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隆平院士:母亲热爱尼采,讲哲学故事,做英语启蒙…母亲的格局,最好的早教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袁院士曾写到,母亲是那个影响了自己一生的人。

袁隆平的母亲——华静女士,是一位扬州姑娘,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她高中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与时任校长的袁兴烈先生恋爱成婚。当他们的长子隆津出生以后,她便辞去了教师工作,成为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这位贤良的知识女性非常喜欢哲学,喜欢读英文版的尼采哲学著作。

这位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里能当小学教员的母亲,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呢? 

一、幼儿期用故事健全孩子的灵魂

这位爱看书的母亲用书中的故事征服她孩子的心,健全孩子的灵魂,让她的孩子拥有一颗向上、纯正、令人震撼的心。 

孩子的智商如同一座宝库,品德和情操则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这位贤淑的母亲将她那渊博的知识化成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而故事则练就了一把把开启宝库的钥匙——这位母亲用不同的故事打造着不同的钥匙。 

满天繁星点点闪烁的夏日夜晚,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在庭院中乘凉。活泼好动的袁隆平喜欢捕捉萤火虫,那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幼小的袁隆平忍不住把一只只萤火虫放在火柴盒里,火柴盒刹那间会变得通体光亮,用手提起火柴盒,那晶莹剔透的样子煞是好看。母亲看着袁隆平手中装有萤火虫的火柴盒,讲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母亲说:“少年赵匡胤(宋朝的开国皇帝)从强盗手中救出少女京娘,两人结成兄妹,他护送她回家。千里路上,赵匡胤扶京娘坐在他的马上,而他自己却牵马步行。就在这次送别之后,京娘在战乱中死去了。后来,赵匡胤在一次夜战中迷了路,忽然飞来一只萤火虫为他引路,一直把他引出了险境。传说这是京娘死后为报答赵匡胤的千里相送之恩,在他有难时特地化为萤火虫赶来相救。” 

这是一个传奇故事,它曾激励过很多有志之人。母亲用这样的故事,让幼小的袁隆平明白:原来这萤火虫是美丽善良的京娘的化身。于是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忍心捕捉那可爱的萤火虫了。可它在袁隆平的心里也扎下了一条无形的根——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学会感恩和报答。 

这样的善良的根,母亲用她的故事在袁隆平的心里已经扎下了无数条。 

这位喜欢看尼采哲学书的母亲,会精辟地讲一些哲学方面的故事,年幼的袁隆平听得津津有味。有那么一只胖胖的狐狸,一天,它正在觅食,听见一群雏鸡叽叽喳喳地叫着,那叫声很甜美。狐狸听见那雏鸡王国里的甜蜜对话,馋涎欲滴,便四处寻找进口。终于,它发现了一个小洞。可是洞口太小了,它那肥胖的身躯无法进入。于是,这只狐狸便绝食5天,饿瘦了自己的身躯,终于穿过了那个小洞,贪婪地吃光了小院里的雏鸡。

这时,它发现自己那吃得鼓鼓囊囊的大肚皮已经无法钻出那个小洞了。无奈,它又绝食5天,再次饿瘦了身躯。结果,回到院墙外的狐狸,依旧是原来的那只狐狸。 

母亲讲的这个故事,幼小的袁隆平似乎没有听懂多少。因为他昂着头,眨巴着小眼睛问母亲: “妈妈,小狐狸怎么不知道想想另外的办法呢?为什么老用减肥这一个笨办法呢?” 

可这故事的内容却让小袁隆平终身难忘。长大以后,他便渐渐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因为他用行动在表明他已明白了母亲讲的这个故事里的意味深长的内涵。 

袁隆平对土地的那份眷恋,最早也是从母亲的故事开始的。 

一天,袁隆平好奇地问母亲: “人是从哪里来的?” 

自幼受到教会文化熏陶的母亲回答说: “《圣经》故事里说,人类的始祖是亚当和夏娃,他们是上帝用泥土造的。在我们中国也有女娲用黄土做人的传说。女娲用她那双神奇的手把黄土和成泥,然后捏成一个个男人和女人。捏完后,她朝着那泥人吹出一口气,于是那一个个黄土泥人便有了鲜活的生命。从那时起,人类便繁衍生息,传宗接代……” 

母亲用中外的经典故事回答儿子的问题,也许这算不上是最好的答案,也算不上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但母亲深情的回答让小小的袁隆平知道了不管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归根到底,我们人类都是从黄土地来的。 

如果说这个故事只是让袁隆平知道了土地对人无法取代的作用的话,那么母亲的另一个故事则是袁隆平拥有远大抱负的最早雏形了—— 

那是袁隆平6岁的时候,一家人迁居到汉口。这一年的春天,母亲带他们兄弟俩游览了距汉口不远的神农洞。神农洞相传是神农炎帝出生的地方,这里供奉着炎帝的塑像。母亲引导他们弟兄向这位光耀九州的神农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以表达他们一家人对这位先贤的景仰之情。礼毕,母亲告诉孩子们: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这位先贤曾经在五千多年以前,创耕耘,植五谷,驯禽兽,尝百草,为民治疾。神农炎帝的丰功伟绩誉满九州,名扬天下。 

好奇的袁隆平问母亲:“炎帝是从哪里来的?” 

母亲微笑地看着好提问题的袁隆平,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神话故事。 

她说:“有一个民间传说,牧羊女安登天天在山上放羊。有一天,她在山头上睡着了。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个自称七龙子的英俊青年和她相亲相爱。梦醒之后,她怀孕了。过了几个月,临产前她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七龙子交给她一本神农书,嘱她将这本书交给他们的儿子,等儿子长大了,一定要按照神农书的点化,兴修水利,耕地播种,收获五谷,造福百姓。于是,便有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繁衍史。” 

听着母亲的故事,自幼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勤学好问的袁隆平更喜欢跟随母亲在庭院里乘凉了。他爱看天上那密密麻麻的星星,因为母亲告诉他,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与地上一个有名望的人物相对应。于是,每到夜晚他总是痴呆呆地凝望着星空,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星。可是,星星太多了,哪一颗是他的呢?有时,他看到流星的陨落,只那么一闪,就消失在夜空中了,这使他感到很茫然。

他问过母亲,母亲告诉他,每当天上有星星陨落,地上便有一位有名望的人物死去了。唯有在银河两旁勤于耕作的牛郎之星和勤于编织的织女之星永不陨落。这时,小隆平就会在心中默念着: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像牛郎那样勤于耕种,收获很多很多的粮食,好让穷苦人吃饱饭。 

从母亲的故事中,袁隆平明白了人们吃的粮食是土里长出来的,穿的衣服是用从土地上收获的棉花织成的布做的,住的房子是用土烧成的砖盖起来的,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土地是生命之源”。就这样,他自幼就在心里存了一份对土地的神圣敬意。 

幼小的袁隆平犹如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在母亲的怀抱里轻轻流淌。那是编织美梦和幻想的年华,那是激情涌动的年华。教师出身的母亲非常珍视儿子那涌动的激情。她以为,儿时的激情是一种力量的源泉,是健康成长的原动力,是走向成功的起点。 

因为有了母亲,袁隆平幼小的心灵开始有了美好的蓝图。那里有红红的桃子、紫绿的葡萄,果树之间的空地上,间种着在那个年代还少见的西红柿。毛茸茸的枝杈上,结着红、白、黄、绿几种颜色的果实,煞是好看。还有那绿葱葱的片片竹林,随风翩翩起舞。这是美丽的果园,这是绿色的世界。那成熟的果子,那永不消失的绿洲,如烟如雾,如梦如歌。袁隆平那幼小的生命已经与那绿色世界联系在一起,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母亲好听的故事、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的恬淡言语,奠定了袁隆平理想的基础,乃至影响着他的一生。 

如果说袁隆平的成就是一个奇迹,那么能挖掘这一奇迹的人更伟大。她就是一位看似平凡的母亲。母亲用她的故事,用她的知识和对孩子的珍爱,使袁隆平拥有了对大自然梦幻般的憧憬和对绿色世界奇妙的向往。

爱因斯坦5岁时就对罗盘产生了兴趣,最终成为物理学界世界级的泰斗;达尔文自幼便对身边的小动物爱得如醉如痴,他后来跨入了生物科学的殿堂,从而创立了进化论学说;袁隆平6岁就在母亲的故事中成长,并步入了土地的神圣殿堂,用虔诚的信仰开始对土地产生浓厚的兴趣。是的,那年袁隆平才6岁! 

二、青春期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农业科学家志向

1948年年初,父亲袁兴烈的工作再一次发生变动,一家人迁居南京。18岁的袁隆平转学进入南京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部。 

1949年夏季,袁隆平高中毕业,面临高考的选择。该报考哪一所大学呢? 

为此,父亲袁兴烈叫来妻子华静和儿子隆平,共同商量报考什么大学。

袁兴烈时任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科长,他期望儿子有更大的出息。在父亲眼里,袁隆平实在是个优秀的孩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乐于思考,这一切都是儿子身上所不断闪现的亮点,所以他希望隆平报考南京中山大学,希望他学有所成,以便在政府机构里取得大的成就,因为袁父自己毕竟是个有成就的人。他希望袁隆平能子承父业,更上一层楼。 

可是,袁隆平的思绪却飞向了童年生活过的桃园和汉口市郊外那个美丽的园艺场。 

在袁隆平的记忆里,在那桃园里不仅可以听到世间最为美妙的音乐,而且还有一条留下他童年足迹的弯弯曲曲的通向那更深远之处的潭畔小径。那潭水碧绿如玉,甜美如蜜。清晨,来桃花潭打水的人络绎不绝。大水桶、小瓦盆、红陶罐,在朝霞的映照下,那水桶,那瓦盆,那陶罐,伴着一串串水珠,闪闪放光。

袁隆平和他的哥哥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潭中取两桶水回家,以供一家人的饮用。那潭中的水冬暖夏凉,不枯不涌。那泉水顺着水沟流到桃林里,于是结出了又红又大、异常甜美的桃子。那桃子的甜美似乎总萦绕在袁隆平的嘴边,时时勾起那桃味,挥之不散。 

父亲问:  “隆平,你未来的志向是什么?” 

袁隆平坚毅地看着父亲,坚定地说:  “我唯一的选择就是成为一个农业科学家。” 

儿子的回答是袁父始料不及的。于是,父亲反问他: 

“想成为一个身上充满庄稼味的学者吗?” 

“试想一下,这人世间倘若没有庄稼味儿,而是充斥着铁血味儿、硝烟味儿,该是多么可怕!”袁隆平坚定地回答。 

这时,在一旁的母亲华静赶忙说: 

“隆平,爸爸的意见你应该好好考虑。当然,你的理想也不错。古人说:皇天后土,衣食父母。立志学农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于是,三人都静了下来,他们都在作着抉择。 

作为父亲,当然希望孩子能成为达官显贵,子出于父而胜于父。 

作为母亲,她一贯教育孩子应该做一个有理想之人,做一个能为理想而奋斗的人。

作为袁隆平,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他有了自己奋斗的方向,他多么希望父母能支持他的决定。 

沉默了五分钟之后,颇具民主思想的、深知儿子性格的父亲终于开口了。父亲问: 

“你想报考哪所学校?” 

“我想报考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 

父亲思忖了一下说: “相辉学院倒是一所师资力量相当雄厚的高等学府。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复旦大学曾西迁到相辉学院。” 

于是,这位开明的父亲同意了儿子的选择。 

袁隆平曾把自己喻为一粒种子,种子选择了孕育它的土地。这颗种子非常感谢他的园艺师——父母。

因为没有父母的理解与支持,这棵种子怎么可能发芽呢?

毕竟,那年袁隆平才18岁,他的选择还是该建立在父母的理解与支持之上的。

幸运的袁隆平在第一次抉择的时候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何其幸运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隆平院士:妈妈,是您在我年幼时种下的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院士写给母亲的信,感动无数人:再好的教育,都抵不过一个厉害的妈!|尼采|袁老
袁隆平母亲的教育方式,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
袁隆平今天飚的英文,是他母亲80年前打的底
袁隆平小时候身体协调性差,曾说: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的母亲
袁隆平的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