉无力亦减轻。继服8剂,全身毛发及阴毛未再脱落。又服16剂,新发自头顶部长出,他处头发亦渐生。再服18剂头部毛发全部长出,黑而亮。带上方15剂出院继服以巩固疗效。后随访未再出现脱发。(山东中医杂志)

按:《外科正宗·油风第八十三》云:“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此皆风热乘虚攻注而然。”肝藏血,而喜条达,发为血之余。该患者因情志抑郁,肝气郁结,又被风寒外袭,致风寒入于血分,血虚不能荣肤,毛窍失养而致毛发脱落。侯氏黑散有疏风散寒,平肝潜阳,补虚养血之功,内外合治,使新发得以生长。

4、经络中风,肝阳上亢,侯氏黑散驱风平肝治疗高血压。女,65岁。宿有高血压病史,常头晕目眩,轻时眼前黑花缭乱,重则天旋地转如坐舟车,服降压药,症状可减轻一时,后服清热活血、平肝潜阳、化痰熄风之中药,亦不见好转。手足麻木,肩背沉重疼痛,双下肢怕冷,两目干涩,舌胖苔白,脉弦滑。

方用侯氏黑散:当归12克,细辛3克,茯苓12克,桂枝12克,川芎12克,人参12克,干姜12克,牡蛎12克,白菊花160克,白术40克,防风40克,桔梗24克,黄芩24克,黑矾10克(冲)。

服法:一是汤药服:加水2000毫升,煎至800毫升,分3次服。二是散剂服。以本方剂量之比例,研极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黄酒送服。

服药3剂后一日腹泻3次,呈黑稀便,头晕、肩背疼痛明显减轻,又服5剂,头晕肩背沉痛消失,两下肢无发冷感,血压降低。为巩固疗效,将上药按比例制成极细末,每服6克,日服3次,连服1个月。嘱患者每月服用10日,然后停服20日,1年后血压维持稳定。(山东中医杂志)

按:《灵枢·大惑论》云:“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该患者之病为风邪外袭,肝经风阳上扰所致。侯氏黑散可使风从外消散之,从内清潜之,故诸症得除。

5、脾胃虚弱,肝风内动,侯氏黑散治疗老年性白内障 。男,64岁,离休干部,双眼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数个随眼移动,左目黑影尤多,自觉头眩目昏涩,逐渐饮食减少,腹胀痞满,神疲气衰。

初诊:双眼视物如隔轻烟薄雾,并见黑星飞舞。面色不华,夜不安寐,手足心热,舌尖边赤,脉细数。

证属肝肾阴虚,亟需育阴养肝,滋水明目。惟饮食少思,每餐一两左右勉强吃下,即感撑闷,大便结燥,为当前主要矛盾。

方用:香砂六君加减,服至十余剂,胃纳大开,大便正常;后服杞菊地黄丸加减,熟地用量达30克,亦未见滋腻碍胃,饮食已如常人,视物较前清晰,看远处未见黑点遮挡;后服侯氏黑散。每日三次,每次3克,开水送下,自服本方后右眼黑点已消失,左眼尚存在,但感到黑点比以前缩小,视物亦清亮得多,眩晕、手足心热均愈,能睡眠八小时,晨起能跑步运动,体重增加。患者言,已恢复三年前情况,症状基本控制,再予黑散出院长期服用。

按:此案虽然为肝肾阴虚,但因脾虚胃胀,所以先用香砂六味丸治疗脾胃,恢复气血之本,增加饮食;再用杞菊地黄丸滋阴明目,虽用大剂量熟地脾胃依然无阻碍;但最终眼睛黑点不去,最后用侯氏黑散驱内外风。

6、外感风寒,内虚血痹,侯氏黑散合方驱风通痹治疗偏瘫。

男,63岁。退休工人,患脑栓塞,左侧肢体偏瘫已二年。由家属扶持勉强行走。血压160/90毫米汞柱。神清、语言欠流利,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上下肢肌张力减弱,呈弛缓型瘫痪。

自诉头昏,全身沉重,畏寒。舌淡红,体歪、苔薄白,脉沉细。投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15剂后自觉头昏稍减,肢体活动稍有进步。

病侧上肢略能上举,可柱棍行走,步态不稳,四肢仍觉重着如灌铅,并恶风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压150/90毫米汞柱。

思《金匮》侯氏黑散可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处方:牡蛎、丹参各15克,菊花、云苓各12克,桔梗、防风、地龙各10克,当归、天麻各6克,黄芪20克,桂枝5克,细辛3克。

连服5剂,感左侧肢体如释重负,左手能抬手过肩,端碗嗽口吃饭,晨起可弃棍行走半小时。又续服10剂后,上肢能抬举过头,终日可不用拐杖走路,语言清楚,上下肢功能活动接近正常,血压稳定在130/80毫米汞柱左右。嘱继服20剂,以固疗效,随访偏瘫肢体活动良好。(新中医)

按:偏瘫一证,重在活血祛瘀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血痹”的常用方。但本例有四肢苦重、恶风寒的特点,是外邪风寒内侵空虚之络脉,使经脉之气痹阻而偏瘫,故用侯氏黑散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疗效颇佳。而且此方侯氏黑散,去掉了平肝的菊花,加丹参、地龙、天麻等活血通络之药,增强药力。

7、心冷走窜,全身疼重,侯氏黑散内外驱风治疗神经官能证。

男,30岁。半年前因精神刺激而致全身关节、肌肉呈游走性酸胀、麻木、重着、疼痛。肢体僵硬,畏寒。皮肤干燥无汗,肌肉跳动,自觉有一股冷气在体内走窜,阴雨天症状加重,需经常跳动摇摆方感舒适。伴有心烦少寐,口时苦时干但不欲饮,纳差,时暖冷气,时呕吐少量白粘痰,舌淡红有瘀斑,苔白腻而干,脉弦滑。

曾多方求医,诊断不明,中西药物、针灸理疗皆不见效。入院诊为:神经官能症。用《金匮》侯氏黑散原方:

菊花40克,白术、防风各10克,桔梗8克,黄芩5克,细辛、茯苓、生牡蛎粉、红参(另炖兑入)、明矾、当归、干姜、川芎、桂枝各3克。日1剂,水煎两次服。1剂后,上半身絷絷汗出,全身遂觉轻松舒适,肢冷显减,呕出许多白粘痰,吐后神清气爽,嗳出诸多冷气,矢气频作而觉畅快。如此怪症,竟然7剂而安,痊愈出院。(四川中医)

按:此方身合侯氏黑散原证:大风,心中恶寒不足,四肢疼重。药证合拍,效如桴鼓。

侯氏黑散方药解析

《金匮》侯氏黑散:野白菊 120g,白术 30g,防风 30g,桔梗 24g,黄芩 15g,细辛、干姜、党参、茯苓、当归、川芎、生牡蛎、矾石、桂枝各9g。

用法:共研细末合匀,收贮勿泄气。每次服3-5g,早晚各服1次,前用温酒送服,后直接送服,不服温酒。

候氏黑散一方,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四肢烦重,为风湿痹于外;心中恶寒不足为气血伤于里,脾阳不达于四肢,故烦重。血分虚而热度不充内藏,故心中恶寒,此病理之易明者也。桂枝为伤寒论中风主药,防风以祛风,菊花能清血分之热(合地丁草能愈疔毒)黄芩能清肺热,白术、茯苓以祛湿,湿胜必生痰,故用桔梗以开肺,细辛、干姜及牡蛎以运化湿痰,但是湿痰的产生,是由于气血两虚,所以用人参以补气,当归、川芎以和血。矾石主通燥粪而清内藏蕴湿。

此方菊花剂量占百分之四十强。神农本草经:菊花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徐灵胎曰∶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得天地秋金清肃之气,而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

菊花功能轻清凉散,甘凉益阴,苦可泄热,对外感风热头痛目赤,或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目眩,均能平肝熄风,清热止痛。此为君药。

白术健脾安中,使气血生化有源,气血充则风邪易祛;防风辅助主药以祛其风,二者共为臣药。

人参、茯苓健脾益气;干姜温中补气,辅助白术健脾之功;川芎、当归养血为助,即血行风自灭之意;矾石化痰除湿;牡蛎滋阴潜阳;桔梗升提气机,而使风邪得转,风邪得祛;黄芩专清风化之热;细辛祛风而通心肾之气,共为方中之佐药。桂枝引导诸药以温通经络,酒引诸药至周身经络,共为方中之使药。

综观全方,其主要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气血不足,痰湿互结,心中恶寒;二是外风内入,流注空窍,四肢疼重;三是脾胃虚弱,胃口纳差。

侯氏黑散的应用要点

侯氏黑散具有扶正养血,健脾安中,平肝明目,化痰除湿,清热降压,蠲痹止痛,软坚散结,驱风通络,填窍熄风诸作用,故可治疗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眩晕、瘫痪(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风湿关节炎所引起)、眼疾如角膜溃疡、迎风流泪、沙眼、翼状胬肉、角膜云翳、老年性白内障等,并可预防高血压中风。

陆渊雷说:“此方重用白术之吸收,桔梗之排脓,而引之以上行之菊花,以治脑中出血灶,佐以祛风养血、消痰降逆之品,而行之以温酒,以治不遂之神经,似是中风正治之方。自唐宋以来医书,未见此方之治验,知黑散之不用久矣。”

1、本方以头晕头痛,中风卒倒,四肢烦重,半身不遂,心中恶寒为辨证要点。现常用本方加减辨治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角膜云翳等,尤适用于中风病心脾不足,风痰化热的患者。陈修园说:“此方为逐风填窍之神剂。凡中风证初患,未经变热者宜之。病后尤赖以收功,免致再患为终身之废疾。”

2、赵锡武医疗经验·中风的证治》曰:“半身不遂善后方,选用侯氏黑散,宜冷服……病愈后还可用侯氏黑散加六味地黄丸以巩固疗效。”赵氏治疗中风每用风药,认为风药可以调节血管。南京中医药大学丁光迪认为,侯氏黑散对中风病有很好的疗效,关键在于组方之巧妙,集祛风、搜风、熄风于一炉,使其发挥协同作用。侯氏黑散用大量的祛风药以达到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目的。君药菊花、臣药防风均为祛风药,配伍祛风之川芎、细辛、桂枝、当归,《神农本草经》谓川芎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细辛善治喑风卒倒,不省人事;桂枝祛风更为仲景所推崇;当归补血活血,以达到血行风自灭之目的。

3、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侯氏黑散具有降压降脂的双重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罗陆一对侯氏黑散进行了抗脂质过氧化的研究,结果发现本方可降低大耳白兔组织匀浆液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表明本方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高血压、高血脂是中风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侯氏黑散是通过降压降脂,还是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而实现其治疗中风的效果的,对此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4、综观全方功能,具有扶正养血,健脾安中,平肝明目,化痰除湿,清热降压,蠲痹止痛,软坚散结,驱风通络,填窍熄风诸作用,故可治疗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眩晕、瘫痪(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风湿关节炎所引起)、眼疾如角膜溃疡、迎风流泪、沙眼、翼状胬肉、角膜云翳、老年性白内障等,并可预防高血压中风。本方宜较长期服用,始可显效。散剂服用方便,药价低廉为其特点。

5、侯氏黑散还具有缓解血管痉挛、扩张外周血管等作用。应当注意的是,本方除热作用较弱,热象明显及阴虚阳亢者慎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圣传下一张祛风“神方”,专治各种头晕头疼,肢体麻木,甚至精神病!
痹证论治 中医关节炎治疗验方十则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证绝招 风寒湿痹论治
【金匮要略】第五章侯氏黑散(很难理解)
夜读金匮
(19)马老师治疗经行头痛验案一则
一个治疗脑中风的中成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